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説課稿4篇 "創意激發與幼童啟迪:幼兒園親子教育説課稿"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1W

本文主要介紹幼兒園説課稿的相關內容。從幼兒園教師角度出發,講述了説課稿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編寫一份高質量的説課稿。通過豐富的實例和經驗分享,幫助教師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説課稿,提升教學效果,為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高提供實質性支持。

幼兒園説課稿4篇

第1篇

綱要中曾提出:幼兒園的聽説遊戲是用遊戲的方式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為幼兒創設的是學習快速敏捷反應的語言運用能力的情境。這個猜蓮子的聽説遊戲就貫徹了綱要中的這個要求,結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活動目標定為:

1、學習使用比較連貫的語句來描述同伴的髮式、衣着等外部特徵。

2、注意傾聽同伴的發言,並能根據言語描述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這個活動的開始,老師和孩子們圍坐成半圓形,這樣就自然地縮短了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孩子們會覺得老師很親近自己,為遊戲情景的設置打好了情感基礎。

接着,老師出示蓮蓬剝出蓮子“這是什麼呢?對,蓮子。我們要在池塘裏種上蓮子,明年才能結出蓮蓬。今天,請小朋友扮演池塘裏的泥,老師把這顆蓮子種到池塘裏,大家一起玩一個種蓮子的遊戲。”良好的遊戲情景自然的設置好了,這也是激發孩子們參與的興趣、集中孩子們注意力的一種很好的策略。

1、扮泥的小朋友必須將眼睛閉起來,不能偷看,等兒歌唸完後才能睜開。

2、種蓮子的人會在兒歌結束前將蓮子放在一個小朋友的手裏,並且用簡短的語言來描述這個小朋友的外貌特徵,請大家來猜。

由於遊戲規則中包含了活動目標,因此,老師需要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向孩子們解釋規則,老師解釋的同時可以示範舉例,這樣會加深孩子們對規則的印象。

規則講完後,孩子們圍坐成半圓形,眼睛閉上,手背在後面手掌向上,這樣就可以接住老師遞過來的蓮子。大家開始念遊戲兒歌“種蓮子”:種蓮子,種蓮子,不知蓮子種哪家。東一家,西一家,到了明年就開花。老師邊説兒歌邊從每個孩子身後走過,並且把蓮子悄悄放入一個孩子手中。最後走到中央,描述這個孩子的特徵,如“我把蓮子種在一個短頭髮的女孩手裏,她穿着黃衣服、藍褲子和黑皮鞋”,請孩子們都來猜,猜對了,有蓮子的小朋友就要到前面來説“我就是穿黃衣服、藍褲子和黑皮鞋的短頭髮小女孩”,然後遊戲繼續。

在大家一起念“種蓮子”兒歌的時候,老師要注意糾正個別不正確的發音,鼓勵孩子們聲音宏亮的念兒歌,提醒孩子種蓮子和拿到蓮子以後都要注意保密,為孩子們自主遊戲做好鋪墊。這一步非常重要。為了保證孩子在下一步按規則玩遊戲,在孩子感知理解遊戲規則的基礎上,老師根據孩子掌握程度可以帶領着多玩幾遍這個遊戲。

在孩子們對遊戲內容和規則非常熟悉後,這時就可以請第一個猜對的孩子來種蓮子,這樣會提高孩子傾聽別人發言並能根據言語描述迅速做出正確判斷的積極性。

孩子的自主遊戲,是練習按一定規則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老師要放手讓孩子們愉快地玩,在必要時再指導孩子。比如,如果孩子們猜不出來,可以鼓勵種蓮子的孩子再重新描述一遍,使遊戲順利開展。

當孩子們比較疲憊的時候,可以進行一個分享活動也可以説是放鬆活動:品嚐蓮子。

這樣,圍繞着種蓮子、猜蓮子到品嚐蓮子,孩子們始終投入的玩遊戲,活動的目標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

“説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説課稿】則是為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説“怎樣教”,説課稿則重點説清“為什麼要這樣教”。教師在吃透教材、簡析教材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的基礎上,遵循整體構思、融為一體、綜合論述的原則,分塊寫清,分步闡述教學內容,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幼兒園説課稿4篇

