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我們正青春觀後感8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9W

每次小夥伴們欣賞完一部影片後,應該有很多感想,可以編寫一篇觀後感,小夥伴們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我們的現實生活,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我們正青春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我們正青春觀後感8篇

我們正青春觀後感篇1

終於看了趙薇首次執導的致青春,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當中有笑有淚也有你我青春的影子。這部影片讓我們這個年代出生的人找到了共鳴,如此高的票房紀錄也證明趙薇的青春沒有虛度。

青春到底是什麼呢,如今的我覺得青春就是一筆財富,每個人一開始都有一筆相同價值的財富。當我們擁有的時候,各人就出現了不同的處理財富的方法。有一小部分人,他們會從一開始就懂得珍惜這筆財富,然後認真的管理它,使其逐漸增值;大部分人會覺得這筆天生就可得到的財富得來太易,不知不覺中就揮霍了所有而不自知;剩下一部分人在獲得財富後自然而然地先盡情享用,直到突然有那麼一天,他驚覺原來財富已經不見了一半,於是開始頓悟,如果不去好好珍惜管理它,註定有一日財富將被用盡。

也許這就是你我的故事,它足以證明為何社會上的精英總是屬於那麼一小部分人,因為從一開始就有頭腦有計劃的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凡人如同你我,對於財富所帶來的種種誘惑總是難以抗拒。在那個懵懂的年紀,我們絕少去想像用盡財富的後果,因為那樣的生活還太過遙遠。

然而我們依然有選擇的權利,當有一日你不再滿足於現狀時,就立刻行動起來去改變它吧。也許你曾經努力在先,所以現在可以開始享受生活;又或者你曾經揮霍了青春享受了生活,現在就是要努力的時候了!所以生活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説都是公平的!

我們正青春觀後感篇2

青春,是一首不朽的歌,吟唱在每個人的心底,成就我們生命中揮之不去的流光歲月。青春,是一個青澀、朦膿、滲透着陽光,又點滴着哀傷的字眼。

影片中,鄭薇説:“青春,是用來懷念的。”“少年不識愁不識愁滋味”,一個“不識”卻將青春的無悔、懵懂和冒險精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電影中,那個炎炎的夏日,古舊質樸的校園,卻迸發着太陽般火熱的激情。夢幻世界的那份奼紫嫣紅的絢爛顏色,創造性地重新把所有人帶回去。

開場時張開和許開陽那吊兒郎當同時又詭詰無邪的笑容,展現了青春獨有的味道。而最富表現力的便是鄭薇演唱《紅日》的片段。紅色的背景,紅色的着裝,激情的演唱,如火如荼,熱血沸騰。這是青春的概歎,也是自由的宣言。然而,十年光陰,當阮莞和趙世永奔馳在高速公路時,動感快節奏的音樂標誌着現代社會的撲面而來。如果説如畫的青春,帶給生命的是思索,那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在電影中,陳孝正的功利主義褪變,朱小北人生信念的轉變。“我們最終都要成為我們曾經討厭的那種人。”從純潔乾淨到習慣骯髒,再到習以為常。這裏面便滲透着人性異化最自然、也最深刻的裂變。

在青春的體驗方式中,每個人都做回了最初的自己,人生若只如初見。該多好啊!青春,它充滿着情感的迷惘和人性的概歎,它徘徊這生命的思索和成長的代價,同時它也交融這時間的奧祕與人性的領悟。

我們正青春觀後感篇3

看了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想到了年輕的自己。 還記着曾經剛認識某人徹夜難眠因為一閉眼睛,看見的都是她的笑的 那種感覺,那時候的自己是幸福的。 曾經最遺憾的事情是大學四年一直喜歡一個女孩但是都沒有説,那時 自己和現在沒什麼變化,天天瞎忙,做着自己都不知道在幹嘛的事情 ,更不會和女生説話(到現在都忘了我根本不會和女生交流,但是曾 經怎麼有女友的)。好在,畢業後一年的去年夏天我有機會給那個女 孩表白了,也試着追過,不過,時間不對。錯過了就錯過了吧,至少 沒有遺憾。

我個人認為,青春就是那個自己不會太權衡後果,不受太多羈絆,自 由自在,那個很真的時候。

有一句台詞不錯:

鄭微後來和前男友重新見面的時候,説:“其實我們自己都在變成自 己討厭的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覺實在太多了,曾經我甚至不想來美國留學, 但是我必須來。

