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大學生就業的社會實踐報告7篇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W

養成寫實踐報告的好習慣是可以讓我們的實踐生活更加有條理的,實踐報告的記錄是我們對自己實踐情況做出的深刻反思,能幫助我們提高實踐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關於大學生就業的社會實踐報告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大學生就業的社會實踐報告7篇

關於大學生就業的社會實踐報告篇1

我們就大學生就業理想問題,對5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發展空間與薪酬

根據調查顯示,8%的人選擇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選擇在1000—20__,30%的人選擇在20__—3000,21%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當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資是多少這一問題,大部分人選了1000~20__元。有人説,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資,關鍵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來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發展空間。求職時,應該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麼、渴望得到什麼、未來發展如何,個人的發展前景與待遇發生矛盾的時候,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顯然薪金不再是大學生最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對待薪金這是個正確的心態,一心想高薪,反而影響了工作的表現,積累經驗才是第一位的。

二、關於畢業後的去向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63%的人選擇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13%的人選擇回家鄉,12%的人是去內地省會城市,7%的人選擇去國外發展,5%的人選擇在邊遠/大西北/農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學生還是認為留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發展的機會比較多,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而且從數據中更可看出當代大學生還缺乏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後,很多大學生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情願留在大城市發展。

三、要高薪還是要愛好

據調查顯示,46%的人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感興趣,36%的人考慮個人愛好,還有18%的人只考慮金錢因素。

任何你再喜歡的工作都會有厭煩的時候,什麼工作都一樣,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要把工作當作事業,它只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選擇與專業有關的事業從事。當你有一定經歷後你才可能有事業,當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輩子只有工作而沒有事業。還有大部分人認為,愛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可能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才有開創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信心程度

據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就業前景廣闊,56%的人認為就業前景尚可,11%的人認為現在考慮此問題毫無用處,13%的人則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考慮自己就業前景過程中,信心不僅給大學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首先從氣勢上產生認同感。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儘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動用人單位的熱情。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關於大學生就業的社會實踐報告篇2

我們從咿呀而語的稚嫩幼兒學步,到以四肢匍匐而進在大人們的庇護下蹣跚而立,我們慢慢走向成熟,現在面臨大四的我們,即將走進社會。十年苦讀但求一立,那麼對於我們自己以後的未來,對於畢業後面向社會,我們不曾無數次的在腦海中勾畫美麗無比的人生藍圖,美好的前景在腦海中勾勒過一遍又一遍,我想大家都是這樣吧,曾不只一次的幻想過自己的未來,憧憬過美好的未來!可是,我們只是去想象,並沒有真正考慮過如何的付諸於行動,如何地去實現。因此,我利用本次大四的寒假,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我們在錦州各所大學附近展開了一次關於大學生就業觀念、如何利用業餘時間、是否參加社會實踐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採用實地調查形式,並自己親身體驗,參加社會實踐,總結經驗。

一、調查課題

大學生就業觀念以及如今社會大學生就業問題

二、調查對象

年級結構:大一佔16%,大二佔21%,大三佔28%,大四35%

性別結構:男生佔45%,女生佔55%。

三、調查步驟及時間

調查總體時間:20__年2月1日——20__年2月29日

調查步驟及時間分步:

1、確定調查研究的課題:20__年2月1日

2、起草調查內容及方案:20__年2月2日

3、確定調查對象並展開調查:20__年2月3——13日

4、調查社會實踐活動情況:20__年2月14——2月28日

5、調查分析總結:20__年2月29日

四、調查的問題與目的

本次調查的問題主要涉及大學生目前的大學生活,以及就業理念,就業觀點,在業餘時間是否參加社會實踐鍛鍊自己,如何分配自己的業餘時間。

五、調查步驟

(一)、調查前??

我國自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峻,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和供需比日趨下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尤其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漸突出,並且呈上升發展的趨勢。由於畢業生處於畢業――擇業――就業的人生轉折關頭,其思想狀態,精神面貌,心理變化均存在着較大的調查意義。有那麼一羣人,他們已經大學畢業但至今未就業。當我們不斷在講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時候,他們在想什麼?他們的家庭是什麼感受?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分析

隨着美國次貸危機波及範圍的擴大,全球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困難期,首當其衝的就是各國的企業。而企業受難的同時無疑給大學生就業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壓力。金秋十月,大學城中湧現出了這樣一類人,他們西裝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們就是在求職路上的大學生。大學生就業難這是一個老話題了,年年提,政府、社會、學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學生則年年撞的“頭破血流”。另外,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形勢一片暗淡,不少企業進行了大面積的裁員,大多數企業則選擇大幅度縮減招聘人數,這對大學生就業來説無異於火上澆油。雖説是所謂“金秋”的季節,遠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帶來的卻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機四伏的經濟環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臨着各種困難,國內外諸多公司收縮開支,壓低成本,而在這當中,人力成本便成為了一個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於是乎,如今的大學生找工作也似乎變的比往年更難。

