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樹讀後感800字優質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5W

讀後感指瀏覽完一本書後把內心的領悟通過文字書寫出來的文字報告,大家靜下心品味書籍中的內容,同時也不要忘了記錄在一篇讀後感中,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樹讀後感800字優質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樹讀後感800字優質8篇

樹讀後感800字篇1

我最喜歡的書是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取材於作者的親身經歷。主人翁保爾·柯察金是出身在貧困鐵路工人家庭的紅軍,在雙目失明、疾病纏身的情況下,面對書稿丟失、身體每況愈下的無情打擊,他仍沒有屈服,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沒有後退;在疾風暴雪的建設工地,面對常人難以忍受的勞動強度和飢寒,他沒有倒下。種種艱難困苦,不但沒將他打倒,反而使他更加堅強。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臨終的時候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以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這是保爾·柯察金的人生觀,正是這種永不言敗、堅強的偉大精神激勵着他對革命事業忠貞不渝,使他把“鐵”煉成了“鋼”。

在我看來,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想要取得成功,最關鍵的一點是:需要有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著名戲劇家莎士比亞曾説過:“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園圃,我們的意志就是這園圃的園丁。”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從小喜歡文學,生活很貧苦。年輕時,屢遭失敗,一事無成。但他始終沒有屈服,而是以頑強的意志去追求自己的目標,終於創造出許多不朽之作。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像一面鏡子照着我,使我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正是它堅定了我改變我的缺點和不足的信念。“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要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那烈焰熊熊的鍊鋼場面,讓我明白:要想把“鐵”變成“鋼”,只有一種途徑——“煉”!

同學們,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會遇到種種的困難,要去面對失敗的打擊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但是,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在戰勝困難後,回過頭來,我們會領悟到,和保爾—柯察金相比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都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沒有理由唉聲歎氣。

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得彩虹?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為堅強喝彩,把“鐵”煉成“鋼”。

樹讀後感800字篇2

這是一部用血與淚書寫成的悲壯篇章。解放戰爭時期,在山城重慶,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反動派的特務機關的.殘酷鎮壓和迫害,但是他們不畏強敵在監獄中與之進行不泄的鬥爭。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這裏卻奏響“國際悲歌歌一曲”,200多名戴着腳鐐手銬的共產黨員、革命志士、青年學生、軍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10歲的“小蘿蔔頭”宋振中),遭到了軍統特務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鮮血染紅了歌樂山下的步雲橋、渣滓洞、白公館、松林坡、梅園。。。。。。。。雖然他們大部分的人都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激勵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堅持到了革命勝利……

?紅巖》為我們塑造了一組革命英雄的羣體形象。這些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經歷、不同性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者,經過作者的精心刻畫,都活靈活現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畫的一個主要人物,她對黨忠貞,對敵鬥爭頑強不屈,在危急關頭從容鎮定,對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華鎣山途中,她看到城牆上懸掛着丈夫的頭顱,雖然悲痛欲絕,但為了不暴露身份,仍舊鎮定自若地去與雙槍老太婆會面。在就義前,她平靜地與戰友們一一告別,親吻“監獄之花”,梳理好頭髮,換上整潔的藍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皺痕,而後從容走向刑場。所有這一切,讓人多麼激動、崇敬、悲憤、感歎!

?紅巖》裏面都是一些真實的人和事情,而這些人和事情同一個年代、一個時代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為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願把牢底坐穿”,“失敗膏肓土,成功祭蒼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而在這些思想當中,所實踐的都是具體的人,而這些人都不是當時一些家庭條件困難,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識分子,從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優越的生活條件。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實踐選擇道路當中,他們投身於社會革命,為整個國家民族和大多數的利益進行實踐,這崇高的選擇促使我們去思考,人應該怎麼去活着?人應該怎麼去奮鬥?人應該怎麼去確定自己的價值取向?以及個人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應該所盡的責任和承擔的義務?