我討厭投機,但是我必須做。我不想經歷太多時刻變化的金錢利益, 但是我必須適應。 我不想天天泡圖書館,我也想自由自在的旅遊,輕鬆一些,但是我必須珍惜時間。我不想畢業後那麼快的.回到國內,但是我必須回。我不想這個時候就已經和同齡人沒有共同的語言,但是我已經out了。我不想對別人封閉自己,但是我習慣了。我不想變得有攻擊性不想總是習慣於批判和衡量,但我已經成這樣了。

有人告訴我,有投機能力真好。但是實話實説,我從小的夢想就是隱居田園與世無爭,和家人好好的分享快樂幸福的時間。但是經歷告訴我,越是想要寧靜的生活就必須要自己去爭去搶前,爭取足夠的條件來捍衞平靜的生活。

命運從妥協的那一步開始,就再也無法回頭,一步步的更加的身不由己。

我們正青春觀後感篇4

青春,就是少年最嚮往的春天:有新鮮的空氣,有耀眼的陽光,還有一羣愛笑的少年。有許多人在快要滿出來的時間裏的一點閒暇中會託着腮幫子像天真小孩搬回憶“那些年我。”呵呵,一個人會傻笑起來,可是眼角掛着晶瑩的液體。

我應該慶幸,我正處這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常常都是這樣:在陽光下一個活潑的身影,唱着漫美的歌謠,但是這份光彩已慢慢暗淡,彷彿還留在身邊,伸手卻又抓不牢,它好像會跑會飛,而我就像是在它身後緊緊追隨的一個信仰者。我從一個牙牙學語的單純小女孩隨着時光引導者變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我不會再喜歡洋娃娃,或者是和同齡的男生一起瘋一起笑,反而變成了一種奇怪的感覺,好像是喜歡吧!是青春的懵懂,就像是沙漠中的甘泉,烈日下的清風,總會讓自己有種莫名的舒心。

有時候我會害怕,害怕自己有天累了,不想再去瘋了,那個時候一向都覺得世界是美好的我會是什麼樣子的,沒有了單純的心,就像一朵濃豔的玫瑰,外表豔美,卻渾身帶刺,讓人不敢靠近,還是像一朵毒蘑菇有着絕美的點綴,剝開偽裝,卻是藏着劇毒的心。

有時候我好像感覺我向往的青春即將逝去。我會在某一段時間用自己認為最美好的時光給這逝去的青春寫一封信,我要告訴它我有多麼捨不得還有感謝,還有……自己對浪費青春的懺悔。

四川成都武侯區星光學校雖然不比別的學校好,但是它有我最珍惜的時光。

我們正青春觀後感篇5

青春是沉甸甸又輕佻的兩個字。單看電影的片名,大概就可以吸引一些還處於青春的人挽着一雙緊握的手走進電影院唏噓一番。

厄爾曼筆下的青春象徵着美好又向上的力量,所謂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廢必致靈魂。那是富有激情又向上的年華,若是放在所有平庸且大眾的人身上,或許青春這兩個好看的字眼真正好看在那些對於未知情感的躍躍欲試上。

比我小兩三歲的女孩子還在偷偷談論着隔壁班總穿名牌球鞋的男孩子;回到宿舍看到一個女同學激動地喘息抱着別人又哭又笑,只是因為班主任不在的晚自習後來自男同學在擁擠人潮中的一個吻。這個時期更好的定義是“青春期”,但怎麼又不能是青春。

電影中的愛情總是一不小心就永久的烙在了情竇初開的心中,糾纏到了人生過了半才有個正式的結果。如今我身邊的八零後的朋友,忙了一天的工作不知道這個奇怪的城市在五月臨近時下的一場冰雹,有的被家裏逼着參加各種相親,處於辭職,找工作,辭職的惡性循環裏。生活開始滿足在自己一個人回到出租房裏能夠滿足温飽的西紅柿雞蛋湯和一趟可以直達超市的公交車,青春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痕跡只剩下一個找工作困難的文憑,逐漸演變成了活下,或者保持活着這個狀態的支持力。

我説,結婚多不好啊,入了青春的墳墓,解了人生的褲腰帶卻被結結實實的套牢了。

説完這句話我就徹底後悔了,人的歸宿,歸宿這個詞好像帶着人生終點的意思。可是人就是要在某一時刻和另一個人組合在一起,共同製造新的生命,把剩下的人生活下。生活永遠不是像年輕時那樣朝氣蓬勃又滿心衝動,抱着一輩子單身的愚蠢想法,卻在生出第一絲皺紋之際就開始着急的把自己打發掉。我們總要接受這個命運的設定,就算不接受又怎樣呢,孤苦的一輩子嗎,放蕩的生活到永遠嗎,青春總是要有個終點。

