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7篇 《執筆少年:王勃的創作之路與教學啟示》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1W

本文將對《少年王勃》這部優秀的散文進行教學反思。通過深入解讀和分析,可以發現其中藴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文學特點。通過對作品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王勃的才華和文學造詣,同時也可以為讀者帶來更豐富的閲讀體驗。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7篇 《執筆少年:王勃的創作之路與教學啟示》

第1篇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探望父親的途中參加閻都督的宴會,並在滕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的故事,顯示了王勃文思泉湧、才華橫溢的少年詩人的風采。

在教學時,我圍繞問題“王勃是一個怎樣的人?”抓住“很有才氣”“奇才”字眼展開教學。讓學生們讀讀、畫畫文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個奇才?學生們在快速默讀和圈圈畫畫中尋找答案,並將學生找到的答案以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歸納。

正面描寫:“王勃邊看邊想,突然迴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説:‘讓我來試試吧!’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抓住詞語“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等詞的理解體會王勃的才氣。

1、“一位姓閻的都督正準備在滕王閣舉行宴會,聽説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連都督都邀請這個孩子來參加,説明他很有才氣。

2、“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敢答應。”從客人都不敢,可見寫文章的難度很大,而王勃能一氣呵成寫出千古名文,更突出了王勃的才氣,這就是用客人的表現反襯王勃的才氣。

3、當那位都督聽人講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從都督的忍不住拍案叫絕的誇他是“奇才”更是能看出王勃的'才氣。我再讓學生把這一詩句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對照讀,體會詩句的凝練、精彩,感受王勃的才氣。

4、最後從作者對《滕王閣序》的高度評價“王勃寫的這篇《滕王閣序》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可以看出王勃的才氣。

最後,我們通過朗讀全文,整體感知王勃的才氣,完成“()的王勃”的評價,除了課文中提到的“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等詞,適時補充了“才華橫溢、才智過人、文思敏捷、出類拔萃、後生可畏、筆下生花”等詞語,增加了學生的詞彙積累。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7篇 《執筆少年:王勃的創作之路與教學啟示》 第2張

第2篇

本課教學,我注意立足語文,把握文本,凸現語文的本真。教學中讓學生實實在在的經歷讀書、感悟、體驗、內化等學習語文的過程,獲得言語的智慧的滋養和人文精神的薰陶。首先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由介紹滕王閣延伸到讚美滕王閣的文章再延伸到王勃,從而逐步導入新課,帶領學生們一步步走近那個有才氣的少年。接着帶領學生初讀課文,讀準字詞。通過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廣泛地調動學生學習字詞的積極性,讓字詞教學落實在學生興趣盎然的參與中。然後緊扣才氣,順學而導。王勃令人敬佩的才華是貫穿全文的中心點,我以此為線索展開教學。通過詩文吟誦,圖文對照,品讀“奇才”,順着學生的思路去感受王勃的才華,教學內容的呈現完全是學生的自主選擇。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將多種形式的讀貫穿課堂,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讀,讀出個人不同感受,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加深感悟,昇華情感,將本課的氣氛帶入一個全新的高潮。

通過適當地安排課外延伸,讓學生在課後充分感受了王勃的才華橫溢,體會到“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的壯觀、秀美景象,課末,我總結性地向學生們提煉了王勃的生平,並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經典名句作為禮物送給學生們,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深情吟誦,讀出秋景的壯美,讀出王勃的才華和內心的敬佩之情。這樣的設計令全課的主旨盡顯其中,很有新意。最後,在欣賞孫道臨雄渾悠遠的《滕王閣序》吟誦聲中,結束本堂課的學習,深有意猶未盡之感。

第3篇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主要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千古名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的特點,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始終堅持把情景教學貫穿與始終。

首先,在學生理請一。二自然段的文脈後,我設計了讓學生表演邀請的場面,並進行評議,不僅使課堂教學顯得生動活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創編語言的能力,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對語言文字有活生生的感受。此時再指導朗讀自然是水到渠成。學生通過朗讀。表演。評議,初步感受到了王勃的才氣,體會到了當場寫作的難度,為激起學生對王勃的敬佩之情作了鋪墊。

