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圍城》讀書心得體會日記大全最新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W
《圍城》中從來沒有眼淚,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批判;《圍城》中從來沒有搞笑,取而代之的是詼諧的諷刺。 在失敗面前,我們不應當氣餒;在平凡面前,我們更應當執着;在成功面前,我們更應當拼搏。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圍城》讀書心得體會日記大全最新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圍城》讀書心得體會日記大全最新

《圍城》讀書心得體會日記1

讀完《圍城》這本書,我深有感觸。《圍城》講述的是主人公方鴻漸留洋回國後與蘇文紈,唐曉芙之間發生的事以及去三閭大學旅途的經過,在三閭大學當副教授的經歷和後來與孫柔嘉結婚的故事。有人説,《圍城》寫的就是婚姻就像圍城,“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也有人評價,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站在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慾望大都如此。總而言之,圍城語言幽默,卻也諷刺種種社會的不良風氣,笑裏藏刀。

《圍城》這本書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主要描寫的。女一號蘇文紈曾被這樣描寫道:”方鴻漸陪蘇小姐在香港玩了兩天,才明白女朋友跟情人事實上絕然不同。蘇小姐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頭腦,有身分,態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閨秀,和她同上飯館戲院並不失自己的面子。他們倆雖然十分親密,方鴻漸自信對她的情誼到此而止,好比兩條平行的直線,無論彼此距離怎麼近,拉得怎麼長,終合不攏一體“。蘇文紈是美麗的,但她不可愛,而我認為女人是因為可愛才美麗的,而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的。還有方鴻漸,他不算壞,甚至還有些善良可愛老實,但是他迂腐軟弱玩世不恭。他的這一性格,反映了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的面貌……書中更有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希望大家都來閲讀《圍城》。

以上便是我讀《圍城》的感受。

 

《圍城》讀書心得體會日記2

 

早就知道《圍城》是一部現代文學經典小説,説的是有關男女婚姻的事,書中最經典的就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裏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第一次瞭解《圍城》,知道有這麼一本書,知道中國文學史上有位叫錢鍾書的作家,是大哥推薦了錢鍾書的《圍城》,其他的就不怎麼記得了。不知那時是因為什麼原因竟然未讀。現在想來真是可惜啊!説到錢鍾書,我覺得有點對不起他老人家,因為我一直把他和錢學森搞混淆。現在想起來覺得當時是多麼的幼稚和無知,一位是當代著名的學者,作家,而一位是”導彈之父“,著名科學家。

我一向不太喜歡讀長篇小説,這也許跟我的性格有關係,總覺得太長了,沒耐心看下去,平時也只看些短篇或微型小説。這可能與我經常喜歡寫些東西有關,我寫的最多的莫過於一些心情雜文了。我想當初,如果多看些書,尤其是那些經典名著,那時我的作文修為可能更高一些。我一直不看長篇小説,直到這個暑假,恰好妹妹從學校帶了本《圍城》,我空閒之餘就拜讀起幾年前本該早就讀了的《圍城》,並一口氣讀完了。

其實上網的時候,曾看過《圍城》,那時也只是在上網時斷斷續續讀過,不過不知怎麼,也不知為什麼,後來就沒有讀下去,所以直到這個暑假我不算真正讀過一部小説。儘管以前也曾翻閲過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如梭的《懺悔錄》、錢鍾書的《圍城》,但我以為這個暑假所讀的《圍城》,才是我真正意義上讀的第一部長篇小説。

 

《圍城》讀書心得體會日記3

 

《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一篇長篇小説,是一篇經典的文學作品。帶着敬仰的心態讀完了《圍城》和一些學者的評論,更覺這部著作的非凡文學魅力和哲學思考。感慨可謂頗多。

簡單的故事情節就是:在中國新舊社會交替的背景下,知識分子方鴻漸不斷的追求戀愛並走向失敗的過程。文中不乏精彩幽默諷刺的筆法。正如作者在序中寫到:“在這本書裏,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作者有簡單的故事講述了當時的社會面貌,而其中所藴含的深刻哲理,依然應驗在現代人的生活層面裏。

