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逆青春讀後感通用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W

寫讀後感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讀完了一本讓自己愛不釋手的書籍,不然就認真寫一篇讀後感來記錄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逆青春讀後感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

逆青春讀後感通用8篇

逆青春讀後感篇1

?青春正能量》這本書,往人看完後有種脱俗了世間凡塵的感覺,使我受益終生!

書中第三章第二節《平等人生最美麗》曾説過:“在存在着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的社會裏,平等不可能真正實現;只有到了社會主義社會,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全體人民當家做主,共同享有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和支配權,並在此基礎上共同享有管理國家的權利,才有可能實現現實質上的平等。”對次,我的看法一直如此:“要是所有的事都公平,那是不可能的。坦然面對,學會果然的處理問題,跟自己國家的利益有關,就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去維護。比爾蓋茨説過:“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作為我們自己來説,只能儘量去適應,並且在不公平的競爭中脱穎而出。在社會中,確實有不少不平等的現象,就如你所説的,但國家都在試圖儘量向弱勢者增加政策上的平等法,儘量減少不平等的現象。對於自身來説作為一位有素質道德的人,我們不應讓它在我們眼前發生,我們站在正義一邊。不平等現象可以發生,但不能在我們身邊發生,我們應為公平獻一份力!”在現在的社會當中,有多少人的心是向着祖國,向着公平的?我想,不過全國的三分之一。所以,我們更應該去維護公平,堅持公平!

?青春正能量》這本書,使我受益終身!

逆青春讀後感篇2

席慕容説“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我們在衝動時打開,迷茫於故事情節中,卻依舊期待一個完美的結局。青春是一條河,我們都是摸着石頭過河。也許途中會迷失方向,也許沿途會有風浪。但是隻要堅定信念“心若在,夢就在”,我的青春可以一樣絢爛。青春,不怕。

?誰的青春不迷茫》一書用日記形式的,記錄一個北漂的從04年到12年的迷茫,孤獨、自信與奮鬥。他就是光線傳媒資訊事業部副總裁,歷任《娛樂現場》等多檔王牌娛樂節目總監的劉同。劉同在書中講到自己的夢想,自己的事業,自己的親人和朋友,我們會很驚奇地發現原來有些故事也曾經在自己身上發生過,也曾過同樣的心情。只是讀他二十到二十五歲的人生對話,我深有共鳴;但對劉同三十歲的閲歷故事我讀起來卻有晦澀之感了,所以這本書的後半部分我只是草草略讀,可這並不妨礙我對這本書的喜愛。正如書中一句經典的話—— “活在自己的年齡裏”。那才是快樂的。

在20歲到30歲這十年的過程中,每個人的道路不同卻又有種種相似。我們期盼未來,我們試着掙脱過去,“當下使勁的樣子”,我們會狼狽,會瀟灑,會不知所措,也會自信滿滿。劉同告訴我們:“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樣你才分辨得出什麼是你的光芒。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明白誰是你成長中能扶你一把的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是啊,誰的青春不迷茫,成長不易,青春不難。“寧肯做一個草率的決定,也不要一直後悔地回憶”,有人説過“劉同無關完美”,但他用努力與汗水讓自己更加完美,像功夫小子,無天資卻有野心,跌一跤爬起來繼續揮拳,每打輸一架,回家舔着傷口日日勤練,擇日返回再戰一回。因為年輕,所以不怕。不怕轉機,不怕突然,不怕失敗,不怕迷茫。

也許前路依然望不透方向。但是,我們不能因為看不到而感到無望。時間裏有悲傷,現實裏有殘酷,生活裏有無奈,這是上天賦予青春沉重卻珍貴禮物。張愛玲在散文《非走不可的彎路》中有言“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跤,不碰壁,怎能練就好筋骨,怎能長大呢?”既然“非走不可”又何必退縮?收拾行囊,背上你的正能量大步向前!