青春是註定要逝的青春。

很久前,我覺得我會喜歡學習又好長得又帥的男同學很久,看一場評論很差的言情片也會鼻涕一把淚一把硬把主角悲慘的命運往自己身上套。後來我認識到了不同的人,接觸到了更精彩的世界,原來那點激動和渴望都變成了我唾棄和嘲笑的,我甚至會奚落那些也在暗戀裏糾結的同齡人們,我毫不留情的貶低她們喜歡的人,裝作冷靜的質問她們喜歡的理由。其實我是在嘲笑曾經的自己,也是嘲笑現在的自己。歲月反而讓我不敢承認過的自己,對於渺茫的未來也越來越懦弱。

當我喜歡一個人,我有個很好笑的習慣。我第一句話就是要問問自己,給我六億但是要失他,我願不願意?當然我都會選擇那六億。

我有個朋友大我二十歲,和她出看完電影,她感慨的問我:“你現在最愛的是誰?”我想都沒有想回答她一句“myself”。這真是一句大實話,就像是電影裏那一句“我們都愛自己超過愛愛情。”

我們怎麼不能仔細斟酌自己的付出。

我有的時候覺得我還有滿心的熱忱可以揮灑,世界又給我一面堅硬的牆,所以在碰壁之中都要逐漸變得自私,為了自己,放棄很多自己想要的東西。

青春與愛永遠是相連的,青春裏的愛讓我把時間浪費在得不到的追求上,忽視了我的學業,趁着有時間又看清楚了現實,我要為考場上那一張考卷而奮鬥,因為它可以決定我的未來。我還有很多理想,我還有許多東西想要實現,在誤解中要保持自己的模樣。

有一次我們一羣人集體大吼《光輝歲月》。越唱聲音越大,整個樓道里都是我們唱歌的聲音。

我感覺,我的青春總要有一些美好的樣子,無論它已經逝,還是將要逝。

以至於在某一個時候,面對我曾經來過的青春,我的眼淚還能簌簌而流。

我們正青春觀後感篇6

第一遍看完《致青春》,覺得感觸的地方不少,就是對鄭薇前半部分很反感。看完最大的感想就是: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層紗。第二遍看完《致青春》,對鄭微不反感了,但是感觸也沒有什麼了,感想就是:這部電影只是懷舊,電影中的某個畫面或者某個人讓你產生共鳴,整部電影沒有告訴你一個深刻的道理,因此這部電影看完第二遍之後就不會再想看了。

電影藝術方面的評價我就不説了,一是我個人還沒有這方面的素養,二是在藝術方面確實存在很多不足,這些不足就沒必要拿出來説了。那麼,我就電影的內容寫下我的一些感想。

這兩年我的思維習慣有了些變化。以前是非常理性,喜歡嚴密的邏輯推理。而現在呢,慢慢開始以感性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憑自己的直覺去分析問題,就連做科研的時候都是以自己的直覺來找到靈感和一些好的想法的 ,而不是通過理性的思考,當然有必要的理性分析還是有的。我想這是從我説過的一句話開始的:思考,意志力,獨立,感悟——目前我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當然,我想我也是受別人影響才會把感悟看得這麼重要的。

青春是什麼?

每個人對於青春的定義都不一樣。由於青春是感性的,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這正是我把感悟作為一種很重要的能力的原因。

鄭微的青春是無悔的,敢愛敢恨,有一顆勇敢無畏的心。是的,很多人都會對此產生共鳴,我想選擇以女性的形象來詮釋這種青春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更可以博得男性觀眾的共鳴,另一方面顯得充滿叛逆,新奇,另外許多女性觀眾深深藏在心底的祕密也可以在影片中得到釋放,就像在做一個夢一樣。説實話,這種女生我是不太欣賞得了的,只知道無理取鬧,確實很惹人討厭,最後她和陳孝正兩種截然不同性格的人居然走在了一起,真是不可思議。但是,沒有經歷過這種事情的人會覺得很難理解,我想,如果你碰到類似經歷的話,你也會愛上鄭薇的。 至於鄭薇工作後的改變,是理所當然的,不管你的青春是什麼樣的,生活最後都會把你的稜角磨掉。 因此,這也是鄭薇是女主角的原因,她在電影中的變化最大。她想表達的是:青春是用來懷念的,青春是無悔的。