眾所周知,20__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__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__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__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20__年滬上高校畢業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萬人大關,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三)、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缺乏勝任力。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並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現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幹,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後的新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應試教育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樣延伸到從事高等教育的大學中。所以,大部分的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傳授知識與技能,缺乏對事物的探索與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質。

關於大學生就業的社會實踐報告篇3

我們採用問卷的調查方式對我校學生進行了大範圍的調查!我們主要採取網絡和走訪教室、圖書館、宿舍和路邊攔截的方式,發送調查問卷。團隊合作為了順利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同時也想幫助更廣大的在校大學生了解當前和未來的就業形勢!在採訪對象中有剛邁入大學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處在風華的大二學生23名,更有已經到了擇業和繼續深造的大三學生27名。能夠全面地瞭解在校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看法和了解。

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30年,在這期間大學生的數量更是突飛猛進。大學生也有過去的“天之驕子”成為今日的“無人問津”!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怎樣才能讓大學生更好的就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呢?帶着這一問題和思考,同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我們進行了這一次調查並進行了準確統計和深入分析:

被調查的學生為我校大學生。我們採用自制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通過qq在線、深入宿舍、自習室、圖書館和路邊攔截的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調查者主要來自機電專業、工業設計專業、外語專業、信息專業、經管專業和金融專業!採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從調查的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主要對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場競爭情況

我們的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的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5%左右,那為什麼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的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只有2人認為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佔調查的15%認為還算正常的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佔總體的83%普遍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現在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瞭解、一人認為其不重要,而認為重要的佔到調查的75%。在當前學的專業和工作不對口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的專業是有前途的,其中認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認為自己專業較有前途的則達到36位,佔所有調查者的80%,僅有6人認為本專業很沒前途。可以看出大學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的。由於競爭的加劇,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在問及畢業初的薪酬時,有31個人認為起初工資為1500元,14人認為應該為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佔總人數的75%,在物價日益增加的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的工資是不高的,可以看見競爭的大學生的影響。

第一,隨着企業改革的深化,還會不斷有一些工人下崗或者失業,這批人的就業難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人數比較大。比如説大學生,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這也是近幾年來的。今年要求職的大學畢業生在600萬人左右。第三,中國農村有大量的富餘勞動力要轉移到城市裏就業。基於這三條原因,做好就業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當前社會普遍壓迫大學生,尤其是剛畢業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他們的能力還只浮於理論上,社會經驗不足,處事和辦事能力不夠,況且每年有那麼多大學生,供大於求從而造成當前的局面。

二、學校對安排大學生就業方面指導不足

在我們受訪的大學生中,只有5人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的有24人,兩者合計佔48%,而感到不滿意和很不滿意達到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的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的情況。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第一,根本的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脱離。我國現在生產模式是“世界加工廠”,主要需要的是廉價勞動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經驗的技工,是體力勞動者,而大學教育培養的是高價勞動力的腦力勞動者。所以,要説“頭腦還缺乏市場經濟意識”,那不是大學生,而是指責大學生的專家、學者和自己。但這不是我們認識問題的出發點,我們認識問題的出發點應當是:中國不應該是大學生供過於求,需要降低大學生的價值體現,而是要儘快改變我國的生產模式,使大學生的價值能夠充分體現;使中國能夠自主創新,發展生產。黨中央一再強調發展自主創新經濟,但大學生就業難卻成了問題,這種情況説明發展自主創新經濟還沒有落到實處,還是停留在文件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大學生就業的實際,可以檢驗黨的發展方針。

第二,重要的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説法可以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為社會生產人才。那種為學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產利潤,應該叫做“教育資本化”;現在許多學校名曰“產業化”,實質資本化。而社會培訓機構被“產業化”人士評為資本化,是為自己謀利益,卻為市場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貢獻。像我們最熟悉的北大青鳥教育就可以稱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撥亂反正,要改變對學校亂擴大升級,對學生“廣種薄收”的狀況;要學習培訓機構,根據社會發展的進程需要,決定學校培育人才的結構,各專業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觀念問題。中國是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國家。因此,中國的教育應當是“公有制為主體”,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教育不應該是個人的投資,而應當是社會對發展的投入,是一種社會積累。教育費用應當由國家、社會承擔,從物質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為祖國、為社會“回報”而學習的思想觀念。教育費用由國家、社會承擔之後,還縮小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勞動力的生產價值的個人差別。這不僅有現實的意義,而且有很深遠的意義。

三、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

在談到畢業後的打算後的打算後,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創業等,從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學生是害怕面對社會競爭的,採取考研是為了更晚一點面對競爭,也是對自己以後能找個更好的工作。在問及到,畢業後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時,有15個人認為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素,佔總人數的25%,而更多的人選擇最要的因素是“個人發展空間的重要性”,佔總人數的61%,而其他因素則被大學生看輕。在大學生考慮工作的地方時,20個人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10人則選擇回家鄉,38人則是主張去發達城市闖一番,而對於崗位過剩的西部地區則只有2人選擇。在大學生所重視的素質中面試技巧和計算機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佔50%左右,而專業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現在的大學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的結果。大學生就業難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大學生自身準備不足造成的,在受訪者中,有相當一般分的大三學生對所要去的企業竟然一點也不瞭解,佔總人數的33%。調查中他們普遍感到經驗不足是造成他們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因素,約佔50%。除了這些方面,我們大學生還存在以下問題:

(1)、誠信問題,不少畢業生髮現求職時有一定的證書、文憑、履歷能為找工作帶來方便,有的大學生憑勤奮刻苦,在大學期間努力爭取獲得相關證書,不刻苦學生則通過投機取巧或造假來騙取企業初步信任,對大學畢業生整體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

(2)、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由於近幾年公辦高校擴招,加之民辦高校急增,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分數不斷降低,加上不少大學生大學學習不認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

(3)、大學生自身定位偏頗。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由於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東西部地區之間、沿海地區和內地之間的差距較大,大學畢業生選擇就業區域時,過度集中於北京、上海、深圳等熱點地區,造成這些地區的就業壓力明顯增加。同時,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嚴重影響就業。據中新網報導造成本科學就業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狀態。

(4)、求職途徑把握不準。不少大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各樣人才交流會“廣泛撒網”的方法,或希望通過熟人“託關係”、“找門路”以捧上“金飯碗”,不善於“推銷”自己,沒有針對自己的切實優勢,通過重點了解用人單位實際需求情況,提高就業率。

四、用人單位誤區

(1)、過分關注文憑。不少用人機構認為,學歷越高越好。選人學歷化,造成受聘人員水平和能力與崗位不相適應,或人才浪費,比如有些單位招聘計算機軟件研究生僅用於本單位的打字等簡單文字處理。現實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與文憑並不能直接劃等號,不少本科或大專學生的業務能力不比研究生業務能力差。

(2)、存在性別歧視。女大學生明顯處於劣勢,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女大學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動機,以及生育保險費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用等。同等情況下女大學生將來工作成本比男大學生大,這是女大學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視。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到本單位的業務情況與當地聯繫緊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際關係網等,選用人才時優先考慮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務員時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視,實行地區保護主義,不利於大學生公平競爭。

(4)、過分看重工作經驗。經驗不足是大學畢業生的劣勢,不少用人企業經營有困難,急於招聘某一方面能人,並且希望很快給企業帶來變化,而一般大學生則無法滿足用人單位要求。用人單位忽視大學生的潛力和可塑性,其實經驗總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大學生有較高理論水平,只要經過短期實踐即能勝任工作崗位。

就是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在我們的調查中,可以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並在大學生之中形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後他們的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的。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應該找到合作點,達到共贏。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1)、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能力,掌握技巧,為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2)、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為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特別是社會兼職可以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能力鍛鍊、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台。

(3)、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説,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特別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情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為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4)、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湧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的抱負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為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裏各專業的特色,還可以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從我們的調查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紮實,接受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一定能為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首先,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唯經驗論、唯學歷論,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其次,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説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再次,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後,擇優錄用。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1)、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目標,積極培養大學生知識和能力,培養具有不斷追求真理、追求科學精神,能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綜合素質優秀的大學生。

(2)、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現有科類結構與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能完全適應,必須適時調整。

(3)、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建立以服務為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機構,並能獨立開展工作,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信息服務,諮詢服務,指導服務,培訓服務等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為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掌握競爭技巧,積極參與人才市場的競爭創造有利條件。

(4)、學校應該實行積極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同時老師們應該對學生們加強教育,並進行積極暗示,多增加學生們的鍛鍊機會(別出現面試事心裏緊張表達不清等情況)。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

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

關於大學生就業的社會實踐報告篇4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20__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__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__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__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二、20__年與20__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20__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人,比__年年增加50萬人。然而,20__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困難日趨顯現,20__年畢業的611萬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着更加嚴峻挑戰。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__年的就業率對比分析:

20__年就業藍皮書指出,20__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__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約為86%,比起__年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20__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為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為87%、高職高專為84%;而__年屆半年後就業率211院校為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為90%、高職高專院校為84%。其中,20__屆大學畢業生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後半年內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佈的數據,中國20__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__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後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後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複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者。

(二)、20__屆畢業生就業地點分析:

20__屆畢業生就業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濟南、蘇州。

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鄭州、青島。

(三)、20__屆畢業生就業率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四)、20__年就業率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20__年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後平均月收入上低於經濟學專業大類。

從專業中類來看,地礦類專業獨居榜首,工科類專業就業率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就業率前十的專業中類中,有8個為理工類專業。專業小類的就業率排名更是明顯化了這一傾向,高職高專專業也呈現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趨勢。

20__年最難就業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據首。

“20__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應屆大學生最難就業的十個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漢語言文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令人尷尬的是,這十個專業也是我國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

這項研究對20萬名畢業半年後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10個專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佔本科畢業生總失業人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畢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過萬。在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等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佔了9個。

三、20__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預測

再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科研所聯合浙江大學就業與服務指導中心,對20__年高校就業趨勢也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是:20__年我國總勞動力富餘,但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大。

