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對學習強國的學習心得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9W

保持對生活的感悟,才能寫出高質量的心得體會,寫好心得體會之後,我們的內心感受就能得到抒發,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對學習強國的學習心得6篇,供大家參考。

對學習強國的學習心得6篇

對學習強國的學習心得篇1

應該説,隨着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大多數的中國小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在備課、上課、作業佈置以及家校聯繫與溝通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是有目共睹的。我們的中國小教師,也在盡情地享受着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其實早在幾年前,線上教學的理念就已經提出來了,但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得到更多的實踐,因此目前中國小線上教學幾乎還是一個空白點。而本次的突發疫情,自上而下迅速啟動了在線教、在線學,以至於部分教師有一點手忙腳亂、手足無措。尤其對於偏遠地區或者農村的教師來説,線上教學可能會面臨更多的難題。這次特殊情況下的“被動”教育改革,顯然我們的中國小校無論是技術條件還是心理素養都沒有準備好,似乎線上教學來得有一點讓人猝不及防。

儘管是一次“被動”的教育改革,儘管中國小教師可能還沒有準備好,但該來的還是來了,這是我們中國小教育教學發展的一個趨勢和潮流。事實上,我們的中國小恰恰剛好可以以此次“被動”教育教學改革為契機,深入考慮疫情之後的線上教學該怎麼開展?考慮線上教學如何更好地與學校的課堂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正如金水區第二實驗國小任綵鳳校長説的那樣:“中國小線上教學會成為學校教學的有效輔助,我想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是如果要普及的話,我覺得它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她還説:“線上教學凸顯的是教學的功能,忽略的是教育的功能。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在於獲得知識,更在於學生素養的培養。教學不僅僅是結果,不僅僅看孩子是學習到了什麼,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點點滴滴的交流,是潤物無聲的一種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思維發展和綜合素養的引領。另外,線上教學的過度,可能會影響學生視力。學生沉浸於書香之中,深入思考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少。但是,無論科技如何發展,希望根本不要丟。”

新密市市直第二國小的靳凡瑋副校長認為:“互聯網+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大的趨勢。我認為,當下的一些問題都是正常的,很多也是可解決的,任何一種新事物的進入都需要一個摸索實踐的過程。但就未來發展來看,線上教育的趨勢顯而易見。但是,這並不意味着線上學習能夠完全替代學生的在校學習。如果二者能夠有機結合,在班級學習共同體的基礎上適時發揮互聯網+教育的作用,一定會對學生的個體發展提供更多元和更有效的支持。”不言而喻,這兩名校長的觀點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時也深刻揭示了線上教學的實踐價值和現實意義。在互聯網時代,在線教和在線學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也是未來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而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有利於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們認為,儘管線上教學不能完全取代學校的課堂教學活動,但可以作為學校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補充或輔助;儘管線上教學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諸多問題或困難,但本着為孩子們的成長着想,我們相信這些難題會逐步得到解決的。

結束語

目前,中國小有一些難題還比較“棘手”,如大班額現象、師生在校時間過長、因材施教、自主學習能力等等,這些問題都困擾着教育教學的改革進程。如果中國小線上教學能夠得以實施,是否可以解決部分的問題呢?譬如,學生在校時間過長,尤其是中學生每天在校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上不完的課,刷不完題,而老師也一般要求在崗堅守着。因此,師生在校消耗的時間都太長,造成了身心疲憊,壓力巨大。那麼,中國小實施線上教學的方式,我們認為就可以減少師生的在校時間,給彼此留一點自由的時間和空間,當然也可以適當緩解一下壓力。

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好:“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

總之,線上教學是線下教學的延伸,是學校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互相成就,相互促進,而不是互相替代。

對學習強國的學習心得篇2

眼下,疫情防控還處在最緊要、最關鍵的“窗口期”,更需要廣大幹羣眾志成城、共度難關。正所謂“特殊時期顯本色,急難險重看擔當”。黨員幹部是人民羣眾的主心骨、守護者,在人民羣眾遇到困難的時候,本應衝鋒在前、堅守一線,通過參與疫情防控,不斷提升能力素質。

