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談美》讀後感精選熱門優秀模板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8W

每一本書籍對大家的幫助都是顯而易見的,只要大家能用心感受書籍中的哲理,就肯定會有所成長,你還在發愁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2《談美》讀後感精選熱門優秀模板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2022《談美》讀後感精選熱門優秀模板三篇
《談美》讀後感 篇1

什麼叫做美,美不僅在物,亦不僅在心,它在心與物的關係上面;但這種關係並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為刺激,在心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來表現情趣。這種説法和我畫畫的理念不是不謀而合嘛!於是果斷買了。

書的最後一句話説:“好書不老,常讀常新”。

我讀完了確實是這樣的感受。冊子雖小,但是內容真的是太豐富了。尤其包含了古今中外各種名家的畫作,我沒見多的畫幾乎佔一大半。我買的是電子版的書,裏面的高清大圖讓我驚喜不已。我甚至看一部分就能寫出好多心得,簡直收穫太多。

我自己從15年堅持每日畫畫到17年真的這樣一天不落地實行後,我慢慢發現自己想要表達的繪畫風格。讓我很開心的是,看我畫的人也通過我的作品看到了我內心想要表達的情緒。我的畫的確是我的心藉由畫面表達的形象來表現我內在的情趣的。這樣的説法簡潔而準確,非常棒。

朱光潛的眾多身份裏面不包含藝術家這個頭銜,不過他的確知道藝術為何物,也知道做藝術的人都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心理狀態。

我們常常説,我們應該抱有感恩之心。我一直認為我們也很應該感謝一直努力的自己。就因為自己的不斷努力才會遇到自同道合的朋友,才會收穫朋友們的時刻掛念。去年也找了同齡人學了我需要學習的那部分畫畫技巧,收穫了繪畫技巧的同時,也收穫了一個朋友。我明白了美在於創造,更在於辛勤和規劃。就拿我學畫的那個美女舉例,在別人眼裏她成天就在吃喝玩樂。然而我看到的是,她用心安靜地畫畫,為了擁有自己的獨立工作室,默默努力好久。搬到新的工作室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做。當然別人看到的只是她發出的享受生活的美圖。

這就像我剛畢業的時候看到有位同事帶壽司當午餐時想的一樣,她好有錢可以買壽司吃。後來才知道那是她自己做的壽司。我現在出去和朋友們吃飯,她們都知道我做的飯很小資,一定要給我點顏值高的食物。我分享的生活狀態中的每一張美圖,都是我自己親手創造的生活,很多人認為我每天都是在創造美。

談美這本小冊子雖然內容不多,我卻慢慢地讀了挺長時間。藉由書中的一段話來完成這篇讀書筆記吧:

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插着一個標語牌勸告遊人説:“慢慢走,欣賞啊!”

《談美》讀後感 篇2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我八年級的時候。那時候的我,年幼懵懂,翻了前幾頁,卻不能讀懂,就認為我沒有那麼高的文化造詣,讀不懂書中的奧祕,也不能理解朱自清先生書中所談的“美”,便一直耽擱下了。時至今日,當我重新翻開這一本書,裏面的內容已不似當年那般生澀難懂。

《談美》寫於1932年,是繼《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後的“第十三封信”。他曾説:“在寫這封信時,我和平時寫信給我的弟弟妹妹一樣,面前一張紙,手裏一管筆,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什麼書也不去翻看,我説所説的話都是你所能瞭解的,但是我不敢勉強要你全盤接收”。

本書順着美從哪裏來、美是什麼以及美的特點等問題層層展開,提出了他的美學研究的理想目標——“人生的藝術化”。本書共分為十五個章節,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如何欣賞美和”以及“如何創造美”。