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我們總是在摸索中成長,在跌打中茁壯。用心走好每一天,堅實出信仰的力量,青春的路上依然會有多彩的音符流淌。青春,我準備好了!

因此,青春,不怕!

逆青春讀後感篇3

誰的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誰的夢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想要實現它們,只有成為更好的自己。而自律,便可成就我們更好的未來。———題記

暑假裏,我閲讀了塞繆爾.斯邁爾斯的《青春不負夢想》,在一開始,我不過是為了應付老師佈置的暑假作業,可隨着一頁又一頁的閲讀,我由最初的漫不經心變為目不轉睛。我發現,無論如何翻到哪一頁,我都會有新的收穫,都會得到新的啟示。

這本書以“青春”和“夢想”兩大主題為引導全文的主要線索,講述了年輕人在青春歲月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並着重論述了年輕人應該抱有什麼樣的心態與養成什麼習慣,才能夠,有機會成功。從書中,我讀到了無數前進的方向,而在這其中,我最想與別人分享的便是——“自律”,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個人的勇氣可以在自律中得到體現,自律可以説是優秀品格的精髓。一切的美德都來源於自律。一個被衝動與感性支配着的人只會成為自己慾望的奴僕。美國總統華盛頓勇敢、高潔、優秀,直至今日也仍然美名遠播。華盛頓有着在危急時刻,表現出頗為鎮定的情感控制能力。在許多不瞭解他的人看來,他從孃胎裏就是如此冷靜,如此理性。但,其實他的性格是很急躁的。他的彬彬有禮和善解人意都是他嚴格自律、善於自我控制而造就的。這種自控的行為在他小時候就開始了。有人曾評價他:“在面對誘惑和激動人心的場合,他總可以抵制並抑制激動的內心。這是他堅持不懈始終自律意識,將會是我們成功路上的一塊跳板。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自律呢?自律,要從小事做起。例如:堅持早上提前三十分鐘起牀背書、吃完零食的包裝袋不隨手丟棄,忍住饞嘴不買小攤上的辣條等。以上這些事例看似不過隨手可做之事,卻很少有什麼人能夠克服心中的懶惰與慾望,堅持下去。但只要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儘量控制自己,久而久之,我們的自律意識往往會無形之中慢慢變強。人類之所以優於動物,靠得就是自我控制能力。你要想成為一個高尚的,有道德的、純潔善良的人,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剋制自己的慾望。

莎士比亞説過:“人類能夠為尚未發生的事做好準備,這也是因為人類有着自律這一美德。”所以,同學們,我們在未來的日子裏一定要養成自律的良好習慣,它將會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筆鉅額財富。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成功經驗,那麼就請閲讀《願你的青春不負夢想》吧!我相信,它會帶給你信心與鼓舞,以及不斷奮鬥的動力,會為不甘平凡的你,找到屬於你的成功之門。

逆青春讀後感篇4

“青春”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太短促了,也正是因為他的短促方才顯得他彌足珍貴。

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的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年輕氣盛的人來説,“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憧憬嚮往。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值得人們用最美好的語言去謳歌,而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好的歌。最近,我看了一本流動着青春熱血的好書——《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記。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心由之路。

楊沫在《青春之歌》中用洋洋灑灑的文字,扣人心絃的情節塑造了大量生動活潑、有血有肉的靈動的文學形象。有在鬥爭中茁壯成長的女主人公林道靜;爽朗熱情、堅貞不屈的盧嘉川;穩健沉着、機智勇敢的江華;關懷戰友、視死如歸的林紅;積極向上的徐輝、羅大方、許寧;庸俗自私的餘永澤;貪圖富貴享樂而淪為娼妓的白莉蘋……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各種類型的人物形象。但是小説中塑造的這些眾多的文學形象中,最典型的還是女主人公林道靜的形象。作家在小説中刻意安排了各種各樣的人物來襯托林道靜這一人物形象的成長和蜕變,小説中的人物雖然龐雜,但卻安排得非常得當,把要表現和突出的都做得很到位。沒有給讀者眼花繚亂,雜亂無章的感覺,反而讓讀者覺得這樣的人物形象的刻畫是必不可少。

