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童年的祕密》精選熱門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29K

《童年的祕密》這本書不僅僅對家長有很深的影響,對老師也有一定的幫助,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呢?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童年的祕密》精選熱門讀後感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童年的祕密》精選熱門讀後感範文三篇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 篇1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祕密》裏從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的角度為我們提示了成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描述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下面我就從書中提到的三個方面作出強調:

一、重視兒童“敏感期”中的發展。1,兒童對秩序的敏感,這是一種內心的感覺,用來區分各種不同東西之間的關係而不是這件東西本身。它把相互依存的幾個部分組合成個完整的環境,當一個人適應了這樣的環境,他就能管理他的行動以達成特定的目標。這樣一種環境為和諧生活提供了基礎。人類的智慧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建築在兒童敏感期的基礎上。秩序產生一種自然的快樂,這可以從兒童玩的遊戲中看出來。他們希望有邏輯,這讓我們很驚訝,這些遊戲的唯一快樂就是發現物品各歸其位。比如:兒童頭腦裏對成人聲音的重現,又如我不滿三歲女兒第二天能清楚記得衣服口袋裏昨天中午自己裝的四件很小的東西。2、兒童在敏感期裏學習自我調整並獲得知識和技能,這種敏感性使兒童以一種尤為熱切的方式與外部世界進行接觸。這個時候,什麼都難不住他們,他們對一切都充滿活力和熱情。每一分努力的成果都標誌着他們能力上的增強,只有當目標實現時才會使他們產生疲倦和麻木的感覺。當敏感期消失時,智力發展只能通過推理論證過程、自發的努力和辛勤的研究才能實現,而且對工作的厭倦會產生麻木冷淡的情緒,這就是兒童心理和成年人心理的本質區別。兒童有一種特殊的內在活力,能讓他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征服困難。3、如果在兒童的敏感期內遇到了障礙,讓他過於費力,他就會遭受某種困擾,甚至他的個性會被扭曲。通過長期實驗發現,在他們極為重要的活動受到外部阻礙干擾時,兒童會產生悲傷和暴力反應。在我們試圖安慰孩子時他會表現出抗拒,而我們會認為是孩子在“發脾氣”或“任性”。其實這是沒有理解好孩子需要幫助與支持。

二、兒童在工作中成長與收穫快樂。兒童通過工作迴歸到正常狀態。這是我們已經在心理學和教育學領域獲得的最有把握的事實依據。兒童對工作的渴望代表着一種至關重要的本能,因為不工作他就無法形成自己的人格,“人是通過工作來塑造自己的”。沒有什麼事情能夠代替工作,無論是愛還是身體健康都不能代替工作的作用。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兒童專注於某些工作任務時的活動,這種活動幾乎像一支魔杖,打開了兒童正常表達自然天性的大門,引起了兒童內心更深處的更多活動,例如:“重複練習"和"自由選擇"揭示出了真實的兒童。我們看到他們在辛苦工作中的快樂和不知疲倦。

三、適齡的環境、必要的支持與成人幫助“三要素”構成兒童成長的保障。1、在一個開放適齡的環境中,兒童的精神生活就可以得到自然發展,並顯示出其內在的祕密。2、提供一些選擇,比如玩具,比如教具等,發現兒童興趣所在,再提供支持與幫助,這樣兒童就有機會獲得極大的發展。3、教師應清除自己的活動和權威給孩子造成的障礙,必須消除內心的傲慢和憤怒,必須學習如何讓自己謙卑起來,必須抑制那些阻礙我們理解兒童的成年人特有的心態特點,並且變得慈愛寬容。這種內心的準備會給予兒童所需要的平和與寧靜,這樣孩子們就可以變得積極活躍起來。

最後希望通過學習與實踐,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發現兒童、理解兒童,解放兒童天性,並形成完整的兒童教育觀。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 篇2

選擇讀這本書,一是因為聽同事給老師推薦過,是一本講解兒童心理很深刻很引人深思的好書;二是因為作者是意大利著名心理學家瑪麗亞*蒙台梭利,在世界兒童教育方面算是一個公認的權威專家。既然這本書有這麼多的光環,懷着渴求知識的慾望和好奇心,開始了《童年的祕密》的拜讀。