前三章主要圍繞“美感是什麼”進行了回答和探討;四至六章則針對“一般人將尋常快感、聯想以及考據與批評認為美感的經驗是一種大誤解”這一問題進行説明;第七章和第八章則針對“自然美”這一概念進行闡釋;第九章到第十四章則引導讀者“如何創造美”;最後一章則約略地探討了人生與藝術的關係。從什麼是“美感”這一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先是啟發讀者“如何欣賞美”,繼而“如何創造美”,再到如何“將美與人生意義相結合”,讓“零基礎”的讀者從最淺顯的概念開始,一步步深入美學的世界,從對美的“欣賞者”的角度慢慢轉變為“創造者”,最後在瞭解了這最基本的美學知識後開始嘗試將所學融入到生活中,上升到“如何做人”這一看似“深奧”的話題。然而作者輕鬆的筆觸與合理的結構安排,卻並沒有讓人感到絲毫的沉重感,將學術與對人生的指導意義渾然天成地融合,讓剛剛還在沉浸在“美學”的學術薰陶中讀者有了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盡顯大師風範。

朱先生以一種對老朋友的語氣娓娓而談,將他對藝術與人生關係的深刻體悟滲透在質樸清新的文字中,“引讀者由藝術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之中。全書最後呼籲人們”慢慢走,欣賞啊“,認為”欣賞之中都寓有創造,創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賞“。

朱光潛從小接受的是私塾教育,父親老早便開始教他做科舉考試的”策論經文“,這就是議論文的一種了。”我從十歲左右到二十歲左右止,前後至少有十年的光陰都費在這種議論文上面。這種訓練造就我的思想的定型,註定我的寫作的命運。我寫説理文很容易,有理我都可以説得出,很難説的理我都能用很淺的話説出來。“朱光潛自始至終都喜歡使用的寫作形式,他追求的散文的審美效果,如同朋友之間促膝談心,開誠佈公,家常白話,娓娓道來。《談美》的讀者乃是中學生,朱先生在寫作時必須放下身段降低高度,必須將抽象的概念和高深的道理簡單化通俗化。所以朱光潛的説理文總是洞見源於生活,來自體驗。讀《談美》,讓我們覺得,美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就在我們身邊、觸手可及的東西。

《談美》第一章《我們對於一棵古鬆的三種態度》,恰到好處地體現了朱光潛的自我評論:”很難説的理我都能用很淺的話説出來“。朱光潛談美學,不像其他文學家那樣用概念、用文字抽象地空談,而是從真、善、美三大人類價值的基本分野入手,他把真善美三種抽象價值轉化為”我們對於一棵古鬆的三種態度“,深入淺出,舉重若輕將道理活生生地”化“在人人可以直接感受的經驗之中,幽靈般虛無飄渺的”價值“擁有了形體,成了一種實實在在的東西,彷彿生活中可以觸摸的文具或碗筷。所以我覺得,《談美》可能是我讀過的最好的關於美學的作品了!

我比較喜歡的是第二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朱先生為我們揭示了”美感“獲得一條重要途徑——即”美和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他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朱先生先用自身的一個例子,認為距離自己遠的東西比自己身邊的東西更”美“,認為新奇的東西比熟悉的東西更具有美感。然後通過一系列的對比,説明全是觀點和態度的差別。看倒影,看過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陸地上遠看海霧,不受實際的切身的利害牽絆,能安閒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緻。而若持實用的態度看事物,它們都只是實際生活的工具或障礙物,都只能引起慾念或嫌惡。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我們一定要從實用世界跳開,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

無論是對於遊歷新境時所感到的美,還是歷史上話題人物身世和人格的所感,其實都是將事物獨立於世俗之外,即使其與環境及一切條件絕緣,才能獲得”真正的美“,使其孤立於功利的用途。美和實際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要看到事物本身的美,必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去看,而且要拋開實際生活中的物慾去看,才能真正的沉浸在藝術的美感當中。一些人們對於熟悉的事物總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為太過熟識沒有了距離和神祕感,從實際生活中找不到真正的美。有了距離,才會有嚮往,美就會出現在你的眼前。

