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5篇 "重構教學: 探索角的本質"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5W

本文主要反思《角的認識》這一數學教材在教學中的應用,探討學生在角度概念理解上的困難,並提出一些解決方案,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教授這一知識點,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5篇

第1篇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數學學習環境,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關注學生已有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關注學生的數學情感和情緒體驗,使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去,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促使學生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

在《角的初步認識》一課,充分讓學生感受“活”的角,開始了這課的反思:

1.媒體展示生活中的角。先向學生呈現一個紅領巾引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再次呈現一幅校園情境圖,讓學生從圖中找到有的地方,讓學生知道角來着生活中,初步感知角,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建立起角的概念。

1.通過學生的總結,知道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的邊。讓學生指一指。(用手比劃)

2.課內判斷,讓學生通過自己掌握的角的形象來判斷角,進一步掌握認識角。

3.折角 再次感受角,讓學生從大腦中角的形象,在一張圓片上折出來。

2.電腦展示正確的畫角方法。比較自己畫的和電腦畫的區別。

教法靈活,教師既要堅持面向全體,又因材施教。角的認識從內容的安排、教學過程設計,體現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有不同的收穫,這就是因材施教的活,人人都得到發展的活。當讓學生找角時人人都找到了角,那角又是怎樣的呢?讓學生自己歸納角的特點,再讓學生判斷角。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注意了知識結構的建構,促進了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貫穿了一條訓練線——觀察、操作、表達、創造等思維訓練。

教材要用活。新課標指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創造性,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本課例一是體現教材內容的生活化。出示學生都熟悉的紅領巾,引出課題後出示學生熟悉的校園情境,讓孩子從實物中抽象出角,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來觀察和解釋生活。在學生形成正確表象後,如何感知角的特徵並提高到理性認知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課堂上,我通過判斷,折角,畫角,制角,其實都在不斷突破難點。使學生經歷“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豐富了他們對角的認識。這樣,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出發點,把數學知識的傳授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起來,體現“數學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原則。二是學習方式個性化。教師擺正了自己的位置,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學中教師是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引而不發;學生難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組織學生動手操作,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生要教活。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在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仍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產生興趣的重要條件。”課堂教學中我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的結構。注重豐富的數學活動來讓學生活學,比如用圓片來製作角,用三根小棒來製作角,這些都是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真正地把創造還給學生,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學習活的數學,才能讓教育成為充滿智慧的事業,才能有效地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學會創造。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5篇

第2篇

正式踏入崗位的第一次被聽課,顯然暴露了許多的缺點,這是好事,因為這些缺點將時刻提醒着自己更需要不斷地去努力才能完全勝任這份工作,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去成長,但是學校可以等待我成長,孩子們卻經不起等待。且行且反思,要讓自己儘快成長。

低年級的孩子每個孩子身上都煥發出天真與活力,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如何組織管理好這幫小鬼真是一項極大的挑戰。從一開始我一味的對他們板着臉,嚴肅地對待他們,兩個星期下來嗓子都喊啞了,卻只是取得了少之甚微的成效。我更應該學會的是如何能夠哄騙他們乖乖的便首當其衝,同時老師更應該時刻像孩子一樣充滿朝氣,昂揚向上。

課堂教學上我的語言偏成人話,更是缺乏抑揚頓挫,這便就是沒有趣味性、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語言腔調造成課堂上孩子時而走神甚至不聽講。樹立兒童觀,多用孩子的語言去表達,用語言表達的藝術來吸引孩子配合教學。老師在三尺講台上就要化身為一個演員。

不打無準備之仗。課前更要充分地去備好課、備好學生,認真鑽研教案,吃透教學目標才能抓住本節課的重點。教學過程中更要掌控每一個細節,老師不僅是一個演員,更是一個導演,要掌控整堂課、全班學生。整堂教學也要面對全體學生,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因為他們才是教學的主體。