首先,我們從《圍城》可以感受到社會是一個多麼複雜的東西。

讀完《圍城》給人的一種感覺是,整部小説描繪的社會中根本就沒有正派中人,不過短暫出場的唐曉芙除外。其中有慵懶作風、虛浮的留學生們,譁眾取寵的哲學家諸慎明,虛偽下流的李梅亭,善於作態的詩人董斜川……甚至主人公方鴻漸也是一個懦弱無能的知識分子形象。看似繁華卻空虛的大城市,閉塞骯髒的小鄉鎮,腐敗的教育界和混亂的文壇,虛偽的、低賤的、骯髒的、庸俗的、惺惺作態的……各種情景,各色人物,都活生生的展示在我們面前,浮華的背後總會給我們帶來淡淡的悲哀。很明顯這種社會給人一種混亂和黑暗無法生存下去的感覺。那麼,圍城中的社會與我們所在的社會對比如何呢?繁華的都市總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在我們眼前是這樣,在電視裏也是這樣,毫無差別。這一切給人的感覺是社會很簡單,然而我們只看到了生活表面的假象。

平靜的湖面下總有暗流湧動,真理的發現總需要貼身體會。現在看看我們周圍的人羣,有幾個你認為是善良且正派的人呢? 都市是更繁華了,但是卻依然虛空,官場依然腐敗,潛規則依然盛行,金錢永遠至上……生活中處處充滿着明爭暗鬥。這所有的一切正如一團團的烏雲籠罩着我們的天空……對比的結果是——社會的生活複雜的本質是一樣的。

社會的複雜的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在平靜的校園裏可能還感覺不到真實而複雜的社會,但生活會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為我們上這堂課。

然後,《圍城》告訴我們了生活本身是一個悲劇。

在戀愛和婚姻的“圍城”中,主人公方鴻漸先後遇到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等並與她們發生了一段感情糾葛。彷彿印證了“自古多情空餘恨”這句話,方鴻漸不斷的渴望擺脱“圍城”,然而衝出這個之後又發現陷入另一個“圍城”,永遠找不到理想的境地,永遠在渴望與失望中輾轉。在小説結尾那個古老的掛鐘鐘聲突然的敲響似乎宣告了方鴻漸這一悲劇的結束,但有似乎預示着新的悲劇的開始。給讀者的感覺是——小説繼續寫下去,依然是個悲劇。在圍城中有這麼一段寫到,驢子望着眼前的蘿蔔,以為再走一步就可以吃到,於是一步接着一步往前趕。人何嘗不也是一樣,總是幻想下一步就可以到達理想的地方,而其實下一步並不是理想的所在,於是又把希望寄託在下一次。而那希望就如同驢子眼前的蘿蔔一樣可望而不可即,就這樣被命運牽着鼻子走,永無止境。

我們再回頭看看我們的生活,升學、考試、工作…難道不是一座座圍城嗎?在這些圍城中,我們每個人都努力掙扎着擺脱,好不容易衝出了一個,很快又陷入另一個,好像圍繞着一個固定的程序運行着。我們追求自由,卻發現越來越不自由;我們渴望美好的生活,卻永遠生活的不美好。就像那句話説的:生活是一張茶几,上面擺滿了“杯具”。

總而言之,給人的感覺就是,人生是一座座圍城,引導着人們不斷追求,不斷落寞,輾轉不定。

最後,《圍城》也告訴我們生存的哲理。

“儘管每個人都是荒謬世界中痛苦而孤獨的人,但個人不是任憑擺佈和無能為力的。每個人都有獨立意志,能夠通過行為選擇走自己的路,把握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的未來。”

薩特圍城中讓人覺得懦弱無能的方鴻漸在經歷了一次次選擇後,他不但沒有得到歡樂,反而落入更加痛苦的深淵,這也是他悲劇的所在。但是,從另一種角度來看,面對曲折的感情生活,他遵從了自己的意志,他在不斷的追求和失敗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他在為了生存而不斷的努力着。

現實生活中,升學壓力、戀愛糾葛、婚姻悲劇、事業低谷…這些煩惱的瑣事都是現實而不可避免的。然而,有多少人帶着“世界荒謬,人生孤單”的思想被生活的失敗所擊垮;有多少人沒有目標的選擇,因此卑微而痛苦的活在黑暗之中;又有多少人逃避殘酷的現實而碌碌無為的過完自己的一生…

楊絳説過:“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城內的人想衝出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大抵如是。”要在在這些實實在在的現實悲劇面前證明自己的存在,我們就應該退縮嗎?這不正是我們每天努力所要做的的嗎?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存意義的所在嗎?

