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巴金家讀書心得3篇 家讀心得:巴金筆下的人生啟示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4W

巴金,一位偉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和推崇。而巴金家讀書心得更是備受關注,透露出他對知識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讓我們一起走進巴金的家書堂,感受他的智慧和內心的獨白。

關於巴金家讀書心得3篇 家讀心得:巴金筆下的人生啟示

第1篇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杯具”——這是巴金在讀完了小説《復活》之後的一聲感慨,而我覺得這恰是覺新生命的寫照。

整部小説以“五四”户外為背景,描述了一個封建大家庭有昌盛至破亡的過程。這個家庭擁有着華美的外衣,貌似是豪門大家世代書香,其實在這層光鮮的外表下,以高老太爺為首的那些所謂的“衞道”“護法”者早就受了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們不追隨時代的發展趨勢,固守舊制,壓制一切反抗,竭力維護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亡,不亡不孝”這一類的舊話。有這樣一個封建的大家庭,這對於期望新生活卻身為長孫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擔的覺新來説無疑是道枷鎖,將他的身體心靈牢牢禁錮着,在矛盾,掙扎,痛苦,懊悔中艱難過活。

書中這樣寫道:“‘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對他的確有很大用處,就是這樣的‘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衝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着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我並不覺得矛盾”,因此,他坦然地以便讀者新思想的《新青年》,一邊繼續地過舊式的生活。

覺新自我也曾説過:“我的生命就這樣完結了。我不反抗,正因我不願意反抗,我自我做一個犧牲者……我跟你們一樣都做過美妙的夢。但是都被人打破了,我的期望沒有一個實現過,我的愉悦早就被人剝奪了,我並不怪別人,我是自願地把擔子從爹的肩膀上接過來的……”

連他都認為自我是一個犧牲者了,又何來反抗一説》因此,在祖父母親的安排下,他放下了青梅竹馬的梅表姐,娶了另一個少女瑞鈺;因此,他放下自我喜愛的化學,開始了上班生涯;因此,在他的妻難產而死時卻不能見她最後一面……他只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可到頭來他又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卻是失去了兩個他愛的女生。

他心裏不是不痛,只是從來都沒有在人前流過淚。他是令人惋惜的,正因他的身份——長房長子,讓它失掉了反抗的資格,只能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對覺新,覺慧多次批評他的懦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諒。正因覺慧能瞭解哥哥作為一個被犧牲者的無奈情緒,覺慧能毫不猶豫地選取逃離這個家庭,但覺新能夠麼?

屬於那個時代陰霾下的青年,都擁着一顆劈開黑暗見日明的心。他們在反抗和鬥爭中,有的是一段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只正因心中仍有夢,因此他就能忍住痛,只正因他的心中仍小小地希冀着愉悦,因此,他能堅強地活下去,而不輕易輕賤性命。

關於巴金家讀書心得3篇 家讀心得:巴金筆下的人生啟示 第2張

第2篇

和覺新相比,覺慧是那麼的幸運。他沒有作為長子長孫的壓力,他相對擁有更多的自由,他不需要去和其他各房的人周旋,他不需要因為弟弟的錯失而被爺爺教訓。他即使與這個家庭的正面衝突,卻依舊有一個大哥為他做緩衝區。

雖然於一個生活家庭,但是身份的不同,造就了覺慧和覺新儼然完全不同的個性。覺新是一個作揖主義者,覺慧則心裏藏着一個叛徒鬼。覺新是一味懦弱的忍讓,而覺慧有一股子的熱情和理想。

他汲取着《新青年》等雜誌裏面的知識,他看到興奮的時候,能放肆快意地讀出來: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

覺慧是那麼充滿活力,與整個暮氣沉沉的家族那麼格格不入。他接受了五四的新思想,他看透這個家族吃人的本質,他想要成為一個人,一個真正的人。他有一個美麗的夢想,但是他不知道該怎麼實現,他還太幼稚了:

他和一羣學生在督軍府門口站了大半夜想為受傷學生討個説法,最終在趙科長軟硬兼施之下妥協。“這不是因為大家相信那個科長的話,只是因為大家明白縱然在這裏站一夜也不會有一點好處。況且天氣是這樣冷,又在下雨,誰都不願意站在這裏空等,白白地耗費精力。大家都在想:‘回去,明天再想對付的辦法。’”一夜的苦等什麼也沒得到,年輕人的鋭氣被一點點困難慢慢消磨之後很輕易地向現實低頭了。

他不知怎麼幫助可憐的小孩,只是給了他一些錢。寂靜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邊大聲説:“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可以把社會的面目改變嗎?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可以使那個孩子一生免掉凍餓嗎?……你,你這個偽善的人道主義者!”他不知道怎麼辯駁,頹然倒在牀上,接連地自語道:“我吃醉了,吃醉了。”

他恨這個家庭,可是他報復的方式卻有點可笑了。他又找出舊的《新青年》、《新潮》一類的雜誌來讀。他讀到《對於舊家庭的感想》一篇文章,心裏非常痛快,好像他已經報了仇了。當他看到這個家庭的死氣和沉悶時,他憤憤地説:“等着罷,總有一天……”究竟總有一天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他自己也不大知道。

覺慧憑着一個單純的信仰,踏着大步向一個簡單的目標走去:我要做我自己的主人!不得不説,覺慧的一些行為有着青春期少年的叛逆感你不讓我做我偏做。之後,覺慧像是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寄託和一羣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起辦報紙,他很投入地去做。

