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談美》讀後感精選熱門優秀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8W

每個人都知道書籍的重要性,可是又有多少人養成閲讀的好習慣呢?放下電子產品吧,你知道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才更吸引人的眼球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2《談美》讀後感精選熱門優秀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2022《談美》讀後感精選熱門優秀範文三篇
《談美》讀後感 篇1

本文作者朱光潛,字孟實。他90歲生涯的大部分都貢獻給了中國的美學事業,所以晚年的他被尊稱為“美學老人”。

朱光潛的《談美》寫於1932年,由著名的開明書店出版。在此之前,他寫過一本《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用書信的形式,漫談文藝、美學、哲學、道德、政治等問題,發人思考,指點迷津,在青年中引起很大反響,成為重印了30多次的暢銷書。但這本書主要談的是人生修養,還沒有充分展示朱光潛的美學思想。於是,作為《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姊妹篇,朱光潛以“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為副標題,寫作了這本《談美》。

作者是懷着一種崇高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來寫這本不厚的小冊子的,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話的語言把高深的美學問題講得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從而起到了淨化讀者心靈、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而我,讀了這本書後同樣受益匪淺。

美是聯想所產生的嗎?作者借用牛希濟的兩句詞“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指出“許多通常被認為美感的經驗其實並非美感”,而是“實際人的態度,在藝術本身以外求它的價值”。由萋萋芳草,聯想到綠羅裙,也可以由一件古董,聯想到金錢,並不是所有的聯想,都是美的。純粹的美,永遠是一種“專注”,離開了專注,就已經離開了美了。

講解了基本的美學觀念之後,作者又進一步跟我們談了藝術與遊戲、藝術與想象、創造、情感等方面的問題。告訴我們藝術創造除了想象之外,還需要情感。

藝術創造除了想象之外,還需要情感。作者借司空圖《詩品》中的一句話“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指出:“詩人於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情感是綜合的要素,許多本來不相關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調協,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機體”。“意象”是朱光潛美學理論的重要概念,這裏情感的作用十分突出。沒有情感的統帥,想象也許會雜亂紛紜,有了情感的主導,則綱舉目張,“意”與“象”合了。

朱自清先生説:“孟實先生引讀者由藝術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之中。這種‘宏觀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值得學者深思。文藝理論當有以觀其會通,局於一方一隅,是不會有真知灼見的。”我認為確實如此,通過他的講解,我真正認識了美,欣賞了美,發現了美。他的見解也的確“人性化”。

學術界有人指出:“朱光潛對美學的理解可以説是非常之深,他對西方美學的介紹,在《談美》中已經達到了一代大師的化境。”

我認為學習美學也好,學習藝術也好,關鍵不在能否掌握一兩種技能,而是要看我們能否達到一種境界。若能夠達到朱光潛先生所崇尚的“藝術化的人生”,恐怕可以説“今生無愧”了。

《談美》讀後感 篇2

《談美》全書共有一五個話題,也便是一五封信。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涵養”的問題,用我們的話來説便是“免俗”。這是對“利害圈”和物慾要有一些逾越,有一些精神的拜託,有一些理想與情趣,此中藝術活動就可以起到這種逾越利害干係的作用,在“無所為而為”中污染心靈,得到品德精神的提拔。鄙諺講:“距離孕育發生美”。賣火柴小女孩讀後感 其實朱老師在此明白的指出了藝術和生存的距離。真實世界包圍了霧、雪或雨就容易給人們另外一種遐想,其形態使真實世界同你我之間孕育發生了距離,因此有了從古到今的詩情畫意等及賦美感的意境。所謂:藝術泉源於生存又高於生存。應該也是此中原理。藝術是主觀的情趣、感覺,而又有些客觀的控制和計劃在此中,太過接近真實容易使人孕育發生功利心,太過主觀也不容易讓人明白,畢竟藝術是給人們欣賞的。

不同藝術各有其不同的表現形式,如同京劇有唱、念、坐、打。相聲有説、學、逗、唱。等其有規矩的表演方式,是經過人們多年在舞台上磨礪總結出的表演形式,而這些形式是經過人們運用藝術紀律如誇張、變形等方式,拉開同現實生存的距離,而其內容又不脱離生存。

