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菊花詞讀後感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8W

讀書從來都不是為了打發時間,讓我們一起好好的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通過寫讀後感來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菊花詞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菊花詞讀後感7篇

菊花詞讀後感篇1

?菊與刀》中的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徵,刀則是日本武士的圖騰。兩種極柔與極剛的東西交織在一起,恰好可以鮮明而具體的表現日本人性格中既温和謙讓又生性好鬥,既窮兵黷武又精神至上,即蠻不講理又彬彬有禮,既頑固不化又能伸能屈,既保守又開放的矛盾狀態。一本《菊與刀》將日本人剖析的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作者本尼狄克特從未親自去過日本,通過大量的查閲資料,訪問學者,與在美國生活的日本家庭接觸,加上到監獄中對日本戰俘進行調查寫就本書,作者用女性那細緻入微的獨特視角,平等冷靜毫無先見的人類學家的寬廣胸懷完成此書。《菊與刀》就好像是放大鏡一般讓日本民族的性格毫無保留的暴露在聚光燈下,讓很多無法理解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得如此瘋狂的人有了瞭解日本和大和民族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它讓美國軍方和政府找到了在二戰結束後應對日本政府和國民的最好方式。

讓我觸動最大的是美國人在對日本採取“最後的行動”或者説是“決一死戰”之前最想要做的是瞭解“敵性”,因為他們覺得兩個民族在思維方式、習慣上的差異巨大,要想最後打贏這場戰爭了解這個民族是關鍵和核心。美國人這樣做在後來的實踐檢驗中無疑是明確而睿智的,而且還在不經意間成全了世界對這個民族的好奇心。而且本書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無論是在工作中,生活中,學習上,婚姻裏亦或是上升到國家高度的政治與外交問題,沒有什麼是比了解對方,瞭解對手更至關重要的了。

作者在這裏用文化差異即比較法的方式將日本的文化、價值觀、處世態度等與美國、西歐、東南亞國家和中國相比,讓世界各地的讀者都能夠更好地接近日本文化和價值觀中的核心內核。作為中國人,讀罷此書,可以看到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迥然不同卻又同宗同源的獨特內涵。作者同樣給了我們最好的借鑑,以後再研究其他國家文化時以比較的方式入手,待研究稍有成效的時候你對本國文化和他國文化的瞭解程度都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這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研究方式。

從書中我們不難發現日本文化中有很多和中國文化相似的觀念。比如報恩的觀點,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用作者的話説就是“一種恩情反而在時間的流逝當中漲了利息”,但是日本人對這種所謂“情義”明顯是更為看重的,這種情義會始終牽引着兩方被某一種共同的“義務”所束縛,無論是施恩者還是報恩人有時都會被這種束縛而弄得不愉快,所以在日本做事要處處謹慎小心,因為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你的幫助很可能成為別人永遠的負擔。

在撫養子女的問題上我相信中國父母是和日本父母最有共同語言的了。在孩子小的時候,祖父母會給予更多的疼愛,父母常用恐嚇(例如編鬼故事)或者説“什麼東西很髒不能碰”來使小孩子的好奇心得到約束,從小教育哥哥姐姐要謙讓弟弟妹妹,對於父親的權威是永遠不能侵犯的等等很多方面,中國和日本的孩童教育方式都表現出了驚人的相似性。但是對於稍微長大一些的孩子的管教,日本人明顯要嚴格的多,女孩子要學習標準而優雅的睡姿,男孩子要告別淘氣而又無法無天的孩提時代轉入學習自我控制與接受具有強烈責任和義務色彩的道德觀的灌輸的少年時期。日本的孩子從小會被父母嘲弄着教育,上學之後還可能會被高年級的同學嘲弄和欺負,所以嘲笑和輕蔑是他們一生當中最為厭惡的事情,一切的不滿都可能由不經意間的嘲笑和輕蔑而一觸即發,這個民族的自尊心在一代代對孩子的教育當中薪火相傳,從未減弱,反而被不斷的被複制和強化。

由一個“仁”字貫穿始終的中國儒家思想並沒有被日本人全盤借鑑和吸收,因為日本人講究復和對名譽尊嚴的維護,任何踐踏他們自尊心的事情都需要被複仇,而不能像儒家思想要求的那樣以寬廣的胸懷善待自己和別人,在日本人看來那是極為不可理喻的假善,那會讓別人認為自己懦弱和無能,而別人的觀點即社會的眼光是一個人在日本社會生存的根本。日本人把外界的評價視作生命一般珍貴,因為一旦失去別人的認可就好像整個世界都無法容下他了一樣,他會失去家族的位置和尊嚴,這對日本人來説是一種不可想象的災難。