樹讀後感800字篇3

這個寒假,我看了《水滸傳》這本書。下面,我就把我的幾點膚淺的讀書心得與在座的各位分享。才疏學淺,如有不到之處,請指正。

?水滸傳》有簡本和繁本,簡本敍事簡略,文字比較粗糙,而繁本敍事詳細,文學性較強。我看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繁本,共一百回。在這本書中,被逼上梁山的108條好漢,每一個人上山,都有自己的一番故事。他們替天行道,是因為曾經遭受了太多的不公和迫害。作者通過每一個好漢的遭遇,把那個時代王朝的貪婪表達得淋漓盡致。

在被逼上梁山的眾多好漢中,林沖的經歷最為典型。他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有着優厚的待遇、美滿的家庭,所以他一直安分守己,不敢反抗。在誤入白虎堂、刺配滄州道、風雪山神廟等一系列的事件中,最終被逼上梁山。而李逵是造反精神最為徹底的一個。他上梁山沒有絲毫的勉強。上了梁山之後,他的要求是“殺去東京,奪了鳥位”。所以一聽説要招安,他便踢翻桌子,大叫:“招安,招安,招什麼鳥安!”甚至把朝廷的聖旨扯個粉碎。

武松是最富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的故事有景陽岡打虎、怒殺潘金蓮、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除惡蜈蚣嶺等。作者為我們塑造了“如同天上降魔王,真是人間太歲神”的英雄形象。花和尚魯智深則是一個疾惡如仇、專好打抱不平的人物。“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是他一生行事的準則。拳打鎮關西、大鬧野豬林不僅寫出了他的勇,而且寫出了他的智。正是這些頂天立地的好漢,構成了這支起義隊伍的中堅。

?水滸傳》通過一個個富於傳奇性的故事,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他們性格鮮明、各有特點,且絕不雷同。書的人物大多性格較魯莽,但作者寫人的魯莽更是使人稱奇:如魯達的魯莽是性急,不容得半點怠慢、史進的魯莽是任性、李逵魯莽是強橫、阮小二的魯莽是悲憤無説處,而焦挺的魯莽是自己的氣質欠好……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有聲有色,躍然紙上,不禁讓人拍案叫絕。

書中的語言生動、準確、明快、洗練,富於生活氣息。人物描寫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徵。你看,作者是這樣描寫水功了得的浪裏白跳的:“那人把竹篙望岸邊一點,雙腳一蹬,那條漁船似一狂風飄敗葉箭也似的投向江心裏去了。兩隻腳把船隻一晃,船底朝天,兩個好漢撲通地翻筋斗撞下江裏去了。”點“,”蹬“,”箭似的“,”一晃“,寫出了張順的靈活敏捷。相反,再看那稱霸的”黑旋風“:李逵大怒,焦躁起來,便脱下布衫,兩隻手一駕,早搶了五六條竹篙在手裏,一似扭葱般都扭斷了。”這“似扭葱般”,讓活脱脱一個力大無窮、個性剛烈的好漢形象展現在讀者眼前。

看水滸風雲,品英雄氣概。一百零八位好漢梁山聚義,一百回傳奇精妙絕闢。揮舞槍棒直爽豪氣,好漢情義驚天動地。水滸傳,精闢!

樹讀後感800字篇4

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童年,童年對於我來説是無憂無慮,天真快樂的。但沒人對自己的感覺都有不同的感受,有些是快樂的,而有些則是傷心的,甚至絕望的。

寒假裏我讀了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説三部曲的第一部,這本書使我感觸波深。

?童年》這本書講述的是阿廖沙成長的故事,而阿廖沙的現實原型就是作者高爾基。阿廖沙四歲喪父,母親悲痛欲絕,而外祖母的到來卻給阿廖沙帶來了光明,文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在她沒來以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帶領到光明的地方……”確實,外祖母在阿廖沙看來是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的一個人。父親去世後,阿廖沙跟隨外祖母和母親坐船來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是開染坊的,但外祖父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孩子們,並剝削手下的工人,總是尋找人的罪惡,懲罰別人。但善良的外祖母總是護着阿廖沙,而原本的母親美麗、善良、勤勞,對孩子充滿關愛,後來卻因為生活的壓力變得醜陋、暴力,以及對阿廖沙的冷漠無情。外祖父家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自私,貪得無厭,為了分家不顧一切。樸實的“小茨岡”十分喜歡阿廖沙,每次都用胳膊檔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但不幸的是,最終被十字架活活壓死……