接下來我出示插圖中顯示的畫面,王勃站在藤王閣上,仔細觀察着什麼美景呢?創設情景,使學生在賞景中體會秋之寧靜。秋之壯美。秋之深遠,然後讓學生把眼前之景用語言表達出來,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賞景與説話,學生便如身臨其境,心有感悟。這時再讓學生用心的讀,讀得美如其景。同時,生生之間的評價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悦,獲得進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的和諧愉快,用自己的朗讀盡情地抒發着字裏行間藴涵的情感。

同時在教學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我把古文與今文對應結合,突破了理解古詩的難點,同時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第三段結尾的省略號這個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從課本走向課外,豐富想象能力。同時在輕讀〈〈藤王閣序〉〉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起學生對王勃的敬佩之情。讀後再説説為什麼這麼讀,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驗,又培養了學生理解。感受。表達的`能力。隨後的相互評價更激起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在評價過程中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特別是對“胸有成竹”。“筆走如飛”這三個成語的理解產生了質的飛躍,使他們深深感到課文用詞的準確。精妙,並從中再次感受到少年王勃的才華橫溢。文思敏捷。才智過人。接下來再請學生們思考從王勃身上你學到了什麼?通過這一環節,引領學生感悟人物思想內涵,既滲透了思想教育,又暗示了寫作方法,將情感態度目標與知識能力目標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體現了文道統一的思想。

最後總結課文,遷徙運用,根據“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詩句,用自己的話,描繪自己想象到的景色,寫一段百字以上的景物描寫片段。通過這一總結延伸,把學生領到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發展個性的廣闊天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樹立大教育的觀點,走出課堂,以課內促課外,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第4篇

語文教學要十分重視閲讀與習作的有機結合。在研讀教材和備課時,我發現課文中有這麼兩句:“這時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邊看邊想,突然迴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説:“讓我來試試吧!”,這兩句也許並不是課文的重點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課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為什麼能夠很快地寫出千古傳誦的文章,是因為,王勃善於觀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觀察,靜靜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這其實是寫出好文章的前提,學生寫作文也應該這樣。所以,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把這兩句用心讀一讀,邊讀邊體會一下寫好一篇文章的過程,我覺得,這段文字應該讓學生記在心裏,模仿王勃寫作的這一形式,因為習作離不開這樣的觀察與寫前思考。當然這也告訴我們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不要只顧自己講,應該給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給學生靜靜思考的環境,因為這非常重要的。

看了《少年王勃》一課一貼後,感受頗多,也來了個“東施效顰”。 這節課圍繞“王勃是個怎樣的人”展開教學,牽一髮動全身,抓住了“才氣”二字統領全文,以點帶面,逐步滲透,條理清晰,也便於課堂的調控。文中的“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以及第二自然段中“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等,都體現了王勃才華橫溢,才智過人。課堂中,學生通過讀、演、思等環節的學習,對王勃有了較深刻的瞭解。

對於佳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則結合第三自然段進行教學,藉助圖片:藍天、碧水、落日、野鴨,圖片可謂與詩句相得益彰,讓學生在朗讀、賞景中感悟,體會秋的寧靜,秋的壯美。一節課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爽!

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題,《少年王勃》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千古名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體會。文中有很多詞語含義深刻,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我採用比較句子,讓學生體會到“ 緩緩地”、“輕輕地”體現了野鴨的悠閒自在和雲彩飄蕩的輕柔;又採用動作表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了“筆走如飛”、“拍案叫絕”等詞語的意思,使學生興趣盎然;對於“胸有成竹”,則引進了它的典故,收效甚好。對於王勃寫的這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我認為除了結合畫面,結合前文的景物描寫外,還是應該去細細品一品的,在感悟中體會詩句的精妙,從內心底裏欽佩王勃,與文本產生共鳴。

第5篇

生:我最欣賞“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師:老師也最欣賞這一句,請大家把這詩句多讀幾遍,看看有問題要問嗎?

師:我很高興!你們已經學會讀書了。古人云:“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

生:我讀懂了這句詩的意思了,我覺得“遠處,天連着水,水連着天,水天一色。一隻野鴨正披着落日的餘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雲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這一句描寫的就是詩句的情景。

師:“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你真不簡單!多麼迷人的江上秋景,讓我們和王勃一起來欣賞,誰能把這迷人的秋景讀出來嗎?