根據勞動社會保障部科研所的數據顯示:我國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年均新增勞動力需求總量為1800萬,但“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為__萬,每年將出現200萬富餘勞動力。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__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20__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應總量為4000萬,而需求總量為6000萬。以上兩項數據表明:我國勞動力總體有富餘,但專業技術人才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專業人才需求具體表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上。

第一產業缺口218萬人

根據國務院頒佈的《農業科技發展綱要(20__—20__)》數據顯示,我國共有涉農院校43所,在校學生大約為9萬,教學和科研人員為3。5萬人,130萬大中專畢業生中已有80萬離開了農業。預計到20__年,第一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218萬人。

第二產業缺口1220萬人

我國大學生中38%為工科類學生,但是畢業生人數還是不夠,振興我國工業還需大量的工程師,主要集中在it、微電子、汽車、環保、系統集成、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技術開發、條碼技術、鐵路高速客運技術等領域。預計到20__年,人才缺口數字巨大,將達1220萬人。

第三產業人才缺口325萬人

該產業將是擴大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會計、涉外律師、涉外金融服務、同聲傳譯、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物流、精算和心理諮詢等行業,都需要大量人才。預計到20__年,人才缺口預計在325萬人。

由此可見,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還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學生“就業難”僅僅為一種表象。原因有兩點:第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是否學有所成,知識和能力結構能否達到企業用人標準,這值得思考;其次,個人就業意願和社會意願存在很大差異。

(二)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當前的就業情況分析

據統計,我國登記在冊的電子商務企業已達到1000多萬家,其中大中型企業就有10萬多家,初步估計,未來我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每年約20萬人,而我國目前包括高校和各類培訓機構每年輸出的人才數量不到10萬人。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僅為20%,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鑑約率是47%,可見,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於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這種狀況不容樂觀。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高校在電子商務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方面還存在欠缺,在這種情形下培養出的學生很難符合社會對高層次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標準。主要面臨的問題有:

第一、課程開設不合理,現階段我國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大多是由經濟與計算機專業方向的人才組成的。專業課程設置方面是經濟與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一個簡單堆積。

第二、學生的實習大都在虛擬的環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實感受現實中電子商務的應用。畢竟,現實與虛擬還是兩個世界。

第三、崗位羣不明確,學生不知道自己今後的就業方向,更不知道畢業以後應該具備什麼能力和證書,才能讓自己更有就業競爭力。

(三)就業崗位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層,電子商務建立在網絡硬件層的基礎上。在這一層次需要了解一般計算機、服務器、交換器、路由器及其它網絡設備的功能,知道有關企業網絡產品的性能。

第二層,電子商務實施的軟件平台。在這一層次涉及服務器端操作系統,數據庫、安全、電子商務系統的選擇,安裝、調試和維護。

第三層,電子商務應用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商業邏輯,網站產品的設計、開發,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網頁設計和圖像處理方面的技能,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

第四層,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各類商務支持人員,如客户服務,市場、貿易、物流和銷售等諸多方面。

作為20__屆的畢業生,特別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還是非常嚴峻。我們需加強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挑戰!

關於大學生就業的社會實踐報告篇5

就業是民生之本。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指導幫助下,____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全面完成了市、縣下達的就業再就業工作各項目標任務。針對就業再就業目前所面臨的新形勢,出現的新問題,我局一方面加強調查研究,密切關注形勢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對策,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組織相關工作人員深入

到企業調查走訪,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穩定生產,為促進____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現對就業再就業工作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1—3月份,全縣提供就業崗位495個,其中:開發公益性崗位44個;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81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90人。城鎮失業人員755人,城鎮新增長勞動力41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勞務轉移輸出1432人(有序轉移輸出265人),培訓失業人員200人,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635人。

二、經驗和做法

促進就業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工作,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為進一步抓好促進就業工作,實現勞動保障工作更上新台階,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採取以下四方面的工作措施:

強化政府責任,促進就業穩定。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充分發揮拉動內需促進就業的積極效應,在安排政府投資和確定重點建設項目時,把增加就業崗位和優化配置人力資源作為一項基本要求統籌兼顧。採取多種政策措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增加就業崗位,廣開就業門路。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穩定就業形勢,保持社會穩定,目前我縣已在建立失業預警制度,對可能出現的規模性失業,採取了預防、調節和控制的措施。

支持企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保企業就是保就業,通過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就業崗位。充分發揮政府扶持幫助企業的各項行政、金融、經濟的政策和法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穩定生產。積極採取各種優惠和扶助措施,引導和鼓勵企業切實承擔社會責任,通過加強管理、技術創新主動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並根據實際採取在崗培訓、輪崗輪休、協商薪酬等措施,盡努力不裁員或少裁員,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做出努力。

落實優惠政策,促進就業發展。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省相繼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重大政策措施,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市政府研究出台《關於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實施意見》,對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鼓勵創業促進就業工作提出明確的要求。根據這一文件,我們正積極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共同推進、政策扶持、創業服務、創業培訓”的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機制,加強創業培訓和指導,加大政策扶持,強化創業服務,用好創業資金,大力扶持和鼓勵有創業能力的大學畢業生、農民工、復轉軍人實現創業,帶動就業。

