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捕捉兒童敏感期》精選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8W

《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將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細節牢牢抓住,給孩子們營造出安全感,你還在惆悵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捕捉兒童敏感期》精選讀後感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捕捉兒童敏感期》精選讀後感範文三篇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

一直在讀一本《捕捉幼兒敏感期》的書,最近剛剛讀完,這本書收錄了一百多個孩子敏感期的真實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還針對每個不同個案均作了點評,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讓我們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從而使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兒童成長的每一個重要時期於生命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在這樣關鍵的時期給予孩子科學的教育和關注,讓兒童的心智水平從一個層面順利上升到另一個層面,這就需要家長做一個教育的有心人,做一名智慧型家長。教育是一門大學問,教育同時也是一個大智慧!結合孫老師的一個個關於幼兒敏感期的教育案例,對照自己以往的教學,我認識到需要家長在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研究、不斷反思的過程中形成,擁有智慧才能捕捉兒童的敏感期,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祕密。

我在感覺到幼兒成長快樂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困惑:當幼兒出現可能引爆他們思維火花的興趣點時,不知道該如何把握;當幼兒的探索四處碰壁、走入“死衚衕”時,不知道如何挖掘;當幼兒閃出煙花般燦爛而又短暫的智慧時,卻未能及時捕捉……在這些教育的面前,就需要擁有一種智慧,一種能及時把握、及時反應、有效生成、有效實施的智慧,而這就是如何正確理解並及時捕捉幼兒敏感期的智慧。

如何用智慧捕捉兒童的敏感期,結合孫老師的案例,我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把握教育的價值。我們每天在生活中都會發生一些小事,大部份的我都會流於形式簡單地進行處理,如果能抓住有價值的教育時機,採用智慧的策略,使本來看似平常的事件從中引發出有價值的教育行為。作為家長,善於觀察,知道在事件來臨時應該做什麼,怎麼做才是最適合的。及時把握教育的機會,突出教育的價值。

二是平等的關愛教育。教育是一種幫助,一種平等的關愛。這些我深有體會,因為有了平等的土壤,幫助和關愛才能產生神奇的效果。家長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情是什麼?家長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能,還要給孩子自信,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重要,知道自己可以有所作為。所以家長處理事情時要先進行分析,找出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責或是直接下判斷,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其實,在生活的每一種處理方法的背後,隱藏着的都是對孩子的尊重、理解、信任、鼓勵、放手、幫助、提醒和約束……不是嗎?“洗耳恭聽”,讓我們學會傾聽孩子;“袖手旁觀"是讓我們學會放手;“雪中送炭”是對孩子的理解和關愛;“自食其果”是讓孩子學會承擔……三是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善於和孩子進行藝術的交流。孫老師通過幾個案例記錄,特別在《人際關係的敏感期》中闡述給予孩子足夠自由空間的重要,因為孩子的思維和成人的思維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家長要時時處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們的行為,聽他們的語言。當他們的言行超出成人認為“正確”範疇的時候,不要激動,千萬先沉住氣,想想為什麼?給孩子充分的發言權就是教育智慧之一。多聽聽孩子的想法,或許聽完他們的解釋,家長的怨氣會立刻全消,取而代之的是你的捧腹大笑。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2

閲讀了《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的案例和孫瑞雪老師對案例的深入點評,我從中學到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想起了以前在迎賓幼兒園時發生的一些和書中案例相似的事情,那時都會錯誤地理解孩子的一些做法,甚至扼殺了孩子的某個敏感期。

本學期構建區角,小朋友帶了自己的玩具來幼兒園。有的小朋友,老師通知家長多次,但都沒有把玩具帶來,後來經詢問才知道孩子堅決不讓帶。每次媽媽想偷偷帶來,孩子發現後都會大哭大鬧一場,媽媽還説孩子很小氣,怕東西帶來後別的小朋友玩,他從不讓別人玩他的玩具,就算是他不喜歡的也不行,真拿他沒辦法,也許是獨生子吧,特自私。”我認同了孩子媽媽的話,同意“孩子很自私”的説法。

現在我明白了,這個時候的孩子跟自私毫無關係,而是自我意識逐步形成。此時的父母和老師應滿足兒童的需求,不要譴責孩子的行為。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因為這是兒童建構自我的開端。

户外活動時,孩子們總喜歡拾地上的小東西,把它當成寶貝一樣捧在手心,或裝進口袋,被我發現後,告訴孩子們不許撿地上的東西,它不衞生,並要求孩子把它扔掉,看着孩子們扔東西時依依不捨的樣子,現在回想起來,我的做法太殘忍了。如今閲讀了《捕捉兒童敏感期》,便知道了一些正確的做法,那就是給幼兒自我發展的空間,給他充分的自由。