它塑造了林道靜這麼一位由知識分子鍛造成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形象。楊沫以其女性的視角,敏感、細膩地描寫了小資產階級林道靜成長為革命者的全過程,對於五十年代的年輕人具有人生啟示性和方向性作用。然而作為一部文學作品,林形象塑造規則化、樣板化、格式化的弊病很大程度上扼殺了作品的藝術性,使小説更趨向於主流意識針對知識分子的一個思想教育讀本。

?青春之歌》塑造了小資產階級出身的共產黨員林道靜形象,曾經激勵一代有抱負的中國青年主動靠攏黨組織,接受黨的領導和教育,自覺改造世界觀,抵制形形色色的非無產階級思想,樹立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他們熱烈響應黨的號召,到工廠農村去,到邊疆礦山去,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生活,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鍛鍊成長。

林道靜在成長過程中曾有過沉湎於個人瑣屑生活的纏繞,對理想感到渺茫的經歷,她“像一隻孤獨的駱駝,揹着沉重的負擔,跋涉在無窮無盡的苦難的沙漠中”,在共產黨員的帶領下她終於看見綠洲。林道靜形象的真實可信在於其有一個逐漸完美的過程。她從一箇舊知識分子成長為一個共產黨員新人,這在中國文學史的長廊中是過去沒有的新形象。

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與我們相同的年紀,可他們卻有着不一樣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面對重重的挫折打擊,林道靜並沒有放棄,儘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儘管她知道這條路艱辛異常,可她只當這些打擊、坎坷是豐富人生的元素來對待,從沒放棄自己的命運,這種不服輸的、大無畏的精神,在現在當真是一筆無價的財寶了。

小説在女主人公林道靜形象的塑造上,真是地展示了作品主人公的成長曆程,細膩地記錄了人物的前進軌跡,預示了作品人物在與工農相結合的大道上,將會邁出更堅定的步伐。在作品人物成長前後思想言行的對照中,啟示人們,必須勇於否定和摒棄舊我,永不停歇地追求進步,樹立崇高革命理想,才會生活得更有意義,才會對國家、對社會做出切實的貢獻!這樣的一種暗喻,正是小説塑造典型的知識分子成長的形象的巨大意義。小説還較好地處理了作品主要人物與周圍人物的關係,將加入黨組織之後的林道靜置身於羣眾運動之中,凸顯了黨和羣眾的魚水關係。這些都充分證明了小説對林道靜這一形象的塑造是空前絕後的成功。

欣賞完了這部作品後,我感觸頗多,在當今社會中的我們,也應該像文中的林道靜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強的意志,這種奉獻要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現在家家户户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個個像温室裏的花朵一樣,經歷不起任何風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獻精神,而堅強的意志更需要我們的鍛鍊,需要我們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長,需要我們意氣風發的走向未來!

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的交給“命運”,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寫命運,儘管這條路很艱難,可你有青春,有衝勁,有幹勁,還有什麼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來,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來再哭,繼續着自己堅定的腳步。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

逆青春讀後感篇5

漫漫人生路,一直在迷路,進入了18歲,不再是孩子,煩惱,痛苦隨之而來。在班主任的強力推薦下我讀了一本書因為痛,所以叫青春,這本書是改變亞洲億萬年輕人的療愈經典,一位導師父親寫給寫給迷茫孩子的疼痛共鳴。

很多時候,在學業上,在工作上,甚至在情感上,我們這些年輕人甚至還沒有邁出踏進社會的第一步,就已經淪為一個失敗者,在書中作者如實地把為人父母的成年人們所不曾來得及去了解的這代年輕人的困苦和不安展現了出來。作者幫助我們珍視這些無法向他人傾訴的苦痛,並告訴我們如何才能從這種苦找到為未來打拼的能量。

