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師的心得與體會3篇 成長之路:一名幼師的心路歷程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9W

幼師是承擔着培養孩子成長的重任的人,也是孩子們最親密的朋友。在幼兒園工作的幼師們常常需要通過教學實踐和個人成長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專業素養。今天我們將邀請幼師分享他們在教學實踐中的心得與體會,幫助更多的讀者更好地瞭解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內容和精神狀態。

幼師的心得與體會3篇 成長之路:一名幼師的心路歷程

第1篇

經過4個多月工作的磨練,我已經漸漸地適應了幼兒園教師的工作。現在,我把自己幾個月來的工作情況作彙報。

幾個月的教師工作讓我對這一行業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做一個幼兒教師也許不難,但要做一個好教師就很難了。

我個人覺得在工作中,我主要做到了兩個字——“關心”,是的,關心每一個幼兒,無論他是調皮還是搗蛋,在我心中,每一個孩子都是需要關心幫助的個體,這使我得到了每一個孩子的真心的愛的回報。

在工作中,我也得出了以下幾點對教師工作的新的看法:

帶着一顆“愛心”去工作,可以讓孩子覺得你是真心地關心他,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他們犯了什麼錯誤,也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很快地加以改正。

記得剛開學的時候,我批評過一個調皮小男孩,從此以後我發覺他很排斥我觸碰他,對此,我並沒有從此以後對他不聞不問,反而更靠近他,每天都和他聊他最喜歡的動畫片,漸漸的我發現他也開始喜歡我了,這讓我覺得,老師有一顆愛心真的很重要。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這就需要足夠的耐心,在平時的工作中要細心觀察,及時發現每個孩子不同的需要。以前我總覺得做幼兒園老師是很輕鬆的工作,不就是孩子王嗎?真正踏上工作崗位,我才感覺到並不輕鬆,反而還壓力重重。

你要對那些孩子負責啊,於是我從一個馬大哈沒,慢慢變成了會細心觀察的人,觀察什麼呢?當孩子出汗了為他墊上小毛巾;在他感冒時提醒他多喝水等等。

學生時代的我還是一個事事都要媽媽操心的孩子,一進入社會就要變成一個照顧孩子的老師,這當中轉變的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我一點也不覺得苦,相反,看到自己的成長我很高興,我今後還會繼續努力的。

自參加工作以來我從未遲到、早退、缺席。總是認認真真的幹好自己份內的事,在工作之餘,我勤練自己的普通話和表達能力,在本期舉行的幼兒教師故事比賽中取得了三等獎。我並未因此而感到自豪,相反的我還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爭取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在以後的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每天下午放學的時候,我都會主動與家長談一談寶寶一天在園的情況。如:“寶寶今天很能幹,中午主動讓老師添飯,寶寶今天中午睡覺很乖,寶寶今天有點咳嗽,有點流鼻涕回去以後注意給寶寶吃點藥,寶寶今天流汗打濕了衣服,所以給他墊了一條毛巾等等。

我還會定時提醒家長觀看家園欄裏的信息,對於小班的家長他們更關心的是育兒知識,冬天到了,家長們都會比較關心怎樣預防感冒,所以每週我都會貼一些關於這方面的知識。我的工作得到了不少家長的認可,這點我感到很欣慰。

回顧檢查自身存在的問題,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改進的地方。我是一名新教師,在工作的各個地方都有或大或小的不足之處,在備課方面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可能是寫的不清楚,也有可能是思路不夠詳細,在上課方面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但是我都會努力進步的,希望我班的小朋友能夠學得更多,更好。

所以,今後我要進一步學習備課,上課,以及積極參加各種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幼教工作者。

幼師的心得與體會3篇 成長之路:一名幼師的心路歷程 第2張

第2篇

我所學的專業是化學教育類,將來很有可能是要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當一名中學化學教師的。但是我並沒有學習當幼師所需要的知識,為了挑戰一下自己,我決定到幼兒園去。