陳孝正這個人我覺得電影裏展現得不夠具體,因此我先看了一下別人對陳孝正的評價。我想,我之所以覺得他在電影裏沒有完全詮釋的原因是,我自己和他有一些相似之處。我對自己的過去比較瞭解,因此覺得陳孝正並沒有詮釋的很好。他家境不好,母親管得嚴,喜歡獨處,不善與人交往,每天早上六點半起牀鍛鍊,晚上均在圖書館……好吧,羅列的這些好像我都有 。他的建築模型比他先出場,他比喻自己的人生是隻能建造一次的樓房,必須精確無比,不能有一釐米的差池。有人評價他是自卑的,但在電影裏我沒有看到哪個細節或者哪件事表明他是自卑的。而且剛開學,就有學院副院長的女兒作為他的朋友,我想這點讓我看不到他的自卑。然而,我的確是個感情自卑的人,經濟上基本上不會有自卑,因為我對物質和金錢沒有追求,我想這是與陳孝正的差別。我想張開才是自卑的,這到後面再評論。我説了這麼多,只是想表達,陳孝正這類人物確實有很多,但是電影只是通過旁白和側面來刻畫他,顯得不夠具體,他的性格特點沒有得到完全詮釋,稱不上男主角。這可能趙薇第一次當導演,而且自己是女性的原因吧,對男性人物形象的刻畫還沒達到拿捏得當的境界。總之,給我的感覺就是,電影的男主角換成是別人也行,而且電影所體現的陳孝正的作用就相當於配角。

我一直沒搞清楚鄭薇為什麼會喜歡陳孝正,也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而且,他們成為情侶之後,四年是怎麼過來的,電影裏所體現的只是戀愛剛開始的畫面。我想這種情侶相處至多幾個月就會分手,當然這要取決於鄭薇了,也就是她到底看中了陳孝正哪一點。我想,鄭薇一直是主動的一方,對於她這種女生來説,和陳孝正真的不是一路人。我個人覺得,電影應該花更多的場面描寫他們四年一起經歷的困苦和歡樂,這樣才能體現青春的珍貴,以及鄭薇為什麼喜歡陳孝正!對於鄭薇後面説的話“青春是用來懷念的”才更感人。然而,我想導演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我覺得施潔對林靜的愛都比鄭薇對陳孝正的愛刻畫得更好。

至於畢業的時候,陳孝正選擇出國,我同意他的選擇。每個人都是有夢想的,你不能説哪個人的夢想是好是壞,我就想以後很有錢,你能説我的夢想是壞的嗎?憑什麼每個人都得有相同的夢想,那世界上那麼多人,每個人都一模一樣,這個世界還有意思麼?因此,他選擇出國沒有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誰必須依賴誰,這也是陳孝正的愛情觀,其實他們的愛情觀就不一樣。但陳孝正並沒有對鄭薇説分手,誰説出國了就必須分手,誰説出國了以後就一定不會和鄭薇結婚。陳孝正不是回來找鄭薇了麼?愛情,不是兩個人必須廝守在一起,而是兩個人分開之後,走着走着又走到了一起,這個時候才是通向婚姻殿堂的道路。 至於陳孝正在國外和別人結婚,可以理解,他一個人在外面,孤苦伶仃,也許別人曾給過他幫助和温暖,更何況人就不能犯錯誤嗎?他自己説是為了拿綠卡,也許他自己結婚後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生活呢?肯定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要不然怎麼會回國找鄭薇呢?

當然,陳孝正因鄭薇的改變在電影裏還是體現得很好。鄭薇等她吃蛋糕的時候,是用書墊着坐的,後來回國找鄭薇的時候,是直接坐下的,而且還抽煙(前面在門上貼“禁止抽煙”),前後鮮明的對比可以看出導演還是花了心思的。鄭薇會不會答應陳孝正呢?那就要看鄭薇的愛情觀了,而且看她為什麼當初喜歡陳孝正。愛情,是永遠年輕的,無關年齡。

對於青春,我想朱小北詮釋得最好。她的青春是值得還唸的。她的青春,才是永不腐朽的。因為她的青春沒有太多的愛情,有愛情的青春就不能説永垂不朽。正如林靜所説,一輩子那麼長,一天沒到終點,你就一天不知道哪個人才能陪你走到最後。電影中對人物前後的對比都比較鮮明,這應該歸功於劇本。但是電影中的過渡並不是處理得很好。

