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國小參觀村實踐站心得體會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W

要想寫心得體會的時候做到文思泉湧,就必須反覆思考事情發展的過程,當我們內心有了新的想法時,可以及時寫份心得體會來記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參觀村實踐站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參觀村實踐站心得體會6篇

國小參觀村實踐站心得體會篇1

這是我第二次參觀河北省博物館。

河北省博物館很大,總佔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共有18個展館。每次參觀都給我留下不同的感悟。第一次來時,我看什麼都好奇,剛看這一處,又馬上跑向另一處,結果只留下了“眼花繚亂”的印象。我回家拿出本子要寫參觀日記時,只記住了工作人員説的:“請自覺關掉閃光燈,”其他什麼都不記得了。

這次參觀,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只選自己感興趣地去記憶。所以,這次去省博,我刻意記住了兩項內容。

第一,有關漢代人吃飯的知識。漢代人也和我們一樣一日三餐嗎?no,如果是帝王,一天可以吃四餐,若是王公貴族,可以一日三餐,而平常百姓可就慘啦,一天只能吃兩頓飯。看來,漢代人是拿飯的“頓數”來彰顯社會等級的呀。

第二項,在我參觀滿城漢墓時,瞭解了一些玉的知識。為什麼要用玉做葬衣呢?因為古代人對玉非常崇敬,認為玉是日月山川的精華,能夠和自然界的各種神靈溝通。食玉可以長壽,坐玉可以辟邪,穿玉可以使入葬者屍體千年不朽。

河北省博物館早被授予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免費為遊人開放,您只要記着帶身份證就可以了,一定還要記着開館時間哦,每週二到週日9:00到17:00點,週一是不開館的。

國小參觀村實踐站心得體會篇2

在我沒來順德的時候,我就聽媽媽説順德有很多有名的地方,像順峯山公園、寶林寺、清暉園等,可我現在知道媽媽説漏了一個地方,那就是——南國絲都絲綢博物館。

今天,我終於有機會去那裏遊覽了一番,那是因為我當上了小記者,要去那裏參觀採訪。去了以後我才相信,原來這個地方真的是名不虛傳啊!

清晨,陽光明媚,小鳥也跟着我們的隊伍,我想它也是想進去看看吧。這時來了一位大姐姐,原來她就是我們的導遊。

我們跟着這位導遊姐姐走了進去,首先看到了用蠶絲做的衣服,這衣服摸上去又滑又軟,姐姐説:“絲綢衣服穿在身上冬暖夏涼,是最好的布料。”

接着,姐姐帶我們來到了一幅世界地圖前,只見這幅地圖上標識了很多條路線,姐姐讓我們猜猜看這些路線是幹什麼的,同學們七嘴八舌的,有的説是飛機航線,有的説是旅遊圖,姐姐只是笑着搖頭。姐姐見我們都沒猜到,就告訴我們説:“這是古時候咱們國家的絲綢賣到世界各地去所經過的路線,簡稱絲綢之路!”同學們聽了都一片驚呼聲,原來是這樣啊,古時候的人可真能幹啊!

後來姐姐又帶着我們來到了一間房子裏,哇,這裏有好多條“蟲子”啊!姐姐告訴我們這些“蟲子”叫做“蠶”,我們一路走來,看到了蠶卵、蟻蠶、慢慢成長的蠶、正在吐絲結繭的蠶,以及吐完絲最後變成的蛾。姐姐還告訴我們蠶的生命只有三十五天,然後產卵二十五天,等蠶吐完絲結成繭後,它的一生就走完了,原來蠶吐出這麼漂亮的絲後就要死啊,我開始有點可憐起這些可愛的蠶寶寶了。

我們跟着姐姐還參觀了精品陳列展廳,那裏不光有古時候紡絲、織布的工具,還有用蠶絲做成的被子、帽子、絲巾、領帶、短褲、襪子、拖鞋等等很多東西呢,每一件都很漂亮,真讓我愛不釋手啊!

最後我們來到了房子外面,那裏有很多長着大片綠綠的葉子的樹,原來它叫做“桑樹”,它的葉子就是蠶寶寶的食物呢!蠶寶寶吃着這些樹葉,卻吐出了那麼漂亮的絲,真了不起啊!

