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個人學習心得感悟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6W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個人學習心得感悟5篇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個人學習心得感悟5篇

01

戰爭年代,孫景坤征戰沙場,經常幾天幾夜吃不上一頓飽飯,患上了嚴重的胃病,每次犯病,他只是吃兩片藥頂一頂。幾十年間,孫景坤都按規定數額報銷藥費,從沒提過其他特殊要求。

孫景坤之前住在大女兒孫美麗家。他們住的房子年久失修,每逢外面下大雨,家裏就會下小雨。房子冬冷夏熱,老人歲數大不扛凍,夏天有時還需要穿棉襖,但他常説:“和當年在坑道里相比,現在的苦又算得了什麼。”

“按理説,父親有能力為我們兄弟姐妹安排好一點的工作,可他卻從不向組織開口。我在生產隊幹活,隊裏見我勤快,把我的工分從4分漲到了7分。他知道後,專門開會批評了組長,並要求把我的工分降下來。”孫美麗説,年輕時她對父親有很多抱怨,可隨着年歲漸長,她漸漸明白:經歷過生死的父親,總想回饋社會更多。

多年來,孫景坤主要靠參加生產勞動獲得的收入養家,除了政府每年發放的優待撫卹金,他一分錢也不向國家多要。

村裏有人説:“老孫,你參加革命帶回一身傷疤,卻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太吃虧了。”孫景坤回答:“從我參加革命那天起,就沒想過什麼叫好處,什麼叫吃虧。”

02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剛從海南島戰場撤回的孫景坤和戰友們星夜兼程,集結安東(今遼寧丹東)待命。

部隊駐地離家鄉不到2.5公里,步行也就20分鐘,已經兩年沒見親人的孫景坤卻從未提出回家看看。直到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初期,孫景坤與敵人激戰受傷後被送回國內治療養傷期間,他才告假匆匆回了一趟家。隨後,孫景坤不顧腿傷尚未康復,再次奔赴前線。

回憶起自己一生中最難忘的戰鬥,孫景坤眼噙淚花。老人説:“那場激戰下來,好多戰友都犧牲了,陣地上最後只剩下我們4個人。”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時分,在擊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後,孫景坤所在部隊人員傷亡慘重,陣地三面處於敵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隊很難上去。

當時擔任副排長的孫景坤帶領9名戰士,帶上手榴彈和子彈,從敵人火力死角突上陣地前去增援。幾次反撲失敗後,敵人開始逃竄。孫景坤便趴在交通溝的麻袋上,擊斃了21個敵人。整場對戰中,敵人一共組織了6次反撲,都被志願軍戰士們打退下去。

陣地穩固下來了,可參加戰鬥的志願軍戰士傷亡慘重。孫景坤説,這麼多年,他最懷念犧牲在戰場的戰友。

孫景坤用行動踐行了誓言。戰爭在他身上留下20多處傷疤。“現在腿上還有一顆子彈沒取出來。”孫景坤指着腿上一塊已經變黑的皮膚説,“有一次戰役,我中了兩槍:一槍打在手上,一槍打在腿上,後來腿連帶腳上的肉都爛了。”

南北征戰,孫景坤立下赫赫戰功,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並被授予解放東北紀念章、解放華北紀念章、解放華中南紀念章、解放海南島紀念章和抗美援朝一級戰士榮譽勛章。

03

1955年初,孫景坤復員後主動放棄到城市工作的機會回鄉務農。他將組織關係交給村黨支部,退伍手續交給地方民政部門,對自己的功績隻字未提。回鄉第三天,孫景坤就拿起農具到生產隊勞動。

回鄉務農後,孫景坤從不主動向別人提及自己的榮譽,更沒有藉着榮譽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就連他的兒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也只知道父親是一名老戰士、上過戰場,對他所獲的榮譽一無所知。“當年那麼多戰友在他面前倒下,他不願回憶那段經歷,那是他心裏永遠的痛。”大女兒孫美麗在與父親的交流中,逐漸理解了老人的心思。

