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水》説課稿7篇 《流淌的生命之水》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5W

《水》説課稿是一篇以水為主題的文學作品,通過對水的描寫和讚美,展現了水的珍貴和重要性。文章以優美的語言表達了水的清透、柔和、潤澤等特性,讓讀者對水產生了深深的感受和思考。本文將從不同角度探討水的價值和作用,希望能夠讓讀者更好地瞭解和珍惜我們身邊的這個自然奇蹟。

《水》説課稿7篇 《流淌的生命之水》

第1篇

我説課的題目是《荊山楚水》,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説明。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國中階段對欣賞評述課的要求是學生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欣賞評述是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解釋、判斷的教學活動。評述更着眼於對美術作品理解、評價的表達。學習此課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能通過欣賞《荊山楚水》獲得審美感受之外,還應用語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與評述,體會自然美與藝術美共同的美感,與不同的表現方式。

2 、能力目標:結合學生自己觀察發現,大膽地想象、聯想,幫助學生感受藝術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對湖北山水的讚美。同時抒發自己對湖北山水的感受,提高學生鑑賞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美的發現追求,對生命和自然的親近。加深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體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交流意識,感受成功體驗。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使學生通過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分析使學生初步學會欣賞和認識自然美,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鑑賞能力。瞭解湖北省內的名山、名水、名景、名人等。

讓學生能以合作交流,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藝術家對湖北山水讚美的角度與形式,通過對藝術家作品的與審美價值的瞭解。探究和體驗,理解不同藝術的表現形式。

⑴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將教材與多媒體的結合,為學生創設探究情境。

⑵精心組織教學內容。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重新編排教學內容的順序,通過圖片欣賞,分析,動手操作,來增加學生的印象,培養能力。

⑶精心設計活動。突出探究性、趣味性,通過觀察、分析、評比的方法,落實教學目標。

1、直觀教學法: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初步學會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獲得初步的審美能力

2.問題解決式教學: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更多的機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3.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以圖為媒介,指導學生用眼識圖、用腦析圖、動手繪圖、開口説圖。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巍峨聳立於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之稱,與湖南嶽陽樓,山東蓬萊閣、江西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

5.神龍架景區——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的自然保護區。

7.出示圖片,學生欣賞分析並得出結論:山美水美,湖美,荷塘美。

通過遊戲的方式與學生形成互動。突出湖北人傑地靈。

9.介紹湖北的魅力古都——襄陽,以及襄陽城從古至今的偉大變化。

10.介紹我們黃梅的五祖寺及黃梅戲。(播放一段黃梅戲《天仙配》,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黃梅的文化特色。)

爭當出色小導遊:以分組討論的形式,例舉出武穴有名的山水景點,及文化特色。

荊楚是魚米之鄉,荊楚有很多名勝古蹟,荊楚人傑地靈,一句話,荊楚山美.水美,人更美。

我這節課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採用由近及遠,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通過看、聽、思、議、做的教學步驟,使學生通過湖北的山、水、名人、古蹟的欣賞和分析,更深刻的瞭解湖北的文化特色,以及山美,水美,人傑地靈的特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感情。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鑑賞能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以上是我這節課教學中的一點嘗試,不到之處,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水》説課稿7篇 《流淌的生命之水》 第2張

第2篇

水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瑰寶,是生命之源,世間萬物都離不開水,因此在《大自然探祕》這一主題活動中,根據一級主題“河流湖泊”生成了本次科學活動“水的祕密”,水是幼兒最熟悉的東西,幾乎每個幼兒都玩過水,水的流動性,透明感都會讓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與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會發現的樂趣。因此我從幼兒的身邊事物入手,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設計了本次活動。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對本次活動預設了以下兩個目標:

為了更好的完成預設目標,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經驗準備:瞭解相關水的知識。

物質準備:分別裝有水和牛奶的杯子、黑白棋子若干個,多種漏水的容器。

2.總結歸納法:在幼兒每次觀察實驗後,我都進行簡明的小結。

3.媒體演示法:在活動最後一環節出示缺水的圖片等。

大班年齡段的孩子表現慾望強烈,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本節活動中我設計了討論交流法和實驗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實驗自主發現水的特點。