×了這本書,感觸良多,18歲我在做什麼?在想什麼?我能做什麼?可以做什麼?看到這,我會笑自己,獨自站在人生路口的我,我們,我們這些所謂的年輕人,我們的希望在哪裏,裏面有句話我很喜歡:用真摯的眼神反省自己。或許我真的不瞭解自己,因為我還有95%的潛能未能被自己利用。

年輕,所以傷的起。這種來自懸而未決的未來的不安,才是人生中最本質的問題。青春施加給人生的真正壓力,並非是那些需要累積的證書和業績,而是看不到未來的不安感。因為看不清,因為對未來一無所知,所以感到迷茫和恐懼,但是我想説,18歲,就是用來迷茫和不安的。

我們該用青春追尋什麼?上帝只給了我們十年的青春,我們在這10年裏能追求些什麼呢?上帝給了你美麗的嗓音,你卻浪費在和朋友無聊的k歌中;上帝給了你強壯的身體,你卻用來熬夜;上帝給了你智慧的大腦,你卻用來玩遊戲該醒醒了,青春容不得我們這樣浪費。我們揮霍了青春,總有一天我們會輸給未來。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沒有痛,怎能叫青春。誰的青春沒有迷茫、不安、痛苦呢?所以,我要感謝那些帶給我痛苦和挫折的人,若沒有你們,我不會看清自己,我不會進步。正是由於你們的存在,我一天比一天堅強,不會學會如何使自己進步。正是由於你們的存在,我一天比一天堅強,一天比一天進步,只要我體內還有一個細胞在運動,我就不會倒下。你們可以打敗我,但絕對打不倒我。

逆青春讀後感篇6

?誰的青春不迷茫》,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在眼花繚亂的書架中,青春、迷茫這幾個大字擠進我的眼簾,下意識看了看封面,幾個大字陸續重新在我眼前:孤單、無助、迷茫出於內心的一種衝動我買下了它。

拿回家後,細細品味,不甚歡喜。書上太多感觸到我,原來我們都一樣,雖然無助迷茫,但……現在,我們依舊在路上。

劉同,中國新生化的作家,一個80後的年輕人。在不同的時期讀他的《誰的青春不迷茫》,會有不同的感受。

“經過這些年,你會發現,每次低頭,都是對自己的肯定。我們不是變得現實,而是能夠接受現實,我們都一樣,正處於期盼未來,掙脱過去,奮鬥當下的過程。會狼狽,卻更有瀟灑,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動盪,不怕轉機,不怕突然,不怕變化。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一樣的青春,一樣的迷茫,還好我們還在路上”。看了這段話,很有感觸,也許你認為它太過矯情,但它反映出現的我正在出於拼搏,迷茫的階段。這時候的我,對國中生活充滿激情,充滿力量,想證明我可以。奈何空有一場熱情,這世事紛紛擾擾,不能靜心。連夜晚都佈滿彌紅燈,華燈上,人羣擾,旁人鬧。連思考的環境都沒有。有時候望着被燈染紅的夜,吹着燥熱的風,我常想:我將來要做什麼?這樣的努力才能成功?我,到底要怎樣學習?究竟,我因什麼而學,為誰而學?父母、老是、金錢?不!都不是。夜這麼長,明天的我,究竟該幹什麼?而回應我的只有耳邊吹過的一縷清風……

我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將來的我會怎樣,自己究竟為誰而學。我們口口聲聲説自己,難道我真的喜歡學習嗎?真是每一次我考試失利後的迷茫。看了劉同的書後,我明白了,因為他告訴我“你覺得孤單就對了,那是你認識自己的機會;如果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是讓你發現光芒的機會;如果你感到迷茫就對了,敢問,誰的青春不迷茫。”

誰的青春不迷茫,成長本不易。千萬別在青春拼搏時選擇安逸,也許前方的道路依然看不見方向,望不到盡頭。但那又怎樣?不能因為暫時的迷茫而對未來充滿失望甚至否定自己曾經的努力。我們總在摸索中成長,在跌倒後成長,用自己的雙手雙腳開創屬於自己的彩色未來。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一樣的青春,一樣的迷茫。但依舊在路上……

逆青春讀後感篇7

曾經有許多年輕人痛過,那麼多令你操勞、煩心的事,糾結啊。想過沒有?這是為什麼,我該如何面對,該怎麼選擇,怎樣做?對於未來的夢想,該怎麼實現?