同樣的,優秀的藝術作品應該是既有主觀又有客觀,或者説既要有作者的情感又要能跳出情感來客觀審視。美的藝術的創作,既不可過於主觀而物我不分,也不可絕對客觀而令作品趣味索然。所以,發現美的過程即是脱離實用性、逐漸走向客觀的過程。人事景物,脱離了我們的日常實用,其中所藴含的美感才有機會被我們所發現。

在《談美》的最後一章,朱先生強調了,美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的生活其實就是一個大舞台,生活是可以藝術化的,誰知道如何把握一種”度“,誰懂得”和諧“的規律誰就能藝術的生活,有情趣的生活,那是一種駕馭生活的本領,要辛苦要勤奮,有所得有所失,得失來去全賴一種心境,心多寬路就多寬,豁達樂觀的心境就是藝術,因為那是一種精神境界,是積極生活的態度,多留意生活,留意不經意的一個靈感,細細體味心境、宇宙、斗轉星移,日月流轉的變化,有情趣的生活、帶一顆感激的心珍惜生活。在欣賞事物的時候,當你發現事物別人説不知的美后,不僅使自己身心愉悦,而且讓藝術細胞得以薰陶。在發現、感受美的同時,愉悦自己,享受生活。

當第十五章結束,對於朱先生説的人生的藝術化在本節中已經分析的及其透徹了。讀完此書,更見朱先生對美、對藝術理解的功力。”慢慢走,欣賞啊!“努力向前也不要忘了駐足停下來,看看眼前的風景,品味一下生活。

”美是事物的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感的經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現在人們都提倡要藝術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精緻更有情趣,心態的平衡也是關鍵所在,豁達樂觀的心境就是藝術。希望每個人都能擦亮自己的眼睛,用心發現生活生活中的美,用正確的方法品味點點滴滴的美,藝術生活從現在開始!

《談美》讀後感 篇3

有幸拜讀了朱光潛老先生的《談美》,發現讀文章可真是萬分也急不來,讀朱光潛的《談美》更是格外需要細嚼慢嚥,細細品讀一番。

就如同第一章中我們對於一棵古鬆的三種態度————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的確一切事物都有幾種看法,一個人可以説這個事物是美的,這只是你的個人想法,你不可能阻止另一個人的想法,他的不同想法認為這個事物是醜的,以年齡層次上的差別看待一棵古鬆結果差別不大,若是從從事古鬆有關行業的人來説,比如木商,比如植物學家與畫家之間,那看法就會是有所不同,以三位行業中人不同的心性看待古鬆,當然會不同,三人的反應態度不同,分別是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它的形象隨觀者的性格和情趣而變化,都是各人的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所以每個人欣賞品讀美的品位方向是不相同的,我非常贊同朱光潛老先生在文中的一句話,是壺酒可以貯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樣,顏色都要好看呢?吃飽了飯就可以睡覺,何必又嘔心血去做詩,畫畫,奏樂呢?人亦是如此,作為僅僅旁觀者而言,你又怎能要求世界之諾大中還存在着完美的一個人啊。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這是觀點和態度的差別,看倒影,看過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如此站在陸地上遠看海霧,不受實際的切身的利害牽絆,能安閒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緻。人啊,活在世上,可不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麼。可笑就在明明早知道此道理,卻依舊沉着於自己的世界,無法自拔,亦無法知道原來自己就是那個前些天還嘲笑着當局者的你自己啊。

這就是觀點和態度的差別,就如同一件本來惹人嫌惡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遠一點看,往往可以成為很美的意象,藝術是與實際人生有距離的,所以藝術與寫實主義不相符。

我們需要深刻了解清楚這點,經驗儘管豐富,終不能創造藝術,藝術是至高無上的美的象徵。

這僅僅是前兩章的閲讀之感,讀完之後使我佩服朱光潛先生,其實,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學習心理學,這《談美》別名叫《文藝心理》,所以每每閲讀《談美》我就與之產生共鳴。看完後,我也更堅定了對學習心理學的目標,並且明白人生在世最為重要的事就是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雙善於觀察美德眼睛啊!

談美,談美,到底何為美,何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