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三篇教師《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7W

教育是國家的主要防禦力量,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強有力的促進因素,那麼關於心得感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三篇教師《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範文

教師《給教師的新建議》學習心得1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家對後進生工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説:學生學習越困難,他咱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閲讀: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予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所以,我們要從國小階段開始,非常重視學生的閲讀能力的培養。每天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閲讀,並且,把閲讀當作作業來佈置。這也正應了一句話:讀書能治“愚”。

在我們的課堂上,我們有時會被上課調皮,做小動作的孩子弄得心情焦躁、筋疲力盡,不得不拿出很多精力來管理他們,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我們説:只要讓每一個學生體驗到取得成功的個人的、人格上的歡樂,教師就不必緊張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不必監視那些由於無事可做而用調皮行為來“招待”老師的機靈而坐立不穩的孩子,如果教師善於把學生引進一種力所能及的、向他們預示着並且使他們得到成功的腦力勞動中去,就連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也能勤奮地、專心致志的學習啊!要想讓學生願意聽我們的課,教師就要想方設法改變我們的課堂。

教師《給教師的新建議》學習心得2

前不久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它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有許多心靈感觸,在此談談我的體會。

“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説,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濕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書中提到這個問題就是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變得枯燥無味,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影響數學教學的效果。

“追求知識的願望,是靠兒童的雖不輕鬆然而快樂的、誘人的、出於自願勞動所創造的千萬條根鬚日以繼夜、不知疲勞的工作來滋養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兒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時候,他的勞動才能成為快樂的、誘人的、自願的勞動。必須使兒童感到自己是一個勞動者,使他為自己的努力所達到的勞動成果而感到自豪。培養自豪也就會意味着在兒童心靈中樹立一種要成為思考者的願望。” 數學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重要的一環,從教學心理學角度上講,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徵,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的培養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大腦組織加工,有利於發現事物的新線索,並進行探索創造,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最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外,更重要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做為數學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數學,才能對學習有興趣,只要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因為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祕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望的基礎,我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激發學生興趣。 我認為人們對知識的認識和積累,都是通過觀察實踐而的不到的,沒有觀察也就沒有豐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確的推理、概括和創造性,所以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去觀察、去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又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數學教學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主動積極的學習,才能有效的培養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知識智力興趣關係密切,有意識的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熱愛學習與情感,並對所教學科產生興趣,因此,老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順利掌握知識,體驗成功後的樂趣,增添學習興趣,使設計的教法符合學生的學法,持之以恆地結合知識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引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求知識的鑰匙,可以增添學習興趣。

三、教育敍事

對“失戀”後一首詩的處理

這首詩的內容是這樣寫的“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來數量就不多,況且質量也不高。”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本學期初的一個下午,同學們都在靜靜地認真自學,只有劉××同學將頭抬得很高,注視着另一個同學,我輕輕地走到那們同學的身邊,發現他正在聚精會神地看着一首詩,我輕聲地説了句,可以給老師看看嗎?這位同學很不情願地將那首詩給了我,爾後兩位同學對視了一下,劉××同學趴到桌子上。用他自己的話説:“這下可完了,老師一定會在班級公開批評的。”我走到講桌前,看了一下詩的內容,沉思了片刻,便將它放到了衣兜裏,繼續觀察同學們的自學情況。可劉××同學卻坐不住了,他時而抬起頭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師的批評。看了幾次後,發現我無動於衷,他便開始寫作業了。

下課的鈴聲響了,我把劉××請到了無人的教室後面,他耷拉着腦袋,用餘光看着我,我讓他坐下,他卻哭了,邊哭邊説:“老師,我錯了,我不該寫這首詩,不該在課堂上看紙條,求老師不要在班級批評我。”我説:“老師要想在同學中批評你,就不會把你請到這裏來。”他會心地點了點頭。我説你能不能實話告訴老師為什麼要寫這首詩。他想了想後,詳細地敍述了他與我班一名女同學友好相處到產生矛盾的經過,原來這首詩是他“失戀”後為了發泄內心的痛苦而寫的。我因勢利導,以誠相待,對他進行了耐心細緻的教育引導。

最後我又將這首詩拿出來,對他説:“老師想和你一起將這首詩改動一下,你看怎樣?”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説:“老師改前兩句,你改後兩句。”他點頭同意。我説第一句只需改動一個字,將“天涯何處無芳草”改為“天涯何時無芳草”,第二句改為“何必非要現在找”,緊接着他又改了後兩句:“本來學業就很緊,況且年齡又很小。”讀着這首詩他開心地笑了,笑得那樣輕鬆,笑得那樣自信。隨後我又説:“十年之後,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師幫你找,怎麼樣?”他連聲説“謝謝老師”。

這次潛隱式教育的嘗試,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對立情緒和戒備心理,平復了內心的波瀾,學會了情感上的進退自如。從而使被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終達到轉化的目的。

教師《給教師的新建議》學習心得3

讀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不禁感歎雖然今天的教育形式比之他所寫的年代有很大變化,但他書中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於我們來説,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我們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我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常讀常新,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穫與體驗。

記得曾有位家長問我,她的孩子每天的作業都寫的很慢,她在旁邊督促也不行。孩子呢也總覺得學習很累很吃力,這怎麼辦?當時不太記得我是怎麼具體回答的,但心裏卻覺得當時自己給的回答是那麼蒼白無力。如果説我是醫生的話,那麼我並沒有給病人最有效的良藥。直到讀了他的書以後,我才瞭解到這時的孩子們的全部經力都用在背誦、識記和保持上去了,以便使他們能在課堂上回答出教師的提問。而他們沒有時間去讀一點“滿足精神需要”的書,沒有時間去思考。換句話説,如果我們想減輕學生的負擔,那麼就應當讓他所閲讀的東西,比要求他記住的東西多兩倍才行。

閲讀此段,我不禁深受啟發,他的這個建議對我們而言何嘗不也是深有其效?現在的工作節奏非常快,平時我們常常感到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的,天天是上課、輔導、寫各種各樣的總結、反思,我想這裏面除了沒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而覺得時間不夠用外,恐怕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被迫着去做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我們的時間從哪裏來?那也是應如他所言去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讀書,使自己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的才能應付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會將工作當成一種負擔。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