(一生讀得深情而又歡快)你為什麼要這樣讀?(這景色太美麗了,太迷人了!我非常喜歡,被深深地陶醉了!)

(一生讀得舒緩而又寧靜)你讀的感覺好像不太一樣,能説説嗎?(我覺得這景色非常安靜,我讀着讀着,眼前彷彿出現了這迷人的景色,我不忍心驚動那飛翔的野鴨!)你已經完全進入這種境界了,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這可是朗讀的最高境界啊!

師:(全班配樂朗讀)此時此刻,欣賞着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麼?

生:我真想把這迷人的秋景畫下來!(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畫家了!)

生:我想用攝像機把它拍下來!(把這動人的鏡頭永遠地珍藏起來,非常值得!)

生:我想歌唱這迷人的景色!(那你能不能唱兩句?)天連着水,水連着天,天邊的雲霞多麼美麗……(你很有音樂天賦,唱得也很有味道!)

生:我想起了一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生:老師,我能自己編一首小詩嗎?(當然可以!)一道夕陽鋪水中,水天一色兩悠悠。孤鴨遠飛餘輝盡,惟有江水天際流。(掌聲)

師:你最崇拜的詩人是誰?(李白)那你就是“小李白”了!(生歡喜得不得了)

發展性評價就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的評價。在課程改革實驗中,我們非常驚喜地看到,教師過去那種冷麪孔少了,那種簡單、粗暴、挖苦的評價語言少了;更多的是給予學生人文關懷,關注學生個體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悦納自己、擁有自信、挖掘潛能,最大可能性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是,我們也經常看到案例1中的現象,教師試圖用鼓勵性的語言和激勵性的獎品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發展。但從實踐來看,效果並不理想,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激勵性的獎品過多,鼓勵性語言過於單調。這樣很容易使教育走向另一個誤區,這種發展性評價變成了一種物質誘惑,學生注重的只是教師的獎品,而不是關注學習的內容。表面上雖熱熱鬧鬧,但只是一種“泡沫”而已。獎品過多過濫,學生也變得無所謂、不稀罕。從案例1中,我們發現教師的評價語言除了“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似乎就再也沒有別的語言了。為了讓課堂氣氛活躍,再加上小朋友整齊劃一的'動作、口號,顯得機械單調,小朋友對同伴的鼓勵已不是發自內心的,而只是應付一下,甚至是極不情願的。那麼,學生到底好在哪兒,棒在何處,誰也弄不明白,只能是“霧裏看花”了。發展性評價更加註重喚醒學生的生命態度,激發對知識的渴求,釋放學生內在的潛能。事實上,教師那一個甜蜜的微笑、一個慈愛的眼神、一個温柔的撫摸,教師那發自內心的欣賞,那充滿人文關懷的語言,甚至獎勵學生一項學習任務都能產生較好的效果。

二是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沒有起到提升的作用。教師的評價只是簡單的肯定與否定,僅限於知識層面上的對與錯。如案例1中,“你説得很正確!”、“説得還不錯!”、“非常有道理!”、“這是你的發現!”等等,教師極少對學生的回答説“不”字。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沒錯,但學生的這種“體驗”真的都是完美的嗎?否定學生的回答就是不“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嗎?筆者認為,教師對學生錯誤的或者不完全正確的回答的糾正恰恰是非常“尊重”的表現。教師可以讓其他同學討論,反覆修改,這樣可以使學生不斷地深入思考,“體驗”才會更深刻,才會更“獨特”,這是不是比那些簡單地處理學生的回答更“尊重”學生呢?作為語文教師,在貫徹新課程理念時,如果只是從概念上理解、從形式上改變那是非常膚淺的,我們應着眼於語文教學的本質,從文本的實際、學生的實際出發,只有這樣,新課程理念才有可能真正落實,才能達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目的。