完善就業服務,提供就業援助。當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面臨的就業壓力,是就業工作的重點對象。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的首位,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多渠道實現就業;通過建立和完善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制度,幫助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通過落實企業減負穩崗、擴大內需、強化政策扶持和引導、加強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強化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採取開發公益性崗位、開展“一對一”幫扶、鼓勵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和自謀職業。

三、存在問題

一是今年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一方面是需要就業的勞動力增多。主要是大中專畢業生、新成長勞動力、城鎮復員轉業退役軍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轉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另一方面是就業困難羣體增多。由於就業空間的擠壓,就業供求趨緊,導致“4050”下崗失業人員、城鎮零就業家庭、農村貧困家庭、殘疾人等困難羣體就業再就業難度進一步加大。

二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發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壓力,有的企業開工不足、增速下滑,特別是部分資源型企業已經達到半停產狀態,企業發展的潛在風險都可能造成就業能力回落、繳納社會保險費能力弱化等新問題。

三是由於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勞動關係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特別是企業用工需求的減少,職工待崗歇業現象的逐步增多,勞動關係的不穩定性增加,勞動爭議和舉報投訴案件數量上升,發展和諧勞動關係面臨新情況、新問題。

四、下步打算

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確保就業局勢穩定。把就業工作作為勞動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緊依靠縣委、政府,與相關部門和單位密切配合,從發展促進就業、創業帶動就業、政策穩定就業、培訓提升就業、服務方便就業五個方面,加大就業工作力度。到年末,努力實現全縣開發就業崗位20__個(城鎮新增就業10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50人、特殊困難羣體就業200人、“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就業5000人,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20__人。

發展促進就業。結合縣政府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大舉措,發揮重大項目的就業拉動作用。鼓勵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

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通過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拉動就業。

創業帶動就業。全面貫徹落實省政府鼓勵創業促進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多渠道、多形式加強對各類創業人員的培訓,增強他們的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實好小額擔保貸款、税費減免等優惠政策,為創業人員解決啟動資金、降低創業成本,實現成功創業創造良好條件。重點扶持250名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復轉軍人和其他有創業能力的個人自主創業,帶動600人就業。

政策穩定就業。強化“零就業”家庭人員、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4050人員、連續失業1年以上人員、完全失去土地未就業的生活困難人員、殘疾人等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鼓勵他們靈活就業和自謀職業,加大就業援助力度。做好農民工的就業工作,通過落實企業減負穩崗措施,穩定一批農民工就業;通過強化政策扶持和引導支持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對下崗失業人員特別是困難人員,通過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開發公益性崗位和提供服務、援助,多渠道多形式實現就業再就業。

培訓提升就業。實施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運用培訓補貼政策,擴大培訓規模,延長培訓時間,提高培訓效率,提升就業競爭力。為農民工和退役士兵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為失業人員提供再就業培訓,為新增勞動力提供技能培訓,促進其就業。

服務方便就業。組織開展“春暖行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等系列活動。規範勞動力市場,把就業服務延伸到鄉鎮。完善人力資源市場監管體系,保障求職者合法權益。強化服務功能,完善信息發佈制度,加強失業登記和預警預報工作。

關於大學生就業的社會實踐報告篇6

為進一步掌握城鄉勞動力在轉移就業中的動態情況、瞭解他們的就業狀況、轉移就業培訓的實際效果,便於在今後的工作中,有針對性的加以改進和提高,真正發揮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基礎性作用。最近,我中心深入部分鎮、社區、企業、園區、葡萄種植基地、移民村、培訓學校,就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工作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基本情況

我們利用2天時間,先後有針對性的走訪了4個鎮(青鎮、陳袁灘鎮、葉盛鎮、裕民街道辦);2家工業企業(青銅峽金昱元化工公司、杭蕭軸承製造公司);2家創業企業(新大眾農機制造公司、興豆源豆製品公司);3家餐飲服務企業(青銅峽賓館、龍海賓館、騎龍火鍋店);2家葡萄酒基地(璽天龍葡萄基地、御馬葡萄基地);2個移民村(同興村、同進村);1個社區(南苑社區);1個培訓學校(鑫源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通過實地調查,詳細瞭解了具體情況。

(一)勞動力的人員構成狀況:經調查,目前勞動力主要有6類人羣構成,即:企業下崗職工、城鎮失業人員、復員退役軍人、應屆、往屆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畢業未就業的大中專、本科專業的學生、失地農民、殘疾人。

(二)文化結構狀況:經調查後預測,在城鄉勞動力中,國小文化程度以下的佔15左右%,國中文化程度佔55%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佔25%左右。以上數字説明,我市城鄉勞動力中,高中以下較低文化程度佔絕大多數,勞動力整體文化素質偏低。

