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正面讀後感參考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7W

讀後感的特點就是概括下書裏的內容,寫讀後感是鍛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正面讀後感參考6篇,供大家參考。

正面讀後感參考6篇

正面讀後感篇1

總聽人説:

如果你是一個家長,你應該讀這本書;

如果你是一名老師,你更應該讀這本書;

如果你經常對孩子的行為無法理解,對管理課堂束手無策,那麼強烈建議你讀讀這本書。

現在看來確實如此,看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是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這本書中告訴21世紀的父母和老師們: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其中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為,本章體現了一個新的理念“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看到這裏給我的感觸最深。

任教的第一年,課堂管理中就有位最讓老師們“頭疼”的孩子小明,小明從進國小第一天就用它獨特的個性讓班裏的同學及老師們記住了他,他調皮,跟老師唱反調,老師説往東他偏要往西,上課期間經常會跟老師玩“捉迷藏”,課堂好不熱鬧,有時真是要把他請出去才能正常上課。一直覺得讓學生畏懼自己才能更好的管理課堂,可是這裏他不僅不怕,還敢肆無忌憚的偷偷跑出教室,所以調皮搗蛋的他每天受到的批評是很多的。長期下去,不僅未改正壞習慣,還更加難管了。班主任採取了各種方法,首先跟他談心,再跟家長交流,共同管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二年級後,習慣依舊,有一次上課在玩一個玩具,為了讓他上課認真聽講,我把玩具沒收了,可是他卻很善心的哭了。通過下課溝通才知道這個是姐姐送給他的,很珍貴很愛惜。可能這件事是個契機,我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抱住了他,跟他説今天上課認真聽講,晚上放學的時候我就還給你。整天下來表現都還不錯。後來慢慢小明也約願意跟老師溝通,雖然壞習慣還是很多,但是比以前好了太多。通過這件事突然發現有時候鼓勵也很重要。

在這裏,正面管教就是變相鼓勵。一般教師在針對犯錯誤的學生時,往往採取嚴厲的訓斥,孩子表面上服從了,但實際上不服氣,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不良的師生關係。而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讀完這本書,讓我對鼓勵有了深刻的認識:鼓勵對的行為,讓孩子變得自信。管理是一門學問,如何更好的管理還需學習,願在不斷溝通摸索中成長。

正面讀後感篇2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我覺得《正面管教》就是這樣一本好書。暑假裏,讀了簡尼爾森的著名作品《正面管教》一書,深深被作者的教育思想所折服。之前,在我的思想裏,正面管教就是賞識教育,同時,我認為對於孩子的教育既需要適當的懲罰更需要鼓勵。讀了《正面管教》之後,我的教育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對於孩子的教育既不能懲罰也不能驕縱,需要正面管教。對於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是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因為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對於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縱觀現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認為懲罰和驕縱是永遠存在的。現實中很多教育者往往也會從這兩個極端去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懲罰有效的人,懲罰就成為他們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認為鼓勵有效的人,往往演變成了對孩子的驕縱。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找到問題的根源,針對問題採取有效的的方法進行化解、溝通,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所在。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作者的意思是讓我們多鼓勵,但作者所説的鼓勵並不是簡單的讚揚。作者所説的鼓勵是指多給孩子一些機會,是對孩子的尊重。這種尊重會讓引導孩子慢慢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孩子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方法,讓我們的教育成為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教育。今後,對於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我們老師也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

正面讀後感篇3

自從我接手這級新七年級以來,感覺自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動不動就愛對着學生大吼大叫,他們一天不讓我生氣,感覺就像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我一直很苦惱,怎麼和這幫“不聽話”的孩子處好呢?剛好假期裏讀了《教室裏的正面管教》這本書,讓我有點茅塞頓開的感覺。下面是我的幾點心得:

