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禮儀的作文集合7篇 雅緻典範:禮儀之美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21W

禮儀是社會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不僅涉及到個人形象,更關係到人際關係的和諧。禮儀作為一種文化符號,貫穿於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禮儀文化。本文集合了多篇關於禮儀的作文,為讀者提供了借鑑和啟示,希望能夠成為您在禮儀方面的實用指南。

禮儀的作文集合7篇 雅緻典範:禮儀之美

第1篇

“一個人的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這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歌德説的一句話。沒錯,“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則不成”,文明禮儀是做人的根本,是人與人之間和諧交流的基本原則,它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道德,素質!只有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有良好的文明禮儀,在學業或事業上才能被人尊重,受別人的歡迎!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説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文明禮儀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的門面,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明禮儀,不僅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品德高尚、有素質的`人,還能給他人一種温暖的感覺,樹立自己的高大形象。

一天,陽光明媚、碧空如洗,爸爸讓我去公園裏的游泳池報名學游泳,我來到公園裏後竟忘記了游泳池在哪,焦急着下,急中生智。四處環望,突然間,我看見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看起來已經年過八旬了,“他會知道嗎?”我也顧不了那麼多,就跑過去問道:“哎,游泳池在哪?”那位老爺爺露出一副漠視的樣子,説:“不知道!”我一氣之下悄悄説:“哼!不告訴我,我自己找!”可是,公園裏就像一個巨大的迷宮,我繞了好幾圈都找不到游泳池的所在地,難不成游泳池蒸發了,我暴躁地用手撓了撓腦袋,正好看見了一位阿姨從我身旁走過,我急忙大跨了一步,走到了那位阿姨的前面,禮貌的問:“阿姨,請問游泳池在哪裏呢?”阿姨和藹可親地説:“哦,從這裏直走,然後右就到了。”我謝了謝阿姨就向游泳池跑去,當找到游泳池的時候,我靜下心來想了想剛才問路的情景,這時,我突然恍然大悟:是不是因為我對那位老爺爺太不禮貌了,所以那位老爺爺不願意搭理我呢?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了文明禮儀的重要性,最後我終於找到了游泳池,順利地報了名。看來文明禮儀真的是缺一不可的啊!

還有一次,一個豔陽高照的星期天,我放下沉重的學習壓力,獨自邁着輕快的步伐來到了小公園,公園兩旁長着挺拔的大樹,周圍還有五彩繽紛的花兒來襯托,小鳥嘰嘰喳喳的,為這幽美的環境增添了一點兒趣味。

我望着這繁花似錦的景色,聽着這扣人心絃的鳥叫聲。我又向前走了幾步,突然間,怎麼感覺腳下“咯咯”的,抬腳一看,一塊黑呼呼的東西,再湊近一瞧,“口香糖!”我自言自語,“這看起來似乎一塵不染的道路,就被這麼一塊黑乎乎的東西給玷污了。”説完,我從口袋中拿出了一張紙巾,把這塊黑乎乎的東西包起來,扔到了離這不遠的垃圾桶裏。剛身,就看到一個戴着紅領巾的國小生,向地上吐出了一塊口香糖。我剛剛心中的怒火還未消,現在還來給我火上澆油。我三步並作兩步走,上前攔住了那位國小生,邊指着地上的口香糖邊對他説:“這位同學,請把你剛才吐的口香糖撿起來!”可他不但撅着嘴不理我,還對我破口大罵,粗話一句一句地向我砸來,然後掉頭就跑了。“唉!這麼不文明、不禮貌,他怎對得起他胸前的紅領巾呢?”我在心中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看來生活中還有很多人很不注重文明禮儀啊!

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學習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我們不斷探索,求知。因此,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還我們一個文明、美麗的校園,從現在起,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應該堅決摒棄我們身上種種不文明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個真誠友愛、禮貌待人、品德高尚的學生,做一個勤奮學習、積極向上的學生。讓文明之花開滿大地,讓文明行為永伴我行!