現在家鄉興辦了許多所幼兒園,因此我的寒期社會實踐就從選擇合適的學校開始了。回到家的第二天早晨,我向有孩子正讀幼兒園的鄰居家長做了調查,最後把教委幼兒園作為了我這次社會實踐的目標。我之所以選擇教委幼兒園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教委幼兒園的教師的職業素質相對較高,得到了許多家長的一致好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這裏,家長們都覺得放心;其次,這裏的教學設備較齊全,教育教學環境好,有促於孩子們更健康的成長,這也是吸引家長的重要原因。

來到幼兒園後,我找到了幼兒園的校長,向他介紹了這次到貴校實踐的目的和一些有關的事,起初,校長並沒有要接受我的意思,只是説有空的時候可以考慮一下,我見事情不妙,便改變了與他交談的方式,讓他知道我姐姐家也有孩子正在讀幼兒園,我在家也有教育小朋友的經驗,只是一個人不能只滿足於現狀,要尋找更多的機會鍛鍊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經過一翻努力,校長終於答應讓我在教委幼兒園完成我的這次寒期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的帷幕漸漸落下了。回想起從開始到現在,這一路走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成熟多了。年幼時渴望長大,但那僅僅是單純的`年齡上的成長,而現在更深層次的是指思想上,行為上的成長。每個人成長的方式不可能完全一樣,但相同的是我們都體會到了成長的快樂。在生活中體驗着成長的艱辛,在收穫中體驗着成長的喜悦,也許人的一生大多是由酸甜苦辣交織,喜怒哀樂相匯,苦中有甜,甜中有苦,笑中有淚,淚中有笑。就是這些造就了豐富多彩的人生,人生體驗多,財富亦多,各種滋味都品嚐過了,各種感覺都體驗過了,才能真正認識到人生的豐富。我渴望着豐富的人生閲歷,我渴望品嚐到成長的快樂!

“花開惹人愛,卻無奈花落”,數天的寒期社會實踐生活猶如閃電剎那間劃過蒼穹的優美的弧線,一閃而過。回味中,不禁感言:社會,是一所沒有圍牆的課堂;實踐,是一種無形的磨練。它讓我們今天付出汗水,明天收穫金黃!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了許多的的困難,但高興的是我堅強地挺過來了,遇到的障礙我想辦法去解決了。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所以我想這種經歷正是我們的財富,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會一直受益。

第3篇

我是一個從事幼教工作十餘年的一線幼兒教師,在與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時光歲月裏,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幕幕:

鏡頭一:離園時,家長看着自家寶寶因玩耍而弄髒的衣服一臉的不高興,對孩子質問道:“給你講過多少遍了,不要弄髒衣服!你看__x多乖啊,衣服乾乾淨淨的。”孩子興奮無比的小臉立刻晴轉多雲,老師也陷入尷尬的境地。

鏡頭二:入園時,家長看到孩子步履蹣跚地上樓一臉擔心地説“別摔下樓梯!”彎腰抱起孩子徑直朝教室走去。

鏡頭三:小區裏新安裝的攀爬架吸引了孩子的眼球都躍躍欲試。“不要爬,摔下來骨折就麻煩了,整天跟個野孩子似的,真不讓人省心。”家長便連拉帶扯的讓孩子遠離了他們心中的是非之地。

就這樣在生活中,“不許……不許……”成了很多家長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唯恐衣服弄髒了鞋子弄破了,唯恐摔着了、磕着了。殊不如孩子會從運動中會獲得各種自我保護的方法,愛動的孩子往往不容易摔跤,相反,那些平時不愛運動的孩子走路一搖一晃,稍一跑動,才會摔倒。更不知,在這些“禁令”之下,小時候被束縛在兒童車、兒童座椅、背袋、嬰兒牀內或兒童高腳椅等“封閉設備”中的孩子又一次被束縛了手腳。手機成了孩子的玩伴,於是有了一個個“眼鏡孩”,還有了一個個小胖墩。

為了迎合家長,做到衣不沾土鞋不帶泥,以及確保孩子的安全萬無一失,幼兒園裏老師也成了影響孩子運動發展的“幫兇”:縮短孩子的户外活動時間,控制孩子户外遊戲方式,具有挑戰性的户外活動器械被擱置到被人遺忘的角落,不敢問津。

當孩子咳嗽發燒不斷,輸液打針還不好轉,往返於家與醫院時;當孩子因受視力限制,影響上大學選專業時;當孩子因為過胖體質,自尊心受到傷害器官功能受到損傷時,我們才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不得不承擔起剝奪孩子運動權利,限制了孩子運動自由的後果。