可是,鳴鳳的死,是覺慧永遠抹不去的痛,也使他第一次這麼深切的感受到舊家庭的黑暗。那個可愛的小姑娘,在她最美好的時節,躺在了那冰冷的水中。

提及鳴鳳,我會恨覺慧。他給了鳴鳳一個這麼美麗的夢,可是當考驗來到的時候,他竟然如此猶豫不決,如此畏畏縮縮。如果當時他能勇敢一點,那麼這個年輕的生命可能會延續下來。這次的事情使覺慧想逃出家的思想開始萌芽。

加之梅的死,珏的死,讓覺慧覺得在留在這個地方,他只能成為一個犧牲品。“以前我的眼睛還沒有完全睜開,以前我還沒有膽量,而且以前我們家裏還有幾個我所愛的人!現在就只剩下敵人了。”

但是此時的覺慧依舊不夠成熟,他甚至沒有考慮旅費,並相信有朋友在,他的一切問題都會沒問題的。“錢!錢不成問題,家裏不給我錢,我會向別人借。我一定要走。我有好多朋友,他們會幫助我!”

“不顧忌,不害怕,不妥協”,這九個字在那種環境裏卻意外地收到了效果,它們幫助覺慧得到了他所不曾得着的東西解放(其實這只是初步的解放)。覺慧也正是靠了這九個字才能夠逃出那個在崩潰中的舊家庭,去找尋自己的新天地。

帶着令人欽佩的勇氣,覺慧走了。他眼前是連接不斷的綠水,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流去,它會把他載到一個未知的大城市去。在那裏新的一切正在生長。那過去的十八年的生活被他狠狠拋在了腦後。

巴金説:“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裏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

第3篇

巴金的《激流》第一部,在今年的寒假我有讀過他的《愛情三部曲》的第一部《家》。這次給我的感覺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不一樣的地方。

這只是一年以內的事,卻寫了這樣長的篇幅,這也是作者沒想到的,然而單以這一年的大小事變來描寫,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一個正在崩潰的資產階級家庭的全部悲歡離合的歷史了。這裏所描寫的高家正是這類家庭的典型代表,在當時社會的各地都可以找到和這相似的家庭來。

這裏面的主人公是在那些家庭裏常常見到的。這種家庭必然走上崩潰的路,走到它自己親手掘成的墓穴。包含在那裏面的掙扎,鬥爭和悲劇,一些可愛的年輕的生命在那裏面受苦,掙扎而終於不免滅亡。最後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的出現,我們便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裏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

這個“叛徒”就是覺慧。讀完了《家》,我禁不住要愛覺慧。他不是一個英雄,他很幼稚。憑着一個單純的信仰,踏着大步向一個簡單的目標走去:我要做我自己的主人!我偏偏要做別人不許我做的事,有時候我也不免有過分的行動。

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由這不同的性格而得到不同的結局。

覺新本有一個美妙的幻夢,然後自己把它打破了;有一個光榮的前途,自己把它毀滅了。在一個短時期內也曾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新的理想,你又拿“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把自己的頭腦麻醉了。你曾經愛過一個少女,而又讓父親用拈鬮的辦法決定了你的命運,去跟另一個少女結婚;你愛你的妻,卻又因為別人的鬼話把你待產的孕婦送到城外荒涼的地方去。你含着眼淚忍受了一切不義的行為,你從來不曾説過一句反抗的話,你活着完全是為了敷衍別人,任人播弄。

還有一個劍雲,他是一個柔弱,怯儒的性格。他從不反抗,從不抱怨,也從沒有想到掙扎。他默默地忍受他所得到的一切。他甚至比覺新還更軟弱,還更缺乏果斷。其實他可以説是根本就沒有計劃,沒有志願。他只把對一個少女的愛情看作他生活裏的唯一的明燈。然而他連他自己所最寶貴的感情也不敢讓那個少女(琴)知道,反而很謙遜地看着另一個男子(覺民)去取得她的愛情。

在女人方面寫了梅、琴、鳴鳳,也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也有三種不同的結局。

鳴鳳,是性格、教養、環境逼着她在湖水中找到歸宿。

只願琴將來不使我們失望。在《家》中我已經看見希望的火花了。

“——難道因為幾千年來這條路上就浸泡了女人的血淚,所以現在和將來的女人還要繼續在那裏斷送她們的青春,流盡她們的眼淚,嘔盡她們的心血嗎?

——難道女人只是男人的玩物嗎?——犧牲,這樣的犧牲究竟給誰帶來了幸福呢?”

琴已經發出這樣的疑問了。她不平地叫起來。她的呼聲得到了她同代的姐妹們的響應。

作者在一篇小説裏曾經寫過:“那十幾年的生活是一個多麼可怕的麼夢魘!我讀着線裝書,坐在禮教的監牢裏,眼看着許多人在那裏面掙扎、受苦,沒有青春,沒有幸福,永遠做不必要的犧牲品,最後終於得着滅亡的命運。還不説我自己所身受到的痛苦!……那十幾年裏面我已經用眼淚埋葬了不少的屍首,那些都是不必要的犧牲者,完全是被陳腐的封建道德、傳統觀念和兩三個人的一時的任性殺死的。我離開舊家庭,就像甩掉一個可怕的陰影,我沒有一點留戀。……”

所以作者説他要寫一部《家》來作為一代青年的呼籲。要為過去那無數的無名的犧牲者“喊冤”!要從惡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這個工作雖是他不能勝任的,但是他不願意逃避他的責任。

但是在我看來巴金先生把這份工作勝任的很好了,這本書讓我們瞭解當時封建社會的一些情況。讓我感受到這裏面深深的愛恨情仇,感受到作者對封建禮教的痛恨,小説裏面作者個人的愛憎實在是太深了,因為作者和他們一同經歷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