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3年高中生紅樓夢讀後感4篇 《紅樓夢》啟示錄:2023年高中生的閲讀體驗與心得感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71K

2023年,高中生們讀完中國古典小説《紅樓夢》後,都紛紛寫下了感想。這部小説描繪了賈家大院中的生活、愛情、婚姻等方面,反映了封建家庭內部的矛盾和腐敗,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內涵。在讀後感中,學生們表達了對女性地位、人性善惡、人性的力量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2023年高中生紅樓夢讀後感4篇 《紅樓夢》啟示錄:2023年高中生的閲讀體驗與心得感悟

第1篇

《紅樓夢》到底寫了什麼,或者説作者曹雪芹寫《紅樓夢》到底是要表達什麼。這應該是關於《紅樓夢》整個區域內最敏感,也是最複雜的一個問題。人們常説‘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對於《紅樓夢》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甚至可以説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像魯迅先生説的那樣。“《紅樓夢》是經學家讀其弊,革命家讀其衰敗,歷史家讀其宮闈祕史,才子讀其纏綿……”那麼曹雪芹十年辛苦,研淚成墨到底是想借《紅樓夢》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呢?

關於這個問題,同樣是各執一詞,眾口難調。最早回答這個問題的是脂硯齋。他曾在《紅樓夢》的第一回批語中説道“作者撰此書是為了出脱心中的苦悶”。而後來的護花主人妖希廉卻説“《紅樓夢》是為了感歎家事的興衰”。而再後來的太平新人張新之卻説“紅樓夢”是為了諷刺家庭教育的失敗。而到了近代的,國學大師王國維説,《紅樓夢》體現的就是西方的“叔本華”理論。“人生是有慾望的,而人的慾望又是不能夠完全得到滿足的,因而人註定就是痛苦的”

等等,像上面這樣各名家的各種不同説法還有很多很多。這裏暫不多述。既然這麼多人提出了這麼多不同的説法。那誰説的才是正確的呢?還是説他們説的都是正確的呢?我個人認為他們説的都沒錯。畢竟《紅樓夢》所要表達的道理是用故事來展現的,並沒有直接道破。而各讀者的眼光不一樣,所選的角度也不同。那麼他們個人所看出的結果也不會相同。

但是,這些人所説的也僅僅只是他們自己眼中的《紅樓夢》而已。他們所認為的《紅樓夢》所表達的那種思想並不一定就代表曹雪芹所要表達的思想。畢竟這些人是沒有辦法和曹雪芹心靈相同的。

説了這麼多,話題等於是又回到了原點。還是那個問題,曹雪芹的《紅樓夢》到底是想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呢?説實在的,我也不能肯定,或者説我也不知道。因為我和那些人一樣,都是沒有辦法和曹雪芹心靈相同的。我在這裏只能是向大家提供一點我個人讀《紅樓夢》的心得,我自己的看法。最多也是能提供一個視角,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考問題的角度。關於下面我的説法,大家完全可以不相信。

?紅樓夢》開卷第一回,作者曾自題一絕雲“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在這裏作者告訴我們《紅樓夢》這滿紙的荒.唐言的背後,隱藏的是他自己的辛酸之淚。既然書中所隱藏的是作者的十年辛酸,那麼此書首先也就是在告訴我們,他並不是要向世人講述一段悲劇的,有情人不能眷屬的三角戀愛情故事。因為這樣一個小悲劇他值不了幾個錢。更不值得作者用十年的辛酸來換。我反而憑此認為,作者藉此書所要説出的是一個很嚴肅的社會和人生問題。以及教人類迴應這個問題的方法。同時這個嚴肅的社會人生問題和其解決方法,是作者從他自己和他整個家族的興衰之中感悟出來的。所以脂硯齋也會在此詩旁感歎出“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

那麼作者所揭示的這個人生問題是什麼呢?作者所説的解決方法又是什麼呢?先來看第一個問題。人們常説《紅樓夢》一書有兩條最重要的線索。一個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另一個是“四大家族的由興盛到衰敗”。而這兩條線索合起來就是“盛衰聚散,都成夢幻”。而我認為這八個字,就是《紅樓夢》所要表達的主題。也是作者曹雪芹所要揭露的那個嚴肅的社會人生問題。

