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地球的自轉教案4篇 地球自轉:從日出到日落的奇妙旅程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9W

地球自轉是地球繞自身軸線旋轉的運動。地球的自轉不僅決定了白天黑夜的交替、季節的變化,還對天文學、氣象學等領域的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教案將圍繞地球自轉的原理、規律等展開,深入淺出地解析這一神奇的自然現象。

地球的自轉教案4篇 地球自轉:從日出到日落的奇妙旅程

第1篇

本節課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又為下面的內容———瞭解這些運動所產生的地理意義打下基礎。

①瞭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及方向、週期、速度、軌道等方面的規律和特點。

②瞭解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係,理解黃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導致的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規律。

②讀圖分析能力:能運用圖示來正確分析和解釋黃赤交角的形成

能用相關的圖準確解析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週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讓學生樹立辯證的唯物主義思想觀,認識到宇宙的一切物質都處在運動狀態,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説過:施教之初,在於得法。所以要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應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由於本節難點多,而且較為抽象,如果應用傳統教學,不太便利,所以運用了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1、通過教具(地球儀)和多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根據課文來分析、歸納、比較地球自轉與公轉兩種運動。

2、藉助多媒體動畫,結合課本插圖來解釋説明黃赤交角的形成

3、.運用多媒體動畫“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規律。

目的:使用多媒體動畫,將教材靜態信息加工成動態信息,化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以生動直觀的畫面給學生留下了鮮明、深刻的印象。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其強烈的求知慾,為攻破難點打下基礎。

高一學生身心發育趨於成熟,知識面廣,具有較強的認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學能力,故教學過程以啟迪學生思維為核心,以學生主動參與為標誌,在自主學習方式下,進行有效教學。

引用毛澤東主席著名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裏”,提問學生這種情況能否發生。

討論後給出明確結論:可以,因為地球在不停地運動,從而引入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兩種運動——自轉和公轉。

(這樣引入新課,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參與意識)

結論:自轉是圍繞其自轉軸(地軸)的旋轉運動,地軸傾斜,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②轉動地球儀,結合動畫,讓學生觀察地球自轉方向(提問學生)

結論: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為逆時針,南極上空看則為順時針

首先提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樣才能知道地球已經自轉了一週?引導學生思考。

結論:地球自轉週期的度量需要一個超然於地球的參照點,這個參照點應當是固定不動的,故我們選擇一顆離地球非常遙遠的恆星,在地球上看來,恆星的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動的,以它為參照點算出來的週期即為恆星日。

④運用多媒體動畫和彩圖冊上的圖,講解地球自轉的速度—————線速度和角速度。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動畫,注意不同緯度的線速度、角速度的特徵。結論:地球表面除南北極點外,任何地點的自轉角速度都一樣;

結論:地球的公轉是圍繞太陽在轉動,其軌道為橢圓形,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導致地球有時離太陽較近,有時較遠,從而引出近日點和遠日點

軌道不同位置時公轉速度的變化”。提示學生閲讀時注意在近、遠日點時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差異。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地球正着身子公轉,則黃道面和赤道面的關係如何?

應該是重合的,但由於地球公轉時是傾斜着身子的(即地軸傾斜):而且傾斜的方向保持不變,故黃道面和赤道面之間有一個交角,即黃赤交角。

由於太陽的體積比地球大得多,因此可以認為太陽射來的是平行光。

假設1:假如地球表面是平面的,那麼太陽光跟地面的關係(答案是到處都是垂直的,直射點有無數個。)

但地球是一個球體,表面是球形,故直射點只有一個。

假設2:如果地軸不傾斜,直射點和地面的關係(將永遠在赤道上。)

但地軸傾斜且傾斜的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在地球繞日公轉過程中,太陽有時直射在北半球,有時直射在南半球,有時直射在赤道上,範圍最北為23026’n,最南為23026’s,即南、北迴歸線上。

演示動畫: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引導學生完成課本上的表11

整個教學過程以啟迪學生思維為核心,以學生為本位,發揮自主學習的優勢,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力求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不將結果簡單拋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步步啟發引導下去分析、推理、判斷,並作出結論,然後教師簡評、補充、總結,這樣才能符合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和新課標的課改精神。