禮儀的作文集合7篇 雅緻典範:禮儀之美 第2張

第2篇

中秋節的腳步聲才剛剛過去,但由此所帶來的一系列文化效益卻記憶猶新。一份份走親訪友的傳統禮儀中所藴涵的濃濃情意,搖身一變成了一張張城市裏滿天飛的提貨券和一個個花俏多餘的月餅包裝盒。代代相傳的禮儀就在發展與進步中被不知不覺推搡進了喪失傳統的漩渦。

一個“禮”字,作為民族五千年來的靈魂,沉澱在這瑰麗的中華文明中。

早在孔孟時代,儒家學説便將“禮”與“仁義”作為其核心的精神,作為華夏族傳承至今的這種意識形態,重要性自是不必説。而時間推移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依舊將“禮儀”二字掛在嘴邊,但在那些過去條條框框的繁文縟節似乎已淡出人們的視線的同時,“禮“的真諦卻也好像被時代的快速發展給慢慢褪去,剩下的,只不過是千年文化為它繪上的一個光鮮亮麗的空殼。

而現在,我們常能看到的景象,已並非強者和弱者的互相扶持,並非社會對老人的謙讓態度,而是一位少年能安然坐在一位艱難地捧着肚子身懷六甲的母親面前紋絲不動;或是一位青年在不小心受到老年人一個趔趄的衝撞後的破口大罵。這麼多年來,的確有人注意到了,領悟了,且想要做些什麼了,於是在不知不覺中,禮儀的大口號已遍佈於上海這個大都市的每個角落。可悲的是我們太過於沉迷於這片土地的繁華,而忘記了自身存在的本質。只想要一蹴而就的我們已經快要被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所拋棄了。

而縱觀歷史,離開禮儀滋養的文化是絕對不可能具有生命力的。我們必須承認,只有重拾禮儀,歸於傳統,才能喚回中華民族就快要失去的魂。

人類能夠擺脱原始社會的愚昧落後,走向現代社會的文明進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一個“禮“字。因此,在物質生活高度發達的今天,重拾禮儀的首要任務便是重新理解禮儀。其實,價值高昂的禮品不是等於禮,快捷羣發的短信不是代表禮,阿諛奉承的點頭更不能稱作禮。那究竟何為禮?在我們身處的世界越發“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是否還存有禮儀所種下的執念,使得其從未在時代的浪潮中變了味。在受他人幫助的時候心上總能真誠地湧上的一股感恩,在被他人傷害的時候神經總能釋放一股豁達寬容的力量;在別人欣喜的時分自己總能坦然地祝福,在別人悲傷的時候自己總能悉心地安慰。律己敬人,使我們總能在相對規律且和諧的環境中生活。這才是禮儀。也就是因為其長期存在,令華夏民族逐漸編織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而有富有人情的文化。

若説理解是奠基石,那回歸則是我們真正的目標。在首次相遇時的一句問候,在互相摩擦時的一抹笑,在獲得勝利時的一個點頭,在偶爾失敗時的`一句安慰,在難免分離時的一句祝福。我們總是將它們當成是為了圓滑地為人處世而刻意為之的一個動作,殊不知,它們早已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本能裏寄居了好久卻少有人去重新迴歸。好在人類的本性並不是鄙視禮儀的。在我們的靈魂深處,依舊重視“禮儀’二字。我們深知上級與下屬互相尊重的意義,我們深知鄰里之間互相謙和的意義,我們深知尊老愛幼的意義,我們更深知以禮待人、以誠做人的意義。即便是走在光怪陸離的霓虹燈下,內心總是保持着一片一成不變的聖地,使得我們無論在怎樣的誘導面前,依舊懂禮,守禮,手握一份執着和堅守。

