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唐山大地震45週年心得感悟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3W
       銘記歷史的災害,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今年是唐山大地震45週年。本站小編整理了關於唐山大地震的相關心得感悟,希望大家喜歡 
唐山大地震45週年心得感悟

唐山大地震45週年心得感悟1
晨曦微露之前,如炬的唐山城市“圖騰”——抗震紀念碑直抵蒼穹。作為一個大地震倖存者和記錄者,4個小時前,我就早早守護在此,想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與45年的悲傷“永久告別”。45年前的夜,悶熱,讓人異常煩躁。
 
今夜,涼風撲面,倍覺清爽。黑暗中,我幾次讀起紀念碑碑文,慢慢地,文字幻化成媽媽和24萬多罹難者的名字。慘烈的唐山大地震中,年僅11歲的我不幸被砸傷,顱底骨折,被醫院下過兩次死亡通知。幸運地是,我被轉到河南洛陽的醫院,經過100多天的治療,最終傷愈返家。災難突如其來,人們懵了,來不及流淚。那時年幼,面對母親的罹難,我未流一滴眼淚,這事讓我愧疚至今。我參加了唐山大地震30週年和45週年採訪,結識了許多地震孤兒和倖存卻已截癱的朋友。時至今日,他們仍難以抹掉地震給身體和心理帶來的傷痛。幾個地震孤兒曾經回絕了我的採訪,“當年的傷痛我們不願再觸碰”。
 
幾天前,得知石家莊育紅學校的孫麗麗等老師,想在大地震45週年紀念日前來唐山看望這些地震孤兒時,我對要不要去採訪心裏有一絲猶豫。因為這也許是再一次揭開他們心底的“傷疤”。無助中,我撥通了與我一起長大的孤兒張麗華的電話。讓我意外地是,她一口答應了我的採訪請求。更讓我意外地是,張麗華與地震孤兒黨育新、黨育苗等一起接受了我的`採訪。張麗華説:“45年了,我們已經逐漸忘記了傷痛,更多的是感恩。”與這些地震孤兒不同,唐山大地震截癱者被稱為這個城市的“集體傷痕”。如今,面對大地震帶來的超乎常人想象的身體及心理傷痛,這個特殊的羣體已愈發坦然。“1976年7月28日,我第二次生命的生日。”人生已經度過一個甲子的截癱者張大光説,她用摔碎又攢起來的靈魂記住了那個時刻,用撕心裂肺的痛感記住了死,也記住了生。
 
45年,她最期待每個不同的明天。至今未成家的張大光除了感恩,更渴望擁有新的生活。在我看來,45年後,紀念唐山大地震,不僅僅是為了緬懷那場災難中遇難的人們,也是一場為了忘卻的紀念。忘卻傷痛,感恩前行。今夜,我與其他唐山大地震倖存者和來自四面八方的抗震老兵重聚唐山抗震紀念碑廣場,一起揮灑掉悲情的眼淚,在肅穆的鮮花和點點燭光的映襯下,告慰45年前罹難的24萬多唐山大地震同胞。此刻,我難以抑制45年的悲痛,一個人默默地走到紀念碑後,面向媽媽死去的方向,眼淚奪眶而出。
 
“媽媽,45年了,請原諒不孝兒這遲來的眼淚,來生您還做我的好媽媽!”慢慢撫平心頭的傷痛,我用舌尖抿掉淚水。此時,太陽冉冉升起,將唐山抗震紀念碑廣場映得通紅。唐山,現今又找回了藍天白雲的城市,開始了嶄新的一天。
 
唐山大地震45週年心得感悟2
抗震精神是新唐山崛起之魂
 
彈指一揮40年。唐山人民在戰勝災難、重建家園中凝結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團結、堅韌、勇於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內核,不僅是唐山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全人類所共同追求的。
 
古今中外,每一次巨大的自然災難都是以更大的歷史進步作為補償的。唐山大地震使唐山人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卻給全人類帶來寶貴的精神財富。
 
抗震精神:屬於唐山屬於中國屬於全人類
 
一座城市的毀滅是可怕的,而人的精神崩潰更是可怕。無數事例證明,每遇重大天災人禍,家園被毀或痛失親人,有的人會消極沉淪,陷入強烈的悲痛無法自拔。中外歷史上多次大地震之後都發生過嚴重次生災害,其主要原因就是災民精神世界的崩潰,引起社會動亂的發生。
 
然而,唐山人在災難面前所凝結出來的“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時及震後建設中支撐、激勵、鼓舞和引導唐山人民最終戰勝地震災害、重建家園的精神力量。
 
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軍民的無私援助下,唐山依靠這種精神支撐,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了災區生產生活,震後不到一週,數十萬羣眾衣食、飲水得到解決;震後不到一個月,災區供電、供水、交通、電信等生命線工程初步恢復;震後第一個冬天,災民全部住進了簡易房;震後一年多,工農業生產得到全面恢復;震後頭10年,唐山人民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奪取了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巨大勝利;又一個10年,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全面振興;第三個10年,跨入了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唐山地震45年紀念日前夕,唐山人對抗震精神進行了理論上的昇華。市委黨校副研究員康繼祥説:“地震災難的慘痛可以遺忘,但抗震精神要世世代代傳下去。”
 
在唐山街頭採訪,人們對“唐山精神”耳熟能詳。因為“公而忘私”是羣體與個人之間的道德準則;“患難與共”是人與人之間的人本主義原則;“百折不撓”要解決的是戰勝地震災害過程中目標和現實的矛盾;“勇往直前”則體現着唐山人在艱難困苦面前的一種勇敢進取的精神狀態。
 