日本人超強的學習和領悟能力也在書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在介紹明治維新的一章中,這個民族突然從精神至上變得精明、強幹和務實,無論是在經濟、政治、社會風俗抑或是宗教領域,改革的力度都是空前的。日本人的學習從來都不是盲目的,他們瞭解自己,所以他們將在歐洲和英國學習到的立法經驗、工業發展方式等與本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後再進行移植。斯賓塞在給伊藤博文的信中寫道:“日本社會中存在着任何一個國家都無以倫比的經濟騰飛基礎,那就是民眾對“長輩”的尊重和服從,對皇權威的絕對忠誠,這是一筆可貴的資源,日本將在明治政府的領導下穩步前進,並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障礙。“斯賓塞無疑是有先見之明的,正因為等級制度的森嚴,因為對皇的絕對服從,讓明治政府可以藉助皇和幕府家族的力量大刀闊斧的推進改革進程,而不必過分擔心可能出現的不穩定情況。

明治維新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它將日本在東亞的地位推向了一個高峯,從來都是充滿着憂患意識的民族,缺乏資源,領土狹小的民族卻獲得了處在飛速發展中的經濟成就,這讓日本人欣喜若狂。當他們回頭看一看這時的古老中國,仍然處在落後的腐朽和墮落之中,原來那個需要頂禮膜拜的巨人不見了,他羸弱不堪,無法再擔當領導東亞的重任了。所以,按照日本人的邏輯,是時候要幫助這個曾經在歷史上把先進的文化輸入到日本的民族了,他們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想法應運而生,他們要重新建立起一個強大的中國,先要征服她再來改造她,日本人覺得這是對中國最好的“報償“,這是在盡他們祖祖輩輩都在遵從的”義務“。

日本人的邏輯讓人很難接受,因為在之後受法西斯軍國主義的影響,日本人彷彿失去理智一般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日本軍隊在戰場上不會救助傷員,因為當時過長的戰線已經讓他們在物資供給上很難承受,能夠用來救助傷員的物資實在是太少了,另一方面,對於日本士兵來説,在戰場上以生命向皇表達效忠之情,以死明志是一件無比榮耀的事情,那是“盡忠”與“盡孝”的最高境界了。

最終歷史選擇了正義,最終英勇果敢的中國人民將侵略者趕出了中國。日本人失敗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太平洋上,他們都失敗了。隨着皇在1945年8月14號頒佈詔令宣佈投降,日本人在二戰中的瘋狂走到了盡頭。因為皇在他們心中的神聖地位,所以聽從皇的指令在心理上並不會難以接受,因為大和民族認為即使是失敗也是他們意料之中的,他們會繼續看一看其他採取武力的國家是不是都以失敗告終,如果都是這樣那麼他們就吸取經驗教訓就好了,但是如果還有其他國家因為窮兵黷武而取得新的勝利,那麼他們也不排除軍國主義捲土重來的可能性。這就是日本人,固執倔強卻又善於接受事實和做出改變。

等級制度、皇、野心、冒險精神、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忠、孝、情義、自重與剋制??這些詞語貫穿日本人的一生,為他們構建起行為準則、思維方式和宗教信仰。是的,日本就是這樣一個民族,有時近乎瘋狂與無恥,有時又温婉恬靜可愛,矛盾在日本人的性格中處處可見,不足為奇。這也是日本人為何能在那樣一片資源匱乏,地域狹小的土地上堅強獨立而卓有成就的創造令世人驚歎的一切,在二戰後,廢墟上的日本,以世界驚訝的速度重建,並在不久之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人的倔強與堅韌可見一斑。

?菊與刀》是一本在人類學上獲得了極高評價的著作,它向世界敞開了瞭解日本的大門。雖然在感情上,作為中國人,我無法從內心真正認同這個民族,這一點或許也情有可原。日本人的倔強和堅持,日本人那一套並不容易被人理解的邏輯使很多日本人時至今日都無法正視其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犯的罪行。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經40年了,中日之間經貿往來不斷,文化交流頻繁,特別是日本的動漫更是深受中國年輕人的喜愛。我敬佩日本人善於學習,懂得自重、剋制和自省的嚴謹的民族品格,這從經歷了地震海嘯之後日本民眾的井然有序當中可窺見一二。正所謂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我們不能沉浸在歷史的宿怨中無法自拔,而拋棄今天合作互利的大好局面,但是勿忘國恥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具有的血性,在魚島問題的爭端上我們要堅決捍衞主權和領土完整。