在我們的身體中流淌的,依舊是華夏族以千年的禮儀文化匯聚集成的熱血。只要我們不忘記為人之本,那些高度文明終將被我們自身所喚醒。

第3篇

文明禮儀教育是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的一項主題教育活動。每年都評選一批文明禮儀小明星,帶動我校的文明禮儀廣泛地開展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淨化學生的心靈,增強學生的文明禮儀修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學會求知。學校把文明禮儀教育納入了德育工作重要議事日程,開展了“師生文明禮儀”系列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多的教育成果。現將我校開展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從上學期開始,我校積極響應全國文明辦統一開展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並讓學生積極地閲讀寫出心得體會,並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學校文明禮儀教育知識競賽有六名同學獲獎。本學期初根據學校實際認真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為創建文明和諧校園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通過開展文明禮儀活動,使得學生的'行為習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轉和規範,班容班貌有了較大程度的改觀。但是國小生文明禮儀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我們一定認真總結經驗,改正不足,努力將文明禮儀教育作為一項常規工作堅持不懈地抓下去。

年級召開動員會之後,全年級師生高度重視,統一思想,迅速行動起來,把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作為進一步加強師生思想道德建設、創建文明和諧校園的一個重要內容列入學校的工作日程,做到了領導重視、人員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確保活動順利、持續、深入開展。

為使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紮實開展,加大了宣傳力度,通過召開師生大會,利用班會、晨會、校園廣播文明禮儀歌謠和國旗下講話、黑板報、懸掛橫幅等形式營造了濃厚的文明禮儀活動氛圍,使師生充分了解文明禮儀活動的做法和要求,充分認識講文明、懂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社會文明進步對師生日常行為的基本要求,是進一步培養具有優良日常行為習慣的要求,是打造文明和諧校園的基本體現。經過廣泛的宣傳發動,使廣大師生進一步認識開展文明禮儀實踐教育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明禮儀意識深入人心,成為全體師生的自覺行動,形成了人人講文明、個個講禮貌的良好氛圍。

1、各班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全國文明禮儀讀本、文明禮儀歌謠每班選擇後配上動作音樂表演,利用班會課開展文明禮儀大討論,對照自身和身邊的人和事,查找不文明行為,從我做起,以文明禮儀為光榮,粗俗低下為可恥,在全校形成崇尚文明、講究禮儀的良好風氣。

2、將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與民族精神教育、傳統美德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行為規範教育以及學校的其它教育教學活動緊密結合。我們重點開展了以“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的系列活動。

(1)全校開展説唱帶表演帶伴奏音樂的“文明禮儀歌謠”表演活動;

(2)各班組織一次以“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的班隊會。

(3)進行了以“我愛我們的校園”為主題的校園文化、走廊文化的更新活動。

(4)出了一期以“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的中隊黑板報。手抄報、心得體會、練字徵集活動。

(5)倡導進行了一次以“美化我們的教室”為主題的教室佈置活動。

通過展示他們的風采,樹立教師、學生身邊的文明禮儀榜樣,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和輻射作用,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展示禮儀和宣傳禮儀整個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推動文明禮儀宣傳教育系列實踐活動深入開展。

第4篇

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着稱於世。在當今的社會,上到國家元首互訪,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從政壇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閃耀着文明禮儀的光輝。 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説:"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養成習慣的一種大事。"我覺得這點應向周總理爺爺學習,周總理爺爺的文明談吐、禮貌舉止和他所具有的令人折服的氣質和風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寬闊的胸襟、超羣的智慧、美好高尚心靈的生動體現。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記得小時候,我曾經經歷過一個難忘的片斷:有一天,我一手牽着爸爸的手,另一隻手攥着剛剛買來的糖葫蘆。特別高興地遞給爸爸,説:"爸爸,您嘗一口吧,真甜。"爸爸笑了,高興地説:"我的寶貝,爸爸不吃,你吃吧。"我開心地笑着。當我吃完這串糖葫蘆時,隨手就要把竹籤扔到地上,爸爸那張笑臉收斂了,立刻嚴肅起來,"好孩子,你不是愛乾淨嗎?土地爺爺也愛乾淨,你要是把它扔在土地爺爺的臉上,那他不就很難受了嗎?"聽了爸爸的話,再看着那張嚴肅的臉,我明白了,立刻把竹籤扔到垃圾箱中,爸爸又滿意的笑了。

每當回想起這個片斷,我常常會覺得十分慚愧。我們從小就一直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父母的教導,老師的苦口婆心,讓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當我們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