存在主義認為“如果我們不去賦予生活某種價值,某種價值得追求的目的,世界的存在就是荒謬的,生活就是毫無意義的。”體現在方鴻漸身上,他竭盡全力一次次地試圖擺脱生活的困境。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行動者;一個不願做生活奴隸的不屈服於所謂“命運”安排的勇敢者。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使他的理想成為可能,而這正是方鴻漸的使命——使人生成為可能。事實上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努力去創造美好的生活,不管結局如何。

這樣看來,《圍城》深刻深刻揭露生活中存在悲劇的現實,並描繪了現實與理想的衝突。它旨在反映人的生存狀態,而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告誡人們一個道理:要勇於承擔自己的生活。

我想這也許就是《圍城》的精髓所在吧。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説,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説。被譽為“新儒林外史”。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羣相。

第三次經典閲讀我們小組選擇的書是錢鍾書的長篇小説《圍城》,本文主要講的是方鴻漸訂婚的妻子早逝,而岳父由於被他感動資助他出國留學。但是他在外卻不理學業,買了一個假文憑回來,以及後來他與幾個女子的情感糾紛。被在船上的留學生鮑小姐欺騙,在蘇小姐和唐曉芙之間周璇不定,最後在上海與孫柔嘉訂婚,婚後的矛盾讓他失去的生的希望。

其中的主人公,方鴻漸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人物,他被動無能,軟弱缺乏上進,對於愛情左右搖擺不定。本來有好的機會在眼前,他沒有珍惜荒廢時間。但他卻又不是完全的墮落,他希望取得成就,對現實的自己感到不滿,想要保持做人的尊嚴。但正是這種人更為矛盾,缺乏行動的想法與勇氣,這恰恰也是我們當今部分人的真實寫照。不甘於平庸,但是卻沒有付出實際行動,所以對生活沒有熱情,一天碌碌無為卻又感歎時間飛逝,自己一事無成。

而本文除了主人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是唐曉芙,他是方鴻漸的最愛,也是這個小説裏面最為理想化的人物,身處那個時代,她也是天真活潑可愛的,但在他與方鴻漸的感情中,她更過於強調女性徹底解放,她認為他應該成為方鴻漸的全部。他們兩個都是理想的青年,但由於誤會不斷他們的關係也漸漸疏遠了。

本文中也有許多的精彩片段,許多精彩的句子,比如“婚姻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這也就是文中呼應標題的一句,説明圍城在某個方面指的婚姻,當然也不是隻指的是婚姻,。

本文寫於日本侵華戰爭前後,從文中也可以看出正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產生了一系列事情的時期,文中的許多人都是受到了西方文化薰陶的,但區別於某些作品,文中的主人們並不是那種積極向上的憤青,而是缺乏同封建勢力鬥爭的勇氣,最後落入了人生的圍牆。

《圍牆》不僅僅是一本愛情小説,也是一本極具諷刺意味的小説,裏面每一個人物都代表了當時的一類人,他們有許多想似點也有不同的地方,這些人物充實了這本小説。也讓我們領悟了許多道理。

我們能夠更好的理解當時社會產生的深層原因,也反思我們人性中的陰暗面,不斷的完善自我,試圖去改變去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圍城》讀書心得體會日記4

閒來得空,寫了這篇恰似又不是的讀後感!

《圍城》一開始的場景描寫讓我聯想到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極強的環境描寫和渲染,與其他小説將環境的描寫穿插在故事之中的做法不一致,想必肯定是一部諷刺的小説。當讀到穿上方鴻漸的故事時,想法證實。方鴻漸在外留學的僥倖心理,買假學位證的做法,以及和鮑小姐之間讓人浮想聯翩的片段,都讓他變成現代人口中的“渣男”形象。方鴻漸在船上與鮑小姐“親近”,卻因為下船時鮑小姐的先生對鮑小姐的照顧而心生怨恨。後相親與張小姐之間的故事卻也讓人覺得好笑,四人麻將他一人贏了三百多塊,還看不上張家小姐。之後實在覺得自己沒有女性朋友的氣息之後,去拜訪蘇小姐。之前在船上對別人愛理不理,這次又貼上去還看中了小表妹唐曉芙,對於蘇小姐的感情置之不理。在追求唐小姐的過程中卻未及時向蘇小姐表明心意,最後導致雙手落空,也背得周經理周太太的罵名。