六,活動流程:根據本節活動內容的需要,以及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我主要設計了以下無個環節:

首先,我出示裝水的杯子,讓小朋友猜猜杯子裏是誰?激起幼兒的興趣,引入觀察活動。

接下來我同時出示分別裝有水和牛奶的杯子,讓幼兒通過看一看,嘗一嘗得出結論水是無色,無味的,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教師小結略)

我分別將黑白棋子放到水和牛奶中,引導幼兒觀察討論,為什麼看不到牛奶中的棋子,卻能看到水中的棋子?通過兩個物體鮮明的對比,讓幼兒直觀的.感知到水是透明的。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是一名引領者。(教師小結略)。

在幼兒瞭解了水無色、無味、透明的特點後,我設計本次操作環節,這一環節也是本節活動的重點,因此我準備了多種漏水的容器還有清水,安排了大部分時間讓幼兒在盛水,玩水的過程中感知水的流動性,在幼兒操作體驗得出結論後,教師通過再次驗證,及時的總結,歸納給幼兒以正確的認知和導向。提高科學活動的嚴謹性.(教師小結略)

幼兒憑已有的生活經驗説出水的的用途後,請幼兒觀看一組圖片,乾裂的土地,污水河裏的死魚等等,通過觀察,讓幼兒知道節約用水,保護水之源的重要性。(教師小結略)

本節活動結束之後,教師在手工區投放多種材料,與幼兒一起製作宣傳節約用水的圖片,增強幼兒節約用水意識。

第3篇

?水和空氣》這一單元,共7課內容,前4課涉及“水”內容,後3課涉及“空氣”的內容。本單元注重的是如何通過多次的比較,使學生形成對於水和空氣的性質的一種認識,注重概念形成的過程化,注重形成概念的方法,要讓學生感悟到一個概念的形成不是一課完成的。關於“水”的內容,教材的安排是希望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逐步認識液體的典型代表物質——“水”的一些基本性質,同時,為和氣體的典型代表物質——“空氣”進行比較學習做好準備。

?比較水的多少》這一課是希望學生能從關注“水沒有固定形狀”這一概念目標向“水有一定體積”這個概念目標過渡。讓學生通過解決“比較水的多少”這一實際問題,引發“表述水的多少”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本課有四個探究活動,分別是“比較水的多少”“比較水多多少”“認識和使用量筒”“估算液體體積”。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比較水的多少,多多少的過程中,重現量筒的發明過程,並在測量工具的產生過程中發現“水沒有固定形狀,但有一定體積”的這個不同於固體和氣體的特徵,同時提出毫升的概念,引導學生測量比較。認識到測量需標準工具,明確用標準單位測量使信息交流成為可能。

應該説教材的編排已經考慮到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徵,同時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更有利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習科學。

三年級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豐富的想像力,剛接觸科學探究活動不久,對科學探究充滿興趣,樂於發現問題並想辦法解決問題。雖然對水的一些基本性質,以及液體的概念是模糊的,但是對水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尤其是通過前三節課的學習,形成了關於液體的一些概念,並且能通過合作解決一些問題。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他們在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建構基礎性的科學概念、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兒童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的方法,使兒童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本節課,我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基礎,以比較水的多少為主線,以探究活動為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多多少,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重現量筒的發明過程,認識到“水沒有固定形狀,但有一定體積”的這個不同於固體和氣體的特徵,明確有了標準工具,測量信息的交流才成為可能,更從中培養學生探究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水的體積多少是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比較和測量的;量筒是一種標準工具,可以測量液體的體積多少。

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經歷人類發明量筒的過程。

認識到比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對比較的方法進行分析和統一,有助於確立科學的標準。有了標準工具,測量信息的交流才成為可能。

通過多種方法比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經歷人類發明量筒的過程;