提升團結協作的凝聚力。針對此次疫情,全國各地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一級響應,足見形勢之緊迫、任務之艱鉅。因此,疫情防控作為一項全局性工作,不能有半點疏忽和懈怠,既要倡導全民參與,又要着重突出黨員幹部的引領和率帶作用。一方面,有令即行,守好自己的責任田。各級黨員幹部要根據組織分工或單位統一安排,紮實做好人員排查、信息登記、秩序維護等工作,確保各項任務條理化、精細化。另一方面,又要增進團結協作,在思想上、行動上合成一股勁、擰成一股繩。疫情防控複雜而艱鉅,不能僅靠單打獨鬥,更需心懷大局,只有在工作中相互補充、相互配合,才能保證高質高效。

提升自我規範的約束力。為確保依法科學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各地結合實際出台了不少管理辦法,諸如疫情期間減少外出、避免羣體性活動、不信謠傳謠、聽從組織安排,都是明令禁止的。作為黨員幹部,定當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言論上,線上線下、網上網下都要多多傳遞正能量,特別是針對某些網友自發或轉發的消極言論、不實言論,要敢於發聲亮劍,及時迴應羣眾關切、消除羣眾誤會。在行動上,帶頭自我約束、自我管控。嚴守生活紀律要,面對親朋邀請聚會、聚餐,既要果斷拒絕,更要耐心勸誡;嚴守組織紀律,一旦接到工作任務,決不推諉、決不怠慢、不勝不休。

提升解決問題的應變力。從表面看,黨員幹部參與抗疫工作,就是按照分工細則,腳踏實地一件一件去辦、辦完即可。實際上,在防控過程中,又難免遇到一些新問題。比如,在住户排查和人員管控時,如何做到精細化,確保調查數據和“大數據”高度統一?如何取得羣眾的信任和支持?勢必考驗我們對複雜問題的分析研判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突擊應變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與羣眾交談、勸導時不能按照紙面內容生搬硬套,更需講究語言策略和問答技巧。既要動之以情,又要曉之以理,把不支持、不配合的危害與後果説清楚,讓羣眾明白眼前局勢,真正從內心緊張起來、重視起來、參與進來。

提升勇於拼搏的戰鬥力。近日,各地組織部門紛紛出台激勵措施,在疫情應對會考驗幹部、識別幹部、選拔幹部。對於廣大黨員幹部而言,既是內生動力,也是強烈號召,更是嚴肅要求。誠然,當重大疫情來襲,嚴重威脅人民羣眾的身心健康時,正是黨員幹部表達“對黨衷心、為民初心”的關鍵時刻。責任在心,使命在肩,就是要敢於主動請纓,哪裏有困難就往哪兒趕,哪裏有需要就到哪兒去,深入基層、衝在前沿、守在一線,為抗疫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抗疫過程就是黨員幹部的磨練、成長過程,通過科學有序地防疫戰鬥,把疫情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也就是對他們能否迎難而上、敢打敢拼的檢驗。

對學習強國的學習心得篇3

冬末春初的這場疫情,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但是在這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疫”中,孕育並誕生了偉大的“抗疫精神”,有攻堅克難的奮鬥與鬥爭精神、有積極作為的責任與擔當精神、有充滿信心的樂觀與團結精神……正是這些“抗疫精神”,才讓疫情形勢出現了積極向好態勢,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同樣需要“抗疫精神”。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如今疫情當前,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了我們肩上的責任。作為中學生,責任意識必不可少。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保衞戰中,有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有堅守在工作崗位的民警,環衞,有犧牲小我成就大家的志願者們,還有加緊復工復產的車間工人們......他們堅守着自己的責任,完成着自己的使命。

“我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更是一名中共黨員,我有責任也有義務衝鋒在前,挺身而出。以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使命為羣眾生命保駕護航。”這,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的自述。生命的守護,爭分奪秒。醫護人員們來不及想一下他們自己,也來不及回頭看一下自己的家,拼盡全力,從死神手中拯救生命。他們履行了自己的使命,盡到了應盡的責任,為身後的國人築起了防護的堡壘。

“我是退伍軍人,又是共產黨員,在這個特殊時候就應該主動作為,扛起擔子!”“疫情當前,我們黨員應當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這是我們作為黨員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一位退伍軍人,在疫情期間,主動申請擔任路口疫情防控檢疫點值班長,盡職盡責。即使退伍也依舊在奮鬥,為國家而奮戰!