剛拿到這本書,瀏覽目錄,發現很多重要的字眼,如:敏感期,秩序,智力,行走,手,節奏,依附,佔有慾,權力慾,自卑感,恐慌和説謊等,感覺這本書真的説到了點子上了,又一次增加了我對這本書的嚮往,迫不及待要好好研讀了。但很認真的讀了前言和正文的前兩個章節,有點失望,感覺蒙台梭利的只是揭示了兒童發展的一些特點和成人的錯誤或不適宜的行為和做法,沒有給出正確的做法。即是告訴你了“what”(什麼)和“why”(為什麼),但不説“how”(怎麼辦);告訴你這樣做不行,不合適,卻不説怎麼做才行,合適。可能是開始對這本書期望過高,而且受思維定式的影響,總想讓別人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自己懶於思考,其實也是人惰性——思維懶惰的體現。

在接下來過程中,頓悟,發現該書之所以不給出具體的正確做法正是秉承着該書的一個重要思想,給孩子一個自由寬裕的環境,讓其生長,而不是限定條條框框。成人的角色應該是幫助的角色,有時應該是旁觀者,理解、尊重兒童,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為兒童實現自身的潛能提供所需的幫助,更不要忽視和壓抑兒童的心理髮展。所以這本書沒有告訴我們成人應該怎麼做,而且把我們經常會出錯的地方指出來,警示。我們不要走入誤區,重蹈覆轍,而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所以不給出條條框框,每個成人都可以從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把握。

越往後讀越被這本書深深吸引,除了獲取知識和理念,還有豐富的案例,很有趣,印象也深刻。現在讀了又一半,下面也要好好讀。讀書筆記也要做好,是很寶貴的資源。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 篇3

《童年的祕密》一書是著名意大利蒙台梭利於1936年7月第五屆蒙台梭利會議在英國牛津舉行之際出版的,該書是蒙台梭利對“幼兒之謎”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闡述了蒙台梭利的兒童教育觀。《童年的祕密》,讀完此書,使自己受益匪淺,進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兒童教育方面的知識,並且使得自己較為凌亂的兒童教育觀念得到系統的梳理,並使得自己原有知識架構中的錯誤的觀念及錯誤的知識建構,得到進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在現實生活中,正如蒙台梭利所説:“成人把自己看作是兒童的創造者。”成人把小孩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他們認為自己不應該也不需要去理解兒童,他們經常要求兒童按照他們自己的意願做事,卻不管兒童到底想不想做。成人們經常有這樣一種觀念,就是把兒童當作沒有思想的肉體,認為兒童什麼也不懂,自己要求他們做什麼,他們就應該做什麼,而且認為兒童根本不應該知道要這樣做的原因。其實這些錯誤歸根結底就是成人根本不瞭解兒童。蒙台梭利説過20世紀是兒童的世紀,在現今21世紀,兒童得到了更大的重視,更是兒童的世紀。而我們要做到尊重兒童,促進兒童健康全面的發展就必須做到時時刻刻設身處地地為兒童着想。

首先,我們應該去理解兒童,時時刻刻地為他們着想。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一個兒童在這世上生存和生活是不易的。他來到這個世上必須經過受精卵、胚胎髮育、出生等過程,在這發育的過程中不容許出任何差錯,否則出生後將不是一個健康的嬰兒,當嬰兒出生時,其必須經過劇烈的掙扎,隨後我們才能聽到一種顫抖的聲音,以前從未聽到過,因為它來自一個以前從未運動過的喉嚨,隨之激動、喜悦之情也瞬間掛上了父母的面孔,因為我們都知道嬰兒來到這個世上是不易的。隨着兒童的成長,由於他們身體,智力等各方面發育都不及成人,他們會經常受到外界的侵擾,如患病等,他們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來也是不易的。

從自然環境的角度看,兒童在這個世界上要經歷巨大的痛苦。胎兒是在一個沒有任何襲擊、沒有絲毫温度變化和絕對安寧的液態環境中長大的,當他來到這個陌生的與之前環境完全相反世界上時充滿的只是痛苦,而我們卻無法體會和理解他的這種痛苦,我們只知道他是活的,一個可愛的生命來到了這個世上。當兒童長大時,由於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及我們成人,在生活的環境中有很多事情會難倒他們,我們不能因為我們自己能做到就給他們以不屑。