?紅樓夢》之所以題名叫做“紅樓夢”,其實就是在説書中所説的一切分離聚合,榮辱興衰,都只不過一場夢而已。可能有人會説《紅樓夢》作者所起其的名字並不叫做“紅樓夢”,而是叫做“石頭記”——的確如此,可是我認為作者曹雪芹是不排斥“紅樓夢”這個題目的。作者之所以在書中的正文中寫上“至吳玉峯題曰《紅樓夢》”這一段文字。也就是作者在告訴我們《石頭記》這本書是可以用‘紅樓夢’這個名字來代替的。因為‘紅樓夢’是可以概括全書的主旨的。

另外,作者正是要告訴我們“生衰聚散,都成夢幻”這一主旨。所以作者才會在書的正文裏説出,讓我們讀者着眼於書中帶夢字的地方。也可能這是因為作者想要表達這一主旨。所以脂硯齋才會在書中的批語中感歎道“一部大書起是夢,寶玉情是夢,賈瑞淫又是夢,秦之家常計策也是夢,今作詩也是夢,(指香菱)一併‘風月鑑’亦從夢中所有,故‘紅樓夢’也。餘今批評亦在夢中。特為夢中之人作此一大夢也”(第四十八回批語)

既然《紅樓夢》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人生如夢”,那是不是和佛家所説的“色空觀念”不謀而合呢?我肯定的説,絕不是這樣。相反,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不僅不是這樣,作者在書中甚至是對儒釋道三教含不屑和調侃態度的。要不然書中所寫的佛教中人,淨虛老尼為什麼那樣奸詐?妙玉尼姑為什麼那麼另類。甚至有一點多情呢?寫道教中人。為什麼張道士,王道士不再觀眾靜心修煉。卻偏愛那麼多管閒事呢?給寶玉提親,那是你一個道士應該做的嗎?問寶玉‘私事’那是你一個道士的分內之事嗎?

寫儒家自不必多言,只看寶玉那麼反感“四書五經”“讀書中舉”便可見一斑。另外在儒家理論中最高尚的“武死戰,文死諫”,到了寶玉口中便成了“只顧自己圖名,而置國,君於不顧了。”所以我認為作者《曹雪芹》所要向世人‘推薦’的恰恰是儒釋道之外的又一種新的人生觀。而這個新的人生觀,就是作者所説那回應“人生如夢”的辦法。這種新的人生觀我認為就是“情”。

我常讀《紅樓夢》,其中其中聽到別人所問的最多的問題便是“你讀《紅樓夢》,能在裏面看到什麼?”。自從懂一點《紅樓夢》以來,我的回答就從未改變過:“我在《紅樓夢》裏經常可以看到,裏面有無數條情在交織。”難道不是這樣嗎?在愛情這一方面自不必説。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可謂是一段“美麗而又悽慘的千古佳話”,賺去人們多少眼淚。另外薛寶釵明明是對賈寶玉有意。花襲人愛寶玉更是一往情深。還有晴雯,湘雲,妙玉和寶玉之間更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親情方面。王夫人的愛子之心可謂是天下慈母之表率。李紈對賈蘭,用一句通俗的歌詞來説,那就是“我的生命裏只有你”。賈政和賈寶玉之間的父子親情,有人説那是很冷淡的。其實這麼説的人,是多麼的不合實際。虎毒尚且不食子,哪有不愛自己的兒子的呢?要不然他在打寶玉之時,也不會“長歎一聲,向椅上坐了,頓時淚如雨下”。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趙姨娘和賈環之間的母子情,那也是真的。只不過趙姨娘作為素質不高的人母,教子,愛子的方法不那麼合理罷了。在友情方面。賈寶玉因為秦鐘的死,而對元春封貴妃一事不聞不問。卻整日為死去的秦鍾牽腸掛肚。還有那薛蟠聽聞義弟柳湘蓮被道士度走,不知所蹤之時,不自覺的幾次落淚。