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少兒體質狀況連續多年呈下降趨勢, 我國少兒體質總體狀況不容樂觀。 近年, 對7-18歲少年兒童體質健康狀況抽樣調差結果發現:少兒們身體的敏捷性、協調性、耐力都不夠好,尤其是腿部肌肉耐力發展不佳,國小三年級前的少兒雙腿耐力的發展,竟然處於停滯狀態。某中學最近為全校同學體檢,發現體能不佳的同學比比皆是。由於缺乏運動,一些少兒新陳代謝功能紊亂,學習時更容易出現焦躁、倦怠狀態。這些事例向我們發出一個強烈的警報—— 少兒運動能力和健康十分堪憂。

一提到運動,可能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健身房、游泳班、跆拳道等,其實不然,對於孩子來説運動無處不在。因為人的運動能力是分階段的,到了哪一階段,他就應該具有哪一階段相應的能力。幼兒時期的孩子就應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培養開始,有些父母對孩子過分關愛,吃飯要喂、穿衣要幫,事事都要包辦。今天的孩子伸胳膊伸腿的機會少了,適宜兒童的活動空間也被聳立的高樓大廈,售價可觀的車位所佔據,而豐富的電視節目、電腦遊戲及其它要求孩子“坐下來”“靜下來”的新產品卻越來越多。父母帶孩子出遊,也是選擇事宜的交通工具外出,孩子走、跑、跳的機會大為減少。

在幼兒園裏,六一排練節目不到十幾分鍾孩子就直呼“老師我累了”,家長因心疼給孩子遮遮掩掩“肚子疼,休息半天”“沒睡醒,明天再去”。還有好些孩子不會扣釦子,不會用勺子,不會使筷子。但是家長們卻不以為然以為這些都是小事,早一天晚一天無所謂,遲早會學會的。但“吃飯、穿衣絕不是生活小事,它體現了幼兒的運動能力和動手能力。”父母事事包辦代替,對孩子約束過多,會讓孩子錯過許多能力發展的關鍵期。目前很多孩子的運動能力落後於他的發展階段。面對這些孩子我不禁想:這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嗎?將來他們如何才能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其實,運動能力的下降不僅僅是動作的協調能力下降,抵抗能力下降,還會給孩子帶來好多負面影響:

因為運動能夠起到牽拉肌肉和韌帶、刺激軟骨增生的作用,對脊柱和四肢骨骼的增長很有利。同齡的孩子中,沒有運動習慣比有運動習慣的平均要矮4-6釐米。

“對於孩子來説,越動越聰明。”父母在合適的時候給予孩子合適的刺激,將有助於他們腦神經的健康發育,為日後社交、情緒控制和學業發展奠定基礎。

手被稱為身體的大腦,還有人説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手部精細運動鍛鍊不足,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和今後的握筆寫字能力。所以説玩沙、玩泥巴這種不被家長看好的遊戲,對於孩子的智力發育來説,與彈鋼琴有異曲同工之妙。

反之,如果孩子很難有自覺運動的能力,就會導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表現為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幼兒記憶力沒有持續性等諸多影響學習的問題。

咱們不難發現運動量足的孩子比運動量缺乏的孩子顯得更精神、自信、抗挫和合羣。這是因為運動會提高孩子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在運動中克服恐懼感,鍛鍊合羣、堅持和專注的品質,並體驗成就帶來的愉悦感和自信心。

孩子在參加技巧性和團隊性的運動遊戲時,溝通協作能力,包括分配任務、合作支持、規則意識、問題解決能力等都能得以鍛鍊。而獨處自玩的孩子缺乏相應的社會化學習環境,相關的社交能力也會落後於經常運動的孩子。也就是説如果想讓孩子的情商得到發展,運動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覷的。

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保證幼兒的户外活動時間,提高幼兒適應季節變化的能力。幼兒每天的户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於兩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季節交替時要堅持。”

為了讓孩子在活動中不摔跤,在將來人生道路上少摔跤。現在,就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放開孩子們的手腳,還他們自由運動的時間、空間。讓他們盡情的動起來,嗨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