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1.《法治中國》心得體會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41K

心得體會是可以把人生經歷中進行的思考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書面表達,我們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來記錄自己內心的感悟,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1.《法治中國》心得體會5篇,感謝您的參閲。

1.《法治中國》心得體會5篇

1.《法治中國》心得體會篇1

近日,大型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引起了強烈反響,該片不僅全面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法治改革成果,也宣示了黨中央進一步深化法治改革的堅定決心。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體制改革涉及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每一方面,司法改革的成效也事關法治中國建設的成效。所以,我們務必要有將司法改革進行到底的信心和決心,要與黨中央的改革路線同頻共振,與法治中國建設的總體佈局協調一致。筆者認為,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司法改革,至少要把握以下三個維度。

一是全局性。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發展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司法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戰略佈局相輔相依。司法體制改革務必牢牢把住中央依法治國的宗旨和方針,始終把貫徹落實各項司改措施與中央全局性改革舉措緊密結合,與國家“四樑八柱”改革框架無縫融合。要把司法改革融入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局之中,融入到法治國家建設的系統之中。

二是守恆性。全面深化司法改革,需要一個精神內核貫徹其中才能保證改革乘風破浪、勢如破竹,並永遠行走在正確的軌跡上。哪些是我們必須恆久堅守的準則?首先,為民司法的宗旨不能變。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政黨,為民服務是我黨的根本宗旨,司法改革必須要始終秉持黨的宗旨,這是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改革成功的政治保障。其次,公平正義的原則不能丟。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堅守該防線就是堅守司法的生命線,保證公平正義的順利實現,是司法改革的源動力和終極目標。再次,“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要求不能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中央的要求就是我們行動的指揮棒,只有保證了每個案件的質量,讓人民羣眾在案件中都取得現實的獲得感,司法公信力才能穩步提升,司法改革才算改出了實效。

三是連貫性。全面深化司法改革,還要敢於啃硬骨、涉險灘、闖難關,要有一以貫之的制度機制支撐,越是在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越能顯出改革連貫性的重要性,也越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這裏的連貫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改革的政策要保持延續性,不能出現前後矛盾,或是循環往復的現象,要力保改革持續向好;另一方面是頂層設計的思路要始終如一,方向一旦確立就要不斷推進、連續落實,不可中斷,以保證改革能漸出成效。

司法改革既然已經在路上,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我們只需風雨兼程,努力讓司法改革的成功加速到來,讓司法改革的成果儘快普惠,讓公平正義之光盡情閃亮。

1.《法治中國》心得體會篇2

中央電視台播出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第三集)依法行政:法治猶如天平,一邊是公共權力,一邊是公民權利。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只有政府帶頭有法必依、嚴格執法,國家才能在法治的軌道上有序發展。

早在2014年2月23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進一步簡政放權。對市場主體,是“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政府,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對於政府而言,“法無授權不可為”,避免了“有權任性”的情況發生。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給權力戴上的“緊箍咒”,讓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極大地釋放了市場活力。

在計劃經濟時代,每個個體都是“單位人”,從自己的生老病死,到孩子出生、讀書、分配、工作等等,都需要單位和政府的管理,而政府過多地干預微觀事務,則會束縛個體的成長。步入市場經濟,各種社會力量得到了極大的釋放,單個的人從“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政府已經慢慢習慣於不再幹預微觀的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但是,這種轉變對當下的市場需求而言,還不夠徹底。因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後,政府依法行政成為了新時期的革新。每個行政行為,都得依法,政府的手不能伸的太長,否則,如果政府管得過多,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不僅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增加交易成本,還容易滋生腐敗。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政府釋放市場活力的決心和信心。

依法行政在新時期新階段,就是一場“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自我革新。各級政府相繼推出了“負面清單”,對審批目錄清單進行全面梳理,不該政府審批的,堅決祛除,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而廣大年輕的創新創業者,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掀起了追逐夢想的新高潮。很多年輕人感慨,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錯過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改革開放,迎來了新時期新階段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新機遇,又有“互聯網+”的無限可能。而且,政府簡政放權、依法行政吹起了一股創業新風。

“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從各級政府公佈的審批目錄清單中,我們可以發現,對激發市場活力的濃濃誠意,清單以外的項目,我們已經不用再申請行政審批了,而且政府一直在對審批事項做“減法”。“法無授權不可為”背後,藴含的市場活力前所未有。

1.《法治中國》心得體會篇3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高度重視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作為首要任務,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將憲法實施和監督提高到新水平。

堅持把憲法作為根本活動準則。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堅持憲法法律至上,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一切法律法規規章規範性文件都不得同憲法相牴觸,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黨帶頭尊崇和執行憲法,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統一起來,保障憲法法律的有效實施。

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切實擔負起憲法監督職責,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並將其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報告的重要事項。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和作出的決定決議,應當確保符合憲法規定、憲法精神。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健全合憲性審查制度,明確合憲性審查的原則、內容、程序。建立健全涉及憲法問題的事先審查和諮詢制度,有關方面擬出台的行政法規、軍事法規、監察法規、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司法解釋以及其他規範性文件和重要政策、重大舉措,凡涉及憲法有關規定如何理解、實施、適用問題的,都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書面提出合憲性審查請求。在備案審查工作中,應當注重審查是否存在不符合憲法規定和憲法精神的內容。加強憲法解釋工作,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迴應涉及憲法有關問題的關切。