三是對學生的評價沒有關注到學生髮展的全面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個方面都是發展性評價的內容,並且受到同等的重視。傳統的教學,只關注知識與能力的評價,所有的評價方法、內容都是為了檢查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而對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如何去學習、如何去讀書、如何去解決問題並不關注,因為他們要的只是“葫蘆”。案例1中,如果我們把“説得還不錯!”變成“你解釋得非常精彩,比老師説得更有道理!”對學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讀、獨到的想法給予發自內心的讚賞,可能對學生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鼓勵。如果我們把“哪位同學比他讀得更好?”變成“這一遍比前一遍好多了,再讀一遍會更棒!”這種評價無疑更能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鼓起自我挑戰的勇氣。我們從案例2中可以看到,教師更關注到過程與方法方面的評價,“我很高興!你們已經學會讀書了。” 讓學生懂得讀書的方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你真不簡單!”對學生解決問題的結果給予充分的肯定。“你已經完全進入這種境界了,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這可是朗讀的最高境界啊!”對學生全身心地溶入課堂、溶入文本的學習態度給予充分的讚揚。“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畫家了!”“你很有音樂天賦,唱得也很有味道!”……這種評價方法的多元化,促進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優秀者。

第6篇

課件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所謂科學,是説它遵循着鐵一樣的規律;所謂藝術,是説它具備水一樣的靈活。課堂教學藝術是一把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它可以出神入化,化平庸為神奇,使學生輕鬆愉快地學會、學懂。追求教學藝術之美,旨在優化課堂教學,使國小課件教學達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和諧統一。上了《少年王勃》這一課,我反思如下:

課前背背學過的唐詩,逐漸將學生引入人才輩出的唐朝,從而激發學生認識王勃的的興趣;利用多媒體課件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所描繪的意境呈在學生的面前,既使學生在情景中迅速把握重點,排除難點,掌握知識,又令人感覺美不勝收;在理解“拍案叫絕”這個詞的時候,田老師的設計更是令人叫絕,先進行字面意思的理解,然後對學生精彩發言採用“拍案叫絕”的方法進行即時表揚,再結合課文的語境引領着小朋友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絕”,教學過程是那麼地自然、流暢,其中,最受益的是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在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生動形象的講述,對課文聲情並茂的朗誦,對課文中人物語言神態維妙維肖的模仿,對課文展示的典型環境栩栩如生的.描述,,促使學生個個學得興趣盎然,體現了低年級">教師思路走,而且還能借助教師的思路自己摸索着前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興趣、領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學氛圍中,得到全面的發展,取得教與學的良好效果。

第7篇

?少年王勃》是一篇文字優美而又故事性很強的文章。文章採用了文包詩的結構,通過描述王勃在重陽節那天,參加閻都督舉辦在江西南昌贛江邊的滕王閣中的宴會,看到眼前的贛江,文思泉湧,筆走如飛,一氣呵成,寫下了千古傳誦的一代美文《滕王閣序》。為三年級的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平台去學習中國古典文化,並讓學生記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名句。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充分利用文中的有效信息,將教材進行有機地整合,將其拓展開來,讓學生在整體上把握王勃是個才華橫溢的人的'同時學到更多的東西。

我首先結合本冊教材中練習一的訓練點——我國各省的簡稱進行教學。在進行簡稱歌的教學時,主要是採用的集體學習,將各省的簡稱放在一起,試圖讓學生通過遊戲、尋找簡稱源頭等方法進行教學。然而在平時的運用甚少,所以我在進行這篇課文教學時首先以“南昌”作為一個突破口,讓學生試着説説南昌在哪個省,並且很快地引導到江西省的簡稱是“贛”。而江西省之所以簡稱為“贛”,是因為在江西省有一條“贛江”。這樣一來,正好讓學生了解到滕王閣就是在贛江邊,而王勃寫下的這句千古名句中的水天一色的情景就是贛江的景色。

相繼地還介紹了南方三大名樓、初唐四傑這些知識點。在精讀課文的時候,我把重點放在了“筆走如飛”、“文思如泉”、“胸有成竹”這幾個成語的理解上。特別是在理解“胸有成竹”時,我首先讓學生自己先談一談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學生談到了“很有信心”等意思,可見學生已經初步理解的這個成語的意思。我又結合了《語文補充習題》中的一篇關於胸有成竹的短文,讓學生通過閲讀理解這個成語故事,從而更為深刻地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

正是這樣,我將有效的資源進行整合和利用,是這篇課文的教學異常簡單而又收穫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