“正面管教把重點放在創建一個互相尊重和支持的班集體,激發學生內在的動力去追求學業和社會的成功,使教室成為一個培育人、愉悦和快樂地學習和成長的場所。”這一點我感觸最深了。學生在學校的主要活動場所就是教室,如果他們在教室裏每天聽到的都是老師的吼叫,那讓他們積極快樂地去學習是不可能的。我一直想讓我的學生能在我的帶領下快樂地學習和生活,所以我必須想辦法來改變我對他們的態度,不能簡單粗暴地來處理問題,要尊重他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令人驚訝的是,相互尊重的教師管理的一種有效工具,竟然是什麼也不做,看看會發生什麼。”我上課容不得半點干擾,一有學生説話、做小動作、不認真聽講、沒有學習資料、不做筆記……我一下子就來氣了,非得訓斥一番,這樣課堂上很多時候,我都是在“滅火”,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師生的心情也不好,課堂效率大打折扣。( )可記得有幾次,我因為生氣,竟然什麼也沒做,只是在靜靜地看着,結果説話的學生慢慢停了下來,有的學生還抱怨説話的學生,我有一種找到同盟軍的感覺。看來,一件事有很多處理辦法,並且肯定有很棒的法子在等着你,所以我要努力去探索,爭取把教室打造成一個充滿愛和歡樂,老師和學生都喜歡的地方。

“如果你用大量的時間説、命令、要求和告訴,但卻不用行動執行,你的話就會從一隻耳朵進,另一隻耳朵出。學生就會變得對老師充耳不聞。”“另一方面,如果你把事情只説一遍,並且執行,學生們就知道你説話時算數的。”對於這一點,我非常贊同。我一直堅持説到就要做到,我對學生説的事,就一定去做,不會去許諾一些做不到的事。這樣不但能幫老師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威信,而且還能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現在我有幾個學生最特別甜,也特別快,許諾個事情張嘴就是:“老師,我明天保證完成作業。”“老師,我下次肯定能默寫好。”……當時把老師哄個開心,下次作業還是沒完成,默寫還是寫得很差。我説過他們很多次,説話要負責任。希望在老師的潛移默化下,他們能成為講信用的人。

“很多老師確實關愛自己的學生,但孩子們卻得不到這種訊息。”“每當學生出現不良行為時,她就衝他們大喊大叫、批評他們、當着同學們的面羞辱他們。”“當我批評我的學生們時我的聲音大得足以讓其他人都聽到。當我説學生做的好事時,聲音輕得其他人通常都聽不到。”感覺這就像在説我自己。我確實很關愛我的學生,可以説全身心都投在他們和我女兒身上,但是我總是衝着他們吼叫,他們能感受到我對他們的愛嗎?肯定不會。另外,我是不是太吝嗇對他們的讚美了?教了他們一個學期了,是不是受到我表揚的學生太少了?我女兒就説我總是教訓她,從不表揚她。我是不是要學着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並能適時地大聲地表揚他們?

有一天,巴克利先生正在處理一個正在上課想入非非的學生。他將手輕輕放在這個男孩的肩上,説:“想象一下。你 8歲了。你起了牀,打開音樂電視頻道。你知道里面的每一個歌手和每首歌曲的所有歌詞。但是,會有人給你一份工作嗎?沒門!為什麼呢?因為你在我的課堂上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凝視天空了。”這個學生抬起頭來,咧着嘴笑了,然後打開了書。這種幽默的方法比大聲叫學生的名字,提醒他注意聽講好多了。

書讀完了,我還在深思,我是有能力改變現在我和學生這種僵持的局面的,這需要我用心去發現那些美妙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去對待這些有頭腦的、有思想的孩子們!

正面讀後感篇4

? positive discipline》被翻譯為“正面管教”,我則更願意把它叫做“正面教養”。我們稱呼那些體貼尊重他人,有良好社會表現的人為“有教養的人”。對照這個,當我自己對着孩子咆哮,責罰或者賄賂,威嚇的時候,就明明的感覺到自己是一個沒有“教養”的媽媽,非常鄙視!怎麼辦呢?我沒有經過任何第三方的授權,就成為媽媽了。小到學生需要成績合格,才給畢業證;產業化工人都需要技術過關,才能獲得崗位證書;大到世界衞生組織的標準制定;歐盟環保標準的確立。做什麼都有規範,標準可以執行。可是做媽媽爸爸的卻沒有教養方面的執行標準,直到我發現了《positive discipline》。