一本《菊與刀》讓世界瞭解日本,對於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所表現出的迥然不同的民族文化、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我們應該以寬廣的胸懷,包容的眼光來看待。尊重差異,理解個性。但是同時我們更應該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不斷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一本《菊與刀》讓我重新審視日本和這個世界,每分每秒都處在變化中的這個世界,需要更具國際眼光和能力的年輕人共同創造未來。

菊花詞讀後感篇2

閲讀《菊與刀》的前前後後。其實也無非是動機強烈,意識對物質產生相應的反作用的結果。

?菊與刀》是本講文化、講民族性的人文類着作。然而本書的形成以及強大的影響力是他顯得如此耀眼、如此與眾不同。

本書作者魯思·本尼迪克特,二戰期間,她受美國戰時情報局委託,利用一個文化人類學家所能利用的技巧來從事日本民族性的研究,其後向情報局提交了一份出色的研究報告。1946年,由於美國政府的對日政策以及日本整個局勢的發展基本上與這份報告的主旨一致,於是作者就在原報告的基礎上增寫了關於研究任務和方法以及日本投降以後的日本人的前後兩章,以《菊花與刀——日本文化的諸模式》出版。

本尼迪克特的理論發表後,獲得了廣泛的贊同和好評。日本著名評論家川島武宜指出:“儘管本尼迪克特本人一次也沒有到過日本,但卻蒐集到了那麼多的重要事實,令日本人都感到非常驚訝。本尼迪克特依據這些事實栩栩如生地描繪了日本人的社會生活、行為方式和文化的全貌,推導出了日本文化的具有決定意義的諸特徵”。確實,作者深刻而又敏鋭的分析能力令人讚歎不已,特別是在當時日美兩國處於交戰狀態的情況下,她基於文化相對主義的立場,堅持用客觀冷靜的態度看待日本文化,這種堅韌不拔、寬宏大量的精神,保證了研究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反觀我們,2001年世貿大廈被炸後,談到911,很多國民便神采奕奕的大談美國是“活該、報應”。先不管美國與我們有什麼“深仇大恨”,這種行為本身即是非常不應該的。看待世界不能僅憑一時情緒,不能總帶着有色眼鏡,為911歡呼慶賀是對恐怖活動的認可,更是對人本精神的藐視!

在看《菊與刀》的正式內容之前,本尼迪克特首先就給我們上了有價值的一課——客觀的審視世界,冷靜的看待對手,擯棄簡單粗暴的看待世界和歷史的二分法,破除那種非黑即白的世界觀。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徵。《菊與刀》揭示了日本人的本質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如“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鬥,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服”等等。這種異常矛盾的民族特性,貫穿了日本的整個文化,成為日本獨特的文化氣質。

菊花詞讀後感篇3

前幾天,我感到萬分無聊時,翻開了一本媽媽給我買的,但我很少看的書——《有一種情叫牽掛》。書中的一個小故事《風雨中的菊花》引起了我的注意。

文章寫了一個小男孩,他的媽媽去世了,他孤身一人無依無靠,只好到街上乞討。他向一位貴婦乞討,那位貴婦人不但沒有給他,反而還罵了他。這時一個過路人——多爾來了,小男孩又伸出小髒手,多爾先生很同情他,於是給了他一枚一美元的硬幣。小男孩接過錢向多爾鞠了一躬跑了。不一會,小男孩出現在了一個花店裏,買了一束萬壽菊,並且附了一張卡片,上面寫着:獻給我最親愛的人,祝媽媽生日快樂!下雨了,他捧着菊花,一步一步緩緩前行,風雨中,那菊花仍怒放着……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的心被一種莫名的東西一次又一次衝擊着,也許這就是自責,我無從知曉。對於小男孩來説,在母親生日時獻上一束萬壽菊是最好的禮物,儘管他很貴,可是,就算讓他去乞討,他也要為媽媽買那束花,儘管他的媽媽已不在人世間了,可他仍相信媽媽會在天堂收到自己的祝福。