青春,之所以痛,是因為看不見未來的不安,迷茫。也許,你迫不及待地想去實現夢想,可內心卻十分不安。這本書,不是風格如同小説般夢幻,飄渺;也不是像懸疑那樣刺激恐怖;而是一本亞洲千萬年輕人的心靈指南,給在花季的我們,給予最好的精神洗禮,最好的指引。

作者金蘭都親切引導般的筆墨和對於青春所帶來的種種問題深入淺出的分析,都使我與之產生共鳴。不錯,有些問題,他這麼理解,我也這麼認為。雖然我年齡尚小,這本書似乎更加像為20歲左右的年輕人定製,但是,我認為,所有的少年少女,都應該更早地讀到它。為什麼?進入青春期的我們,雖然比兒童期對於某些社會現象和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入,但是,相比較當今複雜的社會形勢,這點認知還過於淺少。許多人迷迷茫茫,懵懵懂懂,對於未來,人生的把握一點都沒有,沒有方向,不知道怎麼樣實現自己的價值,怎麼選擇自己的道路;然而,更早讀到這本書,就能更好地把握青春,把握現在。

全書都圍繞着“痛”這一個中心;也許大家都有被失敗挫折打倒時,痛苦地認為自己沒有希望了,第一章《我們的希望在哪裏》可以給予你最好的安慰和支持。讀完這一章,也許可以給你省去許多因為痛停留在掙扎邊緣中浪費的時間。第二章《年輕,所以傷得起》會更深層面的告訴你,你現在的痛是正常的,不要懼怕失敗,是它歷練了你,該如何讓面對失敗與挫折等。第三章《奇蹟是靠點滴積累而成的》能讓你踏實努力地幹好你所要面對的一切,正確的選擇人生道路。層層遞進,在思想上讓你更好地對到青春,對待人生,對待大好的時光。

我個人認為,金蘭都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語言十分富有思想性,但對於年輕人來説更實在,凝聚了人生智慧,好似温柔地把智慧精華灌輸到年輕人的腦中去。每當你有困難不安時,讀過它又會心靜如水,並且理智地處理各種問題。能讓你在痛苦中成長、歷練。每當你無所適從的時候,它又會為你指引方向,迷茫的心漸漸對一切的認識清晰起來。每當你平靜的時候,你又會更加深入地思考它背後的東西,得到比別人更多的智慧,昇華心境。

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讓你糾纏於心無法自拔,迷失方向,墮落下去,虛度年華。在某種程度上又可以化為動力,那要看你怎麼對待了。痛過後,釋然地去面對吧,去解決現在糾纏於心的問題,為你的夢想為之奮鬥起來吧!本書能夠給你提供最好的幫助。