從戰鬥英雄到普通農民,變化的是身份,不變的是堅守。經歷過戰場的孫景坤,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後來,孫景坤當上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生產隊隊長。“別小看這個職務,這需要極好的口碑和羣眾的信任。”山城村黨支部書記邱大鵬説。那時候,村民們並不知道孫景坤曾立下赫赫戰功,可大家都覺得,他是黨員,上過戰場,政治上過硬、靠得住。

英雄卸甲,心底的沙場氣概卻從未褪去。孫景坤帶領鄉親發展農業生產,建設鄉村,並組織村民先後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組、扶貧致富小組,徹底改變了家鄉的面貌。

山城村的一條河常年發水,孫景坤與鄉親一起攔河造田,改造耕地,建起了簡易大壩。“當時,沒有機械化設備,孫景坤就帶頭用土籃挑、用肩扛運送土石,每天起早貪黑,一干就是幾個月。”山城村婦女主任劉玉慧回憶説,雖説是簡易壩,但在當時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農田,也保住了集體財產。

04

回到家鄉的孫景坤立刻便拿起農具到生產隊勞動,從一名戰鬥英雄變成了一名手扛鋤頭的農民。

並在辦理黨組織關係時,把自己的戰功和榮譽悄悄的掩蓋起來,只是輕描淡寫的用了一句“當兵回來了”便讓曾經的輝煌留在了過去。

開始務農的孫景坤,對自己的要求極為嚴格,挑籃、手推石頭這些困難的活都是以身作則,帶頭做起,還帶領鄉親們修建大壩,沒多久,孫景坤就被任命為山城村生產隊長。

作了村裏農民領頭人的孫景坤帶領鄉親們大力發展糧菜生產、改造耕地,幾年的時間裏,便有了豐碩的成果。

直到20世紀90年代,抗美援朝紀念館改建後,孫景坤才決定把自己的立功證書捐獻出來,這時候平時一直和他下地務農的村民們才知,原來他們身邊的這位普通老人是抗美援朝的戰鬥英雄。

孫景坤不願意對家人訴説他的戰鬥事蹟,但卻願意把立功證書捐獻給紀念館,因為他覺得那份證書並不屬於他一個人,而是屬於曾經和他共同浴血,但卻早已光榮犧牲的那些戰友們,他用這樣的方式告慰着那些離他遠去的朋友。

05

孫景坤的全身上下有20多處在戰鬥中留下的傷疤,而具體受過多少傷,他早已記不清楚了。

就是這樣的一位戰鬥英雄,他卻從未居功自傲,也從未想過因為自己多年來的付出而得到不同的優待。

孫景坤的大女兒孫美麗8歲上學時,因家裏湊不出學費,作為生產隊長的他寫封介紹信就可以減免學費,可是孫景坤沒有這麼做,他從沒想過因為自己的事去搞特殊、走捷徑。

生活有困難時,孫景坤多次拒絕政府組織向他提供的幫助,拿他自己的話説:“如今能活着已經很知足了,絕不能再麻煩組織,否則怎麼對得起那些已故的戰友。”

曾經對孫景坤有些不解和抱怨的兒女們漸漸都明白了他們這位始終默默付出、心繫祖國的父親。

9月27日,在韓國仁川機場舉行了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

因為身體原因的孫景坤沒有前往現場,但是他一直守在電視機前觀看轉播儀式,一刻沒有離開過,看到那些被禮兵托起覆蓋着國旗的棺槨,作為在那些大小戰役中倖存下來的戰士,他的內心一定無比激動。

位於鳳凰山下的丹東市光榮院是孫景坤老人居住的地方,他的牀邊掛着一件綴滿了榮譽勛章的軍服,頭微微一轉,便能見到那上面掛滿的軍功章。

已經96歲高齡的老人在前段時間因病情加重,神志不清,連自己的女兒都不認識,但是卻記得那一枚枚軍功章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