等等等等。這都是《紅樓夢》裏的情,而且這還僅僅是眾多‘紅樓情’裏的小小一部分。 當然,這些情也只是《紅樓夢》裏的兒女私情,父子親情,兄弟友情。如果昇華到《紅樓夢》之外。情也可以是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可以是白居易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也可以是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等等。

這些《紅樓夢》之外的家國情,君臣情是不是曹雪芹所要肯定的我不得而知。但這是我們家庭和社會之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感情。我認為這正是曹雪芹所要肯定的,也是《紅樓夢》所要宣揚的。要不然,曹雪芹為什麼會把書中最主要的兩位主人翁,賈寶玉和林黛玉的考語安排成“情不情”和“情情”呢?“情不情”用周汝昌老先生的話就是“對一切沒有感情的人和物,動情”。而‘情情’用脂硯齋的話説就是“不喜非情,不悲亦非情作”。白話就是“悲傷是因為情,高興也是因為情”。

另外據一些專家的考證,曹雪芹是為‘金陵十二釵’冊子裏的每一位女子都設有考語的。不是“情什麼”,就是“什麼情”。雖然由於後半書稿的遺失,我們對此內容不得而知。但憑這些我們應該就能夠肯定,曹雪芹在《紅樓夢》裏就是肯定情的。

説到這裏,可能會給大家產生一個矛盾。那就是,我前邊説作者借《紅樓夢》是要表達空和夢的。而現在我又説《紅樓夢》是要肯定情的。這不是很矛盾嗎?其實這一點也不矛盾,把空和情結合起來,才是《紅樓夢》哲學的最偉大之處。下面我來具體分析。

首先,《紅樓夢》裏所表達的‘人生如夢’思想。説具體一點就是“人生是短暫的,我們的存在只猶如一場短短的夢而已”我們人類在這一場短短的夢中,社會和自然強加給我們的責任和遺憾都是無奈的。我們“無可奈何花落去”,“無可奈何人老去”。所有的“悲歡離合”都是無可奈何的。和這永恆的宇宙山河比起來,我們人類只有無奈。其實再歸結起來,那就是“宇宙永恆,而人生短暫”。

“宇宙永恆,而人生短暫”這本就是一個令歷代哲人都傷感不已的話題。有張若虛的“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到劉夷希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再到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最後再到《紅樓夢》裏的“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只有誰”等等。這裏詩人所悲傷的都是“宇宙永恆,而人生短暫”這永恆的主題。這也是《紅樓夢》所指出的那個人生命題。

2023年高中生紅樓夢讀後感4篇 《紅樓夢》啟示錄:2023年高中生的閲讀體驗與心得感悟 第2張

第2篇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説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

有人把莎士比亞比作高山,我認為曹雪芹是一個大海。山再高,終有人可以登上它的頂峯,而大海,要想探究她的深底,卻非常之難。“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曹雪芹在寫這部書時,用了“諧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賈家四姐妹命名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這是諧“原應歎息”的音;在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讓他飲的茶“千紅一窟”,是“千紅一哭”的諧音,又讓他飲“萬豔同杯”的酒,這酒名是“萬豔同悲”的諧音,這樣的手法幾乎貫穿了全書。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着的悲涼試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着t;t;紅樓夢>>這部小説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藴涵着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

?紅樓夢》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巨大的,這首先體現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它探索到人物靈魂的深處,描寫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這一大羣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道瑰麗的藝術畫廊。在這一人物羣中,不僅有大家閨秀,豪門公子如主人公: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

?紅樓夢》中除了眾多的人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還有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一個主題,他沒有明説,但通過這成百的眾多人物的神志,語言,動作,心理活動表現的惟妙惟肖,一個龐大的繁榮的貴族大家庭,到後來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下場,我們不難看出封建資本家的腐敗無能以及封建社會的黑暗和不長久,文中描述瞭如林黛玉,賈寶玉………這樣的“叛逆者”的形象,他們的愛情沒有結果,甚至可以説悽慘,但他們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頑固勢力作鬥爭的新主派代表,我們都江堰市知道林黛玉的眼淚,但也知道她的尖酸刻薄以至使別人都嘲笑她挖苦她,我們也知道賈寶玉“潦倒不通世務,愚須怕讀文章,行為偏僻乖張,哪管世人誹謗”紈絝子弟的形象,他們鮮明的人物性格也使黑暗中有了一絲亮光,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第3篇

