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3鄉村振興感悟及心得體會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24K

在探索未知時,我們積累了許多新的心得體會,一篇優秀的心得體會對我們個人的成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2023鄉村振興感悟及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2023鄉村振興感悟及心得體會5篇

2023鄉村振興感悟及心得體會篇1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魂,振興鄉村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但是,長期以來,受制於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鄉村文化建設面臨諸多困境,農民不再珍惜傳統文化:無論是拜金主義盛行,傳統價值觀念扭曲,還是不良風氣的傳播賭博、天價禮金等惡習的侵染……現實的鄉村無法安頓農民的靈魂,進而也無法安放一個有五千年農耕文明傳統的中華民族的靈魂。因此,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要讓傳統文化延續下去、把綠水青山保護下來,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振興鄉村文化需開展文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基層文化活動,才能讓鄉村文化真正活起來、火起來。當下,農村地區文化發展滯後,“好山好水好無聊”,是回鄉青年的調侃,無疑是對部分農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時代節奏的生動反映。在感慨農村春節“千家萬户搓麻聲”時,其實更應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為人們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間,無論是傳統廟會節慶活動,鼓勵開展秧歌、社火等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還是各鄉各鎮自導自演新潮“村晚”,結合地區實際,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才能驅動鄉村優秀文化精神的再現與重塑。

振興鄉村文化需豐富文化內容。不同年齡層次的農民對農村文化活動的認同和參與呈現顯著差異。當下,大多數農村地區老年文化活動比較紅火,卻忽視了青年文化活動。很多80後、90後不願意留在農村,不僅是因為城裏收入高,而且是因為城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對他們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針對不同羣體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是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一個緊迫課題。農村文化建設不能搞“大鍋飯”,只有區分不同羣體,增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針對性,才能使優秀文化內化於農民心中,指導他們的行為和實踐。

振興鄉村文化需建設文化陣地。文化陣地是文化發展載體,是羣眾文化生活開展的依。在當下紛繁複雜的思潮中愈發凸顯出文化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然而農村基層文化場所建設仍然十分滯後。在全國範圍實施的“農家書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圖書、報刊來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書籍內容陳舊,書籍的種類比較單一,特別是貼近農民實際的種植、養殖等方面的書籍較少,而更值得關注的是,農家書屋已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為數不多的亮點所在。文化場所是鄉村文化發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動開展的依託。故而,應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為鄉村文化發展築牢根基。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樣的願景,不僅僅是好山好水,鄉愁之中更應有文化的繁榮與發展。農村文化的根脈需要傳承,記憶需要留續,用文化振興,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家園。

2023鄉村振興感悟及心得體會篇2

十四五鄉村振興交流發言“x”城市總體規劃明確,要把x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當前,x城鄉之間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鄉村普遍存在產業支撐不強、發展活力不足、佈局風貌凌亂、基礎設施薄弱、文化內涵缺失、農民增收緩慢等現象,是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不可忽略的問題,是實現目標願景必須加快彌補的短板。

為此,“十四五”期間要強化“四大關鍵力”,堅持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導向,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謀劃好鄉村振興,咬定目標,久久為功,把美好藍圖變為生動現實。

其一,強化規劃引領力。規劃是振興之“綱”,必須高水平編制好“十四五”鄉村振興規劃。一要明確功能定位,彰顯地域特色,把鄉村作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空間,建設成為x國際大都市的生態功能承載區、精品農業示範區、綠色休閒度假區、江南水鄉展示區;

把郊區新城建設作為重大發展機遇,更好發揮其引領和推動作用。

二要堅持多規合一,助推可持續發展,重點解決現有各類規劃自成體系、內容衝突、缺乏銜接等問題,綜合策劃一批重大工程、重點項目,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動力。

三要統籌城鄉發展,_二元結構,以加強城鄉規劃一體化為前提,以實施“三園”工程、推進示範村建設為突破口,以補齊農田水利等公共基礎設施短板、推進智慧農業“新基建”為着力點,釋放鄉村發展潛力。

其二,強化要素集聚力。要素是振興之“基”,應大膽推動優質資源要素向鄉村自由流動,充分釋放“地錢人”三要素活力。一要籌足“一桶金”,持續加大公共財政對郊區農村的投入,並向純農地區傾斜,推動國企支持示範村建設和開發利用,打好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組合拳”,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

二要盤活“三塊地”,為鄉村建設預留充足的發展空間,有序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加大宅基地依法自願有償退出的力度,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適當延長農用地流轉期限。

三要養好“千里馬”,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梯隊建設和人才儲備,穩定基層一線主要幹部隊伍,加大城鄉區級層面領導幹部交流力度,引進培養更多新型職業農民、職業經理人、實用技術專家、電商骨幹等人才羣體。