地球的自轉教案4篇 地球自轉:從日出到日落的奇妙旅程 第2張

第2篇

地球自轉的概況——自轉的方向、週期、角速度、線速度。

本課題是高中地理“宇宙環境”篇的組成部分。地球是宇宙中一個普通的天體,認識地球的自轉及因此而產生的一些現象,對整個地球環境有個基本的認識,可為後續“自然環境”篇的學習打好基礎。

2、能夠理解由於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和時差。

3、能夠判斷地球自轉的方向,在地圖上判斷各點之間的方位關係。

?設計思想】注重從“現象”引出“為什麼”,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原因”。

1課時。(“地球自轉偏向力”另外安排一課時教學)

多媒體課件首頁上顯示一幅不停自轉的地球圖片,引入“地球的自轉”這一內容。

?設計思想】開門見山地將“地球的自轉”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較為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1.從物理學中描述物體勻速圓周運動的幾個因素,引出地球自轉的幾個要素——方向、週期和速度(線速度、角速度)。

2.教師設問“什麼是地球的自轉運動”,引出地球自轉的定義——繞着地軸自西向東地自轉。注意自轉軸是地軸,方向是自西向東,進而讓學生判斷從南、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

請一位學生上講台,用地球儀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並讓大家從南、北極上空觀察地球自轉的方向。得出在南北極上空觀察到的地球自轉方向分別為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

做一做,小練習: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氣流的運動軌跡,如下圖:

?設計思想】單是口頭描述“自西向東”“順時針”“逆時針”這些詞語,學生對地球自轉的方向仍然是模糊的;如讓學生邊用地球儀演示邊觀察,就比較直觀,容易理解和記憶。

3.複習經緯線的知識,如“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等。

?設計思想】絕大部分的高二學生對於國中時所學的經緯線、經緯度毫無印象,見到經緯線一籌莫展。所以適當補充經緯線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4.教師繼續設問“由於地球的自轉,我們地球上會出現哪些景象呢?”展示一份報道“2006年7月10日的凌晨2點多,很多中國鐵桿球迷還圍坐在電視機前,關注着世界盃決賽的戰況。”讓學生判斷這份報道出現在哪個國家的媒體上?

?設計思想】學生能夠判斷出是中國媒體的報道,從而引出“地方時”的概念,先讓學生辨析一下,“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現象”是不同的概念,也是不同原因導致的。教師同時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演示。

5.教師再設問“世界各地的時間為什麼會有不同?有怎樣的不同?”從而引出地方時,以及地方時的劃分。得出“時間的東早西晚”,經度每15度時間就差1小時,經度1度時間就差4分鐘。引出“北京時間”的概念,讓學生辨析“北京時間”“北京的時間”“東八區標準時”。

教師通過地球儀及多媒體的演示,幫助學生分析完成“北京時間”、“北京的時間”、“東八區標準時”之間的區別。

做一做,小練習:計算世界盃決賽(最近的一屆)是當地時間幾點開始的?

6.教師引入當年麥哲倫環球航行時的“丟一天”,引入“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概念:麥哲倫的船隊1519年9月從西班牙出發,歷經三年又回到了西班牙。航海日誌上為9月6日,西班牙當地日期卻為9月7日。這一天“丟”在了哪裏?為什麼會丟?

有一位雙胞胎孕婦從上海坐船前往舊金山,在接近日界線的時候生下了一個女孩,越過日界線後生下了一個男孩。若干年後,兩個孩子長大後了,他們也學了有關日界線的知識後,男孩説他應該是哥哥。你們認為他這麼説有沒有道理?為什麼?

?設計思想】從生活中的例子進行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地球自轉的方向、週期、速度以及由於地球自轉而產生的地方時。大家看這張結構圖,對於今天的學習內容你已經掌握了多少呢?請同學們對照這張圖,自己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如有疑問,請提出來。

地球的自轉運動是高二地理的學習難點,教師通過實物演示和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化、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本課題的設計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現象”引出“為什麼”,分析原因,得出結論,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探究問題的興趣。

採用學生自主複習的模式進行最後的小結,在鞏固複習的同時,讓學生再次發現自己學習中的問題,不斷探究,不斷解決問題,也是本課設計的一個特色。

當然,本設計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教師所舉例子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些問題是否符合高二學生的認知基礎等。

第3篇

設懸導入法。引用詩句“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

“坐地日行八萬裏”,可是我們明明每天見到的事物、所在的地點都是一樣的,是不是詩裏寫錯了呢?其實我們每天坐在這裏讀書學習其實並非“不動”的,這節課就讓我們從地理的角度出發共同來探究下我們究竟是怎麼“運動”的。

(1)請同學們觀察老師手中的地球儀分別由哪幾部分組成?