遊覽結束的時候,我買了六條蠶寶寶和一大包桑葉,我要帶着蠶寶寶回家,天天餵養它們,讓它們也結出漂亮的蠶繭來。

今天不僅讓我增長了見識,而且還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我真開心!同學們,大家有時間也去看看吧,那個地方叫——南國絲都絲綢博物館。

國小參觀村實踐站心得體會篇3

4月29日天空中細雨紛飛,無聲的滋潤着世間萬物。在這個特殊的天氣和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公司組織青年職工參觀了位於大慶市讓胡路區中央大街西側,大慶油田勘探園內,現名叫“大慶石油科技博物館”。

它的陳列面積是1480平方米,是一個普及石油知識,介紹大慶油田歷史和科研成果的展覽館,館內分“大慶油田”、“油田地質開採”、“科研成果”、“巖芯標本”4個陳列室,展品有2500餘件,展出物品顯示了地下油層千變萬化的狀況。

走進大慶石油科技博物館猶似置身於一個地質的世界,許多標本,各種化石,奇形怪狀,顏色各異,都是從地下數千米深的地方採集出來的,宛如一座天然地下宮殿。在感到新奇的同時,也會感到科學技術的精妙和深奧,也會對採油工人產生深深的敬意。當我走進地質油層的立體模型中時,便會如置身油田地層的情景,如油層的厚薄,油層埋藏的深淺,石油怎樣從地底下被抽出地面等,使觀者大開眼界,學到許多知識。講解員為我們介紹了勘探、開採、注水工藝,油層、氣層分佈情況,油層模型,許多圖表,各種地質圖,大慶油田地面設施模型沙盤,巖心樣本,數十種石油產品等等。

參觀大慶地宮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地質標本、油田知識的世界,在這裏我獲知:過去的西方石油理論認為,石油一般藴藏在海相沉積中,而大慶這樣歷史上從未成為海洋的地方,也就是陸相沉積,不可能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大慶的成功開發,宣佈了西方落後石油理論的破滅,也促使我國幾乎所有地質條件相同的平原與盆地,均已找到了有開採價值的油田。

在我為中國人的智慧和過硬的科研水平而感到驕傲的同時,又想到大自然為人類藴藏珍貴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資源枯竭了我們即使擁有再高新的技術也會無濟於事,應該懂得去珍惜這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在慨歎大自然的神奇奧妙的之餘,又被我們的曾奮戰在這片荒原上的石油工人們那種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而折服,為自己身為大慶人而感到光榮自豪。作為當代的青年人,我們有義務把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繼承並使其發揚光大,為我們企業、油田能夠日益壯大,和諧穩固的發展而奮鬥!

國小參觀村實踐站心得體會篇4

今天,我參加黨的活動-----參觀魯迅博物館。我的心情很激動以至於久久不能平靜。

靜靜地走進魯迅博物館的展覽廳,站立在先生的遺像面前,用心去體驗那個血與火的年代,去感受先生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個人勇氣,看着用實物和圖片記述的魯迅戰鬥的歷程:從紹興到南京,再到東京......到最後的逝世地上海,先生戰鬥的足跡在我面前展現出來,我思潮起伏,心緒難平,不禁為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所歎服。

在展廳裏,魯迅博物館的講解員向我們講述了魯迅先生的生平,和魯迅先生生前的許許多多的事蹟。魯迅——他偉大的精神和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魯迅筆耕一生,戰鬥一生,始終為人民,為民族,為真理而戰,他是一面鮮豔的戰鬥旗幟,以獨特的眼光發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來吃人的本質。揭露了那個時代的中國人的精神創傷。祥林嫂,華老栓,孔已己......,魯迅對民族與社會的清醒認識和批判,恰恰反映了對民族的關心和熱愛,"我以我血薦軒轅"是魯迅深厚民族情結的最真切的寫照。

魯迅先生給我們年輕的一代樹立了一個榜樣。他掏出燃燒的心,給人們帶路,給人們指引方向。先生在幾十年間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給一代一代的年輕人指引人生的道路!甚至生活在現在這個繁華由高科技和網絡組成的現代化社會的我們也能感覺到魯迅先生的餘熱和精神!在他的書中我很清楚地瞭解到,寫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開的。他寫的全是講真話的書。他一生探索真理,追求進步。他勇於解剖社會,更勇於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認錯誤,更不怕改正錯誤。他的每篇文章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他的確是把心交給讀者的。人們説他的筆像刀一樣鋒利,但是他對年輕人卻懷着無限的好心。魯迅先生生前還經常介紹青年作者的稿件,拿出自己的稿費印刷年輕作家的作品。他長期生活在年輕人中間,同年輕人一起工作,一起戰鬥,分清是非,分清敵友。先生愛護青年,但是從不遷就青年。先生始終愛憎分明,接觸到原則性的問題,他絕不妥協。這些難道就不值得我們年輕的一代學習和借鑑嗎?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地瞭解到魯迅先生生前也曾經歷過許多困難,所有人的不理解,甚至污衊和誹謗。但所有的困難,一切的一切也不會阻止他始終不停腳步地向着真理前進。