“教”容易,“養”容易,“教養”不容易。因為“教”是家長決定怎麼做,是技巧性的;“養”的方式方法就太多可以借鑑了,涵蓋吃喝拉撒方方面面;可是“教養”卻是要孩子有自主的良好表現,是他/她的事情,要由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這是一個協力工作啊,可是不到兩歲的女兒能和我協力嗎?都是我抱着她,哄着她,逗她笑,喂她吃,帶她玩,她能和我合作嗎?當我把《positive discipline》上的一些方法用到兒子身上之後,看到了效果,我自然的想知道《positive discipline: the first three years》講了些什麼。

這本書繼續宣講的是温柔而堅定的父母的態度,強調的還是獨立和自信貫穿於孩子學習全過程。可是讓人喜悦的是,這裏面例舉了n多個例子來説明三歲以前孩子的適齡行為,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大腦發育狀況,孩子情商與語言的發展,社交技能的發展和應用《positive discipline》時所用工具在這個年齡段的不同方法。比如“暫停”就不能簡單應用到這個時期的孩子,但是我可以和她一起去暫停;我也可以非懲罰性的冷處理(我先退出戰爭),只是需要她知道我的愛,讓她感到安全。同樣,當我聽到兒子告訴我,“媽媽,我剛才心情不太好,但是我看了一會兒書之後,就感覺好多了。看書是我調節心情的一個方法。”時,我是多麼的為自己的兒子高興,他已經知道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了,這個是我經常在他面前提到的“暫停角”和那麼多情感安撫繪本帶給他的方法。

任何工具,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於每一個孩子。將健康的,不是讓孩子感到羞辱和自己難過的方法不斷的補充到我的教育工具中,希望完全可以避免陷入從孩子挑釁而引發我發脾氣去懲罰孩子的惡性循環。對於第一個孩子我是讓他自然生長的,沒有刻意的懲罰,更多的是讚美。可是隨着他入學年齡的到來,我的要求驟然提高,致使我和兒子之間有相當長的時間無法達成一致。我會認為他“應該……”而他實際上卻沒有“……”而憤怒;兒子在這種狀況下的困擾和不解當然可以想像。沒有人的能力可以因為到了入學的年齡就一夜之間突飛猛進。孩子的教養如果沒有按照他的適齡行為做調整和訓練,必然導致父母后面的失望。為了彌補,我閲讀《positive discipline: the first three years》。看到其中的一段,用愛心養育自己的孩子,激動而充滿期待。它是這樣講的:

養育小組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可以學習很多新技巧和新觀念,還能得到一些道義上的支持。説到底,從本質上講,養育就像培訓和做學問一樣也是要十分用心才能做好的。或許最偉大的養育之道就是:在自己的耐心瀕臨瓦解的時候,仍舊能夠保持對子女無盡的愛和温柔,能夠傾聽愛和智慧的聲音。雖然“愛”這個字經常會被人們掛在嘴邊,但是在面對孩子發明的各種各樣的不當行為時,卻看不到愛的蹤影。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愛從語言轉換成思維和有效的行動。對,這個就是我需要的!

下一次,在夜深人靜的卧室裏為寶貝蓋被子的時候,把自己的視線停留在孩子那熟睡的小面孔上,將這個畫面定格,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記憶中。生活中能動搖家長信心的事物實在不少,我可能還會犯錯誤,而孩子們也可能會犯錯誤。我們都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彼此體驗着對方的感受,經常會犯錯誤,但我們都一直在全力以赴地做好自己。當我再一次面對孩子偶爾的歇斯底里,或者對規勸惘然不顧,或者暴怒衝動時,我會嘗試把自己的眼睛閉上停一會兒,搜尋記憶中那個熟睡的小面孔。然後,讓愛和温柔給我智慧去解決面前的困境。

這個就是我從《positive discipline: the first three years》中學到的最有用的東西---學會如何在孩子的挑戰面前自控。盼望着能夠從課堂上,從學習小組中不斷的獲得能量,讓我更有勇氣和智慧來應對不斷的變化!