(三)技能培訓狀況:隨着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各行各業勞動力技術技能和知識更新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勞動力通過正規培訓和其他培訓的數量在逐年增加,但是與勞動力總量比,仍然只佔很小的比例,並且培訓層次較低。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全市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能力培訓的城鄉各類勞動力約佔全市總勞動力的75%左右。人社部門專業培訓占城鄉勞動力培訓總人數的65%左右,農業口各部門、扶貧辦、婦聯、工會、團委等相關部門通過以會代訓、現場會、科技三下鄉等形式普及農業科普知識約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5%左右。培訓專業涉及中式烹飪、計算機操作、手工製作、家政服務、餐飲服務、汽車維修、果樹工、家蓄飼養、電焊工、木工、瓦工、鋼筋工、抹灰工、育嬰員等專業。以上數字説明,我市城鄉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逐年在提升,參與培訓人員的積極性也在提高,持證上崗的意識在增強。

(四)勞動力就業狀況:從就業方式和行業來看,一是自己到用工單位聯繫參加應聘的人員。一般年齡在18至25歲之間的應屆、往屆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較多,其次是一些年齡在30至40歲就業困難人員(文化低,無技能),主要從事餐飲、ktv、酒吧等娛樂場所的服務工作;二是被徵地的失地農民,通過應聘進入園區企業工作的人員。一般年齡在25至40歲以下,具有初高中文化,都集中在我市嘉寶園區的企業打工,主要從事清真食品加工、機械製造、軸承加工、太陽能產品製作、包裝箱製作、糧油加工、物流配送等企業;三是通過勞務中介、輸出等方式組織外出打工人員。一般年齡在30至60歲之間,國中文化及以下的人員,多從事環衞、綠化、保安、保潔、建築、公益性崗位等行業;四是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人員。一般年齡在25至45歲有創業項目、創業資金、創業能力的自主創業人員,他們(她們)從事商品批發零售、家電維修、餐飲服務、家俬建材、廣告製作、家政服務、服裝零售、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個體經營項目;還有一些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搞起了農家樂、家蓄飼養、蔬菜種植等致富項目;五是一些啃老簇。無就業願望,依靠房屋出租、季節打短工作為生活來源人員。從上述情況看,18至25歲之間人員,就業率達到15%;25至45歲之間人員,就業率達到60%;45至55歲之間,就業率達到20%;55至60歲人員,就業率達到5%。

(五)勞動力就業分析。從調查情況來看,城鄉勞動力就業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就業渠道多元化。隨着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失業、失地人員的增加,企業用工需求擴大,據預測,約36%有知識、有技術的年輕人走向企業,絕大多數城鄉勞動力從業於二、三產業,其中,約有13%的人員從事批發零售業務,約14%的人員從事居民家庭服務行業和其他服務行業,約8%的人員從事建築業,約17%的人員從事交通運輸業,約12%的人員從事住宿和餐飲服務業,從業趨勢朝多元化發展。二是就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尤其在二、三產業的從業人員,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約佔10%,高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2%,國中文化程度的約佔43%,國小文化程度的約12%,文盲半文盲約佔13%,呈現從業人員素質偏低,以國中文化程度為主的文化素質格局。三是就地就近就業。其中從事二、三產業人員大部分集中在本市區域,在本市就業人員佔總人數的80%,體現了就業區域以本市為主的特點。

(六)求職人員的培訓意願就業願望及企業培訓用工需求。調查顯示,就業人員中大部分是年齡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勞動技能單一的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困難羣體和農村失地農民,還有一部分未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及少數復轉軍人。通過深入部分鎮、社區及移民村開展實地調查,城鎮求職人員的培訓意願分別是中式烹飪、工藝美術、家政服務、餐飲服務、商品營業員、商務禮儀、計算機操作等技術專業培訓;農村失地農民需要參加中式烹飪、裝載機駕駛、電氣焊、電工、瓦工、果樹工等技術專業培訓;城鄉其他求職人員對就業崗位的需求分別是司機、保安、公崗、餐飲服務、電氣焊工、家電修理工、家政服務、美容美髮、電腦維修、計算機操作員、普工等就業崗位。通過對寧夏金昱元化工有限公司、嘉寶工業園區新大眾農機制造有限公司、寧夏杭蕭軸承製造有限公司、寧夏菲斯特軸承製造有限公司、青銅峽市興豆緣清真豆製品有限公司、青銅峽賓館、騎龍火鍋店、寧夏御馬國際葡萄酒公司、裕皇葡萄酒基地等部分企業進行了企業用工情況的走訪調查,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合資企業,乃至一般企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招工難”問題。一是企業在普工招錄方面,最看重的是年齡優勢。近年來青銅峽市加快了城市建設步伐,一些城中村、城邊村因為國家徵用耕地而出現了一定數量的失地農民,其中不乏青壯年,但這一部分勞動力,大多因手中有土地補償款,寧可賦閒在家,也不願從事有一定勞動強度的工作。大中專畢業生完全也可勝任這類工作,但大多因為普工工資較低,勞動強度較大,兼之自負具有一定的學歷,所以大中專畢業生也多不情願從事普工職業。二是在一些有一定技能專業需求的用工方面,一定數量的大中專畢業生看似勞動技能並不低,但是由於所學專業不對口,很難滿足企業用工需求。三是一些大中專畢業生被招錄到企業後,因為需要一個培訓、培養期,而在這一期間,工資待遇較低,部分大中專畢業生不願等待,大多幹上一兩個月就另擇它業。另外部分大中專畢業生到企業就職,並沒有從一而終的想法,大多都是抱有邊做邊看的心理,不願和用工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以方便自己隨時離崗。同時,不願企業為其辦理各類社會保險,並要求將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金直接計入個人工資中。四是我市下崗職工年齡偏大,並且大多在勞動技能方面很難適應這些企業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五是部分企業在工資、福利待遇方面偏低,致使許多求職人員不願進入該企業從業。同時也無法穩定現有的從業人員,導致這些企業就業人員流動性大,造成用工企業今天招工明天走人的現象時有發生。六是部分企業工資待遇看似較高,但工作時間、勞動強度又比較大,一些用工企業的做法甚至違反了《勞動法》的規定,所以也很難招到員工。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通過深入城鄉基層開展調查,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就業意識和擇業觀念陳舊,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分析其原因是一部分失業人員怕冒風險、怕吃苦受累,怕上當受騙等保守思想嚴重,就業觀念狹隘,同時受年齡、文化程度、勞動技能等方面的限制,缺乏通過參加技能培訓實現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的信心和勇氣。一部分失地農民自持手中有土地賠償款,安於現狀。部分民營企業雖有需求,但多為技術性工種,多數人員卻是眼高手低,既缺乏技術特長,又無工作經驗,但對自身有過高的期望,都想到條件優越體面的單位工作,認為這才是就業,對參加技能培訓抱消極態度。