第2篇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彩虹色的花》。

一朵彩虹色的花開在路上,於是就會有人經過,就會有人和他相逢。

彩虹色的花將花瓣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相逢者。盛開過的已經將熱情和美麗獻出的彩虹色的花我們看不見了,那麼冰天雪地會讓人忘記了她的美麗嗎?當然不會!他被擱在一個地方,那個個地方叫記憶,叫感情,叫心。

孩子們能瞭解《彩虹色的花》這樣一部作品多好。《綱要》中指出,教師應當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而優秀的兒童文學,是偉大詩人惠特曼説的那個美妙的最初的東西。一個閲讀過的孩子在後來長大的路上,會閃耀在神情裏,成為了精神,成為了舉動。相信這部作品也會使孩子們將一顆"幫助"的種子深深地埋在自己的心底。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的目標和指導要點提示以及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理解故事情節,能用適當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與他人分享快樂,盡力幫助他人的美好情感。

這三個目標中藴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

日本圖畫書之父鬆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種子》一書中講道,圖畫書不是拿來學習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而引導孩子感受愛和快樂,必會讓孩子成為內在充實、有情有愛的人。因而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為: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與他人分享快樂,盡力幫助他人的美好情感。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故事講述帶動幼兒身臨其境的體驗人物情感;通過深入討論,遊戲組合成彩虹色的花讓幼兒感受生命能輪迴,美好的樂於助人精神卻可以永恆。本節活動的難點是:理解故事情節,能用適當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綱要中強調了傾聽對錶達的重要作用,傾聽是良好表達的基礎,興趣是激發幼兒有效傾聽的最佳方法。在活動中,我將運用音樂的變化渲染,讓幼兒在感情的帶動下,認真的傾聽故事,理解教師的提問,表達出對作品的感受。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與內容,我做了以下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1、《彩虹色的花》教學課件2、與作品基調相匹配的音樂3、彩紙和剪刀4、彩虹色的花胸針四、説教法:

遵循感受理解、體驗遷移、想象創造的閲讀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視、聽、説等多種感官分析器,激發幼兒閲讀興趣,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本次活動的主旨思想,所以本次活動我主要採用了猜測討論法、直觀法、視聽講結合法、語言示範法、遊戲情感體驗法。

直觀法具體形象,符合幼兒思維特點,幼兒接觸的繪本作品主要是以形象、生動的畫面為主,直觀的畫面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閲讀的內容,為突破重難點服務。

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而言語是幼兒學習閲讀和檢驗閲讀能力的基本手段。運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言語,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由於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有效的將作品的講述和具有視覺衝擊的圖片結合起來,能更好的調動幼兒的感官,給幼兒形成鮮明的印象。

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為主的,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根據研究表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利於獲得最佳的早期閲讀效果。在本次活動中,針對幼兒存在的講述能力弱,詞彙不豐富的情況,作語言示範講述,能更好的為突破重難點服務。

當幼兒沉浸在對彩虹色的花逝去的感傷中時,我會運用遊戲的方法讓花朵"復活",從而讓孩子們從悲傷的氛圍中體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讓孩子非常具體的感受助人為樂的永恆美。

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遵循幼兒早期閲讀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運用了多種感受官,在觀察、討論、中發展了語言能力,積累了良好的情感體驗,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是在積極主動中進行學習的。那麼我設計得這節活動主要有以下部分:

(一)興趣是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最佳途徑,通過圖片對比,調動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出示圖片(原野上,有一朵非常美麗的花和一朵枯萎凋零的花)"小朋友,你認為這兩朵花那一朵更美麗?""老師認為凋零的這一朵也很美麗,為什麼呢?"通過幼兒的好奇引出故事。

在這部分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環節,讓幼兒在層層遞進中感受故事內容,激發情感體驗。

1、採用直觀法引導幼兒認識作品的中心人物,感受彩虹色的花急於與他人分享快樂的心情。

講述至"現在終於見到你了,我多高興呀!我想跟每個人分享我的快樂。"講述到這裏,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才紅色的花願意與人分享快樂的心情。

