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精選關於《捨得》讀後感範文3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3W
舍和得的關係,就如同因和果,因果是相關的,舍與得也是互動的,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2021精選關於《捨得》讀後感範文3篇,以供參考。
2021精選關於《捨得》讀後感範文3篇

《捨得》讀後感1

説到《捨得》這本書,已經看得差不多了。説實話,本以為這本書是一個大和尚寫出的必然是佛經禮儀之流,頗具一些高深崇高之類的哲理,與吾等生活無關痛癢,看完後才頓悟:裏面的很多道理都貼乎生活,值得細細品味。

記得星雲大師在《捨得》的開篇曾經寫到了成功人的願景:有錢當念無錢日,得意休輕失意人。為道了無寒暑變,利生豈畏路途艱。匆匆人生幾十年,如宇宙浩瀚中的微小的過客,來去匆匆,秋去春來的過客人生,還是留下匆匆以外的一些紀念,所以,以什麼態度來面對生活是很有必要思考的。舍與得,就如冰與火,陰與陽一樣,從來都是天生矛盾對立的因素,記得書裏有個小故事我一直記憶猶新,大致內容是,有一個守財奴家鄉發大水,貧窮的村民因為沒什麼東西可以帶,順利的獲救,守財奴帶滿了金銀珠寶,奮力的掙扎並向遠處的小船呼救,船上的人大喊叫他把金銀珠寶扔了好讓他暫時不沉下去,守財奴不捨得,結果可想而知。

與所有的寓言故事一樣,最後佛曰: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看來此佛還挺白話的。所以,捨得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不求事事完美應有所取捨.而作為一個教師,我認為在工作生活中有很多東西也值得我們思考,應該經常性的問自己“老師,你捨得了麼?”

首先,我認為教師應該“捨得”“蹲下去”,以往以來,教師總是給學生一種高高在上的形象,形成了對於學生來説的天然優勢,這樣就拉開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當然,身體“蹲下去”只是一種形式,最主要的是我們需要把“心”“蹲下去”,這樣將心比心的和學生出於同一位面,放下架子,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給他們一個自由的學習探索環境。

其次,我認為教師應該“捨得”“站別上去”教師在正常的授課過程後,應該勇敢的“站別上去”讓學生自己來發揮,放手的讓學生自己研究,自己站上講台。或許這樣更有助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的培養。俗話説“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雖然與教師這個職業貌似搭不到邊,但很多地方還是很相似的,我想通過《捨得》這本書的閲讀,我會懂得更多的人生哲理,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更是會把做人與當老師當成一回事,做一個成功的人,合格的老師。

《捨得》讀後感2

舍,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給人一句好話,你才能得到別人回你一句讚美,給人一個笑容,別人才能對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關係,就如同因和果,因果是相關的,舍與得也是互動的。能夠舍的人,一定是擁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內心沒有感恩,結緣的性格,他怎麼肯舍給人,怎麼能讓人有所得呢?他的內心充滿歡喜,他才能把歡喜給你,他的內心藴藏着無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給你,自己有財,才能舍財,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貪嗔愚痴。所以我們勸人不要把煩惱、愁悶傳染給別人,因為舍什麼,就會得什麼,這是必然的因果。

在書店看到了這段話,很喜歡。以前有個老人告訴我一句俗語“不行得春風,哪來的秋雨”,慢慢走來,覺得很有道理,舍和得是兩個不同方向的動作,但卻是彼此關聯最為緊密和重要的關係,如果你把自己的手掌攥的緊緊的,自然你什麼也不會漏掉,但是當你打開手掌,你的手上就會出現整個世界。“流水不腐,户樞不蠹”的道理歷來為人所熟知,但是對於人生的很多東西,也是如此,只有讓它流轉起來,才能保證他的順滑和活躍,才能增加你的所得,你的幸福。這麼説似乎舍就是為了得,其實,舍也分為兩種,一種是放棄,一種是給予,前一種是一種睿智,後一種是一種大度。都是智慧,都是説易行難的。每個人都有心頭好,都知道君子不奪人所愛,但是把自己的所好,所愛,給予別人,或者是放棄,是最難的,如同佛經裏面説過,佈施分