(二)技能培訓方式簡單,培訓層次低,專業設置不能滿足需求。其原因是城鄉勞動者中既有30歲以下的年輕人,也有“4045”人員,他們在文化基礎、技能水平、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就業培訓採取單一、簡單的培訓方式及標準,顯然不能滿足就業崗位的要求,人員組織難度較大,由於種種原因,參訓人員不能按課程設置全程上完課。另外培訓工作僅注重勞動技能的培訓,滿足失業人員的吃飯問題,忽視了對失業人員進行職業道德和就業觀念的教育。

(三)培訓意識不強,培訓效果差。近年來,自治區先後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為城鄉勞動力免費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讓他們學到一技之長,考取相應的資格證書,達到持證上崗、實現就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但從培訓督查情況來看培訓效果較差,主要原因:一是參培學員意識較差,培訓學校沒有好的辦法來約束管理學員,導致參學率不高。二是培訓學員自由散漫,不守紀律,不服管理,有興趣就學,沒有興趣就拍__ 股走人,對國家實施的免費培訓機會不珍惜,自己不花錢,沒有壓力,沒有負擔,提不起精神,抱有看熱鬧混日子的思想。三是職業資格證書沒有“含金量”。在農民工實際工作中起不到多大作用,有證無證一樣幹活,一樣拿錢。

(四)創業培訓總量較少,電子商務培訓滯後。受資金限制,目前我市創業培訓的年培訓量在350人以下,且iyb高端培訓,難以大規模開展。電子商務培訓區廳沒有明確補助標準,地方財政無資金支持,受資金、場地的限制培訓工作難以開展。

三、對策建議

針對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工作措施和建議。

(一)加強創業就業意識教育,創新就業培訓模式。圍繞“以培訓促就業、以創業促發展”的目標,開展創業就業意識培訓。以市職教中心、各民辦培訓機構為依託,以失地農民、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羣體為重點,廣泛開展創業就業意識培訓,力爭做到參與創業就業意識培訓面廣,受眾人數多。組織有創業願望的失地農民、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參加創業就業專題講座,邀請有資質的創業培訓老師、專家教授、有創業實踐經驗的創業成功人士授課。通過開展創業意識培訓,使廣大受教育者充分認識創業就業、全民創業的重要意義,激發全民創業的激情和活力。積極鼓勵全市城鄉居民把自主創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通過大力宣傳創業先進典型和動人事蹟,紮實推進以下崗失業人員自強創業、返鄉農民工迴歸創業、婦女羣體巾幗創業、高校畢業生圓夢創業為主體的“四類”羣體創業,積極樹培各類創業典型,發揮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

(二)緊密結合經濟特色,突出重點崗位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重點依託全市商旅服務的經濟特色和崗位特點,圍繞文化旅遊、葡萄種植、餐飲服務等急需崗位,合理安排培訓內容開展就業培訓,為商貿經濟發展提供人力支持。培訓工作要分層次有序推進,通過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着力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便捷性,不僅注重勞動技能培訓,同時積極注重開展職業道德和就業觀念的培訓。要採取多元化的培訓方式,一是實行聯合訂單培訓。把技能培訓與市場有效對接,聯合本地企業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培訓後的失地農民直接到企業就業,成為有一技之長的產業工人。二是實行聯動培訓。實行城鄉聯動、校企聯動,依託各類培訓資源,因地制宜的開展培訓,實行“量身”培訓。