逆青春讀後感篇8

為進一步強化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充分調動廣大職工讀書的積極性,優化全員知識結構,使廣大職工在閲讀中體味人生、感悟生命,在閲讀中潛心思考、提升品味,培養志存高遠、淡泊名利、務實鑽研的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思路。近日公司根據張掖供電公司《關於開展“黨旗飄揚?雙百經典閲讀”活動的通知》要求,開展了此次活動,藉着此次“讀百本文學名著、讀百篇優秀文章”雙百經典閲讀活動東風,我再次有幸品讀了《青春之歌》,合上已經讀完的《青春之歌》,夜色已濃,我卻依然了無睡意,那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那轟轟烈烈風雲變幻的革命鬥爭、那為了民眾幸福而不斷披荊斬棘奮勇向前的熱血青年、那‘“挺住,咬牙挺住!共產黨都是這樣的!”如野草般強勁地堅持、那一面讓有志青年有着堅定信仰的永遠飄揚的黨旗??一個個場景、一句句話語、一幅幅畫面,如窗外佈滿繁星的夜空在我的腦海中熱烈而清晰地不斷地延展,讓我回味,引我感慨,促我反思。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苦心創作多年、歷經坎坷才得以問世的一部長篇小説,1958年初由作家出版社出書,《北京日報》同時開始連載。小説別開生面以女性知識分子林道靜為主人公,從生活的實際出發,描寫了她青春之歌中的三段旋律:一是苦悶彷徨階段,為反抗包辦婚姻離家出走,幻想到社會上尋找個人出路,然而“水遠山長處處同”,殘酷的現實使她的希望破滅,只能以死抗爭。這是當時知識分子走投無路的真實寫照。二是追求探索階段,在共產黨員盧嘉川等的啟發教育下,學習馬列主義先進思想並在實際鬥爭中鍛鍊,克服了軟弱思想,和餘永澤決裂,跳出了個人的天地,融入集體,走上了革命征程。三是鍛鍊成長階段:在嚴酷的革命風雨中,經歷了戰友被殺、叛徒出賣、兩次入獄、嚴刑逼供等以後終於成熟起來,確立了無產階級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成為一名堅強的共產黨員。

透過小説的描述,我看到了在複雜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中林道靜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性格的發展,看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令人振奮的青年革命運動,感覺到了在“九?一八”到“一二?九”——舊中國最黑暗的年代裏,中國共產黨對廣大人民羣眾的團結和引導,感覺到了革命力量如何以不可抗拒的威勢逐漸成長。這是我閲讀《青春之歌》的所得。這些所得令我激昂,但似乎也還不能滿足我已經被激發起來的強烈的情感,我不禁問自己:林道靜為什麼最終能夠完成自己青春的涅槃?在這場涅槃的烈焰中到底是什麼深深的吸引了我? 循着林道靜的足跡,在對小説文本的回憶中,漸漸地,我彷彿看到了林道靜堅毅的臉龐,看到了她在她的青春之旅中所實現的三次偉大的決裂。第一次是為求得個人解放,與封建家庭決裂;第二次是為爭取民族解放,與小家庭決裂;第三次是為整個無產階級的解放,與“舊我”決裂。三次決裂之後,林道靜完成了靈魂的昇華,由一個走投無路的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成長為優秀的共產黨員。然而,這使她靈魂昇華的“決裂”,説起來簡單兩個字,但對於一個活生生的現實的人來説,這又包孕着多少艱難?我不禁想到自己常常為不能改變一個不好的習慣而找很多很多不成理由的理由,我也不禁想到自己在面臨一個不能兼得的選擇時的彷徨、矛盾與掙扎,我還不禁想到“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俗語??但是,林道靜做到了,而且她所決裂的不是什麼可有可無的人物或地點,而是在偌大的世界中她可以棲身可以依靠的“家”,是隻有她自己才能夠真切觸摸到的精神世界。這不正是她自己所説的:“我常想起高爾基的一句話‘最光榮最偉大的職務就是在世界上做一個人。’為了保持人的尊嚴,我不願意馬馬虎虎地活在世上。”這是怎樣的追求!這又需要怎樣的勇氣和信念!我想,這對於我,對於常常會在某個時刻,以某些所謂世俗的理由讓自己混混日子,得過且過的我來説,是一次激盪,一次洗禮。