更何況我們生活在碧水藍天的國際旅遊島上,難道我們就不能與文明禮儀同行嗎?老師同學們,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不説髒話,難嗎?不,不難!叔叔阿姨們,不攀折花木,不闖紅燈,不隨意穿越馬路,難嗎?不,不難!哥哥姐姐們,不在公眾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摳腳丫,難嗎?不,不難!而且我們要大聲宣佈:我可以,我可以做到!當我們在匆忙中不小心撞到了同學時,我們要耐心的將他扶起,幫他撣掉身上的灰塵,並向他表示自己的歉意;當我們走在食堂門口,看到水龍頭正"嘩啦啦"的流水,我們要向前走幾步,擰緊它再離去;當我們看到屋檐下茫然的望着大雨顯得特別無助的同學,我們要將自己的花傘和他一起分享;當我們安坐於公交車上看到年邁的老人時,我們要主動讓座,扶他們坐下......其實文明禮儀真的很簡單,有時侯文明是一點兒耐心的等待和問候;有時候文明只是一個微笑和動作,有時侯文明只是多一點兒分享......我相信,相信我們大家一定能釋放自己文明的熱情!讓文明引領着我們健康成長;讓文明時刻激勵我們做一個品德高尚、有素質的人。

20xx年,是我們海南成為國際旅遊島的開局之年,遊客朋友不僅會關注我們海南的自然風光,同時也會關注我們海南人的言行舉止和接待服務水平。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提高文明素養,更是勢在必行。我希望自己能像太陽一樣,把文明禮儀的光芒灑向身邊的每一個人。也希望自己能像春雨一樣,讓文明禮儀的雨水滋潤身邊的每一個人。矯健的蒼鷹扇動着雙翅,無畏的目光點亮前行的道路。老師、同學們,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把文明新風帶到學校,帶回

家庭,帶進社會,讓文明之花開遍海南的每一個角落,讓文明新風吹遍海南的大街小巷、千家萬户。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國際旅遊島添上最亮麗的風景,讓文明之風在國際旅遊島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輝!

第5篇

摘要:在現代社會,學習和遵守文明禮儀,對於一個人、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禮儀是人類為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對一個人來説,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説,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我們教師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我是六年級一班的班主任,既上本班的語文又上本班的思想品德。提起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很多教師都感到非常頭痛,因為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很多時候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做事很少顧全大局。同學們良好習慣的養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因此只有符合他們口味的情感體驗才能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在本班,我結合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經常向學生講一些故事,使他們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收到一定的效果。

在汶川地震中,人們發現一位已經死亡的年輕母親,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在她的身體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裏,大概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着,他毫髮未傷,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裏,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

“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父母對子女的愛集中表現在危難時刻。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他們也在關懷我們,可我們對這種關心已經習以為常,有時甚至有點麻木了。我們要喚醒我們的良知,要懂得感恩,不要等到哪一天父母不在的時候,才知道悔恨。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後,深受感動,知道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如爸爸下班後,給他捶背;早晨幫媽媽做家務;飯後給爸爸倒茶;吃飯時給爸爸媽媽夾菜等。

國小生小李嚴重偏科,他數學很棒,每次考試都是優秀,而英語卻常常不及格。父母給他請了一位家教,週日還要到輔導班上課,他很累,也很着急,可是媽媽由於着急的原因,經常説他,小李每天一拿起數學書,媽媽就提醒他看英語,每天都要留練習題讓他做,使他看到英語就頭痛,明知應該學習,可是看見媽媽進來,明明在看英語書,馬上擺出一副沒有看書的樣子。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我們要學會剋制逆反心理,有了問題,應主動同媽媽交談,心平氣和地把自己的想法用適當的方式告訴媽媽,請媽媽改變對自己不信任的態度,同時,自己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想想媽媽是為了誰,理解媽媽的一番苦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改變媽媽的原有看法,爭取學業上的進步。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後,逆反心理變少了,能體諒父母了。