人們對於熟習的事物總是容易紕漏它的美,因為太過熟識沒有了距離感和神祕感,容易從現實生存中的利害干係出發看眼前的事物,而奇怪的、不相識的事物有距離感就容易孕育發生美感,這也如同《圍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無非是因為有距離,有神祕感而迸收回美感,使人嚮往。如此所謂:“政府者迷,觀看者清”。

一天的時光轉瞬即逝,而就在本日,我度過了一個故意義的時光。我讀完了第一三封信。然而通過這第一三封信,我對美有了一個深入的認識,這便是朱光潛老師在八三歲那年寫給青年的美學認識讀物《談美》。

《談美》全書共有一五個話題,也便是一五封信。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涵養”的問題,用我們的話來説便是“免俗”。這是對“利害圈”和物慾要有一些逾越,有一些精神的拜託,有一些理想與情趣,此中藝術活動就可以起到這種逾越利害干係的作用,在“無所為而為”中污染心靈,得到品德精神的提拔。

《談美》讀後感 篇3

讀了朱光潛先生的《談美》,我對美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美無處不在,然,小美見諸於表象,大美表跡於人心。

一個人,其肉身與靈魂一體塑造出外在形象。言行舉止皆是個人內在修養的表徵,靈魂所追求的高度往往折射出個人情操。人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往往見諸於個人情趣。情趣根源於人生,藝術又是情趣的表現,因而藝術與人生緊密相連。今日所談關於美的言論,與藝術相連,更根植於人生,因為生活本就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殿堂正是通向美的雲端。人生的藝術化把“真”、“善”、“美”集成一體,如此這般美便有律可循,繼而引起人的情感活動,並影響個人的現實活動。所以,小美見諸於表象,大美表跡於人心。

不同於古人吟詩作對大談風月,談美,要求人生美化,進而人心淨化,領略美藴含的時代思想與情趣。因為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關係而獨立,而偉大的事業都出自於宏偉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所以把人生看成一門藝術,在創造和欣賞時都抱着只求滿足理想和情趣的心態而不計較利害得失,往往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當今社會浮躁之氣可見斑駁,以強硬的態度為達到目的施展“三頭六臂”的人不在話下,而趨功近利往往容易矇蔽人心,這般不能免俗,便與美失之交臂。縱觀世界各國成功人士,志存高遠,眼光獨到,正是以美的眼光剖析事物,多角度欣賞,以美感的態度追求完美,才能有所收穫。

一個人,不計較實用,所以心中沒有意志和慾念,正因為他不推求關係、條理、因果等,所以做事更能夠放開自我,更偏重於直覺思考。你以為他在天馬行空,其實他在探索更深層的意境。所以在美感的態度中,我們的意志力專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裏活動偏重於直覺,便能更加敏感於善惡、真偽、美醜,真善美也就見諸於此。正如我們看崇山峻嶺,閲世人無數,歎流年如夢,悔當初所遇,驚羨他鄉林業高樓,醉情古樸茂林觴詠,都如隔岸賞花,陸上觀霧,不受利害關係牽絆,自能以雪亮的眼光窺視所有的物象。所以把美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往往能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去欣賞事物本身的形象,進而品味出它獨特的意義。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美的本質在於理念,只有這種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恆的美,才是一種具有客觀意義的實在。這種對於美的理解,是滲透進精神層面的定義。時代在變化,人的思想也在隨之改變,而人骨子裏的美感經驗卻是可尋其跡。心裏印着美的意象,吸收物的姿態於自我,便不自覺陶冶了性情。可見,美好事物的不自覺的影響,對於個人修養的培養,是有一定好處的。

對於美,存着欣賞的心去感受它,需要有考據與批評。腳踏實地地研究事物,自省的同時把事物放在作品之外評判美醜,無所謂雜念,無所謂紛擾,便能更加客觀的領略箇中滋味。而美之中既要有人情又要有物理,雖所愛但不加以慾念,雖不喜不偏以歪理,胸無纖塵,以觀其趣,美儘自得。

生活盡是美,仰望天空,明月繁星薄雲相輝映;腳踏實地,天時地利人和齊彙集。肉眼可識美,常眼前一亮;心中可識美,便如清泉潤心。小美見諸於表象,大美表跡於人心。所以,以美之心度量所見,發現美,感受美,傳遞美,天下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