而我呢,再母親節那天,我甚至要媽媽提醒我,才記起今天是母親節。可因為沒想到買什麼送給媽媽,什麼是媽媽喜歡的,還有我只有幾天的零花錢也不夠買什麼,最終我還是不能夠贈媽媽一件禮物。我的家境比那位小男孩好許多,可我卻不能像他那麼有孝心。

現在想想只要是女兒送的,只要是媽媽有用的,不管價格是貴是賤,媽媽一定會喜歡的,一定會高興的,因為孝心是無價的。

菊花詞讀後感篇4

這是一本相當難懂的書,基於本身它的研究對象——日本,就有很大的矛盾性。而且美式描寫方法加上人類學家的研究方式,這本書讓我擁有了很深的感受。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徵。此處用來象徵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

日本人既好鬥又和善,既尚武又愛美,既蠻橫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適應性,既順從又不甘任人擺佈,既忠誠不二又會背信棄義,既勇敢又膽怯,既保守又善於接受新事物,而且這一切相互矛盾的氣質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表現出來的。,“以吾等之訓練對抗敵軍數量上之優勢,以吾等之血肉對抗敵軍之鋼鐵”這充分説明了日本是怎樣將菊花和刀的精神結合起來。如果説菊花象徵的是某種可以抵抗外界的精神力量,刀這個符號,代表的就是頑冥不化的崇尚由這種精神帶來的道德優勢和力量。

?菊與刀》在描述這種抽象情感時,用了二戰這一具體事件來體現。上午手中還緊緊握着槍桿,下午便悠閒的上街採購物資。這樣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日本人本身並無自覺。對於他們而言,只要是能表示“對陛下盡忠”、“讓陛下為我們放心”的事,那邊是理所當然的。這種崇拜之至今日在很多人心理依然存在。日本對與道義與軍部的堅定感,促使他們的軍國主義思想在現在依舊主導着他們的內政外交活動。

在日本看來報恩是由條件的,就是施恩者必須是自己認為高尚的,可以償還的人。他們絕不接受陌生人的好意,也不會主動幫助陌生人,這就是日本人生活的習慣。日本人他們自認為是歷史的債務人,他們的日常決定和行動都必然發自這種負債感。表示“義務”的詞彙往往涵蓋一個人的負債意識——從最大到最小,這個詞便是“恩”。“一杯冰水縱然微不足道,但總歸我錢那個傢伙一份情,這會影響我的榮譽。不管是一錢抑或半錢,揹負着這份人情債,我將死不瞑目。”對瑣事如此過敏,如此痛苦而且易於受到傷害在日本被視為美德。欠債意識會使人很容易被冒犯,日本人證明了這一點。日本人否認美德有與邪惡作鬥爭的含義,沒有任何惡是人類靈魂所固有的,那些“粗暴”也只是“人之常情”,是人類不應該譴責的幸事。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每個人除了要看到自己外,也要看到別人。只有一起合作,才能長遠的發展下去。

菊花詞讀後感篇5

讀完《風雨中的菊花》,我被深深地感動了。它牽動着我的每一根神經。感動、傷痛等複雜的情感交織在我的心頭,有種説不出來的味道,酸酸的、甜甜的……

我覺得那個小男孩好可憐,沒有了母親,還要乞討!我突然發現我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有健全的身體,還有愛我們的爸爸媽媽,疼我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吃不完的零食,要啥有啥,過着皇帝待遇般的生活……可是,在這個社會上卻還有那麼多可憐的人在為生計乞討、流浪,無家可歸,無依無靠,吃了上頓沒下頓,給這個温暖、美好、可愛的世界平添了一絲絲悲涼。難道,真的沒有人去疼愛他們,照顧他們嗎?他們就像被拋棄而受傷的小鷹,沒人管,沒人愛;像飄搖在風雨中的小草,任憑風吹雨打,卻磨鍊了他們剛鐵般的毅志,使他們能夠展開雙翅,鍛鍊他們能在藍天中自由翱翔。我想,可能他們展翅高飛的時機還沒到吧,但我相信,他們一定能在這險惡的社會上頑強地生存下來的!

讀完這篇文章,我也真正地瞭解到他們的生活環境多麼的惡劣,毅志卻如此頑強。我之前是那麼的討厭乞丐,認為他們沒本事,才出來放下尊嚴乞討的,但是我想錯了,或者他們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我很敬佩文中的小乞丐,儘管自己餓着肚子,但出於愛戴母親,他寧願自己餓着,也要給母親買花,祝她生日快樂!在酒泉之下含笑!我想,這未必是我們所能做到的。

感動歸感動,但我還是想説出這句話:我願做暴風雨中的花朵,也不願做温室裏的弱苗!