認識到測量需標準工具,明確用標準單位測量使信息交流成為可能。

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採用了直觀教學、情境教學、啟發教學、和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對話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十分典型的科學探究過程。

本課有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這就需要在材料上下功夫。

教師準備材料:多媒體;3個大小不同裝有水的塑料瓶(分別裝水60毫升80毫升70毫升)、量筒、各種容量的容器等。

給每組的材料:3個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分別裝水60毫升80毫升70毫升、1個玻璃杯、1個量筒、1條紙帶、膠水、記錄紙若干、一次性紙杯等。

1、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我們先來看一段,(《西遊記35被困火焰山》片段)同學們看到,豬八戒實在是太熱了,現在他叫喊着要喝水,唐僧就拿出了三瓶水,(出示三個不同的瓶子,裏面裝有不等量的水)八戒要拿裝水最多的一瓶,但卻挑不出來,大家能幫他猜出來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導入,以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擺了三個瓶子,裏面裝的水和老師講台上的都一樣,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猜測一下,哪個瓶子裏的水最多,哪個瓶子裏的水最少,並説明理由。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猜一猜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思考,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對水的多少做一個感性的比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過渡:同意*號瓶中水多的人明顯佔優勢,那我們就認定*號瓶中的水最多,這樣可以嗎?

1、怎樣才能比較出水的多少呢?學生小組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對學生的猜測正確與否,不做出評價,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啟動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合作研究比較的方法,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學生的自主探究得以有效的進行。)

2、學生彙報想出的辦法,引導討論:哪種方法最簡便、最科學?

預設:分別倒入同一個瓶子比高低、互換瓶、倒入一個杯裏比杯數、比重量、瓶子底部孔比水流淨的時間、用刻度杯等。 (板書)

(設計意圖:在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對方法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明白,所有的方法中,有的方法簡便、科學、有效,同時有利於學生在下面的探究活動中選取比較好的實驗方法,達到實驗效果。)

3、小組確定實驗方法、實驗材料,明確分工後實際操作,交流結果。

提醒:從每個瓶子裏倒出的水,在比完後要倒回原來的瓶子,不能讓水灑出來。注意把比較的結果記錄下來。

預設:如出現結果差異較大或不同,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如果此時有學生提出用畫刻度的方法可以更精確的比較,並可以使比較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就直接引領學生進入比較水多多少的探究活動,讓學生開始自制刻度線測量。 (板書結果)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收集事實、分析事實的存在來驗證假設猜測的正確與否,完成對水的多少的初步比較,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過渡:同學們找到了裝水最多的瓶子,到底它比其他兩個瓶子裏的水多多少呢?你們能説出來嗎?

1、2號瓶中的水比其它2個瓶子裏的水多多少呢?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討論測量方法。

2、學生彙報想出的辦法,引導討論:哪種方法最簡便、最科學?

a、 用小杯子量。追問:“用小一點的杯子一杯一杯去量,多出來裝配怎麼辦?再用更小的杯子嗎?又多出來半杯怎麼辦?

b、 做一個記號。如果要比較更多瓶水的多少呢,每一次都做一個記號嗎?有辦法讓這個杯子能比較多杯水的多少嗎?

c、 用有刻度的杯子量。杯子上的刻度有什麼用?如果沒有帶刻度的杯子怎麼辦?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描述水多多少,最終找出科學的方法,此環節注意了和第一個活動方法的聯貫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能力強的學生自主發現比較水多多少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來測量,能力稍差的學生學習到了科學的思維方法,使所有學生體驗到遇到問題不斷提出解決方案的過程。)

(1)畫刻度線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刻度間距要相同)

(2)學生實踐:自制刻度條,並貼到一個玻璃杯上,再次比較三個不同瓶子裏的水,並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a、 測量結果大部分相同。追問:為什麼我們的測量結果一樣?