其三,強化產業競爭力。產業是振興之“要”,只有依託“原生態”,開發“新業態”,才能促進產業升級,帶動農民增收。

一要提升產業能級,釋放科技力量,打響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打造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農業科技示範園,打通有“雙循環”效應的名特優農產品銷售平台,打磨有更高經濟效益的深加工農產品,突出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

二要大膽先行先試,探索區域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新路,與長三角兄弟省市在生產功能和空間佈局上開展戰略性合作,集聚農業科技人才,共同打造長三角農業科技孵化器,彌補“大城市、小郊區”空間潛力的不足。

三要延伸產業鏈條,培育特色產業集羣,制定“農業+”發展實施方案,創新產業融合模式,用好背靠超大城市的優勢,加快推動農業與休閒旅遊、健康養生、電子商務、教育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

其四,強化文化軟實力。文化是振興之“魂”,鄉村建設既要塑形,也要鑄魂。一要加強江南文化遺產保護,在有着“水墨丹青”自然生態、“小橋流水”人文特色的鄉村土地上,對遺落着尚未修繕的.古鎮、古村、古運河系,以及逐漸消失的地方方言、吟唱等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引起高度重視,切實保護和傳承好江南水鄉的自然肌理與歷史文脈。

二要彰顯新時代鄉村文化的新魅力,在塑造鄉村美學、豐富文化生活、重塑社會價值等方面下功夫,吸引更多都市人到鄉村消費置業、投資創業,使鄉村更好滿足人民對品質生活的嚮往和期待。

三要打造鄉村文旅融合新標杆,突出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防止“千村一面”,構建富有農耕特色的文創產業生態,挖掘和培育個性鮮明的ip,用文化提升鄉村旅遊品位

2023鄉村振興感悟及心得體會篇3

“四月春光好,正是讀書時。”4月25日,在鎮黨委的推薦下,在縣委組織部精心組織下,我有幸參加了西鄉縣村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

在成都温江基層黨建學院先後聆聽了中共都江堰市委黨校教授鄧蓉、成都大學城鄉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建瓴、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董進智,圍繞“重塑集體經濟組織主體地位、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習近平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農村基層治理”“如何做好全面脱貧攻堅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等主題進行專題教學。培訓期間,還進行了現場觀摩教學,參觀了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郫都區三道堰鎮青槓樹村、崇州白頭鎮五星村、道明竹藝村等多個村鎮。通過聽取授課,現場觀摩教學等方式,學習到了成都的先進經驗,運行模式和發展方式,感受了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建設成就,5天的培訓,思想和觀念得到了一次大的解放和提升,受益匪淺。成都市鄉村通過發展特色生態,鄉村旅遊等來促進農村發展,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之路。

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該村從08年以來就堅持“政府引導、農民主體、規劃先行、市場運作”的思路。突出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深化發展集體經濟。該村通過發展特色農副產品和手工業,並結合互聯網進行銷售,以及大力發展觀光旅遊業使得鄉村振興發展取得了初步成績。此後在14年該村再次揚帆起航,在上級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下,戰旗村啟動了中國農業公園項目,該項目通過整合土地,打造了天府農業旅遊體驗地和生態田園小鎮。使得戰旗村的發展更進一步。

青槓樹村是一個集生態環境、田園風光、川西民居、小橋流水、鳥語花香於一體的特色鄉村。2012年6月,該村啟動了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建成了九個川西民居特色農民新聚居點,按照“高端項目為龍頭,農家旅遊為配套,都市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產業發展路徑,大力引進了一批農旅融合的產業項目,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同時也帶動了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幫助農民實現了經營性和財產性的雙重收益,切實達到了鄉村振興發展目的。

一是鄉村建設要着力做好農村人居環境基礎整治工作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就是村莊環境乾淨整潔,村容村貌整潔。在實地參觀學習所去到的村莊,無一不是生態環境優美,村容村貌整潔,衞生狀況良好。習近平總書記曾今指出,要從居民最關心的村莊環境髒亂差入手。因此振興鄉村的首要任務是整治村莊環境衞生。由易到難,從村莊清潔做起,圍繞道路道路硬化、路燈亮化、環境綠化、衞生潔化、飲水淨化、環境美化進行綜合整治,改善村容村貌,保持村莊整潔。

