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人為什麼活着》讀書筆記精選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6W

書香寧海,古今同香,運動的能量來自食物,思想的光輝來自書本,那麼關於《人為什麼活着》讀書筆記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人為什麼活着》讀書筆記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人為什麼活着》讀書筆記精選
《人為什麼活着》讀書筆記

“人為什麼要活着”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都思考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一樣的答案。有的人説要為父母、家人而活着;有的人説要尋找真理而活着,就象蘇格拉底以自己的無知之知;有的人説就是為活着而活着。甚至有一位老兄教導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啊兄弟!”

對於這個問題,愛因斯坦説:“不必深思,只要從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我們的幸福全部依賴於他們的喜悦和健康;其次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通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合在一起。”我對此的理解可以歸結為一個字:愛。

讀了公司推薦的稻盛和夫的《人為什麼活着》這本書,我感覺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和經營哲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關於人生哲學,稻盛和夫認為人生有一種信仰是一件幸事!信仰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使你心存善念,心靈充盈,使你無堅不摧,無往不勝。關於經營哲學,稻盛和夫的核心理念是“敬天愛人”,所謂“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去做事,稻盛和夫堅持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

所謂“愛人”,就是“利他”,秉持利他之心而活。稻盛和夫認為,獲取更高的利潤,對於經營者而言,對於企業而言,那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還要考慮讓自己周圍的厲害關係也獲得幸福,也就是説,商人做生意自己要賺錢,同時買賣對方也要高興,而且與生意有關的周圍所有的人,尤其是企業員工都要高興,這種所謂各方皆好的和諧經營模式,表達了作為稻盛和夫行商的極致,這也是他的企業獲得永續的繁榮和持久的成功祕密所在。

我想,儘管我不是稻盛和夫,沒有俯瞰人生的視野和點石成金本領,但我依然可以找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明確自己所擔當的角色,尋找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僅使自己活得幸福和快樂,更要因為我的存在,使周圍的人感到幸福和快樂!這也許是稻盛和夫的利他以及愛因斯坦的愛的一點啟示吧。

《人為什麼活着》讀書筆記

年前去書店,家在鄉下小縣城,在書店沒買到這本。年後回到項目後,在亞馬遜上淘到了這本書,但是由於物流原因,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是26號,花了2個晚上的時間看完了。時間倉促,可能不能深刻領悟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學,但是讀過之後總會所感,有所悟,有所收穫。

作為周老師力薦的一本書,在看之前就十分好奇。“人為什麼活着?”這個問題太大了,這個問題必然是沒有唯一的答案的。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在此之前,我並不知道稻盛和夫是誰,但是我想,他敢於寫這本書,敢於回答這個我認為是沒有唯一答案的問題,他一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或者説是有着不凡的閲歷,對人生領悟達到一定境界的人。後來在網上了解了他,他的人生的確令人讚歎,從而對他對人生的回答更加的好奇。

當然,在這之前,我也思考過人活着的意義的問題。也許並沒有思考出什麼結果,因為我覺得這是需要歲月的沉澱的。人小的的時候也許只是為了吃喝而活着,慢慢的接受到了文化的薰陶,這時候會有很多為什麼,因為當人們剛剛接觸到某一個領域的時候,他總是會有無窮的興趣的,就像我小時候,非常迷戀天文的科學知識。那時候,網絡還沒有普及,也沒有有線電視,唯一能夠獲取天文科學知識的途徑就是書本,我記得那時候我的母親給我買了一本《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主要是天文科學的。但是還是有很多為什麼無法得到解釋,於是乎就萌發了許多小孩都會有的“未來要當什麼的夢想”,當時我的夢想就是長大要做一位天文學家。這也許是人生第一個高於“生存”而活着的意義——夢想。當然,這種夢想基本是不能基於現實,算是一種幼稚的想法,也不排除一些一直堅持着兒時的夢想,不斷為之努力,最後成就的夢想的人。可能是現實的原因,或者是自身的原因,我沒能堅持這種夢想。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從國小到國中到高中,我發現我只有目標,沒有了夢想,只是儘自己所能好好學習,考上大學,這也是家人的期望,彷彿這時人生意義就是吃飯,睡覺,學習,沒有別的了,如同一個機器一般的運作。當時人生的閲歷有限,還沒有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不過在父母和老師的教導下,做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是我第二次萌生的高於“生存”而活着的意義。

