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資治通鑑讀後心得體會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5W

  資治通鑑讀後心得體會5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確,歷史不會改變的,它已成為一種定局。但我們卻能從這歷史中得到許多感悟,從而規劃自己的人生,防止自己犯與歷史中同樣的錯誤。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相關的資治通鑑讀後心得體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資治通鑑讀後心得體會5篇

資治通鑑讀後心得體會一

終於有勇氣開始説説鬼谷子前輩。早先在看《資治通鑑》的時候,並不對蘇秦、張儀有太過深刻的印象,後來偶然間看了鬼谷子前輩的傳記,才得知原來前面兩位均是鬼谷子前輩的弟子,不止如此,就連孫臏和龐涓都是,這着實是一件很讓人敬佩的。

都説孔子桃李遍天下,可真正出名的又有多少,不可否認,孔子開創了私學新時代,可鬼谷子的四位徒弟卻縱橫天下,影響了天下格局,不得不説是一件相當了不起的事。

春秋之後,天下不僅沒有趨於統一,反而更加戰亂紛爭,七雄爭霸,不斷上演歷史舞台,各諸侯國為了一己私利發動戰爭,導致天下生靈塗炭。於是鬼谷子派四大弟子下山,欲解救蒼生。使蘇秦倡導六國合縱以制暴秦,而張儀則破壞合縱大計,助秦一統天下。

回顧歷史,我並不覺得蘇秦不如張儀,相反,他胸懷天下,只是諸侯相安終歸只是一紙夢想,因為私慾乃人之所有。龐涓為了一己私利使計陷害孫臏,蓄意發動戰爭,他是一個合格的'軍事家,但不是一個好的軍事家,正如孫子兵法中所強調,不戰而屈人之兵乃大善。戰爭是一種手段,可防禦,可固國,唯不以侵略為目的,所以龐涓最後結局很慘。而攪亂合縱計劃的張儀,是天生的謀略家,卻也不是一個好的謀略家。只因其一句話致使楚國大量百姓流離失所,家無可歸,實在是悲慘,所以張儀的最終結局也不大完善。

其實,我一直隱隱覺得蘇秦一定還是比較後悔當時激怒張儀奔赴秦國,可能他太過高估各諸侯的氣度,也有些小看張儀的謀略,不管怎樣,最終還是大秦一統天下,而最後暴秦也只歷經二世而亡,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乃常理。

資治通鑑讀後心得體會二

《資治通鑑》,由司馬光主編,歷經19年才編寫成,是一部長達400萬字的史書,共294卷,記載了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得六年(紀元959年)徵淮南,共計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而我閲讀的這本少年版《資治通鑑》,濃縮成了400頁左右,讓我讀出了古人所具有的品質:清廉、正直、剛強、寬厚、忠誠、守義、執着等,這種種品質,是我們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

《資治通鑑》通過講述一些明君賢臣或狡詐小人,揭示了一個個人生道理。讓我記憶猶新的故事有:西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以應鉅鹿之戰,可見其勇猛決心,一戰成名。但他太過自負,鴻門宴沒能刺殺劉邦,鑄成大敗,“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他的烏江自刎,令人惋惜。

個性剛烈的商鞅為達目的常常不擇手段,尤其是貫徹新法不遺餘力,得罪了很多個人利益受到新法損害的人,最後以謀反這宗罪在車裂酷刑中結束了他波瀾起伏、轟轟烈烈的一生。

還有滿腔熱血的豫讓,他為了給自己親如手足的智伯報仇,竟喬裝成服苦役的囚徒混進宮內,潛伏在廁所中刺殺趙襄子,被發現後,他毫無懼色,直言不諱,卻被趙襄子欣賞放了他。第一次失敗後,他仍不改決心,用生漆塗滿全身,使渾身皮膚腫爛,毛髮脱落,以改變自己容貌,又吞下燒紅的木炭,使聲音變啞,其痛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一日,他在街市乞討,連妻子都沒認出,還給他些許錢物。終於有一天,他打聽到了趙襄子的行蹤,便埋伏在趙襄子所要途經的橋下。誰知他的馬匹剛到橋邊就驚跳嘶叫,又被發現,便請求趙襄子把他的衣物脱下,讓豫讓刺幾下。豫讓面對他的衣袍,怒目圓瞪,視如仇敵,吼叫着,猛刺三下,便揮劍自刎,血灑橋頭了。

《資治通鑑》這本史書,讀完後令我感觸頗深,回味無窮。也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資治通鑑讀後心得體會三

有一樣東西,它每天都在革新,這便是歷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確,歷史是不容質疑的,是不會改變的,它已成為一種定局。但我們卻能從這歷史中得到許多感悟,從而規劃自己的人生,防止自己犯與歷史中同樣的錯誤,這大概這是這本《資治通鑑》所要告訴我們的吧!