b、 測量結果不同。追問:你們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同呢?我們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有沒有什麼辦法能使結果統一?(統一刻度)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重點活動,在學生經歷量筒的發明過程中,自然地引導學生理解發明有刻度的量器的意義,同時對量筒的單位毫升產生的意義有初步的認識。開始意識到測量需標準工具,用標準單位測量才可以讓信息交流成為可能。設計本次探究活動,還可讓學生認識到“水的多少”是立體的,希望學生的這種感性認識向科學概念“水的體積”轉化,希望學生從關注“水的形狀特徵”開始向關注“水的體積”這一新特徵轉化,為量筒和毫升的引入做準備。)

2、認識毫升:誰知道ml又叫什麼?你是從哪裏知道的?

數一數大刻度之間有幾個小刻度?算算每一小刻度是多少毫升?

在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呢?(多媒體出示正確讀數方法)

請學生到講台前用量筒測量講台上三瓶水的多少,並彙報測量結果。 (板書)

(設計意圖:引出量筒這一測量工具,指導學生規範地使用量筒;提出毫升概念,引導學生測量比較,認識水體積多少的不同,更使學生明確“水沒有固定形狀,但有一定體積”,同時理解測量需標準工具,用標準單位測量使信息交流成為可能。)

1、小組測量一次性紙杯能裝多少毫升水並交流結果。

(出示醬油、礦泉水、橙汁,估算一下能裝多少毫升)

(設計意圖:繼續關注“水的體積”,練習使用量筒和毫升,能初步估算常見液體的體積。)

3、課後調查:不關緊的水龍頭1分鐘滴幾滴水,1滴水有多少毫升?

4、算一算:照這樣計算,不關水龍頭1天,1個月會浪費多少水?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課外進行探究活動的興趣,同時教育學生節約用水。)

第4篇

⑴通過對農村及自來水廠對水的淨化方法的討論與探究,瞭解淨化水的方法,初步學會過濾這種淨化水的方法;

⑵通過對硬水危害的探討 ,讓學生了解硬水軟化的必要性,並學會區分硬水和軟水。

⑴通過本課題的學習,增強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學的慾望;

⑵在課堂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中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於創新,大膽實踐的探究精神。

2、準備過濾、蒸餾所用的儀器、藥品以及過濾實驗中代用品;

從物質的分類上,這兩種水屬於哪一類物質?裏面有哪些物質?海水呢?井水呢?自來水呢?

講解: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純水,含有許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雜質。在某些鄉村沒有自來水,只能飲用河水,那麼如何把河水變成生活用水呢?(明礬)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淨化。下面,我們來了解自來水廠是如何淨化水的。(結合教材p55),自來水廠的淨水過程大體上是

1、 在淨化水的過程中,沉澱、過濾、吸附分別除去什麼雜質?2、其中過濾這步操作是怎樣進行的?

⑴沉澱:除去不溶性雜質;⑵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

3、過濾,過濾過程中,應注意的要點是什麼?可以什麼物質代替實驗中的濾紙和漏斗來過濾液體?經過上述淨化後的水看上去比較澄清了,但這水是純淨物嗎?教材p55圖中的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

⑴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雜質;也能除去可溶性雜質;⑵蒸餾(後面補充)

硬水軟水的概念。硬水和軟水如何來區分呢?請設計方案

小結:檢驗硬水和軟水:用肥皂水,產生泡沫較多的是軟水,不易產生泡沫 的硬水。

出示圖片瞭解硬水的危害。有什麼辦法可以除去水中的鈣、鎂化合物,使硬水變成軟水呢?我們剛才所用的軟水是蒸餾水,它是淨化程度較高的'水,而蒸餾是重要的實驗操作,它不僅可以除去不溶性的雜質,不可以除去可溶性的雜質

教師先給學生一種分析方法,然後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硬水和軟水的區別,在上升到理性認識時,自然過渡到引導學生借鑑教師分析問題的方法,將"過程與方法"的目標寓於其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辯證思維方法。最後又將理性知識應用於分析生活實例,讓學生知道化學知識從生活、生產實際產生,化學知識又服務人們的生產與生活。