林道靜在時代風雲的激盪下,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分子,不容置疑,與她自身的追求與自覺密不可分,但也離不開那些影響了她的人——盧嘉川、林紅、江華、羅大方、徐輝、侯瑞等等。他們都是堅強不屈的共產黨員、是富於革命理想的共產主義戰士。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機之際,他們放棄了屬於個人的一切,將一切痛苦和血淚深埋心底,用頑強和堅毅與敵人對峙,他們是“黨的使者”。正因為盧嘉川,林道靜才瞭解了時局戰況,才如飢似渴的閲讀了許多革命書籍,為痛苦中的自己打開了一扇光明的大門;正因為林紅,林道靜才在煉獄的日子裏完成了痛並快樂着的蜕變,挺住了敵人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才有了那令我們近乎難以想象的語言“反動派把我們抓來不是讓我們蹲監獄,而是讓我們上了馬克思主義大學”。他們,使我真切地感覺到他們對於一個迷惘的青年的爭取與幫助;他們,成了林道靜的最關愛、最敬佩的引路人。不僅如此,他們還以自己剛毅、頑強的性格和對黨的忠誠,教育和影響着其他的更多的進步青年,也鼓舞着自己的戰友。作為一個後時代的閲讀者,同樣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我由衷的認為他們才是知識分子的精粹,是無產階級的先鋒,是中華民族的真正的希望。因為他們身上有一種不屈不撓的頑強的革命精神,有一種難能可貴的東西——無私的信仰,他們一直以奉獻者、殉道者的形象堅守着他們始終不渝的信念。他們可以為信仰失去所有,他們可以為信仰去死,他們不僅把自己的身體交給了信仰,而且把自己的情感和靈魂也交給了信仰。所以,當林道靜入黨的時候,她飽含淚水,情真意切地説:“從今天起,我將把整個的生命無條件地交給黨,交給世界上最偉大崇高的事業。”

今天,作為一名黨員,當我在閲讀的時候感覺到他們為了自己的信仰,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而不顧一切奮勇向前的時候,我感到了自己胸中澎湃着的那種驕傲和自豪,但同時也感到了深深的愧疚。同為黨員,我們在寬敞的辦公室裏高談闊論,坐而論道,甚至偶爾怨聲載道;我們也常常為了一時一事的得失而唏噓,我們甚至學習着八股,卻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們也似乎在物慾橫流的現實裏沾染了些許的銅臭味??我想,我該在《青春之歌》鼓舞下呼喚並找回那份屬於一個共產黨員的信仰了。

不僅如此,作為一名教師黨員,我既要從《青春之歌》中汲取自身覺醒和追求的力量,還要學習那些優秀的成熟的共產黨員,在做好自己的同時,還要盡一切力量去影響周圍的人,尤其是我的青年學生們。

記得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同志就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召開學生工作討論會上説過:“中學教員是黨的青年運動的骨幹”“一個教員每個學期教五十個學生,兩年之後就有二百多。假使我黨有五百個教師在大後方工作,就可以團結十萬青年,這個數目是何等的驚人啊!”“今天我們不要求中學教員是最進步的,我們只要求教員是重正義,講義氣,講廉恥,有本事,有學術的。”是啊,在影響青年學生方面,作為年輕的黨員教師,我們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當代中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他們是民族的未來,承載着祖國的希望,若形成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其自身發展、對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也會產生負面影響。但是伴隨着物質的極大豐富,少數學生精神卻相對匱乏,甚至存在信仰危機、精神危機等問題,出現了價值多元化,精神追求虛無化,隨波逐流不思進取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顯得尤為重要。而閲讀紅色經典讀物,無疑會是一條很好的途徑。紅色經典中包含着厚重的民族氣派、民族風格、民族感情、民族氣節、民族氣韻,它們可以讓青年學生自覺的感受到誠實、公正、熱情、頑強、樂觀、開朗、勇敢、堅強、堅定、正義感、責任心等。我想,這是我可以馬上實踐並做到的。

感謝《青春之歌》,感謝它喚起了我似乎隱藏的青春熱情與激情;感謝《青春之歌》,感謝它喚起了一個黨員沉睡的責任與信仰。我希望,我自己能和我更多的同事一起在黨旗下唱響屬於我們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