課堂上組織教學活動時,課前分好小組。首先老師要表達清楚明瞭,一定要讓每個孩子明確老師的要求。活動開始後,老師要維持好活動秩序,表揚鼓勵表現好的,批評個別調皮的,要讓每個孩子都動口動手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又要活動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師若維持不好秩序,便造成有的同學趁着活動在那裏做做小動作,聊天等以至於影響別的小組活動的進行。活動中,教師的巡視更要有目標的巡視,爭取通過幾次的溜達能關注到全班學生,更爭取能夠把自己想要的方法思路以及典型的錯誤做以示範。最後,老師先對活動的表現進行小結,然後儘量讓孩子來邊講述邊展示來鍛鍊孩子的能力。

學校為我們年輕教師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大舞台,我們沒有理由不優秀。夯實每一步地成長,早日呈現出最完美的姿態。

第3篇

北師大版四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隨着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的日益凸現,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動態生成信息。總想學習其他授課老師如何巧妙地把那些非預設性資源轉變為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資源的經驗。而那些叫人驚喜的插曲,總在我腦海迴盪,我不斷反思自省,在教學中怎樣捕捉瞬間,化“險”為“夷”,使課堂教學真正

我在執教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在畫角這一教學環節中,請了兩個同學上台演示畫角的過程,並讓同學們評價。由於課本插圖裏的“角”多為鋭角,因此當上台板演的孩子畫出鈍角時,有一個學生立即説:“老師,他畫錯了,這不是角。”當時我並沒有馬上給予否定,問了一句:“為什麼?”他説:“因為角應該是這樣子的。”由於語言的缺乏,他着急得邊説邊用手比劃出了一個鋭角,當時還有幾個同學也贊同地點了點頭。這一秒鐘我愣了,畢竟那時對於課堂動態生成信息的處理欠缺經驗,而且對於角的判斷本來是安排在鞏固練習環節的,現在卻提前出現了急需解決的狀況。我知道他對於角的片面理解是受了圖案的影響,沒有深刻理解角的基本概念,被侷限於形象表象當中。這時另外一些同學迫不及待地叫起來:“不對不對,他説得不對。”課堂頓時鬧起來了。如果當時我為了“整頓紀律”,為了課堂教學能按備課的步驟“循序漸進”地開展,直接否定那個孩子,那麼我肯定會錯失一個突破重點的機會。於是,我做出了下面的迴應:“哦,看來對於這個問題,同學們持兩種不同的見解,既然這樣,那麼我們就開個小小辯論會,你們各抒已見,看誰能説服對方。”

孩子們的興趣頓時被激將起來了,正方説得理直氣壯:“因為角的基本概念告訴我們,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這個角符合這些特徵,所以它是一個角。”

反方同學動搖了,他看看我,希望從我的表情裏尋找到一些肯定或否定的蛛絲馬跡。我笑笑説:“角的基本概念是不是像他説的那樣?”他點了點頭,“那你能在這個圖形中找到這些基本特徵嗎?”他果然找到了,最後還是他自己肯定地説了句:“這是一個角。”接着,我適時把“判斷角”這一環節提前進行,達到了更讓人滿意的效果。這一片斷的出現,不但沒有“擾亂”我的課堂教學秩序,反而為本來略顯老套的教學環節增添了精彩的一筆,讓人回味。

課後我感覺:一節讓人回味無窮的課往往是老師善於發掘捕捉亮點,充分放分學生思想,讓課堂的小插曲譜寫成精彩環節的結果。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努力,使課堂教學達到這種效果呢?我想,首先應該從備課入手,精心預設,對每一個“意外”都有所準備,儘量避免出現冷場的尷尬。當然,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的師生互動過程,孩子們的知識面和思維方式往往讓我們料想不及。那麼在互動過程中,我們教師還應該注意聆聽,聽清楚聽明白學生所表達的意思,才能及時捕捉到學生思維的火花。不管是學生的錯誤見解還是解惑需要,都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並且教師處理這些意外生成的態度,也將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後學習的興趣和思維方式。像上面那樣如果我一開始就斷然否定了他的疑惑,那麼他以後將怯於表達,還會扼殺其學習興趣。而課堂中辯論的過程,其實也是給他一個思考辯解的過程,讓他學會結合別人的意見,自己反省,繼而説服自己。可見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對新時期的教師來説是尤為重要的,正如皮亞傑所説:一切真理都要由學生自己獲得,或者由他們重新發現,至少由他們重建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給他們。