為很多種,有法佈施,身佈施,財佈施。你可以用無數的財物來實現你的信仰來供奉給佛,其實佛是什麼,佛是自己心中最崇高的理想,而不是青燈古廟中的泥塑金身,這種對自己崇高理想的供奉僅僅用財物來實現固然能為自己帶來很多的福報,但是這樣的福報和你以自己的身體為基礎,信守奉行自己的理想,獻身其中相比,卻又相形見絀。老子曾經説過“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人之道之所以不同於天之道,正是因為人之道只想得,而不想舍,而天之道,要舍,而不是得。西楚霸王項羽坐擁千兵萬馬,自身勇冠三軍,最終卻吳江自刎,一直為之憤憤不平,但是史記中説項羽總是為了將士的病痛而愁眉不展,飯食不入,甚至淚落衣襟,但是到了封侯拜相之時,卻又絲絲不捨,直到將封印的稜角都用手磨平了,還不肯給出。難怪范增稱其為“婦人之仁”。一個人的捨得,是一種氣度,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磨練。

舍,於人是慈悲,於已得精進;以舍為得,無處不春風。

《捨得》——星雲大師的人生經營課,我選擇性地看了日常篇、修身篇跟養心篇。舍,看起來是給別人,實際上是給自己。舍和得的關係,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關的,舍與得也是互動的。

我的生活我作主,簡單、純樸,這就是我想要的,也是我所得到的。

《捨得》讀後感3

俗語云: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雖然我們失去了嬌豔的玫瑰,但卻收穫了聲聲讚揚,留下了指間餘香。舍,亦得。

三歲,無所知曉的年齡,託尼已然知道了多拿一點,但作為回報的是一無所獲,。三歲的託尼只知道多拿一點而一無所獲,卻不知道放下一點就會獲得很多,三歲的託尼知道了得,但卻不知道舍,亦得 。

盛唐,經濟繁榮,政治清明,在這樣的好時候,誰不想位尊權歸?詩仙太白則用“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否定了這污濁的世風,他捨棄了得意的仕途,卻得到了千古的讚譽。“詩仙太白”這一雅號名垂千古,無人不曉,這一切只因捨棄官場,舍,亦得。

亂世,國力衰微,民不聊生,在戰火蔓延的東晉,當朝聖上又何嘗不想尋找一些賢臣來治國安邦?面對御詔,陶淵明選擇隱居南山,採菊東籬。面對朝廷俸祿,他選擇了回絕。“區區五斗粟米,安能使君折腰?”棄捨五斗白米,換得兩袖清風,舍,亦得。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在亂世之中,在烽煙之中,諸葛孔明仍不忘戒子,曾在《誡子書》中寫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告誡兒子,也告誡世人,只有淡泊才能明確志向,只有寧靜才能達到高遠,只有遠離世俗的喧囂才能實現宏圖霸業,只有心無旁騖才能至善至美,達到人生最高境界,捨棄雜念,獲得成功。舍,亦得 。

捨得之間,人生百年。人生,不過是在得與失間反覆輾轉。

當三歲的小託尼深諳捨得的真諦時,他真正釋懷,卻也真正得到了。當他不再拿最大筐的蘋果時,當他不再奢求最高額的獎金時,他得到了屬於自己的獎勵,也得到了關於人生的真諦,或許,若干年之後,我們和託尼一樣,頓悟了人生的真諦,真切地感受到了有舍才有得。

人生一世,區區百年。只有當我們掌握了一取一舍間的分寸,能夠自如地把握尺度,適時放棄,我們才會讓有限的生命發揮無限的光熱,在浩瀚的歷史畫卷上塗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讓捨得之星在天空中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