我會採用以下提問將幼兒引入第二環節:"彩虹色的花心情怎樣?她最想做的事是什麼?""可是,彩虹色的花怎樣才能完成他想做的事情呢?"從而激發幼兒繼續聽故事的願望。

2、通過討論猜測法和視聽結合法引導幼兒瞭解彩虹色的花先後將自己的花瓣奉獻給他人的過程。

(1)首先我會出示小動物圖片並進行以下提問:小螞蟻遇到了困難?你猜彩虹色的花會怎麼做呢?在此給與幼兒自助相想表達的空間。當幼兒急於瞭解作品內容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的時候,我會出示幻燈片,聲情並茂的講述故事中將花瓣送給小螞蟻的部分。

(2)當殘缺的一朵花出現在幼兒面前時,一場關於美和幫助的討論會隨之展開。這時,我會運用討論猜測法深入的挖掘幼兒對作品的看法。主要我會通過以下一系列層次遞進性問題有針對性的推進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小動物們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彩虹色的話心甘情願的把自己美麗的花瓣一片片摘下來送給他們。現在,她只剩下幾片花瓣了?她還是一朵美麗的花 嗎?""看到這朵殘缺的花,你心裏有什麼感覺?你猜彩虹色的花自己心裏是什麼感覺?""看到這朵殘缺的花,你心裏有什麼感覺?你猜彩虹色的花自己心裏是什麼感覺?""她還會把花瓣送給其他需要幫助的小動物嗎?"在《綱要》理念的指導下,我會通過幼兒感情的親身體驗使幼兒獲得親身經驗。

幼兒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會出現詞彙匱乏,語序不當的問題,教師會根據幼兒的表現適當的運用語言示範法進行引導、擴展和糾正。

(3)接下來,我會完整的將彩虹色的花將花瓣給予他人的整個過程繪聲繪色的完整講述。當講述到"風吹走了最後一片花瓣。彩虹色的花是多麼捨不得這最後一片花瓣呀!可是,她已經沒有一點力氣了,寒冷的冬天馬上就要奪取他的生命了"。及時插入音樂,調動幼兒的感情,昇華教學環境,提升幼兒的感情體驗。

3、通過遊戲情感體驗法,讓幼兒從悲傷的感情中走出來,瞭解樂於助人能夠給他人留下美好的記憶,是件快樂的事情。我會利用語言引導幼兒參與到遊戲中,教師提問"我們怎樣讓別人都記住這朵美麗的花?"讓幼兒通過小組拼湊出一朵花體驗花兒常住心中,助人美力永存的美好情感。

4、通過討論,引導幼兒遷移情感和擴展經驗。提問"你得到過別人的幫助嗎?

你能為別人做些什麼呢?"教師總結:幫助別人後他人會感謝你的,會記住你對別人的幫助。

5、繼續播放播放直觀課件,從頭完整講述故事至結尾。引導幼兒拓展性思維,想象後續事件的發展。

提問:這朵新生的彩虹色的花還會繼續去幫助別人嗎?為什麼?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續編故事,花兒會怎樣去幫助別人?

(三)最後教師設計環節《奉獻》。教師為幼兒分發彩虹色的花的胸針,鼓勵幼兒將幫助他人的精神傳承下去。在一首《奉獻》的樂曲中,引導幼兒想象如何像花兒一樣樂於助人,結合自身情況從點滴做起,互幫互助,充分體現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伴着這枚美麗的胸針,助人為樂的種子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第3篇

教材的內容及其地位現在的孩子在家裏都是父母手中的寶,大人捨不得孩子幹活,很多孩子連基本的勞動都不會。我是值日生,意在讓幼兒感受做值日生的光榮感和自豪感,這對於轉變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行為,有着很大的幫助。孩子們通過討論、學習,知道了值日生的一些具體職責,及做值日生的必要性,懂得了要學會為大家、為他人服務。通過幹值日生,幼兒體驗了為大家服務的樂趣,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了幼兒初步的責任感和服務意識。

情感目標:知道值日是為大家服務的,樹立為集體服務的自豪感。

重點難點重點:瞭解什麼是值日與做值日的基本方法,感受我長大了的喜悦心情。

活動準備:值日生標誌供幼兒練習用的學具,餐具歌曲《幼兒園裏的好多事》音樂磁帶幼兒用書。

本次活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為指導,借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及做中學的思想,主要採用師生討論法,示範法,遊戲法為了突出重點難點,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師生討論法:首先我帶領他們閲讀幼兒用書,閲讀書中的故事,啟發他們,讓他們知道書中的幼兒在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由此為話題引起大家的討論。

