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素質教育的心得體會2篇 探究素質教育:我的啟示與反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43K

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的主流趨勢,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性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在實踐中,我們應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的心得體會2篇 探究素質教育:我的啟示與反思

第1篇

素質教育已經提出來多年,對學生的發展很重要。透過對相關資料的學習,對如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如何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為等,同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瞭解以及體會。

素質教育是我國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同時針對現有教育的弊端提出來的。素質教育關係到民族的未來質量,綜合國力的提高,人力資源強國的建設。但是務必看到,幾年來推進素質教育雖然在幾個方面有所突破和進展,但是目前還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應試教育”的傾向。當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學率,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狀況;存在着重視語數外等主科教學,忽視音、體、美等學科教育和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的教育,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的狀況。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確實的推行素質教育,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在日常教學中要依法治教,自覺遵守學校安排的課程、課時、規範學生的作業量、作息時間,不能只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要全面的進行考核,把健康還給學生、把潛力還給學生。

深化素質教育,就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工作中要以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依法保障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發展的基本權利,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能。改變那種只重視升學有望的學生的做法。促進學生以德育為核心的全面發展。克服那種只重視智育,甚至於只重視考分,而忽視德育、體育、美育的“應試教育”傾向。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的培養。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使學生有時間思考問題、參加社會實踐和從事感興趣的自主學習活動。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帶給最適合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健康成長;重視發展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大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按照“遵循教育規律,運用科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認真組織施教,不但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潛力。

在現行的中國教育體制中,素質教育的貫徹還是有必須的困難,因為素質教育不是簡單地開展一些文體活動,不是單純地去鄉村體驗體驗生活,更不是不考試、不留作業。而是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敢於質疑、懂得創造,構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才是素質教育的本質,才是學校教育的職責。所以作為一名教師,一名推行素質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理解新觀念,充實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適應日益變化的教育形勢,努力做一名自覺踐行素質教育的工作者。

素質教育的心得體會2篇 探究素質教育:我的啟示與反思 第2張

第2篇

總理在一次講話中説道:從國內外的比較看,中國培養的學生往往書本知識掌握得很好,但是實踐潛力和創造精神還比較缺乏。這就應引起我們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説我們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比較重視認知教育和應試的教學方法,而相對忽視對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潛力的培養。就應説,我們早就看到了這些問題,並且一向在強調素質教育。但是為什麼成效還不夠明顯?我覺得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務必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敢於衝破傳統觀念的約束,在辦學體制、教學資料、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大膽地探索和改革。

總理問,為什麼素質教育強調了多年,到此刻成效還不夠明顯?這讓我想到了1988年《上海教育》雜誌發表的那篇題為《素質教育是國中教育的新目標》的文章。從那時算起,素質教育的呼喚已在我國教育界迴盪超過20年。時間真的很長了。

什麼是素質?愛因斯坦曾説,當我們把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全都忘掉之後,剩下來的才是素質。那麼,我們的中國小教育到底就應給學生剩下什麼呢?

我曾與同學們算了一筆人生與社會發展的賬:從此刻開始到40歲,還有20多年的時間。中國小教育要着眼於20年後,為40歲做準備,為學生留下終身受用的素質。如果我們的教師都站在這樣的高度來備課、思考教案、研究每一節課,讓學生學會看書,學會思考,構成對科學文化深深的依戀,我們的教育就可能提高一個層次,可能給學生留下最可寶貴的東西。

學生是生龍活虎的、富有個性的。如果只用表此刻紙面上、試卷上的單一的評價方式,只用一把尺子來丈量,必會忽略甚至扼殺多元化人才的個性。因此,維護和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是件很重要的工作。你不是喜歡踢足球嗎?能夠,但要來個約法三章,要正確處理訓練與文化課之間的關係。你不是喜歡書法嗎?學校剛剛維修好的報告廳的牌子就讓你題名,學校書法協會會長就讓你當。你不是喜歡攝影嗎?那就成立攝影協會,利用假日去採風。你不是喜歡演講嗎?那就搞天天開放的辯論廳,一個論題辯論一個星期。影響升學率了嗎?沒有。非但沒有,反而促進了升學率的提高。

我們要注重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地呼吸,讓他們擁有自己的想法,同時創造條件讓那些合理的想法得到推介、表彰、弘揚。

此刻很多家長都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但又不得不向現實妥協,不得不靠分數考上一個好大學。要推行素質教育,借鑑國際社會成功的經驗,就得把招生錄取的權力還給大學。目前,我國已有部分高校開始試行自主招生。可惜,還只有70多所,招生名額所佔比例太小,最多也只佔到5%—15%,對整個高中教育還沒有產生根本性影響。

全國統考仍能夠實行,但這個分數佔多大比例,可交給高校自定,就像牛津、劍橋招生,統考分數只是一個參考依據,此外,學生的實踐活動、社區服務成果、競賽成績、發表文章、發明創造等,應占據重要位置。因為,這些世界一流大學認識到,分數外的東西才能真正顯示學生的素質。

素質教育改革到此刻,瓶頸就是評價制度。只有把大學聯考錄取制度改革這個瓶頸打開,才能滿盤皆活。

目前,我國在教育上的評價機制,還是以考試論英雄,這就決定了學校和大多數學生家長不敢輕言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講起來容易,但是思考到孩子的未來,教育專家能夠去冒險,家長是不敢冒這個險的。因為對於大多數平民來説,他本身沒有多少優勢與人競爭,如果孩子在選拔機制中不能佔有優勢,那麼這個孩子可能就沒有多大前途了。對於那些有實力送孩子出國學習的家庭來説,國內的評價機制已不那麼重要,這些孩子自然能夠簡單很多。所以,素質教育其實是建立在必須的物質基礎之上的。

孩子的面如菜色,是孩子的無奈,更是家長的無奈。我相信,每一個孩子的家長必然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春風拂面。但是,在考試面前,在孩子的未來面前,他們又不能不理解孩子的面如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