?童年》最後的結局是阿廖沙的母親改嫁並於幾年後肺結核去世,外祖父破產,而阿廖沙卻在艱苦的生活中悟出了許多事物的道理,走向了人間。

書中的很多地方都在打動着我,但阿廖沙卻是最打動我的。阿廖沙,他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會受辱會被打,總是懷着一顆不安的心。我想許多人都不能忍受這樣的生活,然而阿廖沙挺了過來,甚至到隨後阿廖沙對生活保持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相比而言,我的生活簡直幸福多了。但誰也不能預知未來,未來也會出現種種困難,不過懷着一顆勇敢,充滿對生活熱愛的心總會克服。因為,再不幸的生活中也會有萬幸。畢竟,阿廖沙的萬幸就是他的外婆以及生活對他的考驗。

樹讀後感800字篇5

魯迅先生是我一直都挺崇拜,挺欣賞的文學家,他的每一篇作品我都讀過,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感覺,不同的收穫。

但我最喜歡看的還是魯迅的小説,我感覺他的小説很真實,批判了當時舊社會的醜陋面目。

?孔乙已》是我在《吶喊》中比較喜歡的一篇,可能是這篇學生,所以對這篇所有的細節都比較瞭解。我第一次讀這篇是在國中課堂上,那時老師讓我們自己先讀,當時,我讀得很認真,因為我對這篇挺感興趣的,因為是魯迅寫的。當時讀得不太懂,聽老師分析後,感覺明白了很多。

孔乙已一個生活在封建社會裏的讀書人,在黑暗的社會裏,他唯唯喏喏她活着,他一生都在尋求功名,一直考,一直考,可都考不上,在一次又一次的絕望中,他成了一個行尺走肉,一個麻木而不任的人,正像他所説的“竊”書不為“偷”,因此在一些醜惡的人心中成了一個“小偷”,可在孔乙已的心中,他並不這麼想,在與他同齡中,只要是見到他,除了笑,沒有話講,因此只好向孩説話,他也只有在孩子面前,他才會有受到蔑視的笑,後來有人説他又去偷書,結果被打斷了腿,當他再一次來到客棧時,諷刺的笑聲就沒有停過,此時的孔乙已更偈一個行shi走肉,只靠着兩隻手來行走,終於,在人們的笑聲中,消失了。過了幾年,終於沒有再見孔乙已,有人説的已經死了。

這就是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的結果,給人無盡的思考與想象到底孔乙已這個人物時,運用了大量的手法,在人物外貌,動作,語言上都有很多的描寫介紹。作者筆墨越多,所想表達的人物形象越明顯。

我覺得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有兩點,一對封建社會制度的抨擊,作者在每一篇小説裏,運用了不同的手法,將現在的人物與過去的形成鮮明的對比,再對周圍人物的形象描寫介紹,以及周圍的環境的描寫介紹,有力地反映了當時舊社會的封建統治制度,但在另一方面,我覺得隱隱約約可以看得出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希望在他文字的激勵下,人們能夠奮發有前,能夠從麻木不仁中清醒過來,使這個社會能振作起來,這是他一種愛國的表現,他並沒有去用語言激勵人們,而是用文字,在文字的背後是他一顆愛國的心。也許他的文字並沒有激勵到每一個人,但不可否認,還是有一部分人,還有一些知識文化的人都能在他文字的激勵下而清醒覺悟過來。

現在,有許多文章,作品都表達了愛國之情,但我比較情有獨鍾,只喜歡魯迅先生的,因為他樸實而強有力的文字中,人們看到了當時醜惡的面目,我覺得孔乙已那篇比較明顯,通過對孔乙已人物形象的描寫介紹,從頹廢,每一個文字,從直接到間接,從明顯到不明顯,讓讀者真實地看到了像孔乙已那類生活在封建社會裏的知識分子的從善良、愛面子的人轉變成頹廢,麻木不仁封建的人。

這樣的文章沒有用華麗的文字,但字字都像利刀像一樣直插人心,這就是我喜歡魯迅先生的原因,他的愛國情懷激勵着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作出獻,這也就是我愛國的表現。

所以大家一起來《吶喊》吧!為我們賴以生存的中國來吶喊吧,作為學生,要好好學習,作為工作,要好好工作,大家都盡一份力,使我們國家更家美好。

樹讀後感800字篇6

合上書本的最終一頁,久久不能忘懷,滿腦子都是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時的情景。那末了的句號,似乎並沒有意味着終結,反而像是在向人們宣告着另一個新故事的開始。