孟母為了孩子能安心的讀書,搬了三次家,終於找到了適合孟子讀書的地方,並且孟子最終成了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母三遷)。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良好的環境對人的成長及品格的養成至關重要,懂得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後,感慨萬千,身為21世紀的接班人,在如此優越的環境裏,更應該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着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説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程門立雪)。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是老師教我們知識,是老師教我們寫字,是老師教我們做人。老師一天天變老,我們一天天長大。我們要尊敬老師,關心老師,在老師累的時候給老師端一杯熱茶,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只有這樣,才能讓老師對我們的付出有所回報,讓老師對我們的關愛有所報答。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們就應該去請教他人,只有虛心,才會不斷進步,只有禮貌,才會得到他人的肯定。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後,不再和老師頂嘴了,上課也認真聽講了,作業也認真完成了。

像上面這些故事還有很多,其實,在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只要我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細微入手,從打開學生的心扉入手,我相信,我們的學生定能在學校裏得到健康的成長,得到全面的發展。

第6篇

看了李興國老師與田亞麗老師出版的《教師禮儀》着作後,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從這個角度講,《教師儀表》不僅僅是個人修養教師禮儀的概述,它將教師的素養、教師的形象、教師的語言、教師的裝飾、教師的儀表、課堂禮儀、校園禮儀、辦公室禮儀、師生關係、社會交往等方面進行了針對性的輔導,使我們能夠輕鬆愉快地學習、掌握和享受由智慧、文化、藝術組合成的高級營養套餐,對今後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通過金教授的講解,我認為教師首先要注重形象禮儀,做到儀表衣着文明。教師的.衣着整潔、典雅、合羣,則具有導向和潛移默化的久遠影響。如果衣着不修邊幅,衣冠不整,蓬頭垢面,顯然不雅。而超時髦,裸露背心,描眉畫眼,也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因為我們是國小教師,面對的是模仿能力很強的學生,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所以在注重外在的衣着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內在德行的修煉,做到自然適度,外在儀表與內在素質相一致。

其次教師要注重教學禮儀。教師的大部分時間是與學生在課堂上共同度過的,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注意尊重學生,與學生互動時要使用文明語言。俗話説“良言一句三冬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使用文明語言,不僅有助於思維、情緒的完善表達,還能使學生產生美感、親切感,從而增師生之間的感情。在教學方法上要因人而異、因課而異,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這就需要我們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愉快教育法”、“美育教育法”、“創造能力教育法”、“情感教育法”“合作學習探索法”等,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好的教師不僅通過在課堂上講課實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規範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風範,對學生實施教育,通過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對學生髮揮影響。因為“身教重於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説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身正”是教書育人的先決條件,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身體力行,要求學生相信的,自己必須堅信不移;不允許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學生面前做到的,在學生不在時也必須做到。因此教師要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有一顆愛生之心。蘇霍姆林斯基反覆強調,教師首先具備的品質就是愛學生,教師要用自己博大無私的愛感化學生,師生之間彼此信任,尊重理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境界。其次,還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抬起頭來走路,不輕視“學困生”,一視同仁,把愛的陽光撒向每個學生的心田。教師愛生的感情要純真,要深厚,切不可有“煩、難、厭”的情緒,一定要丹心一片,與學生心心相印。我覺得教師應象一隻通體透亮的蠟燭,燃燒自己,去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照亮學生前進的道路。

再次教師要注重社交禮儀。教師工作性質決定了教師要與社會多層面的人士打交道,如學生、家長、社區人員等,所以需要懂得基本的社會交往禮儀,如“稱呼禮儀”、“問候致意禮儀”、“握手禮儀”、“登門造訪禮儀”和“接待來訪禮儀”等,並通過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教育影響學生。當然完整的教師形象,既包括一個人外在的氣質、服飾、言談舉止,更重要的反映他豐富的內心世界,即思想品質,道德情操,業務修養,審美素質等,是表裏統一的結果。“為人之道,首乃養德”一個沒有道德意識和道德素質的人,將會是一個極端自私自利而有害於他人和集體,有害於社會的人。

正因為如此,古今中外的人們普遍地把道德品質看作是決定人的人格的首要條件,把道德完美作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作為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掌握淵博的知識,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良好的文化修養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在不斷完善自我的同時引導學生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在德智體方面健康成長,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