學生的探究活動層次明確,對於重點內容教師採用探究與再探究相結合,正向提問方式與逆向提問方式相結合,特別精道的是教師引導學生最後提出應用性的系列問題,學生以專家的身分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的學習就一直處於輕鬆愉悦的氛圍之,學習就成為一件愉快的事情。

第5篇

雪糕,相信每個孩子都喜歡吃,因為很甜!這就讓幼兒在第一時間對這個故事產生了一些幻想和好感,相信會對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有幫助。這篇教材雖然是老教材,但給人的感覺很温馨,這不禁讓我有很多聯想,又何況是天真爛漫的這羣孩子呢?

這一篇語言教材——《甜甜的雪糕水》是選自老教材中的經典之作。其中藴涵了深刻的教育意義和教育價值,值得我們現在的孩子去領悟、去欣賞、去學習。我們可以透過這篇教材,清晰地看到人物形象玲玲的刻畫是鮮明、生動的,爺爺和玲玲的對話也是很生活化的對白.從一根冰棍這個點影射出豐富深刻的教育層面,故事始終圍繞着一件事“吃冰棍”展開,因此,從文學的角度拓展,這篇語言教材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需要。

隨着社會的變化,孩子們的社會生活與從前相比大不一樣了,生活條件也明顯提高,但孩子們卻漸漸淡薄了對身邊老人們的關心和尊重意識。孩子們普遍認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他們的救世主,自己永遠是他們的心肝寶貝,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一切都是孩子們説了算!在現在孩子們的腦海裏,從來都不曾想過去關心、尊重老人,相反,只見老人們為孩子的起居生活操心,可見這裏的愛並不平衡……因此,這篇語言活動教材將會用故事特有的內涵和寓意沁入孩子們的內心。對於小班孩子而言,這個語言活動倘若能順利地實施開展。可謂是一場難得的及時雨!

如今,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多元化的。儘管分成了五大領域,但是教育本身還是相互串聯的,有間接乃至直接的關係。雖説《甜甜的雪糕水》是以語言中的故事為主線。但卻和社會領域中的尊老美德始終有關聯。所以,這個教材體現了生活性、教育性的特點。透過這篇教材,我們可以明白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是一門內涵很豐富的學科,它包含了審美、思維、表述、創造、品德等諸多方面的知識要點。在今天,語言教育所包含的這些內涵,應該成為現代社會每一個成員都應具有的基本能力。

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小班幼兒知識能力框架的結構特點,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訂了我的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化、嘗、甜。

(2)通過動手操作製作“雪糕”的活動,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從擬訂的三條目標來看,第一條為主導目標,第二條為能力目標.第三條為情感目標。我通過利用生動的多媒體動畫形象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從而突破主導目標;通過老師的直接和間接講解指導.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實現能力目標所提出的要求;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分量是很重的,因為故事本身就影射了深刻的教育意義,所以要突破這條目標.前兩條的輔助工作就要做到位。通過老師的分析,幼兒之間的討論.從而教育幼兒體驗互愛、尊老之情。

2.活動重點:理解故事的內容,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詞的意思,例如:化、嘗、甜等。並懂得要尊重、關心身邊的老人。

我制訂的重、難點往往從目標本身出發,因為是語言活動。又是故事為主軸,所以理解故事就顯得非常重要,故事後的深刻寓意也是本次活動的重心,所以我把重點定位在此。通過教師層層深入的講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新氣象,從而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掌握重點詞的內涵,瞭解故事中人物的對白,突破活動的重點部分。

3.活動難點:願意和老師一起動手自制“雪糕”,並能大膽地把自己的“作品”送給周圍的老人。

這個活動的難點部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是很高的,因此突破難點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是自制“雪糕”,幼兒缺乏這方面的生活經驗。更多地要依賴老師的輔助,所以把這個定為難點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小班的幼兒有一部分比較內斂,不太敢接觸陌生人,倘若他們能真正關心周圍不熟悉的老人,相信在家也一定會愛自己的長輩,所以教師借用鼓勵的口吻與幼兒進行交流,樹立他們的自信很重要,有了這次成功的體驗。將會對他們今後生活和個人的性格起着很關鍵的作用。