二是鄉村建設要以特色產業為核心,拉長產業鏈,形成一體的產業羣。美麗鄉村的建設重要的是如何發展產業,壯大經濟,讓產業興旺,做到村美民富。產業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特色是產業發展的動力。要把特色文化發展為產業,進而探索發展產業的新業態,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形成宜居宜業宜商宜遊的綜合鄉村體。在本次實地觀摩學習中,道明竹藝村,蒲江明月村和蒲江成佳鎮就是很好的優秀示例。道明竹藝村,顧名思義就是因“竹”得名,該村依託着非物質文化遺產道明編竹,以設計為媒介,以文創為特色,把看似普通的竹子拓展了產業生態,實現了致富增收,真正實現了鄉村振興。而蒲江明月村則是以陶文化為主題,以文創產業為支撐,以鄉村旅遊為載體,實現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和農民增收。在傳承文化的同時也做到了振興鄉村。蒲江成佳鎮由於地理環境優越,十分適宜茶葉生產,因此該鎮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大力發展茶鄉文化,豐富茶藝,茶技等多種茶文化項目,大力吸引遊客,從而成為獨具特色的茶文化觀光區。

三是鄉村建設要一以貫之,持續發力。美麗鄉村建設不能一蹴而就,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堅持循序漸進,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鄉村建設。該村堅持一以貫之的推動實施,12年來,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改變,鄉村振興發展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績,成為了基層黨建和集體經濟發展綜合推進示範村。

2023鄉村振興感悟及心得體會篇4

因地制宜“帶”發展,做產業壯大的肩負者。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能夠激發基層活力,帶動當地村民的就業,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充足的動力。

目前,鄉村產業在各地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起色。駐村幹部要做產業壯大的肩負者,將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持續改善社會民生,提高農業生產力、農村創造力。不論是成立合作社,進行蔬菜、菌菇種植和畜牧養殖,還是依照園區進行廠房建設出租,駐村幹部都要結合發展現狀,因地制宜、“對症施策”,即不與前期脱鈎,又能與後期銜接;既能保障經濟來源,又能切實做好長期性、持續性發展。

多措並舉“幫”提升,做文化建設的實踐者。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精神支柱,不僅可以提升農民羣眾精神面貌,煥發文明向上的新氣象,還能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凝聚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富口袋,更要富腦袋”,駐村幹部要做文化建設的實踐者,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從精神狀態上改變風氣風貌,破除居民傳統陋俗,不論是成立“藝術團”“廣場舞隊”,還是進行“五好家庭”“孝老敬老户”評比,都要讓羣眾參與其中、“身臨其境”,從根本上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還要建立“閲覽室”“文化廣場”“黨羣活動中心”等,進行公共文化建設,切實讓文化“軟實力”成為振興鄉村的“硬支撐”。

2023鄉村振興感悟及心得體會篇5

鄉村產業無論是農業還是第三產業,都需要注入文化內涵,否則就不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談到鄉村振興就會想到鄉村旅遊。而鄉村旅遊的持續蓬勃發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內涵。一個地方的歷史積澱、氣候環境、風土人情、飲食起居,風俗習慣等等構成了一個地方的地域文化,而這種文化帶給人們的是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精神體驗。譬如,有人喜歡“大漠孤煙直”的蒼涼,有人喜歡“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們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讓每一個來柏露旅遊的客人感受到“紅色瀑布小鎮”與眾不同的魅力。

為了讓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打造極具文化特色的“紅色瀑布小鎮”,加強文化建設勢在必行。具體來説就是以下幾點:

一是加大文化基礎設施投入。在各村建文化體育廣場、文體活動室、圖書閲覽室、組建舞蹈隊等,讓“鄉村舞台”真正為村民的“精神樂園”。

二是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通過村廣播、宣傳畫、公眾微信號等,營造深厚的文明宣傳氛圍,讓大家真正掌握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講文明、樹新風,順利完成由“村民”到“居民”的角色轉變。

三是創新活動載體,讓文化發展多元化。我鄉通過“身邊好人”、“道德模範”、“文明家庭”、“最美家風家訓”等評選活動,樹立優秀典型,並通過“道德講堂”傳承優良傳統文化,引領文化建設方向,以文化人、以德潤城,為鄉村振興和永續發展提供豐厚滋養、文化沃土和創造源泉。

在具體推動中還需要堅持以黨建工作為引領,以羣眾需求為導向,以社會組織為支撐,着力在“強幫帶、配班子”上下功夫,通過機關幹部會、三會一課等方式,狠抓黨員幹部隊伍建設,並在鄉村發展、助力增收、社會治理中發揮核心領導作用。同時,統籌推進三農隊伍建設,形成更具人性化的用人策略。

一是創新用人機制。引進一批肯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優秀人才,為鄉村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優化和提升機關幹部整體素質。

二是加強已有人員的學習與培訓。根據工作需要制定系統完備的培訓計劃,引導黨員幹部自覺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使他們在學習中轉變觀念、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以求真、務實、廉潔、高效的精神緊跟成都、高新發展的腳步。

三是培養一批“土專家”,有本底、有辦法、接地氣;特聘一批“大專家”,有視野、有技術、接天線;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提供必要的人力資源保障。

作為一名鄉鎮基層工作人員,我們應該理清思路,和村兩委一起找準思路謀發展,為把村建設成為業強、民富、村美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