菊花詞讀後感篇6

暑假裏老師推薦我讀了《菊花娃娃》這本書,讀過之後我非常喜歡。《菊花娃娃》講述了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

古老的小鎮上有一個美麗的女孩,她非常喜歡做布娃娃,天天都在做,她用漂亮的花布一針一線地做,用自己的辛苦和汗水、用自己的勤勞和善良,做出了一個個美麗的布娃娃,每做完一個,她都會在布娃娃身上鏽一朵菊花,並給她們起名字。最後,她讓這些布娃娃去了最需要她們的地方:為人們解除生活中的煩惱;讓睡不着覺的孩子安然入睡;讓思念親人的孩子得到安慰……

這些布娃娃去各個地方,幫助了四面八的人們,為他們解除了煩惱,帶去了歡樂。從此,這些人們再也沒了煩惱,整天開開心心的,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因此,大家也都非常感激這個美麗、善良的姑娘。若干年以後,在這個小姑娘即將老去之時,那些美麗的布娃娃,都從四面八方趕了回來,來探望賦予她們生命的母親,給自己敬愛的媽媽送行。

從這個感人的故事中,我讀懂了執着與專注,看到了熱愛和珍惜,感知了善良和愛心,懂得了感恩和回報。做娃娃的女孩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父母,是父母生育、養育、教育了我們。我們要像布娃娃一樣,知道感恩,我們以後要多聽父母的教誨,善待父母,孝敬父母,多為父母分難,好好學習,健康成長,等我們長大了,我們要好好陪伴和孝敬父母。

有時候,書是一盞錚亮的燈,照亮我心中的黑暗,讓我明白了世間的善惡美醜;有時候,書是一對潔白的翅膀,帶我飛到雲海深處,一覽山河的壯麗美景;有時候,書又是一葉堅固的小舟,帶我駛向成功的彼岸,任憑風吹浪打也不回頭。

菊花詞讀後感篇7

今天,我翻開這本書,閲讀了《風雨中的菊花》這篇文章是這樣寫的:午後的天灰濛濛的,似要下雨。多爾先生出差時看到一個小男孩央求着一位婦女:"太太,可憐可憐我吧!”"滾"!這麼小的孩子就會做生意了?"婦女怒喝一聲。男孩很失望。多爾從口袋中掏出一美元遞給他,男孩子興奮地説:"謝謝!"説完跑進花店,買了一束萬壽菊,上面還寫着:獻給我最親愛的人,祝媽媽生日快樂!下雨了,小乞丐在風雨中捧着菊花向一塊公墓走去,菊花迎着風雨怒放着……

我想有的人越是有錢越不關心別人,只顧及自己。這種人精神是貧窮和悲哀的。多爾先生同情和關愛小乞丐那樣的弱者,比起那位貴婦人要高尚的多。文中小男孩不惜用乞討的方法湊足了錢,為媽媽買來一束菊花,真是讓我感動極了,那一束迎風雨怒放的萬壽菊,讓我受到小男孩內心燃燒的一份真摯的愛。

當他瘦小的身體在風雨中緩緩前行的時候,竟然忘記了身外的一切。小男孩可以用討來的錢買些食品,填飽自己的肚子,説不定那些美元還能夠為自己買想要的玩具。但是他卻沒有那樣做。自己的家境本來就不富有,但是他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了。在母親生日的那天,他仍然沒有忘記去給母親買一束萬壽菊。

小乞丐雖然貧窮,但卻擁有純真而高尚的品質。而我卻和他成為鮮明的對比。每當父母親過生日,我完全不在乎,把它當作平常的小事。其實,我錯了。當我仔細看看父母親的手,再看看他們額頭的細微的鄒紋,我心中總會湧動一股暖流。當我在家中温暖的被窩裏睡着覺,而小乞丐卻在寒風中露宿街頭;當父母過生日,我把它忘得乾乾淨淨,而小男孩在母親生日的那天,卻沒有忘記為他們獻上一束鮮花,表達對媽媽的愛戴……我和他比是多麼的慚愧。父母親為我付出了那麼多漢水,而我卻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小男孩是多麼偉大啊!

Tags:讀後感 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