第7篇

今天,在我們這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祖國,又掀起了一股學文明講禮儀之風。

我覺得不管是講文明,還是講禮儀,其根本就是講尊重。那麼什麼是尊重呢:我上網查了很多資料,覺得比較有價值的是——“什麼是尊重?人的本性是不滿足;不滿足就是指人們都希望我或者我們的事物比別人的好。尊重就是照顧他人的體面,不傷及,或不嚴重傷及他人的不滿足本性的行為。”這句話又有點難理解,但仔細去分析,又覺得説的很有道理。

尊重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作用於個人的思維而產生的個人對他人的承認和肯定的態度。人都有七情六慾,可以説人作為一個物種而不被自然淘汰的一個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人的慾望。一個剛剛呱呱墜地的嬰孩如果沒有吃奶的慾望,那他的前景是可想而知。假設這樣的一個孩子獨自生活,那麼他的字典裏將永遠不會有“尊重”的字眼了;他只會有慾望。但有兩個這樣的孩子就不一樣了。最初他們都在只顧及自己的慾望,可能還會相安無事;但當自己的慾望觸及到另一人時,爭鬥就會產生。如果兩人都兩敗俱傷,那麼另外一個人的'影子就會在雙方的意識中產生。對待對方的態度就應運而生——這就是最初的尊重。但有人可能要問,那如果不是兩敗俱傷,而是一方被征服了呢?答案是:他可能征服一個人,但他不可能征服整個社會。兩個人只是一種假設,社會不可能只兩個人;反過來再説,即使是那人被他征服,那人在他的思維了留下了影子,他也就產生了對這個人態度。也還是產生了尊重。

尊重的根本原因是畏懼。畏懼是動物的本能,最好的證明就是所有的動物都怕疼痛。就像慾望一樣,畏懼也是一個物種而不被自然淘汰的一個最根本的因素。當人融入社會,當人的腦子裏不單單是自己的時候,思維進步了,對比產生了。不管是爭鬥,還是窺視,其他人在自己腦子裏的印象越來越不可磨滅,他們就會發現其他人總有一方面會讓自己產生畏懼。因為有了畏懼,一個人在滿足自己慾望的時候,就不能毫無顧忌了。他可能會想:“我招呼他人時是喊他人x他們會喜歡,還是喊y他們喜歡。”這就產生了最初的尊重。

時代賦予尊重不同的含義。還是那個例子——我招呼他人時是喊他人x他們會喜歡,還是喊y他們喜歡呢,最初打招呼的人一定不知道,被招呼的人也不明白;但我們再不防大膽的假設,當招呼x時,被招呼人心情正不爽,而喊y時正好心情愉快。這就有可能使y漸漸成為令人感覺向好的方面發展、令人愉悦的代號。到這個時候,尊重的含義就被一分為二了——尊重和不尊重。奴隸社會裏,奴隸被奴隸主肆意鞭打,甚至買賣處死。我們不能説奴隸主不尊重奴隸。因為那個時代造就了尊重在那時的含義。而到了封建社會,雖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皇帝也不能明目張膽的像奴隸主那樣妄為了。畢竟“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尊重的含義又因時代而改變了。

尊重促使了禮儀的產生。既然“別人”這個概念已經不能再被忽視,或者説它早已深入人心了。那麼我們該把對待他人的態度該以怎樣的形式來表現呢?當這個問題進入人的思維的時候,禮儀就產生了。禮儀的產生很快迎合了人性的需求,所以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見君王要下拜,見長者要作揖,表友好要握手等等,大到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小到夫妻間的相處都有相處的禮數。應當説禮儀、禮數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人為制定的,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係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範的總和。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

我們國家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們的祖先創造了文明,也創造了禮儀、禮數。進入廿一世紀來,我們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繼續踐行着“文明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綜合國力增強了,也出現了一些一時的鄙俗現象。但在國家的號召下,全民很快掀起了做知文明、懂禮儀的人的熱潮。大家正將國家的文明推向一個又一個高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