這種精神綜合體現了唐山人的氣概、氣勢、膽略、魄力和道德風貌。正是在這種精神指引和鼓勵下,唐山人醫治了地震造成的創傷,重新建造了新唐山,唐山也當之無愧成為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授予“人居榮譽獎”和“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
 
唐山抗震精神是唐山人民以及全國軍民在抗震鬥爭中用鮮血、生命和艱苦卓絕的鬥爭,共同鑄造的民族之魂。正如唐山人民所經受的痛苦與磨難,不僅屬於唐山屬於中國,更屬於全人類。
 
唐山地震:讓人類更深刻地認識地球
 
地球是人類棲身之地,而地震是對人類威脅最大的自然災害,因而人類在征服地震災害的征程上不斷地探索着。
 
唐山大地震給全世界的地震研究者們提供了一個痛苦但又極具價值的天然“實驗場”。
 
40年來,世界各國的地震工作者絡繹不絕地來到唐山,研究地震孕育和發生的規律,從而為戰勝地震災害提供理論、方法、依據和指導。
 
1975年我國曾成功預報、預防了海城7級以上地震,這令我國乃至全世界的地震工作者們倍感欣喜,然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人們再次領教了地震這個“惡魔”的神祕莫測。
 
在唐山大地震面前,科學家們更加深刻認識了地震的極端複雜性,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數十年致力於地震研究的專家許紹燮指出,在探索地震和地震預報征途上,將會遇到許多“想不到”的現象,而每領悟和破譯一個“想不到”現象,就在地震和地震預報的征途上前進了一步。
 
地震防禦:讓人類更理性地應對災害
 
地震災難在現有的人類文明中尚不可完全避免發生,那麼人類是不是在地震災害面前就只能被動承受?唐山成功的抗震實踐告訴世人,科學的地震觀和預防行為,能夠大大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傷亡。
 
幾十年來致力於地震社會學研究的王子平教授,也是唐山大地震的倖存者。對於一個地區人們的地震災害觀念問題,他一直在觀察和思考。研究表明,在經歷了造成巨大災難的地震後,唐山人逐漸形成了科學的地震災害觀,那就是“地震是可怕的災害”“地震發生時人並非完全無能為力”“減輕地震時人員傷亡的關鍵是用科學知識武裝人們”。
 
逝者已矣!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也不能預知未來,唯有好好的珍惜現在。這也是這部影片的意義所在。如果我們看過後只是流幾行淚水,摸一把鼻涕,然後,哀歎一生:悲矣!將恐怕是對這場災難的糟蹋。
 
唐山大地震45週年心得感悟3
1976年的一天晚上,大家都在睡覺,突然,山崩地裂,大地在搖晃。僅僅23秒,房塌了,東西碎了,人,許多許多的人都被埋在碎磚亂瓦底下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姐弟,兩人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在只能搶救一個孩子的情況下,孩子們的母親做着艱難的抉擇:保弟弟,還是保姐姐?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選擇哪一個對另一個都是不公平的。最後,母親最終選擇了弟弟。
 
被壓在下面的姐姐雖然不能説話,卻真切的聽到母親的決定,姐姐無奈的接受了——把生存下去的希望留給了弟弟。
 
幸運的是躺在死人堆裏的姐姐並沒有死去,她最終被好心的解放軍收養。
 
雖然對母親充滿怨恨,但是她還是認可原來的名字——“登”在她內心深處還眷戀着原來的家,承認姓“王”是對養父母這個新家的妥協。
 
於是她努力學習,終於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醫學院,後來又嫁到遙遠的外國。可是她卻始終沒有尋找生身的母親和弟弟,這是她心靈解不開的疙瘩,她用這種辦法在報復母親,同時也在折磨自己。
 
一直到32年後,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她看到同胞受難,毅然飛回祖國,奔赴災區參加救助工作。我理解這是因為她也曾身受地震,是同胞情呼喚在呼喚她。
 
可巧,在救災現場,和當年極其相似的一幕感染了她:一個母親,面對雙腿被壓的兒子,多麼想解救出完整的兒子啊!可是危險的情況使她做出最無奈的決定:“鋸掉孩子的腿,不能讓救援者在遭受生命的危險。”母親一聲哭喊讓我流下眼淚:“讓他將來恨我吧!別把你們搭進去!”
 
這一幕使方登一下明白了當年自己母親的無奈,體會到母親內心的痛苦,多年的怨恨一下煙消雲散。
 
她和母親相認了,這時她才這道,母親一直在等她回來。為了等她回來,母親一直住在在原來的地方,不願搬到她弟弟買的新樓;為了等她回來,母親買了從國小到高中全套的課本;為了等她回來,母親不肯再嫁。母親牢牢的記住了對她的許諾:明天給你買西紅柿。在方登回家時,母親洗好一盆子西紅柿放在桌上,大大的、圓圓的。
 
方登哭了,我也哭了。是啊,天下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她總以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會偏袒一個,尤其是自己是女兒,弟弟是男孩,所以母親才那樣決定。可是如果母親選擇救自己,對弟弟同樣也是不公平的呀!那位鋸兒子腿的母親呢?
 
我想到了自己,平時總覺得媽媽太嘮叨,爸爸太嚴厲,有時候兩個人聯合起來整治自己,現在想想,還不是為了我好嗎!有時候父母在一件小事上冤枉了自己,我甚至懷疑我可能不是他們親生的。
 
和方登受到的“生與死”的委屈相比,這又算得了什麼呢?
 
珍愛生命,享受生活,努力學習,回報父母這就是我今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