“你們放心,我好着呢!”這,是一名抗疫一線的捕警,任務艱鉅,過年沒能回家。給父母打電話後,他哭了......他邊哭邊坐在地上吃着盒飯。塞幾口飯,抹幾把淚,便又拿着小本本接着工作了......他年僅21歲,還是個大孩子,可他小小的年紀單薄的肩膀,卻扛起了國家的重任。

此時,疫情保衞戰已看到了曙光,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也應當在抗疫期間,擔起我們的責任,盡到我們的義務。

疫情當前,我們要對着自己負責,對周圍人負責,對人類負責,這便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當然,我們也應當扮演好我們學生的角色,真正做到“停課不停學”家校同心,共同為祖國的未來而奮鬥。要讓災難見證我們堅定成長的足跡,讓我們和祖國一同成長。正如,河南省教育廳廳長所説:“在災難和不幸面前,我們要風雨同舟,攜手共進,要培養堅韌不拔,從容不迫的奮鬥精神和赤誠仁愛,胸懷天下的國家情懷,把疫情,把災難當成教材,把我們應該做的,能夠做的,通過努力能夠做到的事,做到最好,最到最佳,保持良好的,積極的心態。”

堅定鳳凰涅磐的決心,勇挑萬鈞重擔,鐵的意志必將戰無不勝;堅定破繭成蝶的決心,直面艱難險阻,鐵的擔當定會攻無不克;堅守壯士斷腕的決心,敢於奮勇直前,鐵的作風定能志在必得!居在家的我們,也應當有鐵的意志,擔當,作風,銘記我們的責任,努力完成我們的使命。致敬所有醫護人員,致敬一線“戰士”。生者奮然,死者安息,願醫務工作者的付出都得到銘記,願所有為戰勝疫情作出的犧牲都不被辜負,願祖國重得輝煌,願我們能共渡難關!

一個個奮不顧身的身影,體現着黨組織的強大力量,是黨員踐行黨的宗旨、為民服務的體現。“疫情就是使命,我們是黨員,我們義不容辭!”“我們也擔憂,但是我們不會退縮,因為這是我們的初心與使命。”“病毒無情,但人間有愛,相信我們能夠打贏這一仗!”在疫情防控的一線,黨員這樣説道。

2020才剛剛開始,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也悄然蔓延,面對疫情的快速蔓延,‘以最快的速度救治患者,以最快的速度控制疫情’成了當前的頭等大事,容不得有絲毫猶豫、絲毫僥倖。

對學習強國的學習心得篇4

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着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

青春,必有所為;基層,大有可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發展變化的同時,更應該向習近平總書記當年那樣做好基層事,做好眼前事,沉得下身,潛得下心,踏實務實,讓青春在基層的天空中盡情飛翔。

學習和繼承五四精神,需要我們不斷學習。青春年華,意氣風發,但需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學習到了新高度,才會有更深邃的思想,更闊遠的目光,才會認識自己,更加奮發有為,更好建功立業。古人云“非盡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開獨造之域”,放棄學習,便束縛自己,堅持學習,才能放飛青春。作為一名基層學校的一線教師,我深知不學習,便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形勢;不學習,便難以把握新時代學生的特點;不學習,便站不好站不穩講台。回想年輕的習近平在樑家河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如飢似渴地學習、讀書,我們有什麼資格洋洋得意,又有什麼藉口固步自封。於是,在教學中,我鑽研教材,豐富教法,在生活中,我喜愛閲讀,提升素養,只是希望在漢濱教育這片沃土上能扎得住根,能做出些微薄的貢獻。