本次語言活動將與主題活動“親親熱熱一家人”聯繫起來。將本次活動列入子課題開展活動。讓幼兒懂得要關心家裏的人(包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另外,通過家園共教的方式,鼓動家長作好協助工作.並請家長時刻提醒幼兒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尊敬長輩,從而讓幼兒受到教育。

利用電腦、多媒體自制動畫故事,並對故事進行一定的改編和加工,有利於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對話的指偶(爺爺、玲玲和媽媽)形象。為幼兒提供製作“雪糕”的材料(水、糖、容器等),另外還有畫彩色“雪糕”所需要的紙張和彩色油畫棒。

在此,我要重點提示一下幼兒進行語言活動的位置。因為語言活動後階段有操作活動作為延伸,所以合理的活動位置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幼兒畫“雪糕”可以設立在美工區活動中,可以在美工活動區添加一些“雪糕”外殼和包裝袋,讓幼兒透過活動對“各種各樣的雪糕”有更深入的認識。自制“雪糕”可以在烹飪室進行活動,這樣興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利用週末,可以帶幼兒去社區看望老人,和他們進行親密接觸,這樣有利於幼兒增進對老人們的瞭解。同時,也可以開展親子活動,對象不是爸爸媽媽而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樣一來,幼兒在參與本次語言活動中就會有更多的收穫和心理體驗。

本次活動我共設計了四個環節。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幼兒感興趣的話題“雪糕”為切入口,逐步引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讓幼兒很自然地瞭解故事中的.內容。因為故事十分生活化,所以我利用了談話法、講解法、多媒體動畫的引用等方式,讓幼兒逐漸學會運用語言詞彙。在故事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獲!這也是我設計以下四個環節的初衷所在。

1.教師出示“雪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課題

(1)老師: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呀?(夏天)剛才,一個叫玲玲的小朋友拿給我一根“雪糕”呢!(邊説邊出示一根“雪糕”)

(2)老師:玲玲要給我們小朋友説一件發生在她家裏的事情。

2.通過欣賞多媒體故事動畫,瞭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深入課題

3.教師利用指偶講故事,重點讓幼兒理解關心老人的重要性——

(1)教師利用指偶講述故事一遍,幼兒主要傾聽對話,並進行模仿。

(4)教師作小結:玲玲是個有禮貌、懂道理的好孩子。我們小朋友都要向玲玲學習,從小就要學會尊重老人、關心老人,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老師:玲玲很能幹,老師相信我們班上的小朋友同樣很棒!老師請你們來畫一畫“雪糕”,或者和老師一起來製作“雪糕”,一會送給管大門的爺爺、奶奶好嗎?

(3)請幼兒完工後,把“雪糕”送給管大門的爺爺、奶奶及保育老師等,並對他們説:“你們辛苦了!”(自然結束)

1.根據《綱要》精神,我將老教材新設計,重點突破在一個“活”上。設計的四個環節都十分有動感,我的設想是讓幼兒始終是保持動的狀態。例如:幼兒之間有互動式的討論,幼兒有機會動手畫“雪糕”,動手製作“雪糕”,欣賞多媒體動畫,從而代替了原有的教學掛圖,所以這也是動態的。因此,整個教學活動會讓人感覺很鮮活。

2.語言活動多元化的設計,又是一大亮點。在幼兒教育迅速發展的今天.只有將活動設計得多元化才能符合幼兒的需求。本次語言活動和主題活動有機結合,從主題中提煉,從主題中生成。另外,結合區域活動.既發揮了園本課程的特點,又不讓語言活動顯得不夠有生機。