如果説在上大學之前,我還是在父母老師的呵護下成長,所走的每一步基本都是按照他們想法而設定的。那麼在上大學後,就一個轉折點。首先在年齡上,我成年了,不再需要父母的監護,我有了更多的自主決定權。我記得在剛入大學的開學典禮上,校長的講話中提到了,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到三觀的重要的性吧。大學擁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間,我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但是反而沒有了目標,變得十分迷茫。渾渾噩噩渡過了大學四年,雖然成績比較優異,也擔任過學生幹部,成為了一名黨員,也很積極參與各種學生活動,交了一羣朋友,也談過戀愛。生活過很充實,卻感覺不到具有什麼意義,因此大學裏面很多事情我都沒有深刻的記憶,感覺四年時間就這麼一筆帶過,恍恍惚惚。工作後,開始感受到了社會和生活的壓力,這時才真正的思考了人生,人活着是為什麼?不是僅僅是為了賺更多的錢,獲得更好的生活,更是個人價值的實現,做一個有用的,用自己的智慧能力為這個社會做貢獻。

説了那麼多,回到稻盛先生的書來,我寫的是讀後感,所以必須得與他的觀點有所聯繫。稻盛先生現在是一個佛教信徒,他的書中很多是基於佛教理論,融入他人生閲歷的感悟,他的哲學很獨特。但是我不能説我是完全認同他書中的每一個觀點的,我覺得做為一個成年人,必須有自己的思想,只要是“善念”的,都是可以堅持的。稻盛先生是一個唯心論者,他在書中有句話説“人怎麼想,就會出現所想的結果,萬物唯心造”,同時他相信人是有靈魂的,人死後,肉體死亡,意識永存。我是一箇中共黨員,學習是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觀,我的世界觀是唯物的,我不相信人有靈魂的,同時也是一個無神論者。但是我也不認為稻盛先生的唯心論是錯誤,只是不同人對這個世界的不同看法而已。對於稻盛先生書中大部分觀點和認識我都是很認同的。

首先他講到世界萬物無需做什麼,只要存在就有價值,和世界萬物是客觀存在的是異曲同工的道理。人類作為世界萬物中的一種,也是客觀存在的,人活着的最基本的意義就是存在——在這個世界上以一個完整的形式存在,這是人活着的第一層意義。就是我之前説的為了吃喝而活着,我們學習工作賺錢,簡單的來説就是為了生活,提高一點層次,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人們如果在絕境的時候,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了,活着沒有意義了,不凡想想存在的價值,有了這點,我們就有了堅定活下去的理由。但是這就是人生的最終意義了麼?稻盛先生告訴我們:當然不是,人類作為萬物之靈是有智慧,理性,心智的,正因為擁有這些特質,所以人類被稱為“萬物之靈”,被視為地球上進化程度最高的生物。因此,人類在擁有時遠必“純在”更偉大的價值。

稻盛先生認為活着的第二層意義就是:秉持利他人之心而活。這是教人予人為善,並且剋制自己的慾望,淨化自身的心靈。在書中,稻盛先生認為,人本無所謂善惡之分,但是由於生存需要,會產生慾望,從而產生惡念,嚴重就能危害在別人和社會。為了使自身不墜入惡念之道,稻盛先生在書中引用了佛教中的一個觀點,就是“持戒”、“佈施”、“忍辱”、“精進”。這是全書中最令我認同,也是我收穫最深的八個字。我覺得人生活着的意義就在這八個字中,“持戒”就是控制自己的慾望,堅守做人的準則。“佈施”就是幫助他人,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予人為善也就是予己為善。“忍辱”是人們在逆境中所需要的品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困難和挫折,這時,就需要做到“忍辱”,才能渡過難關。逆境能給人帶來不同凡響的收穫,人們常説的: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就是這個道理,我是堅信着這一點的。最後就是“精進”,

稻盛先生在書中並沒有對此做詳細的描述,我認為“精進”就是不斷的提升自己,不斷的進步,這是包括在任何一方面的,不僅僅是自身的知識的提升,也是自身修養的提升,更是個人人生觀,價值觀的提升。

稻盛先生還説到了第五種方法“禪定”,就是禪定冥想。通過以上五種途徑,不斷堅持,就會達到最後的“般若”(智慧),也就是了悟宇宙的真理,達到開悟的境界。這也是稻盛先生對人生意義的第三層解釋,也是人生的終極意義。這是佛教的説法,稻盛先生通俗的説法就是:成為一個有品質的人,讓心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再回到自我,對於稻盛先生所説的人生的三重意義我是十分認同的,但是大多人都只停留在前兩種層次上,甚至部分只停留在第一個層次上,能領悟人生終極意義的人是極少數的。我已經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完整的存在,所以就需要需要高於“存在”的人生意義。這也是整本中為什麼我對“持戒”、“佈施”、“忍辱”、“精進”這個印象深刻,因為我已經進入了人活着的第二重意義,只有不斷努力並且做到“持戒”、“佈施”、“忍辱”、“精進”。我才能達到人生的第二重意義,並且更好的生活,才能讓自身的價值得以體現。