從社會環境的角度看,兒童並沒有得到我們真正的關心。當一個兒童剛出生時,所有人關心的卻是他的母親,因為她經受了很大的痛苦,難道兒童沒有經受過痛苦嗎?當新生兒到這個世上時,醫生僅把一種毫無表情的目光投向這個新生兒,看他是否是活的;父母會用一種温情的和興奮的目光凝視着他,用自我滿足的心情歡迎他的到來;其他等待着新生兒誕生的人急切地欣賞他,讚美他,撫摸他。卻沒有一個人認為這個新生兒是受過痛苦的,他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來好好地休息一下。隨着兒童的長大,他們在社會中是弱者,通常我們給予他們的是喜愛和同情,我們又何時真真正正站在他們的角度來了解過他們呢?我們為兒童着想並不僅僅是用兒化的聲音和他們説話,也不僅僅是用温柔的語氣和態度來對待他們,我們應真正地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

其次,我們需要去理解兒童,時時刻刻地為他們着想。從個人的角度看,無論從什麼方面,我們都清楚,我們都是熱愛兒童的,只是我們愛他們的方式錯了。真正的愛其實就是理解,如果我們真正愛一個人,我們會包容他的缺點,既然我們愛兒童,我們也應該理解他們點,愛他們的缺點。即使是成人,也是有很多缺點的,更何況説兒童呢?兒童們通常犯了錯也不知道錯了,而我們卻會認為這是低級錯誤,怒氣沖天地對他們加以責打,責打後又有什麼作用呢?這種行為最大的作用只是發泄了我們自己的憤怒而已,我們無恥地把兒童當成了我們發泄的工具,而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只會使一個兒童留下心理陰影,更怕面對一些自己不確定的事情而已。我們口口聲聲都會説自己有多愛多愛兒童,但到底有沒有想過,我們愛的方式是錯的呢?很多成人都會説當小孩大了就會明白自己對他的愛了,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兒童成年後依然無法理解成人的行為呢?或許有的成人用這種愛使某個兒童獲得了成就,就説自己的這種愛的方式是正確的,或許這個兒童接受其他方式的愛能獲得更好的成就。在很多時候兒童是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的,我們要加以理解,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給他們講清楚為什麼是錯的,有什麼後果,以後不能再犯這種錯誤了,但很多成人並不是這樣做,他們卻期望兒童事事都做的是對的。記得我小時候犯了錯誤我父親就責罵我:“怎麼什麼都要教呀!”我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兒童,認為兒童和我們是一樣的,犯了錯就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而不知道兒童根本不懂這些,還需要我們去教。俗話説“不知者不罪”,為什麼兒童犯錯我們要這樣懲罰呢?就算兒童再三犯錯,我們也要知道他們是不能和我們比的,他們的記憶,思維都不及我們,我們應有耐心。或許有的時候我們真的要用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兒童,但我們一定要問心無愧,我們要知道這時我們是站在他們的角度看他們的未來,我們是在真真正正地在為他們着想,而不是為了發泄我們自己個人對他們的不滿。否則用錯誤的方式去愛他們反而會影響他們的一生,還不如不愛。要掌握正確愛他們的方式就要先理解他們,從他們的思想、利益出發來與他們進行朋友而不是長輩間的交流,從而在他們不會的事情上對他們加以指導,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從社會的角度看,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我們的繼承者,我們有很多未完成的事都需要他們替我們去完成,我們需要理解兒童,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使他們成為比我們更有成就的人。在當今社會,兒童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作為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確應該去了解他們,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而很多時候我們所做的創造良好的環境只是在生活中説幾句關愛兒童,在節日中制定兒童節,對幼兒園、國小多一些照顧而已,難道我們真正做到了關心兒童嗎?當我們面對兒童時,我們會忘記他們是兒童,需要我們的關心。如在公共汽車上碰到兒童,我們作為成人會為他們讓座嗎?而教科書上常寫的都是要尊老愛幼,公共汽車上要主動讓座,當我在公共汽車上看到一個小朋友給老奶奶讓座時,我感到無地自容,我覺得我們對下一代有點欺騙的色彩,讓他們懂得了良好的品德,而我們自己卻做不到,我們沒有資格教他們。要做到關愛兒童必須時時刻刻為他們着想,為他們的生活創造良好的氛圍,不管是有文化的人還是沒有文化的人,都必須有這個意識,關愛兒童,人人有責,因為他們不僅是父母的孩子,還是國家的孩子。

綜上所述,無論從兒童的角度還是從我們自身的角度看,我們都應該熱愛兒童,關心兒童,而要做到這點,我們必須要了解兒童。如果知都不知道他們到底想要什麼胡亂地去愛他們,那並不是真正的愛,並不能促進一個兒童良好地發展。要用真正的愛去對待他們,我們必須時時刻刻設身處地地為他們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