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止論語心得體會優秀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43K

認真將心得體會寫好,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身邊的小事都會引起我們的思考,這個時候及時寫篇心得很有必要,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止論語心得體會優秀7篇,感謝您的參閲。

止論語心得體會優秀7篇

止論語心得體會篇1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既然死生、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會承認並且順應。但保持一顆誠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減少過失,對待他人充分尊重、謙恭有禮,卻是可以通過提高自身修養做到的。

一個人能做好自己,那麼普天下的人都會愛敬你如同手足兄弟。所以,做一個有良好修養的真君子,又何愁沒有兄弟呢?

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一種遺憾,其實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説,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麼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這個故事結束了。真的是一朵頭花彌補了這個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嗎?其實,彌補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迴歸。

而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裏?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孔子説,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

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為鄙夫。鄙夫,意義幾乎等同於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

這種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偏偏有一天,子路真的去問老師説:君子尚勇乎?君子應不應該崇尚勇敢呢?

孔子對他説: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意思是説,君子崇尚勇敢並沒有錯,但這種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義。有了義字當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一個君子會以勇犯亂,一個小人會因為勇敢淪為盜賊。

我們想想,小偷劫匪穿門打户,甚至越貨殺人,你能説他不勇敢嗎?但是這種沒有道義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那麼這個義、道義又是什麼呢?

那是一種內心的約制。孔子説,以約失之者,鮮矣!(《論語·里仁》)一個人內心有所約制,就會在行為上減少過失。假如一個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真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就做到了約制。而能夠反省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勇於改正,這就是儒者所倡導的真正的勇敢。

後來蘇軾在《留侯論》中也曾經論述過勇敢,他把那種真正的勇敢叫做大勇。他説: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在蘇軾看來,真正的勇者有一種過人之節,他們能夠忍受像韓信那樣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輔佐劉邦決勝千里、掃平天下那樣的大業。他不會像平常人逞一時之勇,圖一時之快。這是因為他的內心有一種在理性制約下的自信與鎮定,這是因為他有着寬廣的胸懷和高遠的志向。

所謂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是很難做到的。我們可以要求自己做一個有修養的道德君子,不去冒犯別人,但當別人沒有任何緣由地時常冒犯你,你能做到不怒嗎?

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儘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説,一個人心中有什麼,他看到的就是什麼。

這個故事適用於我們每個人。大家想想,為什麼我們一樣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歡欣而温暖,有些人卻整天指責抱怨?他們的生活真的相差那麼遠嗎?其實就像我們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説,這麼好的酒怎麼就剩半瓶了!樂觀主義者則説,這麼好的酒還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緣於心態不同。在今天這麼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重要。

孔子説,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君子因為有心態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詳舒泰是由內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現出來的則是故作姿態,驕矜傲人,因為他內心多的是一股躁氣,氣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閒。

其實,是什麼樣的武功使茶師取勝呢?就是心靈的勇敢,是那種從容、篤定的氣勢。所以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而技巧之外的東西則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悟。如果你的心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種坦率和勇敢,那麼你可能會收穫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每個人都願意把美好的東西告訴你;但是如果你與此相反,那麼即使是有教無類的孔子,他也不見得會對牛彈琴。

孔子説過,一個人能夠聽你講道理但是你沒去跟他講,就叫失人,你就把這個人錯過了,不好;相反,假如這個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講道理,那就叫失言,也不好。你要想做一個別人願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關鍵的是你要有一個敞亮的心懷。這就是《論語》中所提倡的坦蕩蕩的心境。

這種心境和胸懷,既可以彌補你先天的遺憾,也可以彌補你後天的過失;同時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飽滿、充盈,讓你有一種大歡心,讓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讓你的每天進行着新鮮的輪迴,並且把這些新鮮的養分疏導給他人。

?論語》給我們的,永遠是一個人生動態的系統,我們不可以斷章取義、不可以僵死地去理解。這些古聖先賢的思想精華,當在你的血液中流動起來的時候,你歡欣的態度本身就是我們今人對於古典最高的致敬!