示範法:我先把自己桌子上的東西全部打亂,然後問一問小朋友看着桌子上亂七八糟的東西難受嗎?幼兒回答:難受。然後我再把桌子上的東西有條理有秩序的收拾乾淨,在問幼兒現在看着乾淨的桌子是不是舒服了很多?讓幼兒明白乾淨的地方是會給人帶來舒適的感覺。在收拾的過程中,我交給幼兒過程和方法,讓幼兒學會自己收拾屋子。

操作練習法:分小組進行練習,看誰收拾的最乾淨最好。

1、發現發:教師提供適合幼兒發現活動的題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的回答問題,恰當的説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洪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為每一名幼兒創造講述的機會。

3、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圖片的內容,分析內涵。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做值日的目的,從而突出重點難點。

導入新課首先我帶領他們閲讀幼兒用書,讓小朋友們猜一猜,書上的小人在幹什麼?小朋友們是怎麼知道的呢?書上的小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由此引發幼兒的思考,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我提出問題,讓幼兒集體討論,為什麼小朋友要輪流做值日?讓幼兒們積極的思考回答。通過這一環節,讓幼兒知道,正是因為有了值日生的服務,可以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去玩遊戲,做遊戲,生活會很有秩序。而且值日生可以學習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能讓小朋友們快樂,也讓自己快樂。

大家一起討論值日生服務的內容和方法讓幼兒思考:值日生可以在哪些方面為大家服務?怎樣才能做好?

分組練習幼兒戴上值日標誌以後分組進行練習:分發學具佈置班內環境整理圖書及遊戲材料管理自然角擦桌椅等。

鼓勵幼兒回到家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且告訴自己的好朋友,讓朋友之間相互學習。

第4篇

美是一種藝術,美的因素無所不在。審美作為一種高級的情感體驗,在我們的兒童時代更是發展為強烈的審美情感。幼兒園的審美啟蒙教育是將各領域的審美體驗交織、滲透、強化,最終提高幼兒的審美素質。就美術活動而言,應該將啟迪智慧與美好的心靈作為教育的首要目標,努力在創設富有詩情畫意的情景中,給幼兒以豐富的感官刺激,鼓勵他們將發自內心的強烈感受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自由地釋放出來,從而得到審美心理的滿足和情感的昇華。

所謂美術,美是體驗,術是表現。兩者必須和諧統一。但是在教育實踐中卻很容易出現兩者對立的情況:一是有美無術,幼兒只是在接受一些十分概念化的圖式,因而失去了表現和創造美的熱切願望。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到美與術的統一,如何將各種美的因素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完整的審美體驗,我想這是我們審美啟蒙教育要努力追求的目標。所以我想在這一方面作一個初步的嘗試。

?背太陽》這一內容選自一篇優美的文學作品,它講述了一個帶有一絲童話色彩,情節不斷變化的故事。故事以擬人化的手法將人人熟知的太陽作為主人公,將房子、大樹等比作地球上的朋友,為了讓太陽工作得輕鬆一點,朋友決定輪流出來背太陽。故事雖簡單,卻充滿了兒童情趣,而在幼兒繪畫創作中,欣賞感受始終是第一位的。幼兒表現創作的慾望只能通過充分感受才能萌發,又只有在表現創造的親身體驗中才能領悟美的真諦。這裏所説的情趣即為審美情趣。在繪畫創作中。技能水平可以有高有低,但情趣是不能沒有的,所以我想用這篇富有情趣的童話故事《背太陽》作為貫穿始終的線索,營造一個優美動人的意境來感染幼兒,大膽地表現美,創作美。

作為一次美術活動,我想教師應該十分注意美的形式對激發孩子審美體驗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動在技能目標上必須解決的問題是運用重疊的方法來表現前後關係。在構圖上,那些連成一片的房子,鬱鬱葱葱的樹林或是手拉手的雲朵等襯托着一個半圓形的大大的太陽,大與小、名與少的對比配合。給人以平衡的美感。