學習和繼承五四精神,需要我們踏實謹慎。我們知道,樹的枝葉愈是繁茂,它的根向黑暗大地扎得愈深。青春的我們,有無垠的慾望,有無限的追求,如不加以剋制,便如同狂奔的野獸尋找壯士的鋼刀,美麗的飛鳥尋找着金色的牢籠,青春不羈的心尋找着毒色的眼睛,從此,折戟沉沙,青春難覓芳華。其實,我們需要踏實謹慎,在基層也能放飛青春,正如朱自清所言“從此我不再仰臉看青天,不再低頭看白水,只謹慎着我雙雙的腳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回想自己的教育教學生涯,凡是自己踏實了,努力了,便總能收穫來自教育教學的回報,凡是自己浮躁了,放鬆了,教育教學的講台總是搖搖欲墜,無法站穩。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樑家河下鄉插隊的時候,不正是靠着自己的踏實,為民辦實事的信念,才收穫了鄉親們的信任和不捨嗎?樑家河,真是有大學問的地方啊!

學習和繼承五四精神,需要我們心安志遠。“心在哪裏,風景就在哪裏。志向有多遠,青春就會有多燃。”跟隨心的指引,為此心而用心,以此身來安心,傾注全身力量逐志而行,執着向前,才能成就一路綺麗的風景,正如孫中山説“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然而,有些青年難在基層安心,好高騖遠,百般挑剔,工作趨於浮躁,志向趨於低俗。香港媒體人樑文道説:“浮躁是這個時代的集體病症”,青年人尤甚。當淺嘗輒止成為思維定式,急功近利成為普遍景象,喧鬧膚淺成為喜聞樂見,心難安志難遠,風景難覓。屈原説“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安心遠志,用畢生精力實現它,無論是於春風得意中策馬,還是在艱難困頓中蹣跚,青春之歌都會嘹亮,青春之境總能高遠。年輕的習近平在樑家河帶領鄉親們建沼氣池,辦實事,讓鄉親們的生活越過越好,這不正是心安志遠的寫照嗎?現在的我們工作在基層,面對的更多是來自山裏的貧困學生,這要求我們要向習近平總書記那樣,安下心,樹遠志,改變自己的命運,更要改寫這些亟需改寫的山裏娃的命運,讓他們走出大山,開拓眼界,增長本領,學有所成,反哺家鄉,讓這裏的生活也越過越好!

多少次,我們高歌“昂昂獨負青雲志,下看金玉不如泥”,多少次,我們悲歎“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多少次,我們感慨“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在種.種務虛中,我們把光陰虛度,我們把惆悵叢生,回想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在樑家河的磨練、收穫,我們不羞愧嗎!“少壯輕歲月,遲暮惜光輝。”莫等到大好青春逝去,才恍悟時光的珍貴。讓我們珍惜時間,做好基層事,做好教育事,沉得下身,潛得下心,踏實務實,讓青春在基層教育的天空中盡情飛翔!

對學習強國的學習心得篇5

2019年最令人興奮的就是由中宣部組織建設的“學習強國”平台正式上線並推廣。該平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重要內容,立足全黨,面向全社會,探索實現有組織、有指導、有管理、有服務的學習,努力滿足互聯網條件下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多樣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學習需求,致力於打造創新型學習生態,引領帶動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大國建設。這段時間我通過平台的學習,瞭解國情,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不僅讓自己開闊了視野,也激發了學習性。

我個人最喜歡進行的是視頻學習,在視聽盛宴中收穫鮮活的學習體驗。第一頻道、短視頻、慕課、影視劇、紀錄片等等源源不斷提供海量音視頻,在這裏讓我受益匪淺,我經常看黨史人物類視頻,探尋革命軌跡,領略開國元勛的風采,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

我最先看的視頻就是關於八一南昌起義,我們都知道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可是我們知道的大都僅限於此,在看完視頻後,我才瞭解到原來當時我黨起義的目的是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我深刻體會到革命政權的來之不易,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遍佈着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正是因為他們的英勇奮戰和無私的奉獻,才使我們過上了如今的好日子。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一切,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發揚黨的精神,堅信革命理想和信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一切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工作並做好本職工作。在利益與金錢眼前、在困難、艱苦眼前,想一想為革命事業,在南昌起義,在戰爭時期犧牲了的先烈們,想一想在和平年代裏英年早逝仁人志士們,就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解決的。