在這個過程中方鴻漸的情商可謂是“低”,本來岳父是想給他一個台階下,反而鬧得撕破臉的不愉快;在唐小姐這失意之後,淋了一場雨,而後接電話直接將唐小姐當成蘇小姐痛罵一頓;在辛楣家的聚會,酒多之後大損形象的行為等等,都將方鴻漸此人的缺點暴漏無疑,其實從開始到現在,我除去看出他有幾分銷售潛質(耍嘴皮子)之外,並沒發現其他優點或者過人之處。

圍城的環境描寫會隨着故事情節的發生而改變。給人一種很強的情景代入感,彷彿在放電視劇一般閃過。而且環境一般示意着情節的好壞和發展,雖然不乏大多數反諷的描寫。不同於舊時代的小説,新如今的作品喜歡直接切入故事情節,對於環境的渲染是少之又少,能夠像圍城一樣將人物關係顯現的這麼完整,卻又隨處充滿着環境描寫,實在是很難得的佳作了~

鴻漸與辛楣最終在蘇小姐與曹先生確認婚訊之後,居然統一戰線,本來是別有用意的讓鴻漸遠去他鄉當老師,沒想到最後兩人卻成了苦難兄弟,一同前往教書。在趕路途中的故事,頗有幾分乏味,但是卻也有吸引人的地方。住旅館遇到的“極致”畫面卻也有讓人些目瞪狗呆,極強的畫面感甚至都會讓我懷疑我們平時吃飯的餐館是不是也是這種“流油、生蛆”的環境~倒是幾人之間的不同性格,形成的有趣對話挺吸引人。顧先生和李先生,符合有家室的設定,相較於辛楣和鴻漸有些小人之心,更吝嗇一些,所以更多時候是看戲和充當大人的角色。孫小姐作為未婚女子,通篇的描寫還是少女模樣,後來才發現是一直在方鴻漸面前收起自己的稜角。但是不變的大環境是當時的中國,戰事四起,報紙是唯一可以獲取信息的工具。手裏有權有錢的人才是老大,所有階層卻都尊重知識分子,如今的這股氛圍慢慢在消散。

四人在千辛萬苦到達學校之後,鴻漸和辛楣的一番話,原來在那個時候對愛情的理解已經是很高的水準了。辛楣説到:像咱們這種旅行,最試驗得出一個人得品性。旅行是最勞煩,最麻煩,叫人本相畢現的時候。微博上很多所謂的“情感大師”都説過,旅行是最能看出一個人合不合適的。書中還講到,談戀愛或者説結婚亦是如此,應當是先去旅行,再確定是否要繼續或者步入婚姻的殿堂。

中間斷掉很長時間,一直忙於工作和搬家等雜事,説起的駕校至今也還沒去繳費。

空閒時間,重新接起來上次看到的地方。

後面的兩章直接切入方鴻漸與孫柔嘉的感情線。爾後大篇幅的描寫婚後兩個家庭的生活,確實是如今的真實寫照。我不禁感歎,原來家庭生活古往今來都是這樣一副皮囊,只是,有些聰明人,選擇換一種角度/心態去看待,便也就不會發生這麼多的事端。

而方家和孫家卻又是中國家庭80%的案例,究其原因。其一:方鴻漸和孫柔嘉的相識、相知到相愛的整個過程是極其欠缺的;其二:結婚之後並沒有通過雙方父母的核實確認就已經結了婚。

由於荷爾蒙在一起,不經過長時間的接觸瞭解就盲目在一起,如今社會,還有分手這一説,而傳統社會,就只能忍幾十年或者是落得個不好聽的名聲。以前不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這句話,都向往電視劇裏面的這種羅曼提克的情節,爾後經歷過才發現,人的’喜新厭舊”本質乃與你是否漂亮、是否温柔、是否體貼、是否成功全無關係。只有經得起平淡,才能夠足夠理解和包容地走完這一生吧。

傳統來説的一句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句話能留存長久,必定有其合理之處。所謂“存在即合理”。認為不合理之處的人是隻是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一個人的終生大事,不同於談戀愛、交朋友,承載的是幾十年的幸福,甚至説是幾代人的幸福。即使做父母的這輩子不算成功,或者沒有什麼太大的成就,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的就是:他們的經事識人能力和你相比是成數倍增長的。這種甄別人的能力,便不言而喻了。