在情感目標上,我想讓孩子感受道德情感的美應是整個活動的靈魂。故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心,羣體之間的互相幫助及團結的巨大力量,這些抽象的情感品質通過內容語言及圖象會給孩子一種具體、真實的體驗和感受,並使幼兒通過自己的創作進一步體會到這些美麗情感品質的美,而這種美會使整個活動極有光彩。

工具與材料是美術創作的必要條件。恰當地選擇工具將會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更主動地投入創作。本次活動中,我除了供給他們常用的水彩筆和蠟筆外,還提供了記號筆和多種顏色的水粉顏料及大號的水粉筆,便於幼兒表現大面積的色塊,嘗試多種作畫方法,可以用記號筆描線,可以用蠟筆勾邊,也可以用油水分離法。這樣一來,無疑又構成了美術創作中的形式美。

為了更好地把握幼兒對內容所產生的強烈的情感體驗,滿足幼兒運用更好的方法大膽表現自己體驗的要求,我設置了這樣的主題引入:“太陽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們商量着怎麼讓它工作得輕鬆一點。”從而引出後面的演示討論,許多房子、許多大樹、許多花草都來背太陽。使這種情感體驗逐步深化與昇華,並能貫穿於整個美術活動的全過程。

在感受物體重疊關係時,我用了簡單的動畫效果,視覺效果較好。在活動設計中,為了讓幼兒理解創作技能或為了提出讓幼兒爭論的話題,我很注重設問的技巧。如:一級提問(較為籠統的問題)、二級提問(有各種答案的問題)、封閉式提問(即尋求標準答案的問題)等等。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有時往往會注意了設問的內容如何為目標服務,而忽視了完整性,教師則成了既是情景的創設者又是情景的破壞者。

為了設問內容與情景巧妙地結合,在引導觀察房子間重疊關係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組提問:“一幢房子背太陽背得動嗎?”提示幼兒應有許多房子才能背太陽。演示二三幢房子後又問:“咦!這幢房子怎麼造了一半就背太陽了?”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這幢房子給別的房子擋住了。所以只看見一半。讓幼兒感知房子怎麼擠進去呢?從而告訴幼兒重疊的表現方法:看見邊就停,看不見當看見跳過去,提示房子與房子可以不斷地重疊。當許多房子終於將太陽背起的畫面出現後,孩子們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以上的觀察感受,下面的嘗試就變得簡單了。用大樹作為相關繪畫經驗的遷移為孩子在後面的創作打下了基礎。同樣的,教師在示範講解時所用的設問都圍繞着文學作品情節的展開而設計的。

在引導創作時,我用“一年有幾天”的問題激勵幼兒想像各種圖象,拓展創作思路。如果説,在欣賞與討論環節教師面對的是幼兒整體的話,那麼在指導創作中的教師面對的則是不同層次水平的幼兒個體。教師必須用敏鋭的眼光及時捕捉幼兒創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新奇的構想或預設外生成的問題,並通過語言這一媒介將信息整理反饋給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使幼兒充滿激情地投人創作。

為了保持活動的完整性,這個環節教師富有情境性的語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創作中由於兒童對重疊與省略的認識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幼兒時期也只是這一過程的初步認識階段,在這裏是沒有對與錯之分的。教幼兒一種方法,只是為了讓幼兒更大膽地表現,而不是限制。美的構圖形式是多變的,對於幼兒所表現出的各種圖式,教師的隨機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審美教育的根本在於幼兒情感的培養,個性的陶冶。“背太陽”這個活動旨在讓幼兒體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快樂。我想在活動結束後的評價中教師不應單純功利性地評價誰的房子畫得好,誰的小花畫得美,而應從請來了哪些背太陽這個角度進行評價:第一天房子背太陽,第二天請了誰背太陽?……在不斷介紹幼兒創作內容的過程中使幼兒的心靈得到淨化。這樣一來,將重疊與省略這一枯燥乏味的技能訓練,融會在優美感人的文學作品的意境中。這樣幼兒最後得到的體驗是“勤勞工作的太陽得到了地球上許許多多朋友的關心和幫助”,而不是僅僅學會了重疊和省略。

俗話説:“畫無成法,教無定法。”我想那種“為追求技能而技能至上”的做法在幼兒園的美術活動中是應該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