嬰兒從一出生進入了第一個敏感期:口的敏感期,現在我明白了嬰兒最初是用口感知世界的,首先用口喚醒了自己的手,用手去探索。以前不知道孩子們專心反覆地做他喜歡的事時是他的某個敏感期到來了。自從閲讀了《捕捉兒童敏感期》,我特別喜歡去捕捉班上幼兒的敏感期和書中對照深刻體會一下。

一天,孩子們喝完水後送水杯,把水杯擺回杯架後,其他小朋友都回座位了,只有琦琦小朋友站在杯架前邊看邊説。原來杯架上的數字吸引了她,想起近幾天她總是喜歡問我一些字的事,我知道她認識數字的敏感期到了。她邊讀邊問:“老師,這是‘8’嗎?那是‘19’嗎?這是什麼?”我依次告訴她,並一一讀給她聽,她邊聽邊小聲跟讀,我放慢速度把每個數字讀清,生怕她聽不清楚讀錯了。

這時期的孩子對敏感的對象因為感興趣而投入,因為投入而專一、持久。成人千萬不要打斷孩子,而是應該先觀察再判斷,否則會扼殺孩子敏感期的萌芽。雖説孩子失去的敏感期有些可以彌補回來,但畢竟有缺憾。希望老師一定要細心觀察,為幼兒的敏感期多做準備。班上已經有明顯的教具:班上的物品和門窗都貼着相應的詞語,還有識字家園。也可以在發作業時讓識字敏感期中的幼兒對應着小朋友的名字去識字。讓兒童把文字和語言與它對應的對象在自己的生活中聯繫起來,以便孩子能深刻地記住並理解地識字。成人要多給幼兒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更要給幼兒充分的愛和自由。

我非常感謝王老師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讓我有幸閲讀了《捕捉兒童敏感期》,我感到非常幸福。這本書會讓我更愛我的孩子,我也會把我的愛傳遞給我遇到的每個孩子。我呼籲所有父母不要光用嘴説愛孩子,要用實際行動來表示吧:多抽出時間陪孩子,多觀察孩子,多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多關注並捕捉孩子的每個敏感期,讓我們的孩子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3

在讀這本書以前,我知道人的發展有一些敏感期。比如語言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繪畫敏感期、音樂敏感期等。但是兒童在敏感期到底是什麼樣子,各個敏感期分別在什麼時候到來,怎麼判斷孩子處於什麼敏感期,孩子敏感期到來時,父母應該做些什麼。對於這些非常現實的問題,我幾乎一無所知。而看了書中的案例,我一下子明白了許多。比如兒童的執拗敏感期。

在這個敏感期,兒童會很執拗,如果大人不瞭解,與他們發生爭執,孩子就會哭鬧。而大人們看到孩子哭鬧會很生氣!有的認為孩子太任性,可別慣壞了,於是要麼採取暴力制服,要麼任其哭鬧,執拗的敏感期出現在3歲左右。書裏關於這個敏感期的內容回答了我心裏很久以來的疑問。假如大人知道孩子正處在執拗的敏感期,就應該蹲下身子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對孩子解釋為什麼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不能做。其實,當孩子執拗的時候,只要不妨礙別人,不出危險,儘管由他去好了。過一段時間就不執拗了。再比如秩序的敏感期。

兒童嚴格地按照內心的秩序去做事,不能隨意更改,變動,否則他們就會焦慮。其實孩子纏大人是對大人的信任和依賴嘛,為什麼就不能依一依她呢?怕孩子變壞嗎?那麼小就能變壞嗎?再比如專注。專注是兒童意志力的基礎。沒有專注就沒有意志。大人要巧妙地保護孩子的專注力。當孩子專注做一件事情時,大人不要打擾,甚至不要表揚,表揚在這時也是一種打擾。要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發展專注力。

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的專注力,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護。現在我們看到有的孩子瘋瘋癲癲,一會幹這個,一會幹那個,特別好動,集中不了注意力,很可能就是小的時候專注力沒有受到保護和培養。事實上,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環境,然後給他時間和空間,呵護他的成長,讓他自我發展。孩子是會自我發展的。而你不切事宜的所謂引導、輔導,可能只是干擾。實際上,大多數家長做的恰好相反。當孩子纏着的時候,嫌孩子心煩,沒有給他足夠的關愛;當他自己玩的時候,大人們又自作聰明地去教。其實破壞了孩子自己探索的過程,影響了他們專注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