茶,就是這一片簡簡單單、淡雅清新的樹葉,卻惹得中國這座温婉的古國蕩起了層層漣漪。“碾深羅細,瓊蕊冷生煙。一種風流氣味,如甘露、不染塵煩。”黃庭堅在《滿庭芳》對茶持這樣態度;“紅紗綠,春風餅。趁梅驛、來雲嶺。紫桂巖空瓊竇冷。佳人卻恨,等閒分破,縹緲雙鸞影。一甌月露心魂醒。”党懷英把對茶的情誼寄託在這首《青玉案》中;“酌之以匏,取式公劉。惟茲初成,沫沉華浮。煥如積雪,煜若春敷。”杜毓在《禮賦》中以飽滿的熱情,歌頌了祖國山區孕育的奇產茶葉,描繪品評新茶的特殊感受;“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杯,寄與愛茶人。”白居易在《山泉煎茶有懷》也有過精彩的描繪。

而《紅樓夢》,這部中國古典小説的巔峯巨着、世界文學的瑰寶的作者就是一個白居易所期望的“愛茶人”。

一些雅士做過這樣的考證:一百二十回本的《紅樓夢》中有273處寫到了茶,全書提到仙茗一種、名茶七種、外國茶一種。其中,涉及到的茶名就有六茶安茶、老君眉、普洱茶、龍井茶、楓露茶、女兒茶、漱口茶等多種,更有小廝名喚“焙茗”。不誇張地説,在讀每回章節中都能聞到茶的清香,嚐到茶的甘醇,可謂是“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所以,民間有諺語説:“讀了紅樓想喝茶”,這樣的描寫一點都不為過。

另外,《紅樓夢》中對茶的用水、烹茶的藝術、精美的茶具和茶禮習俗的描述也都非常詳細。而且,從作者對茶用墨的多少和對茶文化的瞭解來看,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絕不是一人所寫。

除了茶,《紅樓夢》擁有繁盛的花草世界,充滿靈性的它們不僅是各個場景的點綴,也襯托了人物的性情——薛寶釵所居住的蘅蕪苑,多以香草遍植,雖整體造型樸素淡雅,但濃郁的香氣暗暗將寶釵寓於俗世中的富貴嫵媚。同樣,“孤標傲世”的林黛玉所住瀟湘館,為蒼翠的湘妃竹所環繞,既表明黛玉擁有竹子一般的氣節,也點出她為愛情歸還斑斑血淚。木訥懦弱的賈迎春配以“不勝愁”的“蓼花菱葉”,“檻外人”妙玉配以寒冬中苦苦修行的紅梅,嬌憨豁達的史湘雲配以明媚鮮豔的海棠……更有寶玉生日宴上的行酒令、海棠詩社的由來,因海棠花而起;芒種節祭花神,黛玉有《葬花吟》;中秋題詠菊花詩,一共吟詠菊花韻事十二種;香菱與芳官等人鬥草,一連數出觀音柳、羅漢松、君子竹、美人蕉等花草名……

浩瀚紅學,不僅讓我們收穫了豐富多彩的知識,更瞭解到藝術家從事創作,缺少生活不行,缺乏藝術修養也不行。在一個安靜的下午,聽雨打屋檐的脆響,品一口清茶,翻一頁紅樓,貪婪的嗅着空氣中瀰漫的雛菊花的味道,不得不感歎時光荏苒,歲月靜好。

第4篇

這個寒假,我閲讀了紅樓夢。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在讀完之後,我對它感觸頗深。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説,“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説。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釵為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也是無法無法擺脱父母之命嫁於寶玉,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金簪雪裏埋。”再説寶玉,最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紅樓夢》實是夢一場,噩夢一場。