正面讀後感篇5

聽***讀書解讀《正面管教》覺得自己雖然讀過一遍但是基本都忘記了。聽***老師解讀一遍受益匪淺,覺得自己還需要重複幾遍閲讀及學習裏面的實踐方法。

作者説你管理孩子首先檢驗自己是否真正的和善而堅定,是帶着愛去引導孩子,而不是去批評教導孩子。我們父母就像是孩子的導遊,引導孩子前行。

孩子犯錯不要訓斥孩子,相反是家長引導孩子在犯錯中去認知自己的錯誤,在錯誤中學習失敗的經驗,然後家長幫助找出解決方法,一起避免下次的發生。讓孩子明白吃一塹長一智道理。

家裏要有個處理情緒的固定地方,比如衞生間或者和孩子一起想個辦法,在孩子或者大人都想發脾氣時去這個地方處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平靜下來。父母需要去陪伴並給足愛撫,比如撫摸後背或抱抱頭,等孩子靜下來後再溝通。千萬不要在情緒氣頭上教育孩子,否則適得其反。

父母也需要向孩子認錯,在父母意識到自己錯誤後,要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説出自己以後遇到這種問題的處理方式,和孩子平等處理問題。

家庭需要紀律和規則,可以先由孩子討論並制定出。比如看手機,孩子自己説一天或一週看多久,若違反規則,無論孩子怎麼鬧也得按照規則來。在制定規則上需要發揮孩子充分的想象力。

讓孩子承擔家務,讓孩子有責任感。比如昨天我家暢打掃衞生拖地,完了之後又問我媽媽我聽話嗎?我以前會説聽話。彷彿她是給我做的。這次我説暢愛我們的家,我們家的環境是我們共同生活的,暢不喜歡亂的環境,所以主動清理啦對不?暢高興的説“是的媽媽,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家裏不能亂”。聽到她的回話我感覺父母的正確引導真的是能起到很大作用。

家庭要每週召開家庭會議,會議討論本週每個人發生的事情並討論下週的活動,調動孩子的興趣,可以一起吃,玩遊戲等,不要讓家庭會議僵化。讓孩子主動起來,發揮孩子的能動性。會議要有主持人和祕書,堅持下去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父母需要贏得,尊重信任我孩子。在權利爭奪上不能去贏了孩子,尊重孩子人格,信任自己孩子。

第一次寫讀後感,這樣能記住一些。以前看書後看完就忘啦,以後還需要多多磨鍊。正面管教書裏還有很多的觀點和方法,會再多次翻看並實行。

正面讀後感篇6

這段時間一直在讀張宏傑編著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這本書剛開始讀的時候確實有些費心費時,因為書中引用了大量曾國藩的日記、家書、書信,這些文言文難度比較大,晦澀難懂,而且時不時還會冒出幾個生僻字,這些都需要去查它的讀音或意思。但真正讀進去之後才發現,這本書寫得確實很好,讀者很容易被曾國藩的經歷所吸引,更會被他的精神所折服。

曾國藩的一生非常坎坷,首先他的資質較差,無論是智商還是身體狀況,與常人相比都處於弱勢。這估計是和基因與環境有關,曾國藩的家鄉至今還是個交通不便、消息閉塞的地帶,那個地方的人自然也不怎麼聰慧。曾國藩的父親在家教十分嚴厲的條件下,仍然連考了十七次秀才均以失敗而告終,曾國藩本人也如此,十六年寒窗苦讀,六次考試均落榜,還受到了考官的當眾諷刺。然而也正是這次恥辱,如當頭棒喝、醍醐灌頂,曾國藩竟咬牙發奮,第七次終於成功,從此開啟了自己飛黃騰達之路。

曾國藩一生經歷過五次恥辱,分別是:剛才所説的參加秀才考試被考官公開批責;金鑾殿中向皇帝奏摺,為解釋清楚畫了一張圖表,但“畫圖甚醜”遭同事譏笑;因不滿官場的惡俗風氣及皇帝的渾渾噩噩,公開批評皇帝並被“京師權貴唾罵”;由於治軍手段太過強硬,在長沙“打脱牙和血吞”;還有最後的,由於觸及了當地官員的利益而引發的江西之困。

曾國藩為什麼會遭受這麼多挫折?其實他的心確實是好的,一直想維護大清朝的.長久統治,一直想為百姓謀福利,但在真正做事時卻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蠻幹、一味剛強,也就是咱們今天常説的“憤青”。而且總感覺,自己是聖人那麼別人也要有聖人的品質,自己是忠誠的,那麼反對自己的人必定是不忠於大清王朝的,這個邏輯就很危險。俗話説“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鋒芒畢露,人必非之”,這很可能會觸犯到很多人,或損害到很多人的利益。