3.教師的提問更具針對性和開拓性。語言活動中的提問是十分關鍵的.因而如何問得“準”?如何問得“巧”?就成了我思考的一個問題。雖然,我的每個環節都有提問,但各有各的特色,每個提問的背後是什麼?對孩子的發展起着怎樣的影響?我考慮的教育因素很多,所以提問也就設計得比較有高度和深度。

第6篇

玩水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但對於小班孩子來説,瞭解水的特性是不容易的。應該通過實驗、操作,藉助某些材料,設法使水的特性一一顯露出來,讓幼兒在親眼目睹、親身體驗中理解水、認識水。

物質在水中溶解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物理現象。本活動旨在通過體驗水的味道的變化讓幼兒探究、瞭解某些物質在水中溶解的物理現象。採用變魔術的形式,是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的;讓幼兒在探索後通過標記記錄兩種“變”的方法,實際上是對科學探索方法的隱性引導,激發孩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相同的結果。孩子們在活動中始終充滿好奇,積極探索,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新《綱要》科學領域的內容與要求中提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並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為此我制訂了以下三個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白糖、橘子粉、草莓粉溶解在水裏後水會變味。

2.通過操作感受物質在水中溶解的物理現象,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表達出來。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白糖、橘子粉、草莓粉溶解在水裏後水會變味。

活動難點是通過操作感受物質在水中溶解的物理現象,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表達出來。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將運用觀察法、操作法、實驗法、討論法的學習方法。

讓小朋友品嚐白開水,讓小朋友品嚐白開水,發現淡淡的水怎麼會變成甜甜的水?

幼兒再次操作,交流自己的發現,淡淡的水中加入不同的溶劑會變成什麼味道。

提供食鹽、咖啡、豆奶粉等,讓幼兒品嚐變成各種味道的水。也可以嘗試把兩種飲料粉

同時加入水中,觀察水會變成什麼顏色,品嚐一下水的味道。

第7篇

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可以説,孩子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孩子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變化,作為孩子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孩子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孩子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孩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綱要》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孩子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讓孩子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無色透明的、無味的,是會流動的,具有浮力和溶解性的特點。

(2)通過動手操作實驗,發展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動腦動手能力。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孩子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1)教師材料準備: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碗各一個,在水中會下沉的小物品(如石子、玻璃珠、麻將牌等)兩個;示範用的各組實驗用具一套。

(2)孩子材料準備:盛水的大臉盆四個;小臉盆兩個;塑料小籃、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白糖、鹽、奶粉等若干;筷子、湯匙及裝有半杯清水的小杯等若干;泡沫板、大花片、小石子、玻璃珠、螺絲帽、吹塑紙等各種不同質量的物品或玩具若干。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孩子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孩子的自主建構過程,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鋭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演示法:對於科學活動來説,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孩子直接觀察到各種物品在水中的變化,而且通過教師的演示方法,可以避免孩子在實驗中的操作錯誤。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孩子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孩子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孩子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新《綱要》指出,教師要為孩子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孩子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水的各種的祕密。

2、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孩子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孩子與孩子的互動。

1、猜謎活動:(指導語:今天天有位小客人要來和我們一起做遊戲,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誰,請先猜個小謎語——一樣東西真稀奇,看得見,抓不起,洗衣做飯離不開,洗手洗臉需要它。)一開始,教師就為孩子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謎來請出小客人,然後請小朋友找出小客人身上的'小祕密,一下子將孩子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2、演示活動:(指導語:水寶寶和牛奶娃娃、醋娃娃有什麼地方不一樣?):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讓孩子通過觀察和比較找出水的小祕密之一,為接下來的操作活動做好準備。

3、操作活動(指導語:請你們也來試一試、玩一玩,來找找水的其它小祕密)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孩子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孩子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孩子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4、交流總結活動(指導語:説説你是怎麼玩的,你發現了水的什麼祕密。想想水有什麼用,我們該怎樣節約水和保護水)在這裏,教師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孩子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孩子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孩子思維。

5、結束活動:結合前面孩子的回答——水龍頭裏的水是流動的,教師讓孩子到盥洗室去觀察水是如何流動的,使孩子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