三姑娘探春是金鳳,其母趙姨娘是老鴰,所以以探春的庶出身份能夠“興利除宿弊”,自是“老鴰窩裏飛出金鳳凰”。我們不禁也感到了探春是“投錯了孃胎”,她自己也很苦惱,以至於不認趙姨娘為親孃,這不是不孝之舉,而是不平之氣。趙姨娘是老鴰,鴰者,烏鴉之別稱也,人皆厭惡之,因為“烏鴉報憂喜鵲報喜”的常識再人們的腦中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其實烏鴉被動物學家譽為“鳥中諸葛”,我們冤枉了它的身份;烏鴉還有反哺之報恩的行為,如李密《陳情表》所云“烏鳥私情,願祈終養”(與之相對的是羊有跪乳之情),鳥猶如此,人何以堪?我們應該學習它的精神,茲不贅述,就此打住。但是“老鴰”的形容之於趙姨娘卻不是曹雪芹“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而是有感而發,有物所寓——趙姨娘是“貨真價實”的老鴰。鴰即鴉,鴉者,從牙,牙牽嘴。故有人評價某人説某種壞事不幸言中為“烏鴉嘴”,鴰從舌,是為多嘴多舌,搖脣鼓舌,用在趙姨娘身上就是具體指她向賈政吹枕邊風,説寶玉的壞話,有其母必有其子,母親趙姨娘狗嘴裏吐不出象牙,兒子賈環就會信口雌黃,“小動脣舌”,才引發賈政大動干戈,才牽動寶玉“大承笞撻”,都是他們孃兒倆個的舌頭惹是非,嚼舌根。一般憤激的人肯定會詛咒他們“舌頭上生個大疔瘡”。

曾有人將晏殊《浣溪沙》名句“似曾相識燕歸來”作為謎面打一謎語,謎底公諸於眾是鵲,這是運用拆合之法解謎的,鵲即“昔鳥”,昔日之鳥。“似曾相識”對應着“昔”字,“燕”是鳥,這與李易安的“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的意境和情感可以參照合看,而且李易安的這句也可以作為謎面打一謎語,謎底依然是鵲——“昔鳥”,解釋雷同。

用鳥形容人,我在《飛鳥各投林》一文中有粗略的分析,在此再做點補充,我認為在書中以花喻人是象徵“花落人亡”的結局命運;而以鳥喻人則象徵着“做鳥獸散”的定局軌跡。因為“人亡”是一部分人的命運,而還有一部分人是“人散”,即“家亡人散各奔騰”“風流雲散”“樹倒猢猻散”之“散”,亡是一條線,散是一條線,並行不悖,相行不偏。我還想説的是,用鳥形容人,最典型的例證莫過於網絡流行詞彙“菜鳥”,它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初出茅廬,涉足未深的人,所以我認為我們的人生應該是從菜鳥向貴人鳥——無人可擋的階段奮發進取。

可是鴰,壞事兒就壞在這個“舌”上,趙姨娘壞形象就壞在這個“舌”上,有人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能噓枯吹生;有人舌燦蓮花就能説的天花亂墜。趙姨娘沒有好好利用自己的舌頭去教育賈環要孝悌;沒有控制自己的舌頭而去向賈政進讒言,這些我們可沒有像冤枉烏鴉一樣屈抑了她,而是事實寫在書中,實際擺在眼前,讀者的眼睛心靈都是雪亮明鋥的:大搞巫術魘寶玉就是她精心策劃監製(但不是導演,導演的是寶玉的寄名乾孃馬道婆)。

鸚鵡學舌是一句諷語,要想讓鸚鵡説人話,必須剪掉其一部分舌頭,我們試想將這些巫婆烏婆的舌尖剪掉,她們就會説鳥語嗎?我看未必,因為她們沒有剪掉舌頭時,説的就不是人話,乾的就不是人事,儼然“鳥人”無疑。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意旨何在?原因是“食盡”,結果是“鳥投林”,以賈府為代表的四大家族是鐘鳴鼎食之家,他們不愁吃,不愁穿,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書中寫到幾次吃喝的大場面,大場景,如“史太君兩宴大觀園”的家族筵宴和“脂粉香娃割腥啖羶”的“自助燒烤”都吃得好,吃得開,可是最後的結果是寶玉“寒冬噎酸齏”,吃不飽,穿不暖;賈家是“座山吃空,坐地吃陷”,這與作者的境況是相似的:舉家食粥酒常賒。“鳥為食亡”,雪芹正是在這樣的“飢寒交迫、貧病交加”之中“淚盡而逝”,飛鳥食盡投林,情人淚盡撒手,再次將“人”與“鳥”對照合觀,皆是悲劇。