(1)分別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軸及一個小地球組成;

?師生共同總結】其實生活中,我們的地球也並非固定不動的,它就像我們的地球儀一樣是會轉動的。

?教師活動】可是它究竟是怎樣進行轉動的呢?請兩位同學上台分別旋轉這個地球儀,觀看兩位同學是否出現錯誤。

?師生共同總結】地球儀上的地球是圍繞固定軸進行旋轉的,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同樣也有一根地軸,地球也無時無刻不在繞着地軸進行旋轉運動,旋轉時分為兩個方向,而正確方向則是自西向東不斷旋轉。

?實驗活動】請兩個同學上台,一個同學手持手電筒,打開手電筒照射小地球的一面,關閉後再次打開,另一個同學旋轉地球儀中的小地球。

?學生活動】自主思考,回答。當有光源照射在地球上時,小地球儀被照射的一面變亮而另一面則為暗。

?教師總結】地球表面也有光源照射,就是太陽光。同時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正是因為它不能被陽光穿透因此在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白晝,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黑夜。而區分白晝和黑夜的那一個圓圈所在的界限則是晨昏線。

(3)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時間,比如紐約時間、北京時間、倫敦時間等,這又是為什麼?

(2)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且由於地球自西向東旋轉因此太陽東昇西落

(3)地球上不同經線所經歷的白天黑夜不同,因此出現了不同地區時間差異

(5)由於地球的自轉導致我們每天坐在這裏學習的同時也“日行萬里”。

完成課後閲讀材料“是天轉還是地轉”,瞭解偉大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以及“日心説”和“地心説”。

(1)讓同學們回家之後自己動手進行本次課上的實驗,重温知識。

第4篇

演示:在地球儀上標定一個紅點,旋轉地球儀,觀察並説出一個人在地表隨地球自轉所發生的地理現象(晝夜更替;產生時差;水平移動物體的偏向),逐一分析。

1.晝夜更替:此處需要注意,學生容易理解為自轉產生了晝夜現象,但地球不自轉仍有晝夜現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轉也會使某一地有一次晝夜變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轉,才會產生晝夜更替現象。

活動:請學生畫一張表達地球晝夜半球的圖。(注意:黃赤交角的度數,黃道與太陽光線的平行關係,晨昏線垂直於太陽光線,把夜半球塗成陰影)

2.地方時:隨地球自轉,一天中太陽東昇西落,太陽經過某地天空的最高點時為此地的地方時12點,因此,不同經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相鄰15度經線內所用的同一時間是區時(本區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時間是世界時(0度經線的地方時)。區時經度每隔15度差一小時,地方時經度每隔1度差4分鐘。

3.地轉偏向力:自然事例,水在進入下水道時是旋轉而下;颱風是一個旋轉的雲團(錄像或圖片)。在地球上沿水平方向運動的物體(固、液、氣)由於地球自轉產生的偏向力而發生偏轉,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活動:把一滴紅墨水滴在地球儀上,利用墨水滴的重力下落表示在地球上做水平運動的物體,觀察地球儀靜止時和自轉時的墨水軌跡,從感性上認識地球自轉偏向力。

實例:讀圖觀察長江入海口,其右岸(南岸)不斷被沖刷,沉積的砂島不斷與北岸相連,河道不斷向南彎曲。

練習:用實線畫出下列物體運動的真正方向(注意判斷方向時人與物體運動方向同向)。

離北京所在的東八區較遠的地區,作息時間與北京不同。例如,新疆的烏魯木齊市,人們一般10點鐘上班,14點吃午飯。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作息時間?

答:烏魯木齊在東6區,與北京時差為2小時,如果烏魯木齊的人們使用東6區的區時,作息時間會與北京相同,但烏魯木齊使用的是東8區的區時“北京時間”,所以他們的作息就在“北京時間”的基礎上延遲了2小時。

一天中大陽最高點為此地地方時12點,經度每差1度時間相差4分鐘,從而產生各地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