最後,我認為最基本的應該還是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修養,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應變的技巧、調控的能力、豐富的語言,就算再有利的預設與非預設性資源擺在面前,也無法展現精彩。

第4篇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時,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節課楊紅麗老師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特點,為學生提供生活場景,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動畫情景,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參與積極性高。下面我將代表評委組進行以下幾點評析。

一、課堂設計富有童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遊戲、玩樂,是兒童的天性。那麼,本節的開頭楊老師就設計了“猜圖形”的遊戲,從圓形到三角形,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初步感知角的特點。比角的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同時,又處於課堂的後半節階段,學生的學習狀態易疲勞,而在此環節教師設計了“悟空變變變”的遊戲,形象而有趣的把抽象的知識直觀的`進行演示,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難點,並且是印象深刻。

二、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生活背景,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

本節課從學生熟悉的的校園場景引入,將新知識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上,在主題圖中分小組找角,幫助學生逐步確立“角”的表象,然後又在自己的身邊找角,從而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教師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如:觀察主體圖小組合作找角,根據角的特點用一個圓形創造角、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角的各部分名稱、觀察活動角的變化後總結角的大小變化關係。通過這些有效的教學手段,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以訓練,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我們的每一節都會折射出一些不足,從而更加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

?課標》中指出:“教師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1、在用尺子畫角的環節,教師可以大膽放手先讓學生獨立畫角。因為在上一環節中,學生已學習了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三部分組成的。所以,這時教師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先自己畫角,教師可巡視發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課堂生成作品,讓他們講自己的畫角方法,最後選出最優化的畫法,教師再次在黑板上進行示範性的畫角。因為課堂中教師出示了三角尺,所以,大部分學生自己嘗試畫角時都是用的三角尺。這時,教師可以問:你會用直尺畫一個角嗎?學生再次用正確的方法畫角,這樣對這部分知識掌握的就會更加牢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養成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2、在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時,可以先讓學生討論,彙報他們的初步認知,然後再進一步引導觀察,最後總結出影響角大小的因素。課堂中我們教師應該多給孩子創造思考、交流、探討、質疑的機會,讓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落實。

每次聆聽這樣的公開課,我都會從不同授課教師的教學風格中學習到最寶貴的課堂教學智慧,今後自己繼續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

第5篇

角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可是讓學生説明白什麼是角,就不夠容易。所以教學中我的設計主要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重要理念。

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角。聯繫實際,讓學生觀察、收集生活中有關角的信息。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在“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過程中,我圍繞這個目標開展了讓學生收集有關角的信息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角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生在觀察教材主題圖,找出呈現在各種圖形中的角,然後放飛學生的思維,在班上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些角,通過三次找角的過程,學生對角的圖形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具體到抽象,同時深深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不可分。

二、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基本特徵,重視實際操作,讓學生經歷角的涵義的形成過程。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雖然簡單,但是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並不容易,因此在教學中我實際了數一數、找一找、摸一摸、認一認、擺一擺等時間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建立角的表象。通過“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的小兒歌,既讓學生對角的特徵有深刻的認識,同時增加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角有了清晰的認識。

三、引導學生在親自活動中,探究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我組織學生用活動角開展了邊操作邊思考的活動:怎樣能擺出一個大一點的角?怎樣又能擺出一個小一點的角?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隻和角的兩邊開叉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雖然孩子的語言表達不是很準確,但是其中的意思學生已經知道了。

四、本節課中的不足。數學課堂的節奏比較快,學生的思維也是比較敏捷的,在備課時我覺得,對學生已經出現的問題已經預設的比較全面,可是當學生回答的問題後,我還是覺得有些應接不暇,直接影響的就是教學智慧的發揮。由此感受,紮實備課不僅要對教學內容詳盡,同時也要對所教的學生有清醒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因勢利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