這難道不是我們當今現代人應該學習和堅持的信念嗎?我們應該珍惜每一次這樣好的學習機會,去用心瞭解中國的歷史、中國的古人、中國的領袖,反思當代中國、當今社會、反思自己,因為只有很好地瞭解過去,才會更好的`創造未來!

國小參觀村實踐站心得體會篇5

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參加了南寧記者團組織的參觀博物館活動。

講解員的講解讓我對中國廣西曆史有了更深的瞭解,這裏不僅有精美的瓷器、銅鼓,還有石器時代出土的各種工具。

大家知道什麼是瓷器嗎?瓷器就是土與火的結晶,是中國人的偉大發明。比如:原始瓷,是戰國時代的,這原始瓷既不屬於陶器,也不屬於瓷器;錐刺紋雙系瓿,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東青釉萌蘆瓶,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窯變釉蟠龍魚簍尊,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

銅鼓是南方少數民族獨有的樂器,古時候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徵。廣西博物館珍藏的翔鷺紋銅鼓大約是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的,這翔鷺紋銅鼓是國家級的文物。古人先把銅鼓當作鍋來煮飯,但是後來人們發現,把銅鼓倒過來可以敲出聲音,後來就變成了打擊樂器。現在的銅鼓,人民一般都是用來慶祝節日。

石器時代的出土的工具,楔形雙肩大石鏟,是由工具磨成;它們是古人用來祭祀神靈,祈求糧食豐收的供品。當然,大石鏟不是用於農業勞作的。還有手斧,是古人用於挖打獵物或是勞作的。距今約80萬年。

除了以上所説的,博物館還陳列了許許多多國家級的文物,也有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如甌駱遺粹。所謂的“甌駱”是指兩千多年前居住在廣西的兩大部族,“甌駱”是對他們的簡稱。

這些都是歷史的氣息,是中國的文化,更是國人的驕傲!都説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到博物館來,多瞭解我們的文化和歷史。

國小參觀村實踐站心得體會篇6

在眾多的文物之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首博的鎮館之寶:珊瑚紅釉琺琅彩花鳥紋瓶。這件瓷器名字很長,初次見到它,我就被它漂亮的外表所吸引,更感歎於古代工匠們的精彩技藝:瓷瓶上繪製了碧桃花、翠竹、鳥、蜜蜂等紋飾。腹部和頸部共繪兩隻小鳥,一隻棲於竹枝上,另一隻展翅於空中,搖首啼叫,蜜蜂在盛開的桃花間飛舞,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

隨着首博教師娓娓道來,我也開始漸漸瞭解它的歷史:這件瓷器文物產於清朝雍正年間,是一件琺琅彩瓷瓶。琺琅彩瓷瓶可謂是古代中國製瓷工藝最高水平的代表,只生產於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間。清朝官窯所產的琺琅彩瓷瓶可是400多件,而其中的大部分又都在中國近代的歷史中埋沒了,現存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並且該瓶造型線條優美流暢,裝飾及工藝技術等都到達了極高的水平,其彩繪講究、造型秀美、紋飾細膩、構圖考究,表現出了雍正時期琺琅彩發展特點和官窯器物的整體風貌,可謂是一件國寶級的文物了。

這件文物不僅僅在古代是一件珍品,而在現代,它也被運用到了外交上,而這便成功地弘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提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我國是世界四大禮貌古國之一,在這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上我們有着無數代中國人艱苦奮鬥而得來的文化成果。這夯實了我們文化建設的根基,奠定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更讓我們在國際中增強了自我的軟實力。

感激學校和教師們的設計和精心安排,讓我們的學習從課堂延伸到了博物館,知識學習變得更加生動、具體和歡樂。從陳列館中我們看到了歷史的實物,歷史變得很趣味和鮮活生動,讓我加深了對歷史的喜愛,也學會如何去欣賞文物,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厚重和魅力,激發了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的動力。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的學習不僅僅是書本知識,更是要傳承中華民族勤奮、自強、探索、創新的精神,用我們的奮鬥換來祖國的成就,讓後人也為我們這一代人點贊、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