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孔子電影觀後感8002篇 《神聖智慧:孔子電影觀後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5W

本文以“孔子電影觀後感800”為主題,旨在通過對電影《孔子》的觀後感敍述,探討孔子思想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和重要性。將從影片敍事風格、演員表演以及孔子的智慧觀點等方面展開,希望能夠啟發讀者對孔子思想的思考和傳承。

孔子電影觀後感8002篇 《神聖智慧:孔子電影觀後感》

第1篇

“仁者愛人”,他高唱着一生的追求,迎着漫天風沙而行,他向歲月長河中不經意的一瞥,從此歲月便銘刻下了他的一生。

兩千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們説起孔子,總是不由自主想到一張泥塑的常年板着的僵硬臉龐,這種對“萬世師表”的認知,已經傳承了上千年,好像不威嚴,就無法展現出他的身份他的尊貴似的。

但在我看過《孔子》這部電影,以及讀過一些史實後我發現了另一個孔子,一個有血有肉的孔子!

孔子幼喪父,少喪母,在青年求學求生存時,他驚訝的發現:原來人可以這麼慘,他雖然貧窮,可依然是宋國沒落貴族之後,但奴隸的貧窮是整個人都不屬於自己的被剝削羣體,就連生死都無法被自己掌握。

但當他入季府做馬伕時他又驚訝的發現:原來人可以這麼富有,家宅可以如此奢華?

季氏做為“三桓”之一,魯國頭號政治家族,牢牢掌控着魯國大權,甚至連國君曾經都可以廢除。隨便一頓飯抵普通人家一兩年伙食費自然不是什麼難事。

這些天地之差,讓孔子陷入深深的思考:“如何去改變”?

在殘酷的事實面前,孔子似乎無能為力,但聖人與常人唯一一點不同,就是常人一生只為自己而活,聖人則願奉獻自己去挽救世人,這是少年孔子。

做中都大夫時,他施行仁政、教化百姓、傳授禮儀、以身作則,使中都大興,講禮風氣為一時之冠。

他任司寇,在夾谷之會挺身而出,力保魯君逼退心懷鬼胎的齊君眾人。

他重立法制、以仁制民,使魯國恢復“周公故里、禮儀之邦”的美譽。

但計劃實施到一半兒,便被內外兩重壓力逼迫,不得不離開魯國,功虧一簣。

無奈之下他只好周遊列國,雖説是傳詣授業,可已受盡了流離之苦。最終,他也從一個滿懷理想的政治家脱變為一個專心傳道於天下的學者。

電影中南子有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深:“世人只知道夫子所受的痛苦,卻不知道夫子從痛苦中所領悟的境界”。這一句話令孔子怔在當場,而後與南子引為知交。

人們只知道孔子顛沛流離,卻從未注意到孔子在顛沛中所領悟的人生意境。他可以從容地指着自己的弟子們笑着説“我衣衫襤褸,神色狼狽,如何不像一條喪家之犬”?也在餓極的時候,不顧身份去求一口飯。他的執政治國理念一次次被否決,可是他依舊一次次的繼續踏上征途。

真正的孔子豁達、積極、剛烈,有山東人的豪氣,也有學者應有的儒雅。他獨特的人格魅力讓他成為舉世聞名的學者,開一派之先河。

但最終,卻無法讓他成為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他太“直”了。他對人以仁,但也能説出“以直報怨”。他能感慨“逝者如斯夫”,也能高歌“歲寒,然後知松柏也”。從苦難中成長起來的孔子,就是如此令人折服,心嚮往之。

大概上天總是仇視美好,它不能容忍一切成功水到渠成。

在孔子回到魯國後,打擊接二連三傳來,最得意也是最喜愛的弟子顏回暴病而亡,隨後唯一的兒子孔鯉先他而去,再然後耿直、好爽的子路死於衞國之亂。弟子們驚訝地發現,孔子似乎一天之內老了,沒過兩年,孔子鬱鬱而終,死時七十三歲,舉世皆驚。

之前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論語》,瞭解了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這本書是在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纂而成。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着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最近我們看來《孔子》的電影,這部電影主要從公元六世紀孔子受到魯定公賞識,得到重用,步步高昇,能夠用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來實踐。但在他人的嫉妒下被罷黜,於是開始了周遊列國、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歷經磨難之後,孔子最終歸魯,專心致志,開設學堂講學。他為後人留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的政治和文化產生了了深遠的影響,被舉世公認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典範。

再談一下孔子的扮演者周潤發,他的表演十分出色,把老年的孔子的形態表現的淋漓盡致。他的表演彷彿真的把我們帶回到了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時光,回到了東周時期那段戰亂頻繁之時,他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都讓人回味無窮。我們不妨從《孔子》中去細細品味周潤發的表演,去了解他表演的分寸得體、真誠樸實,從而啟發我們在生活中做事時的一種真誠樸實,踏踏實實的態度

在遊行中,孔子最喜愛的弟子顏回離他而去,孔子悲痛欲絕,顏回用自己的生命演繹着儒家“仁”和“愛”,詮釋着“忠”和“孝”。這也就告訴我們要珍惜知識,崇尚文化。

在最後孔子説: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為《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裏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因此在之後看待事物時要從多方面去觀察、瞭解事物,切忌從一方面片面的瞭解,否則得到的結果總是以偏概全,不能真正瞭解事物的本質。