曾國藩後來也反思到了自己的這些問題,並開始轉變。其實很多人認為,曾國藩經歷過官場的磨鍊,由正直變得圓滑了,由潔身自好變得阿諛奉承了。其實並不然,雖然他的行為方式轉變了,但忠於大清、造福人民的心絲毫沒變,他的這些轉變只是為了能在官場上生存下去,而只有生存下去,才是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首要前提。

除此之外,真的很佩服曾國藩忍辱負重的大心臟,這麼多屈辱和艱難險阻,放在其它人身上估計精神早已崩塌,但曾國藩硬是挺了下來,因為通過早期讀書受過經典文化的薰陶,曾國藩始終以“聖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是一個有信仰、有理想、有精神力量的偉人,而這種精神,絕不容許他遇難而退!

曾國藩的治軍之道完全符合他的性格特點。他雖然天生愚笨,但時刻督促自己持之以恆,再難的事也要以強硬的態度和毅力去攻克它,肯下笨功夫,治軍也是如此。曾國藩從不選有官場經驗的軍官,也從不選有作戰經驗的戰士,而是“選士人,領山農”,專用沒有打仗經驗的讀書人做將領,專用長時間在山間勞作的農民做士兵。其實這裏面有兩點需要注意:首先這些將領雖然都是文人,但都經歷過理學思想的薰陶,從而對自己對國家有堅定不移的信仰,而有精神力量的軍隊,往往更加勇敢,更能把生死置之度外;其次沒有官場經歷的人更樸實,更容易改造和教化,這也符合曾國藩十二個字的選人標準“有操守、沒官氣、多條理、少大言”,這也是為何湘軍總能保持高效率的原因。

曾國藩的作戰手段也很獨特,他的做法是“結硬寨、打呆仗”,就是要攻城時,先把自己的營寨扎得十分牢固,這樣先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然後再進攻對方。攻城的方式更別具一格,先在城外挖兩道長壕,以阻斷城中的糧草接濟和城外的援軍攻擊,然後再把城池團團包圍,硬是讓裏面的人糧盡彈絕,困死在城中,所以曾國藩的作戰方式也是相當笨拙,等戰爭結束,城外的地形地貌都被湘軍改變了。所以,當時天下為什麼大亂,因為聰明人太多了,相互欺詐。湘軍最後成功,靠的就是兩個字,一個是拙,一個是誠。

曾國藩的身體素質確實很差,一是因為天生身體底子就不好,二是後期對自己要求過於嚴格,又事務纏身,所以身體狀況更加惡化,還沒到三十五歲,曾國藩就已經出現了早衰的徵兆。在曾國藩的日記和家書中,我們能經常看到他被疾病折磨的苦狀。

首先是耳鳴,非常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其次稍一用腦就會頭昏,影響他的工作效率;然後是身上大面積長癬,奇癢異常,經常讓他癢得徹夜難眠,抓撓得滿身是血;然後是失眠,經常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還有眼睛漸漸失明,曾國藩36歲時就已經開始戴老花鏡,到了46歲,老花鏡也不起作用了;另外還有血壓高、眩暈、經常腰疼、脾胃不好經常腹瀉腹痛、得過疝氣、經常牙疼、出汗很多等等,所以我們發現曾國藩幾乎全身是病。

我真的無法想象,疾病纏身的曾國藩是如何熬得過度日如年的病痛,在身體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又如何經受了那麼多恥辱,頂得住那麼大的精神壓力。曾國藩靠的是兩個字,一個是“強”,一個是“勤”,即便是有重重困難也要頑強拼搏,人的一生不應該順着自己的本性來,隨波逐流,而應該逆着自己的本性,這樣才能增長才幹,成就事業;其次一定要勤,一勤天下無難事,用心天下無難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在讀書過程中,無時無刻不被曾國藩的艱苦卓絕而感動,無時無刻不被他的砥礪向前所折服,他靠着頑強的精神,把自己的精力和體力逼到了極限,越過了極限,每天承擔着超過普通人十倍的工作量,發揮出超過上天賦予的十倍能力。僅從這個意義上講,曾國藩絕對算得上是一個英雄!

Tags:讀後感 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