我愛看史書,卻常常沉迷於其中,我曾經幻想改變歷史,但這卻是不可能發生的。我為那些壯志未酬身先死的英雄感到歎息;也為那些奸險小人無故弒君感到悲哀;我為那些奇才智土屢屢取勝感到高興;也為那些浪子能夠半路回頭感到慶幸……但我們更應該吸取其中的教訓,防止我們犯與他們同樣的錯誤,這才是最重要的。隋朝結束了南北兩朝多年分裂的現象,但卻二世而亡。這無不是因為楊廣這個欺世盜名的暴君沒有能力,卻又裝成正人君子,多次進勸父母,廢了楊勇,立自己為太子,導致自己窮奢極欲的作風禍亂國家。他還開鑿了京杭大運河,多次沿運河乘舟南巡江都,擺出全國大豐收的樣子裝給外國人看,致使國庫空虛,民不聊生。這段歷史告訴我們,如果你知道了自己的缺點,就應該努力改正,而不是加以掩示,每個人都有野心,渴望獲得更高的地位,但我們不能沒有能力就去獲得與自己配不上的榮譽和地位,更不能像楊廣那樣偽裝自己,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即使你有較多的野心,例如宋太祖,但你最終總會成功的。這僅僅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小段,或許歷史中要我們領悟的道理就像大海里的水一樣,領悟也領悟不完,但我們至少也要領悟一籮筐吧!當然,領悟只是基礎,我們更要學以致用,改正我們的缺點,完善自己的人生,這樣我們才會成功!

歷史的車輪正在慢慢駛向遠方,也許我們以後的作為便成了一段歷史,那麼,我們是希望自己流芳百世呢?還是希望自己遺臭萬年呢?

資治通鑑讀後心得體會四

暑假裏,我又一次認真地讀了《資治通鑑》這本書。

資治通鑑作者是:“着名的文學家司馬光,他的作品讓我讀不夠。”而我喜歡的是《白鵝換字》。王羲之是我國曆史上着名的書法家。在王羲之學習寫字第三年的時候,老師對別的學生説:“看王羲之寫的字,將來一定比我出名。二十年後,王羲之出名了有個道士想讓王羲之為他寫一本道德經。怕王羲之不答應,所以在王羲之的必經之路上放了十幾只白鵝。王羲之和道士説你的白鵝與我有員您能賣給我嗎?不能!如果你真想要就有道德經來交換,最後用道德經換走了白鵝。

楚莊王是一個很有抱負的國君。即位後見朝野昏暗,消沉起來,有意識地等待忠臣的出現。有幾位大臣苦言相勸,可楚莊王就是不聽。還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勸説就死罪一條。再也沒人敢勸説楚王了。大臣武舉冒死求見,説是求楚王幫忙猜個謎語。楚王一聽是猜謎,立刻來了精神。武舉神色莊嚴地説:“楚國山上有隻大鳥,身披五彩,一停三年,不飛不叫。人人不知是什麼鳥?”

楚王明白了武舉的意圖,笑着説:“這鳥要麼不飛,一飛直衝雲霄;要麼不鳴,一鳴便能驚人。”武舉拜倒在地,説:“大王英明!”大臣們聽説楚王有了轉變,個個拭目以待,可楚王還和以前一樣不理朝政。大臣蘇從求見楚王,還沒開口楚王就問:“你不怕死嗎?”蘇從説:“國家至上,我死而無憾!”於是楚王重用武舉和蘇從,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楚莊王發憤圖強,改革,先後打敗了宋國和晉國,成為春秋五霸的第三個霸主。

《資治通鑑》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的歷史知識,讓我在這個假期過得特別有意義。

資治通鑑讀後心得體會五

讀《通鑑》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首先,對於從戰國到五代的漫長曆史而言,《通鑑》無疑提供了詳細的線索,對很多曾經只有模糊印象的事情讀後都會有更深的感觸。而且,編年體史書能夠為讀者提供歷史的時代感和線索感,雖然不可能讀過一邊後就全部記住,但是,這種時代感可以讓你大致辨明事件的前因後果,先後次序和發展脈絡是對於某一具體時代進行研究的前提之一。此外,雖然因為司馬温公編集魏晉之前部分的材料今日大抵得見故而非可用之一手史料,但對於隋唐以後歷史,《通鑑》有其獨到的史料價值,尤其對於各材料相互牴牾之處,《通鑑考異》臚列眾説並加以辨析,往往可觀。至於胡三省的註文,雖然名為音注,但是其價值並不在注音之上(畢竟注的字大多不是生僻字,而且與今天的普通話也有一點距離)而在對歷史名詞的解釋,尤其是職官制度和行政沿革方面。同時,胡三省讀《通鑑》極詳,雖無善本對校,但以理校之之處往往暗合。

其次,作為保存了大量材料的寶庫,它對於我們其他所讀後人論著加強理解是頗有裨益的。如去年寒假時讀漢紀一部分,對同時閲讀的《春秋與漢道》的認識就深化了許多。尤其民國時期學者多喜好大段引用材料,再讀之下就會有一定的親切感了。

同時,在道德教化的角度來説,司馬温公用他的如椽史筆,將美與醜,善與惡,智慧與愚蠢,豁達與狹隘刻畫的淋漓盡致。這會督促每一個讀者進一步審視自己,擇善而從。

對於我自己來説,從寒冬到夏日再到寒冬,它伴隨了我幾乎整個2018年,期間還曾帶着其中一本親赴山西夏縣的司馬温公墓朝聖。雖然這本書裏大部分故事的結局我都瞭如指掌,但是,讀到那一段段或慷慨激昂,或大義凜然,或冰冷無情,或鮮血淋漓的文字時,還是常常不由自主的廢卷長歎。”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太多的感悟,甚至已經深深融入了我的生活。在大學四年中,或許應該有這樣一件值得回憶的“奇蹟”工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