(三)以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為抓手,搭建勞務對接平台。市就業服務機構強化與嘉寶工業園區、新材料基地的協調配合,加強工業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與求職人員的勞務對接服務工作。就業部門一方面深入轄區工業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單位開展用工調查,摸清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和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對已進行失業登記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城鄉勞動力的基本情況和就業願望進行調查摸底,掌握他們的就業需求和工作意願,為工業園區用工企業與求職者就業對接牽線搭橋。其次是按照轄區企業單位的培訓願望和用工需求,組織企業新增員工開展崗前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

(四)建議政府加大對創業培訓、城鄉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資金的投入力度,將培訓補貼資金納入青銅峽市每年的財政預算。加大舉辦syb培訓班力度,適度擴大iyb培訓,增加電子商務專業的培訓,帶動更多的人實現創業就業。通過建立專家指導隊伍對成功創業的人員給予跟蹤服務,逐步解決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關於大學生就業的社會實踐報告篇7

一、前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在大學生明確自己興趣、愛好的前提下,在認真分析個人性格特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專業特長和知識結構,對將來從事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前,將現實環境和長遠規劃相結合,給自己的職業生涯一個清晰的定位,是求職就業乃至將來職業升級的關鍵一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在於尋找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實現個體與職業的匹配,體現個體價值的化。為此必須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的任務,做到有的放矢。

二、調查目的:

隨着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加大,各種為大學生“量身打造”的“方法”、“方案”層出不窮。“職業生涯規劃”被證明是一種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明確目標、制定方案,以達到理想的職業生涯,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有效方法。在嚴酷的就業環境下,“職業生涯規劃”熱了起來。許多高校、社會機構紛紛向大學生們推出了報告、講座。但究竟有多少大學生真正瞭解自己,真正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又有多少大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知道它的真確步驟,能根具自身與環境情況為自己打造一份合理而又遠大的藍圖。為了探究這些問題,我決定就當前大學生對自身的瞭解程度,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程度等中心進行調查,一探“職業生涯規劃熱”的虛實。

三、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通過網絡進行,為期為五天,共六十五人蔘與了答題本次試卷分為三大部分:

(1)答題者基本情況;

(2)答題者對自身情況的認識程度;

(3)答題者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瞭解程度。

其中答題者的學歷及專業背景為:理科29.2%,工科35.4%,文科29.2%,其他6.2%;大一14人佔21.5%,大二26人佔40%,大三23人佔35.4%,大四2人佔3.1%。從專業背景可以看出,忽略“其它”類不計,文理工三科的成分基本一致,表示無論文理工都對“職業生涯規劃”或自己的人生目標、走向比較關注;從年級可以看出,對“職業生涯規劃”最感興趣的年級,為大二與大三,處於這兩個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個人理想與人生事業目標,所希望從事的職業的漸漸確立時期,也有同學面對這類問題仍在探索,或直接沉浸在迷茫之中。

四、問題分析:

(1)設置三、四、五題的目的在於,調查答題者對自身的性格,優勢與劣勢,能力是否清楚。因為認識自我的個性特徵是對自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基礎。性格是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職業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性格要求。可以依據自己的性格來看出一個職業是否適合自己,這與自身的才能在日後職業生涯的發揮程度,發展的順利程度密切相關。三四五題的結果如下:

第3題您對自己的性格

第4題您對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第5題您對自己的能力

上述三題中選擇“比較瞭解”的答題者均佔大多數,而“非常瞭解”的也有不少,“完全不瞭解”者幾乎沒有。這説明目前大學生對自身的瞭解程度比較好。結果較樂觀,大部分人有為自己做好規劃的基礎。

(2)第七題調查同學們是通過什麼渠道來了解自己的,瞭解自己的渠道的多樣性與正確性有助於對自己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本題中大多數人選擇了“自己體會”(66.2%),而“他人評價”僅有23.1%,沒有人通過“測試”手段瞭解自己。這説明目前學生了解自己的手段太單一,也間接説明了自身與他人在這方面溝通太少,大多數人不願去做測試或諮詢。只通過“自己體會”難免太主觀,不易發現自己的隱藏的優缺點,很難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3)六、八、九題主要通過學生對自己本專業,以及對打算從事的職業,行業的確定程度調查學生職業興趣及職業定位是否明確。興趣是人們積極地接觸、認識和研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求職者是否具有與所求職位相匹配的興趣,是持續完成工作的重要動力之一。

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初步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職業生涯目標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目標不確定,則必然導致職業生涯之路不規則。典型的表現就是頻繁跳槽,頻繁更換工作,使職業生涯始終在低層次徘徊。

(4)第十題“您對自己的打算進入行業的趨勢、背景是否瞭解?”本題限定為第六題選擇“比較瞭解與非常瞭解”同學回答。對於確定了自己方向的同學,深入的瞭解做選擇的行業與職業非常必要,這是真正的實現自己規劃的第一步。

(5)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6)第十三、十四題“您知道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嗎?”“您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重要嗎?”這兩題主要調查“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心中的分量以及瞭解程度。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普遍認為“職業生涯規劃”非常重要,認為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