寫了這麼多,我覺得人生意義的思考是應該用發展的眼觀來看,人在不同時期對於人生領悟是不同的,以上也是我現階段以及之前對於人生的思考。在看稻盛先生的書時,我也在不段的思考,我覺得人時常進行這樣的思考,要不就會被現實的一切矇蔽,

忘記人生的意義,所以時常進行這樣的思考,不僅可能有所得,更重要的一點是能夠時刻的激勵和提醒自己,人生的意義不僅僅是生存,更是要不斷的“持戒”、“佈施”、“忍辱”和“精進”,從讓心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人為什麼活着》讀書筆記

“困難算什麼?能平安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汶川、玉樹地震之後,很多人對生命、對活着有了新的理解與感悟。活着的意義是什麼?直到我讀了《活着》,似乎有了答案。

讀完《活着》,有種會窒息的心疼,那種感覺,如同《平凡的世界》講述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的故事留給人不平凡的震撼。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輸光了家產,父親氣急攻心而死,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去當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並釋放了。當福貴再回到家鄉,母親早已故去,女兒鳳霞也在一次高燒後成了聾啞人,家裏一貧如洗。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使得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後,在大躍進運動中,福貴的妻子家珍因為飢餓患了軟骨病。縣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福貴的兒子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才開始漸次上演。女兒鳳霞產後大出血而死,妻子家珍病死,女婿二喜做工遇難橫死,外孫苦根吃豆子意外被撐死。親人一個個相繼離他而去,每讀一頁,都不禁讓人雙眼濕潤,淚水迷濛,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悲劇將生命裏難能可貴的温情扯得粉碎。最後,孤苦伶丁的福貴買了一頭老水牛,給它取名叫“福貴”,和“福貴”相依為命,平靜地活着……

在小説的序言中,作者餘華説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的理解是:“人生就是為了活着,而你不能因為別人的生或死或其他的事情來放棄活着。“活着”是接受,去接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接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對於這個浩瀚的世界來説,我們那麼渺小,那麼脆弱,那麼微不足道,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然而有多少人能真正讀懂平凡和苦難,能真正詮釋生活的意義,人生的真諦?生活總是讓人來不及感歎就已風塵僕僕,無論幸福或者苦難,都是路上的一道道風景。

人為什麼而活着,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我認為,一個人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活在了這個世界,就要好好活過。像福貴,死亡與悲劇貫穿了他的一生,每一次的死亡和悲劇都足以讓他跨掉,但他還是接受了,平靜地直面生活中的每一次絕境,那種苦澀浸泡過的幸福透徹心扉。因此,如果我們非要給活着賦予一個美麗的意義,那就是幸福。追尋幸福是我們活着最大的意義,失去了這個原動力,我們的活着將只是一種純粹的機械活動,沒有絲毫的光彩!

活着,總要經歷一些不可預期的痛苦,因為痛苦才能讓人深切感受到還活着。“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即使人生充滿坎坷,我們也要堅強地面對,用我們的一生來追求幸福,用一生來參透世間萬象,人生百態……

人活着為了什麼?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着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自己。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説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活着,不是為了活着而活着。人應該有所追求,人應該有個目標,假如一個人沒有追求沒有目標,就彷彿一根遊絲,只是漂浮在這個喧囂世界裏的一粒游塵,匆匆的來也可能匆匆的去。活着要有期望,活着要有思念,我活着為了我自己,但是我們決不能只為自己活着,要那樣的話,當我們回首往事,會因為我們的碌碌無為而悔恨,會因為我們的虛度年華而懊悔。活着不只是為了自己,活着就應該有所追求,活着就好好的活個樣子,活着就好好的珍惜!

人活着為了什麼?這是一個太哲理的問題。有人説是為了吃喝玩樂而活着,有人説是為了名利而活着,有人説是為了一份責任而活着,有人説為家庭而活着,有人説為父母而活着,有人説為孩子而活着。大千世界,人生百相;日月如梭,人生短促。生命存在,各有原由,生命存在就是存在,這是生命存在的原由。為什麼而活,只是人的世界觀,世界創造了人的價值,人生價值體現了人生目標,而人生目標的實現是靠個人的奮鬥。每個人是社會最小的一個單元,只有每個人在社會的秩序下活出真正精彩,那麼社會也精彩,人生更精彩。你、你身邊的人;你所希望的,你所期盼的;不管是平凡的、不平凡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精彩的。

人活着為了什麼?如果一定要給個説詞的話,那麼我希望為了精彩為了幸福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