回顧那段悲壯英勇的歷史,我們深記“落後就要捱打”的古訓,因此,中國共產黨必須堅定地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完成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黨的莊嚴使命。當前,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中,我們黨員要時刻牢記這一歷史使命,不斷地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適應時代的需要,更好地為共產主義事業的發展壯大做出自己的貢獻。

通過在《學習強國》上的學習,我更加體會到了人生離不開學習,“學則智,不學則愚”。學習是亙古不變的話題。而在學習之後我又進行了反思,以前不學習、不愛學,究其原因,首先是對學習沒有足夠重視。第二是怕吃苦,有懶惰情緒。第三是沒有發現學習的妙處,沒能把學習當作樂趣。

現在我認為首先,學習是一種需要。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科技發展和知識更新異常迅猛,知識“老化”的速度大大加快。我國已經全面進入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各方面工作任務繁重而艱鉅,並由此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事物、新問題。身處這樣一個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感到“本領恐慌”。唯一的出路在於學習。只有學習,才能不斷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適應新時代的生存方式;只有學習,才能不斷地獲取新信息、新機遇,克服“本領恐慌”,提升素質能力。

其次,學習是一種責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黨員身份特殊,無疑承擔着更大、更重、更多的責任,決定了需要更多的知識、更高的素質、更強的能力。要學深學透中央方針和政策,認真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踐行新發展理念,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高政治理論素質。通過學習,提高自身內在傾向性的思維能力、評價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提高外在傾向性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處事能力、工作能力等。

再次,學習是一種追求和境界。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你專注於一本好書,猶如沐浴智慧的洗禮,從中可以得到無以言表的樂趣。如果體驗了學習的樂趣,自然會心甘情願地學習,而無須他人提醒。

我們要用重視學習的精神、勤於學習的責任、善於學習的能力、樂於學習的境界、持久學習的恆心來武裝我們自己,不斷開拓人生新境界,不斷開拓事業新局面。

對學習強國的學習心得篇6

4月8日,武漢大城“重啟”,又見熱乾麪,又聞街巷笑語聲,經歷嚴重疫情考驗的人們潸然淚下。戰“疫”最後的勝利漸近了,但疫後重塑心理健康的戰鬥,或許剛剛打響。

為了戰勝病魔,兩個多月來,醫護人員和一線工作者不怕累,病患人員和隔離人員拿出了堅強的鬥志,各方真情奉獻、守望相助,終於盼到這來之不易的一天。可長時間處於高壓之下,身心難免疲憊;經歷隔離觀察,情緒難免恐慌焦慮;七八十天以家為天下,難免四肢乏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維護人民大眾的生命安全、穩定經濟和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應有之義,關注和守護人們的心理健康一樣迫在眉睫。

近日,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和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的發佈的調查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僅是軀體上的傷害,還觸發了更多人的心理創傷;疫情之後,要對症下藥予以輔導、紓解,尤其是要對曾經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和防護一線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因疫情而喪親的家庭等人羣給予心理幫助。

我們在尋求整體形勢一天一天向好發展的同時,也要不忘每一個歷經磨難的個體的喜怒哀樂,幫助他們從病毒的恐懼中解放,驅散疫情留在心裏的陰霾,重獲心靈和人生的自由。這對“重啟”的武漢來説,也是尤為重要的。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要主動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引導全社會關心關愛確診人員、隔離人員和病人家屬。焦慮、抑鬱、躁動情緒在疫情中出現、滋長,有其必然性。防範這些次生“病毒”在心裏紮根擴散,避免二次傷害和疫情“餘震”,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這條戰線,因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態化,也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同時,心理幫助是高度個體化、具象化的工作,必須拿出熱情、温情、真情,讓有困惑的人們和職工切實感受到温暖,拾起前進的動能,發現人間有愛、未來有光。

讓陽光照進心裏,關鍵是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環境氛圍。武漢還需要持續鞏固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遠離可怕的過去,堅定信心;需要加快推進復工復產進度,使經濟社會動力澎湃活力如舊,穩定人心;更需要塑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讓正能量始終充盈,鼓舞民心。

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如今,武漢的“煙火氣”漸漸恢復,走在復工復產路上,人們繼續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心裏必將燃起希望和憧憬,消弭疫情造成的創傷,也必將打贏重塑心理健康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