讀完《圍城》後,總是感覺心中有種莫名的壓抑。總是感覺有種難受的感覺,一方面是有太多的人生活在那種虛偽,軟弱,優柔寡斷的氣氛之下,有太多的人都像圍城中的方鴻漸一樣。終日碌碌無為,消耗家中的錢財,浪費別人的機會,欺騙家中人的感情,可最悲哀的是他們本人卻活的毫不知情,恬不知恥。太多的人活在自我封閉的區間中,躲在一邊不問世事,他們只明白為了自我的飯碗而努力,卻對水深火熱的廣大人民而無動於衷,身為讀書人,作為當時中國思想最為開放理解最先進的理論學習的一部分人,他們還僅僅如此,那其他思想還處於封建中的更廣大人民還有出頭之日嗎作為國家最優秀的人,就應當負擔起自身的職責。既然連出國留學的這些人都麻木成這樣,那整個中國社會就被外國的殖民統治思想所包圍一樣,躲在那堅固圍城下的一羣麻木的人。他們都是那個社會中悲哀的人。一羣被困在思想之城的人。

作者在文章中兩次提到過“圍城”。一次是經過蘇小姐説出來的:“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去”,另一次是方鴻漸在甲板上的感慨:“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在本書中,作者所展示的圍城現象主要是婚姻和職業,以此證明“人生的願望大多如此”。這是一種人生哲學的問題。方鴻漸就在不停地進城出城,這似乎多少説明了人總有一種盲目性,不停地奔走反覆。這也帶給人些許對人生的茫然人的性格是圍城,人的經歷也是圍城……這一堵堵城牆將一個人牢牢地圍住,制約他的思想,他的行為,使他演繹出一幕幕的悲喜劇。也使他終究成為一個被堵在城牆之中的鼈。一個僅有生命卻無思想的人。

由此,我不得不想到我自我,我是一個學生,我的那座城堡有是什麼是學校吧,我是城內的人,拼命地想逃出去,城外的人呢是那些過去的記憶,他們正無比興奮地期待着進入這座華麗的城堡,就像十幾年前的我一樣。這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在扣留我們十幾年後才放我們出來,不,應當説出去,然後,我們再滿懷期望地步入下一個城——工作。

人生,圍城,我們就在這一個個城堡間,進而出,出而進,周而復始,沒有止境。

樹讀後感800字篇7

在這個科技發達的21世紀,人們不僅能行走在陸地,而且能坐上飛機飛上藍天,還能坐上游輪觀光風景,甚至是跟着潛艇進入海底探索奧祕。但是,在19世紀,那個技術落後的年代,別説是潛艇,連飛機都還沒有的年代,儒勒·凡爾納卻利用自己奇特的想象力,講述了一次神奇的海底旅行。

1866年,阿龍納斯教授與僕人康塞爾受邀去追捕一隻疑似獨角鯨的“海怪”,途中不幸落水,他們與捕鯨手尼德到了“海怪”的背上,才發現它其實是一艘潛艇——“鸚鵡螺號”。這艘潛艇是祕密製造的,構造奇特,異常堅固,靠海水發電。船長尼摩帶着他們進行了漫長的海洋之旅,從太平洋,到北冰洋,途中經過紅海、地中海、南極等,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章魚襲擊等,最後,他們三人不辭而別離開了“鸚鵡螺號”。

海洋,湛藍的海洋,浩瀚無邊,有着“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叱吒風雲,他是地球的十分之七!但由於科技落後,19世紀的人們並不能深入瞭解它,只能通過奇妙的幻想,在腦海中描繪出一幅幅海洋圖。而凡爾納正是發揮了對海洋極致的想象力,表達了人類對海洋的熱愛以及迫不及待想去更深地瞭解它的願望,同時也表現了人類的勇敢機智、敢於與大自然鬥爭,堅強勇敢的探險精神。

文中,尼摩船長説:“我愛大海!大海就是一切!它覆蓋着地球的十分之七,大海呼出的氣清潔、健康。大海廣闊無垠,人在這裏不會孤獨,因為他感覺得到周圍湧動着的生命。”其實,這更是作者凡爾納借尼摩船長之口,來表達自己對大海熱愛和由衷的讚美。