看完《紅樓夢》心中有一絲悲哀,忽覺秦氏對鳳姐説的一番言語,實是有理:“月圓則虧,水滿則溢。”世上無事可“永保無虞”。就像這朝朝代代,總是從初期到全盛再到衰敗,從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漢,三國,晉,南北朝,隋……無一倖免。身邊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總有順心與陰暗的時期,所以人生給予的感覺就饒有滋味……有人時常覺得人生悽苦,可沒有這苦,那怎會感受到成功到來時的快樂?若紈絝子弟只知玩樂,終老一生,死前才去遺憾,“人生何其短,吾還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嘗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説,“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沒有白活。”

説到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就不得不題,功名利祿。記得第一回中,士隱所解注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甚切,就好像功名,不是得了功名,就不用死,到頭來還是得死。下一世,誰理你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更別提其他人,“問古今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若不提,欽敬,從古至今,那些著名的貪官奸臣,呂不韋、秦檜、吳三桂、鰲拜……也是萬古留名。其實他們的才智,膽識,以及那種不畏懼命運的膽魄,也有可取之處。命運最終給他們的安排終究是殘酷的,死訊換來了呼天搶地的歡呼聲,死後還招人惡罵,這是他們的悲哀,也是那個社會的悲哀。難道這就是正義與邪惡的標準嗎?

其實,正義與邪惡的標準還是很模糊的。我可以説,“人各有志,只能説他們樹立了不科學的人生觀。”他們的所作所為不一定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恥,也許他們像楚莊王,三年沉迷於酒色,是別有用心,我們也許只是讓歷史矇蔽了雙眼,雖然可能性極小,但我們不能排除這種想法,畢竟這些都已成過去,無從考證……

我甚是欣賞他們對於神説以及命運的無所畏懼,即使是現今社會,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滿命運的安排,能挑戰命運。想想社會之中,大多數人們還希望聖人、神仙的出現,從苦惱將他們解救,以此説來似乎還不及這些貪官奸臣。

那這些貪官奸臣錯在哪兒?失敗在那兒?——我想應該是,想得不夠長遠。就好似呂不韋,得到了皇位又怎樣?也許會更覺空虛,到頭來終免不了一死。“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説來豈不是什麼都別做,做什麼終究都還是在替別人做嫁衣裳。

其實不能這麼想,人這一輩子,很多事是無可奈何的。我個人覺得,人這一生,概括起來就三字“活下去”。什麼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麼都是需要代價的,你學習,換來好的工作;你工作,換來生活需要的錢。錢讓人過好日子,沒有錢是活不下去的。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認為前乃污濁之物,即是污濁之物,為何還要用他?即是污濁之物,為何還需靠他活?我不覺得錢是什麼污濁之物,錢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所以才讓它蒙羞。“功名利祿”,只是換取錢的手段罷了。人生在世,只要賺錢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而貪污就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將別人用代價應換來的東西據為己有。若是用正當方式,讓自己活得更好,沒什麼不對,即使在別人眼裏顯得奢華,又怎樣,這是用代價換來的,是付出過後得來的,是一點點賺來的,本就為了讓自己活得更舒坦,奢華點也是自願的,沒什麼不可以的。所以為了活下去,要賺錢。如果總想着是為他人作嫁衣,索性都別活了。畢竟只有少數人能享受看破紅塵的生活。既然有許多事都放不下,就別放下,糟踏了光陰。“聖人”也需“凡人”襯。

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我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着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説,“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於寶玉而言,這不失為最好的結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脱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那人還對我説,“做和尚的有兩種,一種是為了逃避,還有一種就是為了面對。”我想逃避的那些就是“看錯紅塵”的,而面對的才是真正“看破紅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