孔子電影觀後感8002篇 《神聖智慧:孔子電影觀後感》 第2張

第2篇

一是我們只知道孔子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沒想到他老先生居然還是一位軍事家。在“夾谷之會”和“隳三都”中,設計之巧妙,佈局之合理,安排之周到,僅僅憑着一腔浩然正氣和對道義的堅定信念,與妄自尊大、恃強凌弱的齊國針鋒相對,舌戰齊國君臣,生生迫使齊國退回了侵佔已久的“汶上三城”。這當然大快人心了,誰説孔子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卻做成了很多軍事家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

二是影片後半段的“陳蔡絕糧”中,孔子師徒被困陳蔡間多日,七天七夜粒米未進,而孔子卻依然氣定神閒地撫琴,以這種方式轉移飢餓的注意力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師徒們一人一口分食最後一碗馬肉湯後,弟子們不是倒卧在地以保存體力,而是居然有力氣圍着老夫子和他的琴聲運動起來,這不合常理的舉動,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三是師徒們在周遊列國途中遇到了冰裂,當時孔子的一車書掉入冰窟,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顏回像羅盛教那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潛入冰下打撈竹簡,孔子及其眾弟子趴在冰窟邊緣呼喊痛哭,但既無人和顏回一道下水撈竹簡,也無人下水力阻顏回的愚蠢行為,直至顏回凍死。這個極不靠譜的煽情情節,既褻瀆了孔子,又褻瀆了顏回。毫不誇張地説,作為好學生,顏回肯定把這些竹簡的內容深深刻在腦海裏了,難道為了老師的心血,就有必要犧牲性命嗎?莫非正如旁邊的觀眾調侃道是為了搶救文化遺產?而孔子堅持萬物之靈的人始終是第一位的觀點在《論語·鄉黨十》中就非常清楚。“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顏回和竹簡,孰輕孰重,這不是明擺着的嘛?!

所以,看完電影《孔子》後,我沒有哭。環顧四周,在這場滿座的電影院中,也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人哭。

在以往的學習中,我對孔子的瞭解僅限於它是我國古代的聖人。是課本上的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在我心中的形象一直是呆板無趣刻薄,死守着所謂的詩書禮樂的一個書呆子,一個迂腐的人而已。

在觀看完孔子這部影片後,我為之前自己的愚昧而感汗顏。

孔子他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聖人。他有着比常人更多的智慧。

這體現在他在朝堂上舌戰羣儒,要求廢除以活人來祭祀的傳統陋習的仁義。

在對待公山狃時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個話啊!”這句話不僅令人展開笑顏,也是全電影的一個點睛之筆。原來孔子是如此幽默的一個人,而在這份幽默之下體現的是孔子的仁愛之心。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是謂大同。我想這是孔子一直以來所期待和平盛世吧!

孔子一直以來都主張以禮來治天下,也時時刻刻遵守着禮樂仁義,從未背棄過,面對自己的妻子也嚐嚐以禮待之,他有着比常人更深的禮儀。同樣他所教授的弟子也有着比常人更深的禮儀。他們並不是死守着刻板古禮的迂腐之人,而是懂得我國乃禮儀之邦,而君子更能體現出一個國家的風采。

孔子是魯國人,每當他去面見魯君之時都以複雜而又飽含敬意的周禮來面見魯君,即便是沒有人在。他也從不會怠慢,而是更加嚴苛的要求自己。在對待古禮古法上,孔子無論何時最謹慎的那一個。他那不是虛偽做作,而是一位真君子的體現,孔子時時刻刻以君子之禮在約束自己。

孔子飽讀詩書,有着滿腹才華,無論是軍事還是政事亦或是禮法他都有着很深的見解,他有着比常人更多的才華。可是在仕途上卻不得重用,在魯國時被三桓勢力制約,無法施展自己的報復。卻又一片真心錯付了魯君,魯君不想失去自己所擁有的權利,地位。但卻野心勃勃,在這場政治鬥爭中孔子成了一個可憐可歎的犧牲品。

孔子不得已遠走他鄉,前後去了許多國家,開始傳授自己所信仰的道義,他的弟子們也遍佈全國各地。所謂桃李滿天下也不過如此,在傳授道義的途中,孔子一行遭受了許多磨難,但他從未放棄,若是説孔子在面對艱難時有所退卻,那麼他也就不會成為聖人了吧!若是説孔子身上有什麼吸引我的地方的話,那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冒天下之大不為而為之。

孔子以自身來告訴世人什麼是《詩》《書》《禮》《樂》。若是説之前的我還對孔子有所疑惑,甚至有一點作為現代人的小小的高傲在的話,現在的我卻是十分仰慕他,尊敬他。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君子。

孔子身上有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這便是他的仁愛之心。仁者愛人,他有寬廣的胸懷和包容天下的耐心。他在對待其弟子時也是言無不盡,知無不言,不偏不倚。

孔子曾説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為《魯.春秋》。可在我心目中,孔子是一個可愛可敬的人,儘管他年過半百,他依然從未放棄過尋找自己的價值。依然在追尋自己的夢想,而在當代中國我們缺少一種這樣的精神,缺少一種對禮的認知。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以禮治國就會實現大同,這無疑是符合中國當代的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