但如今,海洋漏油、海灘垃圾、赤潮、綠潮,越來越多海洋污染影響着我們的藍色母親。人類不斷地向母親索取資源,卻無意間破壞了環境,如今讓藍色母親不堪重負。地球本來就是浩瀚宇宙中一顆微不足道的行星,但令它與眾不同的,正是因為它擁有液態水。可以説,海洋是地球的母親,海洋和人類息息相關、和生命不可分離。

“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誰會希望面朝着房子的大海污染日趨加重?沒錯,沒有誰!所以,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保護藍色母親,刻不容緩!

樹讀後感800字篇8

一朵紅色茶花,從綻放到變色的時間大約為48小時。可,花開花落花謝,到頭不過一場空!只有那孤零零的花杆與那零星的破損花瓣,倔強的説明着這裏曾經的美麗。

如夢一場,付出再多,又有什麼用?

瑪格麗特和阿爾芒,一個在殘酷現實的威逼下,最終選擇了現實,放棄了愛,他是個懦夫;一個對愛情至死不渝,願意放棄多少人羨慕的奢侈生活,只為獲得一份真真切切的愛情,她,失去太多,但,最後仍是兩手空空。一場註定沒有結果的愛戀,付出再多,又有什麼用?

文中出現過這樣一句:“這些女人生前考究的生活越是鬧得滿城風雨,死後就越是無聲無息。”這難道不是對像瑪格麗特那樣註定悲慘收尾女人一生的最好寫照?

一直記得瑪格麗特説過的一句話:“即使我只剩下一點時間,但我生存的時間,總會比您愛我的時間要長。”這句話,包含了太多太多,作為一個交際花,最可悲的就是不能擁有自己的愛情,她們不知道,今天還對她們很好的男人,明天會不會投入到另一個同行的懷抱,就算她愛上那個男人,也不會擁有他。瑪格麗特是不是在那個時候就預料到自己是悲劇?但這又説不通,如果知道自己這樣做是悲劇,為什麼還要往火坑裏跳?難道不是自討苦吃?

瑪格麗特還是做了,選擇尊重自己的感覺,她愛阿爾芒,這是永遠都改變不了的。她很清楚自己選擇把愛説出來的後果有多嚴重,但最後,還是做了。告別那個圈子,和阿爾芒一起生活在一個不大不小的房子裏,過着悠閒,無憂無慮的生活,平窮,對瑪格麗特已經無所謂了,再窮也沒有關係,只要有阿爾芒在,她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可這個世界,總是那麼殘忍。他給了瑪格麗特對生活的希望,卻又毫不留情的把她打入地獄。世俗的觀念,讓阿爾芒的父親無法忍受自己的兒子和一個交際花在一起,便寫信請求瑪格麗特離開他的兒子。可想而知,瑪格麗特收到那封信時,是多麼的震驚語痛苦!深思熟慮後,瑪格麗特接受了阿爾芒父親的懇求,為了阿爾芒的家庭,事業,以及後來的一切一切,她給阿爾芒寫了一封足夠讓阿爾芒瘋狂的信,隨後,便離開了阿爾芒。

不明真相的阿爾芒,瘋狂的報復瑪格麗特。瑪格麗特看在眼裏,一個人默默地承受。阿爾芒沒有看出瑪格麗特看到他時,眼裏閃過的一絲心痛,正因為這樣,阿爾芒的報復心更強了。這樣無疑加快了瑪格麗特走向生命的盡頭,直到最後,阿爾芒知道真相後,才明白自己把最愛的人送進了地獄。

這個悲情又浪漫的故事,講述着一個彷彿離我們很遠而又觸手可及的故事。如果阿爾芒當初可以相信一點自己和瑪格麗特的愛情,結局或許不會如此悲慘。一段開始看似完美曲折的愛情,最後卻支離破碎,是説阿爾芒不夠愛瑪格麗特,還是,瑪格麗特愛慘了阿爾芒?

到底誰錯誰對?

悽美的愛情,似夢一場。

一個女人,因愛而生,為愛而亡;一個男人,因愛生恨,因愛而傷,因愛而悔。

一切都是因為愛。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