推進憲法學習宣傳教育。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憲法學習宣傳教育活動,普及憲法知識,弘揚憲法精神。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把憲法法律學習列為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納入黨和國家工作人員培訓教育體系。全面落實憲法宣誓制度。加強青少年憲法法律教育,增強青少年的規則意識、法治觀念。在“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基礎上建設國家憲法宣傳教育館。加強憲法理論研究和教材編寫、修訂、使用,凝練我國憲法的時代特色和實踐特色,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法理論和憲法話語體系。

1.《法治中國》心得體會篇4

?法治中國》第三集《依法行政》講的是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有權必有責,違法必追責。政府,既是人民的公僕,也要成為守法的榜樣。忠誠於憲法,忠實於人民,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把實現人民對未來生活的期盼作為神聖使命,對法律敬畏、對人民敬重,用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政府,造福全體人民,建設強盛國家。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並按照法律, 法規的規定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要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黨嚴格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保證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依法行政是為人民服務的保障。我們黨的宗旨是全新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需要行政機關,人民授權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最終目的就是要通過行政管理,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人民通過權力機關制定法律,表達意志,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就是將保證行政管理為人民服務的目標,使行政管理不致偏離航道。人民通過授權的權利機關來實現自己的利益,這就需要權利機關要受到制約,要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把權利放進籠子裏,在憲法和法律的授權範圍內,為人民做好服務,真正的實現我們的根本宗旨。

依法行政有利於實現公平、公正。法治國家的特點是一切社會活動在法治規範下具有統一性、連續性和穩定性,這同時也是依法行政給行政帶來的優點。有了統一,才能有公平和公正。否則,在相同條件下不同對待,不同條件卻相同對待,這種社會的不公正、不公平必然會引起羣眾不滿,嚴重損害羣眾的利益。依法行政,在有利於實現利益的統一,使人們的利益得到保障,從而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

依法行政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是我們追求的價值所在。依法行政,要求我們的行政要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決策,依照法律規定執法,以保證行政管理符合國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不公、錯誤和違法,減少糾紛和矛盾。同時,按法律規定的程序辦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規則,都將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依法行政,必須正確處理好政府與人民的關係。要始終牢記我們手中的權力是屬於人民的,人民把權力交給我們行使,是要我們用它來保護人民,為人民謀利益。依法行政,從根本上説,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滿腔熱情為人民辦事,維護廣大人民羣眾的合法權益。

1.《法治中國》心得體會篇5

兩千多年前,商鞅推行一系列新法令,助力秦國富國強兵。“徙木立信”體現了法律的權威和制度的誠信。“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執行,對於施政治國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法治猶如天平,一邊是公共權力,一邊是公民權利。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只有政府帶頭有法必依、嚴格執法,國家才能在法治的軌道上有序發展。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立,並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力,對其行政行為的後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依法行政也是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對政府活動的要求是政治、經濟及法治建設本身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説,政府嚴格執法依法行政,才能保障法律法規得到全面正確的實施,成為改革發展“安全氣囊”。

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無疑,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而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誠然,當前在我們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許多問題,往往不是因為立法不夠、規範無據,而是因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乃至徇私枉法、破壞法治。以文中的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為例,正是因為所在地方各級政府違法決策、違規審批、監管失職,才造成局部生態遭到嚴重破壞,自然保護區滿目瘡痍。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而實現依法行政,責任在政府,關鍵在領導。但現實中,一些黨員、幹部仍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長官意識,認為依法辦事條條框框多、束縛手腳,凡事都要自己説了算,根本不知道有法律存在,大搞以言代法、以權壓法。或是因為一個問題有權力交叉現象,而形成相互推諉,在管理上出現真空等等。顯然,這種“有法制、缺法治”的現象,勢必導致一些地方和部門工作水平不高、矛盾問題頻發。這正是,權力是一把雙刃劍,行使得好,可以服務人民、造福社會;一旦不當,又會侵害羣眾權益,損害公共利益。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再看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簡政放權,還是依法治國,都是直面百姓期待、迴應人民心聲、適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而提出的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舉措。有權必有責,違法必追責。規範執法行為,執法利劍指向重症頑疾,遵循服務程序。如:對環境污染零容忍,依法清理“小散亂污”企業、關停整改排污大户、查處違法典型案件;強化食品藥品安全,多舉措加強稽查執法,護航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加強工商事中事後監管,推動企業恪守誠信等等如是。為打造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助力。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依法行政是一場治理的革命,也是理念的革命。同時,猶如一個硬幣的兩面,執法的質量和效果,關係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筆者以為,只要明確好執法主體,落實好執法責任,健全好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一切權力循法而行,必將不斷提高我們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讓人民羣眾收穫更多實實在在的福祉。

相關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