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守望的距離》讀後感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9W
書是大海,他給我帶來了遨遊的快樂。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能培養文化修養。那麼看了某些書籍後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最新《守望的距離》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的閲讀。
最新《守望的距離》讀後感範文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

《守望的距離》是一本關於人生的散文集,裏面每一篇散文讀了都引人入勝,本書寫作期間,作者生活中發生了一連串變故,因而偏多對於人生難題的思考,諸如生與死、愛與孤獨、執著與超脱、苦難與幸福等等。事實上,這些問題是每一個熱愛人生但又難免遭遇挫折的人都會面臨的。散文裏説“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的天性中都藴藏着大自然賦予的創造力。把這個觀點運用到讀書上,愛默生提倡一種‘創造性的閲讀’。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當作正文,把書籍當作註解;聽別人發言是為了使自己能説話;以一顆活躍的靈魂,為獲得靈感而讀書”。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如果我們自己都放棄了自己,那誰還來拯救這個“宇宙”呢?

我也希望自己成為自己人生的守望者,守望着自己的人生。人生就像一盤棋,走錯了一步就會悔悟終生。但與棋唯一不一樣的是:棋可以悔或重下一盤,可人生不能重來。所以,我們要認真下這盤棋。

我要做一個幸福的守望者守望着我擁有的東西,守望着我的理想,守望着我的朋友,守望這世間美好的一切,守望幸福。

周國平先生的話總讓人似有所悟,我感歎他笑談人生的超然。他在困難過後並不像人們那般呻吟,而是敢於面對人生的問題,笑談生死。

讀《守望的距離》讓我知道了“人必然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會建築和他人身上。”在的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一個人如果擁有了精神家園,那他就擁有了整個宇宙!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

周國平説:“守望者”的職責是,與時代潮流保持適當的距離,守護人生的那些永恆的價值。

在作者寫作期間,生活中發生了一連串變故,因而偏多對於人生難題的思考,諸如生與死、愛與孤獨、執著與超脱、苦難與幸福等等。事實上,這些問題是每一個熱愛人生但又難免遭遇挫折的人都會面臨的。也許正因為此,這本書讓人悟到人生的哲理,能使人在面對命運的變故時,能夠更從容一些,能使人時不時也思考自己的人生,在人生道路上走走停停,既不錯過沿途的風景,也不落後於時代。也能使人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

(一)關於幸福

周國平認為:“世人常把善終視作倖福的標誌,其實經不起推敲。若從人生終結看,善不善終都是死,都無幸福可言。若從人生過程看,一個人只要痛快淋漓地生活過,不管善不善終,都稱得上幸福了。對於一個洋溢着生命熱情的人來説,幸福就在於最大限度的窮盡人生的各種可能性,其中也包括困境和逆境。極而言之,樂極生悲不不足悲,最可悲的是從來不曾樂過,一輩子穩穩當當,平平淡淡,那才是白活了一場。”

幸福,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但是,有些人傾盡畢生之力去尋找幸福,卻往往沒有結果。其實,我認為,幸福就是享受生命的每一刻,不管你是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只要你內心充實,那便是幸福。

(二)關於信仰

周國平認為:“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是我們時代的一個明顯事實。這個事實是如此明顯,以至於一個人並不需要有多麼敏鋭的心靈,就可以感受到了。其主要表現之一是:信仰生活的失落。人生缺乏一個精神目標,既無傳統的支持,又無理想的引導。尤其可悲的是,人們甚至喪失了對信仰問題的起碼認真態度,對之施以鬨笑,以無信仰自誇。”

有人説:“這是個信仰缺乏的時代”。確實,經濟的快速發展,並沒有帶來更多的安全感。相反的,越來越多的人迷失在物慾世界的誘惑中,因為他們缺乏信仰。沒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因為他生活在盲目中,沒有最高的來自信仰的指導。

(三)關於死亡

周國平説:“我們短暫的生命過於擁擠,我們把太多的光陰拋灑在繁忙的工廠和喧鬧的市場。”人總有一死,無論經歷多少喧譁和騷動,有過多少光榮與夢想,結局總要走向寂滅。他認為人如果想明白了生生必死的道理,他就不會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那些到頭來一場空的虛名浮利了。

就像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説:“死是一件無須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因此,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過於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才不會辜負來到這世上走一遭。

讀完《守望的距離》,總能感受周國平對生命的熱愛與執着。他告誡人們,不要讓瑣屑的生活淹沒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不要失去精神家園。確實,一個人擁有精神家園,他才會擁有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

不知是受了誰的啟發和不知何處而來的衝動,我在閒暇的時候去到了圖書館。看到了這一本(守望的距離》。讀着周國平老師給我對幸福的講述,我突然很有感觸。最讓我感受深刻的時候幸福的悖論一文。它告訴了我長久以來關於人們對幸福定論的種種猜測和理解。有實際生活,有科學理論,生動而詳細。總結了從古至今對幸福的定論和看法。

周老師對於幸福的功成名就論有這駁斥一説。周老師認為當人們往往覺得幸福的時候卻感覺不到幸福,每個人的幸福都是各不相同的,幸福是每個人永恆追求的目標。讀了關於功成名就的幸福悖論之後,我感覺到。幸福真的離我們很遙遠同時又是那麼貼近,好像我們能感受到幸福就在我們身旁的呼吸。對於現在的我們,幸福就是在家裏有爸爸媽媽陪伴,在學校有老師同學陪伴。每天能夠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不會漫無目的漫不經心的不知所為。幸福就是在我們處於青春期的這個階段有着青春期的自由和羈絆。如果沒有了自由,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很壓抑,如果沒有了羈絆,我們又會毫不知情的放縱。正是因為有了老師和爸爸媽媽的關心保護,才有了我們幸福快樂的青春期。所以對於我們來説,幸福就是這樣每天的生活。

周老師還對幸福就是愛情圓滿有着駁斥一説,認為從古至今對愛情圓滿就是幸福的定論是不正確的。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和定位都是不一樣的。有着階層,受教育層度,社會生活經驗的不同。即使有了美滿的愛情也不一定有美滿的婚姻和以後的生活。所以認為愛情美滿並不是真正的幸福。讀完了周老師的這些文字之後,我覺得如果愛情美滿就是幸福,那麼它究竟是離我們遠還是離我們近,到底是觸手可及的幸福還是遙不可及的夢魘。愛情對於我們來説還是太遙遠,我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感。它會讓我們一直這樣快樂的生活下去否。不過,我相信周老師所説的幸福對於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