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青鳥》讀後感範文通用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3W

當品讀完《青鳥》後,相信你內心的想法一定有很多,有沒有想過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來呢?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青鳥》讀後感範文通用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青鳥》讀後感範文通用三篇
      《青鳥》讀後感範文通用1

初識《青鳥》是在高中門口的書店裏。和花花綠綠的輔導書一起買回了家。現在回想,動機可能是讀個單子方便打折,也可能是它的封面乾淨整潔,一時喜歡。就是這樣一本計劃外的閒書,帶回了我另一類的小歡喜。 作者是比利時的劇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翻開扉頁才發現竟然是一本童話,篇幅也不是很長,十章的內容讓我翻來覆去的流連。

書中的主人公是伐木工人的兩個孩子——十歲的哥哥棣棣和六歲的妹妹咪棣,他們擁有着人類可愛的美德——勇敢和善良,並代表人類去尋找象徵幸福的青鳥,仙女蓓麗呂的女兒病了,只有代表幸福的青鳥才能讓它痊癒,於是兄妹倆踏上了尋鳥的旅程。書中的奇妙王國色彩繽紛,有能讓人見到已故親人的回憶,藏着鬼怪,疾病和戰爭的夜宮,未來之國,光之神殿,墓地,甚至是由動物們共同審判人類罪行的森林領地。《青鳥》用最簡單的通俗的語言描繪着最不可思議的瑰麗畫卷,用最天馬行空的故事傳達最本真質樸的道理。

當孩子們行遍各地與青鳥失之交臂,棣棣和咪棣值得空手像仙女覆命,醒來卻發現只是南柯一夢,而鄰居伯考託婆婆的女兒卻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每日卧牀不起,最後棣棣將自己的小鴿子送給了她。雖然這不是青鳥,但卻是隻“青鳥”,令病牀上的小女孩獲得了幸福。文末作者妻子的留言:只要我們經常懷着美好的無私的心願,幸福是不難獲得的,其實幸福就近在咫尺之間。在主人公尋找青鳥的旅途中,度過自我犧牲和給予他人,攜帶幸福的青鳥隨之而來。一隻普通的鴿子變換成令人驚訝的青色。童真的幻想令我不禁念道心念他人的幸福,自己的幸福也會降臨。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究竟什麼是幸福,幸福該如何尋找並擁有。很多人從生到死都沒有享受過近在咫尺的幸福。幸福就是人類生存之後的最嚮往的精神領域,我們的生活會引導我們去追尋幸福的腳步。在充滿生活嚮往尋覓的過程中不經意間,幸福就與我們相遇。用心靈尋找幸福,幸福就可能一直在我們身邊。我衷心的希望,世間每個人都可以收到青鳥的祝福,幸福美滿的度過自己的一生。

《青鳥》讀後感範文通用2

很早就聽説過“青鳥”這個稱謂,感覺很奇特,冥冥之中總有一股吸引我的力量,讓我莫名其妙地生出好感,有一種想要一探究竟的渴望。

《青鳥》原是比利時作家、象徵主義戲劇創始人莫里斯·梅特林克寫的一部同名童話劇本。後來他的妻子喬治特·萊勃倫克為少年兒童閲讀之便又加工改寫成這部散文童話。這部童話採用民間故事的主題和手法,富於詩意,故事優美,令人陶醉。被稱為世界夢幻戲劇史經典代表作,影響法國的五十本書之一。1911年,梅特林克因這部人道主義的傑作而獲諾貝爾文學獎。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遠古時候,砍柴人的兒女——棣棣和咪棣,在聖誕節前做了一個夢:一位名叫蓓麗呂的仙女,委託他倆去尋找一隻青鳥,給她的小女兒,因為她病得很厲害,只有這隻神鳥才能使她痊癒。仙女還説“我那小女兒要等病好了,才會幸福。”於是他們在貓、狗和各種東西(糖果、麪包、水火)的精靈陪伴下進入另一個世界,在光神的指引下去尋找這隻青鳥。他們在懷念谷、夜宮、享樂宮、墓地和未來王國裏,在光神的廟宇裏,歷盡了千辛萬苦,但青鳥總是得而復失,最終還/> -->,你幸福嗎?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青鳥代表“幸福、光明和愛情”。它是鳳凰的前身,傳説是王母娘娘身邊傳遞佳音的使者。她的使命是幫助人類尋找幸福、純潔、自由快樂的精神天堂。而在西方,青鳥是聖靈的象徵。在文化差別巨大的東西方,人們嚮往着同樣的一種精神狀態——幸福。

這本名叫《青鳥》的書,它的使命是讓我們沉靜下來思索幸福的真正含義。在温馨、明朗和如夢般細膩的情調中,號稱“比利時的莎士比亞”梅特林克在書裏講述了一個用心靈尋找幸福的幸福的故事。在主人公尋找青鳥的過程中,人們最終知道,幸福的真正含義就在於,自我犧牲和給予他人。幸福存在於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陽光裏,空氣裏,時間的流傳裏,到處充滿着人們沒有發現的幸福。生命的本身就是幸福的,幸福一直就在你的身邊。

《青鳥》讀後感範文通用3

花了大約兩個半天看完了此書,感受比較複雜。

首先,很喜歡書中瑪格麗特和魯比的通信,感覺這是本書最精彩的部分——如果沒有其他情節的“干擾”,也許更好?不過,我不知道這些信是完全杜撰的,還是基於真實的信件?瑪格麗特.懷茲.布朗的《晚安 月亮》、《逃家小兔》、《小島》、“金色童書”系列中的“小貓的色彩世界”“狗先生”我都看過,對這位童書作家的生平、個性也有所瞭解,這本書中的信件和我所知道的信息都能對得上。瑪格麗特真的有這樣一位密友嗎?而且這位密友真的開了一家書店、而且這個書店是《晚安 月亮》的靈感源泉和誕生地嗎? 在網上搜尋,尚未找到這些是否真實的線索。

其次,書中的姐妹關係很打動人,我頻頻想到我和二姐的關係。當然,我們並未像書中的三家姐妹一樣,不來往,甚至積怨難消,但是,我們好像也從未對彼此敞開過心扉。書中一句話讓人很有同感:家庭關係是最難處理的一種關係。但為什麼會這樣?親人不應該最有可能彼此瞭解、彼此包容嗎?然而,看自己、看周圍的親朋鄰居,家庭成員之間似乎都只是在交往而已,很少達到心靈交融、坦誠相待。有時和毫無血緣聯繫的朋友倒能做到自由自在地傾述。

另外,我很欣賞和羨慕瑪格麗特的狀態。第一,她寫童書並非為了取悦孩子,而是為了自己心中那個孩子。所以,她的書不一定是那種特別逗樂、取悦孩子的書,但一定和孩子的心靈息息相通;也許有些孩子不一定一下子就喜歡上她的書,但慢慢地、總有一天會喜歡,願意反覆閲讀。這大概是很多童書作家的共性,他們是為自己、為自己心中那個沒有長大的孩子寫作,他們是在藉助童書這種形式,思考人生、致敬童年。所以説,童書不僅適合孩子,同樣適合成人,孩子和成人讀到的可能不一樣罷了。第二,她的生活非常隨性、真實。我讀的時候,有種衝動,想給遠在南方的弟弟打電話,告訴他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不必受家人朋友想法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