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閲讀豬先生去野餐教案3篇 精彩野餐,與豬先生相伴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65W

本次教案以《大班閲讀》中的熱門圖書《豬先生去野餐》為基礎,針對孩子們感性認識自然、認知食物及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探究。通過豐富有趣的活動和互動方式,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身邊的自然環境並培養健康生活習慣。

大班閲讀豬先生去野餐教案3篇 精彩野餐,與豬先生相伴

第1篇

?1只豬和100只狼》是日本着名繪本作家宮西達也的又一力作。作品秉承了宮西達也一貫的創作風格,充滿原生態的生存智慧和童稚童趣的遊戲精神。作品描寫了1只小豬被100狼追捕、圍困,最後卻因為狼的貪婪和愚蠢而倖免於難的故事,急劇轉折的情節設置和出乎意料的結尾,讓人讀來忍俊不禁。作者在畫風方面則沿襲了他一貫的富有力度、誇張、變形的畫法,巧妙地運用黃綠、棕、白三種簡單的色彩,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

在這本繪本中,宮西達也運用了文字的變形、畫面方向性的逆轉、多種視角的呈現等多種藝術創作手法,使整個作品如同動畫片般形象生動,讓人讀來妙趣橫生。而在內容的安排上,一波三折的情節設置看似荒誕,卻藴含了充滿原生態的生存智慧,那就是,對於生活中的艱難和險境我們不必太過緊張和在意了。

1、通過遊戲化閲讀,藉助創造性表演,體驗繪本閲讀的樂趣。

2、採用單頁、多頁、跳頁多種閲讀方式,感知繪本中文字及方向性等特質。

3、對故事情節展開大膽地猜想,提高解讀畫面的能力。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教師:繪本的扉頁上有誰?小豬它要去哪兒?樹林裏有什麼?

教師:樹林裏到底有什麼,讓我們繞到小豬的前面去看看吧!

教師:這麼多狼躲在樹背後一動不動,它們想幹嘛?它們又會怎麼説呢?

教師:狼怎麼了?它們一邊衝一邊嘴裏還説什麼?為什麼要把狼説的話變紅變大呢?

教師:我們一起來連翻三頁,這三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小豬東逃西竄,害怕極了邊逃邊會喊什麼呢?它的表情又是怎麼樣的呢?

教師:小豬怎麼了?你們趕緊替小豬想想辦法哦!這隻可憐的小豬看着狼羣慢慢逼近,它的表情是怎麼樣的?你看它的手和腳都怎麼了?

教師:結果怎麼樣?狼呢?狼怎麼會在月夜下等待呢?這可是一羣餓了三天三夜的狼啊,在這當中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情,誰來猜猜看?

教師小結:孩子們,你們真棒,遇到危險的時候能夠動腦筋脱離險境。

教師:這個答案就藏在這本《1只小豬和100只狼》繪本里面,等會兒請小朋友自己去書中找找答案吧!

導入環節調動了孩子們的經驗,“如果1只小豬遇到一隻狼會發生什麼事?”然後我又誇張的問“1只小豬遇到100只狼又會發生什麼事?”,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孩子們都理解這些都是危險的事,為後面故事情節的展開作了鋪墊。

孩子們都從封面上看到了很多,特別是把狼“藏”在樹的後面的神態動作都描述了出來,可見孩子們觀察的多仔細。讓他們描述狼的動作和表情時,我對他們的回答也做了很多的預設,這環節孩子們也有機會表達。然後播放“狼衝出來”的圖片,我特意誇張了動作,把危險發生的緊張氣氛傳遞給孩子,但是還是不夠誇張,有些孩子們沒有被感染;然後連翻三頁,我只考慮了要讓孩子們説發生了什麼事?小豬是怎麼逃的?忽略了要把整體呈現給孩子們,在這裏ppt還可以調整:把三頁放在一個畫面上,這樣孩子們可能更好的理解“東逃西竄、四處逃竄”的意思。小豬被包圍的時候,孩子們也很緊張,我請了幾個孩子上來表演,孩子們參與度也很高,而且表演的很逼真,在這裏我遺漏了“讓孩子們説一説狼可能在想什麼?小豬可能在想什麼?”的環節。

然後我直接放了小豬結局的圖片,然後請孩子們來猜一猜中間可能發生什麼事,再兩兩討論,這裏給了孩子們説的時間,但是在分享交流的時候,由於時間關係,我請了三個小朋友來説一説,應該請更多的小朋友來分享,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法很有趣,基本上每個人想的都不一樣,在這裏應該給更多的時間去讓孩子們自由表達。之後的環節處理的不太恰當,有點拖沓,應該直接給孩子們講述故事裏發生的事,而不是再讓孩子們去説。導致後面沒有時間去完整欣賞,缺少了整體感受。

最後我還向他們介紹了作者,以及關於小豬、狼的其他繪本,做了一些經驗的拓展和延伸。

大班閲讀豬先生去野餐教案3篇 精彩野餐,與豬先生相伴 第2張

第2篇

1、觀察理解豬先生去野餐為求最美的粧扮而引發的有趣故事,初步懂得“我就是我,我是獨一無二的”的道理。

2、嘗試遷移自己的經驗理解故事情節,並能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ppt課件,話外音錄製,“、、斑馬”圖片及字卡“尾巴、頭髮、條紋”

3、教師講述:豬先生今天特別高興,因為今天他有一個特別的約會。他要去邀請豬小姐和他一起去野餐。所以一大早他就開始給自己打扮起來,怎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漂亮更神氣呢?你有沒有什麼好主意?(幼兒交流自己的想法)

過渡:豬先生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們去看看豬先生的朋友會給他出什麼好主意呢?