本來方家方鴻漸為長子,卻是結婚最晚。雖然家裏很寵,也出國留學,當過副教授,實際卻不是這麼有出息。孫柔嘉是社會中等女子的典型代表:不漂亮也不醜,讀過書也不是精通,脾氣不算無理但是也會鬧,甚至為了和方鴻漸在一起費盡心機,爾後卻都被“好朋友”-趙辛楣點破。兩個本來不算特別優秀的人在一起,恰好孫柔嘉又掙得比方鴻漸多,真的是要了血命。男人的這種不自信和小心眼,時間一長,就會通過言語和拳腳體現出來。

我反倒是覺得看書人説的有句話很對,看圍城,不止是故事,是跳出故事看生活,這才是其中的樂趣。《圍城》的前言是楊絳先生為錢鍾書先生而作,這種生活上極大的互助和相通,是我現在極羨慕的。楊絳先生的《我們三》我也看過,算是回憶錄,類似《林徽因傳》,不同在於是楊絳先生親筆所為。書中講述的楊絳先生和錢鍾書大師以及後來的錢瑗小姐之間的生活,其實在平淡之外,有一個現代人缺少的點,那就是—包容。這種包容,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兩位大師的這種生活氛圍為錢瑗的成長以至於後來性格的塑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楊絳先生對於家庭婦女之事並不精通,但是錢鍾書和錢瑗也重未產生任何嫌棄的情緒,這才算是“修來的福分”吧。

《圍城》讀書心得體會日記5

第三次掀開這本書,每次看得感受都不同,自問世上有多少方鴻漸?年輕的時候驕傲自詡不凡,在最好的時段被大家包容吹捧。但遲早社會會揭開你的面具,發現下面的你軟弱無能,假的文憑,一般的家世,不中用的傲氣。

你看不上愛耍小聰明的蘇小姐,你放棄了你的紅玫瑰唐小姐,生活開始磨平你的稜角,它給了你一段世俗的婚姻,你的存在對於她而言是自保,是可以掌控,然後開始了一段充滿對生活妥協的婚姻,處處都是瑣碎的吵鬧。

然後慢慢發現你的每次謀生都需要仰仗你當初的朋友,曾經愛慕你的女生在你面前輕視你與你的妻子。你的人生一路下滑,這時你覺得婚姻是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

其實你是可以有不同的生活軌跡的,你可以掙脱這桎梏,你在留學時本可以努力拼搏獲得博士學位,在上海時本可以不與周家翻臉,你再拒絕了蘇小姐本可以放手追求你的紅玫瑰,你甚至在三閭大學可以試着謙虛去爭取留下來的`機會,可你沒有,你終究是不中用的無能。

可被困在圍城裏的何止你一個,世俗之人都囿於這圍城中,我也在進圍城的路上。

《圍城》讀書心得體會日記6

《圍城》是本大大有名的小説了,錢鍾書一生也就寫了這麼一本長篇小説,雖然跨它字字珠璣有點過譽,但確實是三步一鋪梗,五步一諷喻,讀起來既輕鬆,又覺得深刻,是典型的深入淺出的寫法。錢鍾書把玩文字的功底只怕當代沒幾個人能與之並論,記得中學時,讀韓寒的小説,他就説深受錢鍾書的風格影響,現在回想,確實如此,只是深度還不及《圍城》。

據説錢鍾書寫此書時,一天就寫五百字,反覆斟酌醖釀,力求表達精準而有趣,可以説是在雕琢了。像我嘗試寫小説時,一天寫五千字,實在是為“湊數”在碼字,碼完自己都不忍再讀。所以説,有時候貪多並沒有多少價值,要多花功夫打磨語言,精益求精。

《圍城》一書勝在語言功力而非情節曲折。就故事情節而言,實在沒有什麼值得複述的大事,都是些生活瑣屑,大波瀾至多不過是去外地謀份職務。然而就是在這些小事中、在日常交際生活中、在一段段吵嘴逗樂中,錢鍾書以點睛之筆寫出了一個時代的印記,勾畫出了一個社會的縮影,彷彿國畫大師只寥寥數筆,大片留白,卻意藴更足。

錢鍾書最強的本領,就是用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比喻,將事情分析得既透徹,又生動,最著名的是把婚姻比作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有待讀者自己去書中發掘體會。

錢鍾書在序言裏曾説“我們常常把自己的寫作衝動誤以為是寫作才能”,我現在真是深有體會,常常以此反思。總之,這本書是很值得讀的,一遍或許也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