最後我還想提及的是,張開。這種人樂於助人,甘於奉獻,願意做配角,不能説他圓滑,他的性格就是這樣。他這個配角很成功,也可以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青春也是永不腐朽的,是值得懷念的。其實,得不到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

總之,這部電影就是通過一些場面來喚起我們的回憶,感慨一下而已!或者用感悟好些吧。

我們正青春觀後感篇7

有句話常被提起,那就是“如果電影是一把刀的話,被雕刻的就是我們曾經流逝的時光”,這句話用在趙薇導演的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後簡稱《致青春》)上,特別恰當……基於影片濃郁的懷舊色彩,以及片中甲乙丙丁各色人物的輪番登場,《致青春》成就了一部概括性強烈的大學生活的羣體記憶,從入學到畢業,除了沒關注學習,其他基本上道盡了校園內的酸甜苦辣。

這是一段被定格的時光,雖然講述的是別人的故事,但似乎每個角色都能在自我的回憶中找到類似者,在影片中配比着角色一一對號入座,當然,似乎誰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勾起當年的回憶。毋庸置疑的是,《致青春》將引發集體懷舊熱潮。

當未來的憧憬,一點點變為對現實的追索,我們這一代人,就唯有從回憶中尋找曾經的熱血與真情。那些散落在歲月之路上的葉片,有的早已枯黃斑駁,有的早已隨風飄散,《致青春》的價值在於,能帶觀眾重回曾經的青春,或許是曾經的經歷,或許是幻想的情節,但電影如一根火柴,劃亮之後,點燃了記憶,喚醒了早已沉睡的情節,甚至重新勾勒出對青春的回憶,一幕幕的悲歡離合,重新成為內心的迴響。即使影片結束,火柴熄滅,但萌發出的青春情懷,卻不會那麼輕易退卻,憶起的人和事,也不會在短時內忘記,被勾憶起的曾經的青春,無論酸甜苦辣風霜雨雪,如今回想起來,就如欣賞一件雕塑品一樣,都只留下騷動的青春,都只留下幸福的味道。

我們正青春觀後感篇8

處於青春的我,看過了很多青春校園劇,曾經看到別人青春時,激動、温暖、開心、傷感、失落、後悔......而唯獨只有這一部劇,產生了共鳴。

從第一集,女主角有一個喜歡了很多年的男孩(他們一起長大),以及女主角大學第一天報道,道路邊的各個專業的擺點等學生的舉動都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經歷,就像自己就是女主一樣,體驗着和她一樣的生活。

很多離別都是沒有告別的。就像林靜的突然離開,鄭微的難過不全是因為他走了,而是離開這麼大的事情,他居然一聲不吭就走了。但是,林靜沒有勇氣面對必須要離開她的事實,無法面對離開前不捨的告別,他選擇逃避,躲開鄭微的眼神,一個人偷偷離開。如果是我,我也會像他一樣,一切都是因為太愛了,太在乎了,不知道怎麼道別才是不難過的,而且只有體會過一個人偷偷離開過得人才會懂他的那種傷痛,其實,林靜還是為了鄭微承擔了很多,只是有點自私地拋下了她一個人不聞不問那麼多年。

直到鄭微遇見陳孝正,直到鄭微宣佈自己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她開始轉移傷痛,慢慢地開始在意林靜之外的人。我一直是佩服她的勇氣的,有勇氣去承認,有勇氣重頭再來,有勇氣付出一切而不計結果,這正是正值青春的我們的樣子,我們不能因為失敗和傷痕而錯過了抓住温暖的機會。

漸漸地看到學霸陳孝正開始關心鄭微,觀眾的心情也是無比激動的,她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我數10聲,你要是不説話,我就當你是答應了,1......2......3、4、5、6、7、8、9、10”然後鄭微激動地抱住陳孝正,“男朋友,你好!我是你的女朋友!”那一刻,就連觀眾都感覺到了鄭微的幸福,你喜歡的人正好也喜歡你,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很多人都得不到。可惜下一秒,觀眾的心如被刀刺中,林靜正好看到擁抱那一瞬間“原來你身邊已經有了別人,那麼,我的存在是不是已經不需要了。”

林靜離開時落寞的背影,與兩人擁抱後温暖的温存,形成強烈的反差,那一刻,觀眾都以為他們的愛情會永恆,而林靜在他離開的那一瞬間,已經結束了。

Tags:觀後感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