1、豬先生的朋友想了一個什麼好主意?(在黑板上出示三位朋友的圖片)

3、(ppt播放三幅圖片及三位朋友的講述)三位朋友是怎麼説的,他們各自認為自己身上哪最美麗?(出示匹配的漢字)

1、三位朋友身上都有他們自己覺得最美麗的地方,想一想你身上有沒有你覺得最美麗的地方呢?(幼兒相互交流)

2、如果我們也來裝扮自己,你想借別人最美麗的地方來讓自己變得更漂亮嗎?

3、試一試,你會借誰身上最美麗的地方呢?(互動遊戲)

過渡:豬先生和我們想的一樣——把別人最美麗的地方加在自己身上一定能讓自己變得更美麗。我們一起來看看豬先生在朋友的幫助下是怎麼裝扮自己的。

3、豬先生納悶了:奇怪,為什麼我把別人最美麗的地方借來卻沒有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呢?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呢?(幼兒討論)

2、這次豬先生是怎樣的裝扮?和第一次相比有什麼不同?

4、瞧,豬先生和豬小姐快樂幸福地一起去野餐了!讓我們也一起和豬先生一樣做一個最美麗的自己和朋友們一塊兒去玩吧!

整個活動我預設了五個環節,認識豬先生→看看講講→遷移理解→交流討論→解惑體驗。在演繹過程中從活動的第三環節“遷移理解“開始,我便試圖讓孩子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遷移到課堂中,目的是讓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再僅是繪本的閲讀者,“豬先生”的旁觀者,而是繪本思想核心的真正體驗者,以及與“豬先生”一樣同是事件中的主角。

在第二環節中,我讓孩子們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通過自己的經驗來思考和豬先生一樣的問題,“如何才能讓自己變得更美呢?”“把別人身上最美的東西借來會是個好辦法嗎?”顯然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同豬先生一樣也掉進了一個美麗的陷阱。這種“失足”是孩子們當前年齡的特點,心理的特點所決定的,它正暴露了該年齡段的幼兒自我認識上的不成熟,不完善。

與此同時,在這一環節中幼兒走上了同豬先生一樣的思維邏輯,成為了作品中的又一個“豬先生”。這一遷移理解成功地讓孩子們也成為了作品的主角,在思考自己的同時也在理解豬先生。

最後環節是幼兒與繪本中的“豬先生”共同認識自己,認識美的“撥開雲霧”環節。從演繹的情況看,孩子們對豬先生的第二次成功有了自己的理解,如認為第一次借來朋友身上最美的東西是和豬先生不配的;豬先生只有用自己的東西來裝扮才會美麗;豬先生要和豬小姐一樣才行等等。但由於本次閲讀活動的最終目的仍然是希望通過作品讓孩子反思自我,認識自我,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而不僅僅只是理解作品中角色的自我認識過程,因而作為“解惑體驗”環節其最終還應落實在幼兒身上,促發幼兒對自身的思考,藉助繪本中的經驗形成自己個體成長中的新經驗。顯然我在該環節的演繹中犯了“顧此失彼”或是“丟失主體”的錯誤。在該環節中我沒有給予孩子再一次反觀自我的機會,致使孩子們明白了作品中豬先生第二次成功的道理,卻又無法體驗在自己身上那獨有的“我就是我”的魅力。這一主體的缺失也使得活動的第三環節——幼兒對自己經驗的遷移出現架空狀態,使得幼兒在活動中認識自己,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過程出現斷裂。

因而,如能在這一環節中增加對“我們什麼時候最美麗呢?”“借別人身上美麗的東西能讓我們變得更美麗嗎”等問題的思考,將更能凸顯該環節“解惑體驗”的目的,也能使幼兒在活動中的經驗表達獲得前後的銜接,促進幼兒對“我”的認識形成完整的經驗建構。

第3篇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你春遊時帶了哪些食物?你把什麼食物分給好朋友了?(幼兒自由地説)

提問:小豬要給雲朵吃好東西,可是雲朵那麼高,怎麼送給她,大家快來幫小豬想想辦法?(擴散思維)最後説出小豬想出的辦法。

小豬帶了什麼去春遊?哪些朋友聞到香味來了,它們分別吃些什麼?

③、找一找:小豬還剩下些什麼食物?(幼兒從練習紙上找出來)

小豬吃的東西越來越少,怎麼會越來越高興呢?(體驗分享帶來的快樂)

本活動是在“好朋友”的主題背景下進行,正好結合幼兒我們這次去“野生動物園”的春遊活動。在春遊活動前,我們就和家長取得聯繫,配合主題活動,給孩子們準備一點他們喜歡吃的食品,並教育幼兒跟小朋友交換分享,春遊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去交換好吃的食品,為我們故事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在進行本活動前,仔細的研讀教材,抓住重點,故事後半部分留疑,讓孩子們大膽的暢想擴散思維,孩子們替小豬想出了很多的辦法,這樣的活動的設計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最終的目的是通過故事教學,讓孩子們喜歡自己的好朋友,體驗分享帶來的快樂。活動進行之後,覺得效果還不錯,推薦給大家。

1.活動中基本上都是以聽、説為主,如果有操作,能動靜交替,更顯合理。

2.在第三環節中,經驗遷移稍嫌不夠,怎樣設計讓孩子願意分享的情緒能得到更深刻的體驗,需要進一步思考。

3.小結語還不夠精煉,最好以兒歌式的語言來進行小結,更易於幼兒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