止論語心得體會篇2

學習了于丹的《論語》心得使我受益匪淺。我就從作為一名普通老師的角度就於丹《論語》心得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心靈之道人們常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一個老師的心靈思想直接影響一批學生的思想觀念。于丹在“心靈之道”中這樣説道:“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而且要用內心的淡定與坦然彌補遺憾。”因此我們在與學生接觸的時候要先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緒傳染給學生。平靜自己煩躁的心情,于丹是這寫到的“當不幸降臨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儘快的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不僅我們有一個好的心態,還要把這種好的心態傳播出去教育學生在今天這麼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更加重要。要使學生明白在這個時代無論做什麼都要有一個坦蕩蕩的胸懷。

二、處世之道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們如何和自己周圍的人相處呢?如何適應這樣的社會?于丹在“論語”心得中是這樣説的:“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最美的境界。”

除了有正確的交際觀點,我們在為人處世上還要自我做起。在與別人交談或評價他人時要先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資格去評價他人。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世上應該時時刻刻要遵循于丹“論語”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少説多做,做事要積極,説話要謹慎。在遇到問題和處理問題時説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後果。用這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處世心態要約束自己要求自己。並貫穿到教學中去,使學生能從自己的觀念中提前適應社會。無論以後在社會中做什麼工作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真正做到在其位,謀其政。

三、君子之道于丹在“論語”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談了自己的三點認識,她認為作為君子要具備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做一個善良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第二種境界是無恆產而有恆心。第三種境界是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首先是第一種境界,我認為做一個善良的人不只是“君子”應具有的境界。而且還是我們為人的根本,做人的標準。可能我們無法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于丹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讓我們的有限生命在苛責外在的世界中度過。另外不要只一味的抱怨外界的環境,我們自己的身上也需要這種“苛責”。

止論語心得體會篇3

孔子一直是許多人所尊崇的聖人,他的一生弟子遍佈天下,是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他的語錄至今都為大家學習和拜讀,其中的內涵意義豐富。以下是一位老師在閲讀了論語之後的感悟,希望與大家一起來分享,教書育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天下君王至於現任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於世,學者宗之。”這是古人司馬遷對孔子的稱讚,而現今中國有夫子廟,國外也有孔子學院。這些種種無疑不是對孔子在教育事業貢獻上的肯定。而在《論語》一書中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在書中洋洋萬言中,我想每個人都能夠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我今天也將從以下幾點談談我得到的一點簡單的東西。

一、因人而異,循循善誘

這兩個詞對於我們來説並不陌生,我所想談的是在我上班的這段時間裏,遇到很多有趣的學生,有調皮搗蛋的,有沉默寡言的,有我行我素的,對於這些學生,剛開始對於他們,我可以説是無計可施,但是通過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我發現他們總想着做一些事來吸引別人,只不過做的這些事大多都不是很好的事,有時我就扮演和他們一樣的角色去和他們交流,在這些交流中,我懂得了一些詞需要我們老師去踐行,一些事需要我們老師去做,那就是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要去善待學生的錯誤,要去用關心融化學生的不足。對於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交流方式,走進內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而讓學生對本學科燃起希望之火,在音樂課堂中找到一片自己的情感樂園!

二、相互切磋,教學相長

孔子在教學上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以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趙校長也曾説過:“班級的前十名孩子的智商不亞於我們老師”前段時間上課有位小女孩跑到我面前問我老師你會唱小星星麼?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難道考我沒看過抖音?我就説了不會啊!那位學生又説那我來教你吧,然後他就開始唱了,她唱了幾句我就和她一起唱了,這時學生就説,老師你騙人,你不是説你不會唱麼,我沒有説話,最後這個小插曲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了,事後想想如果學生當時提出的歌我不會唱那就真的變成她教我了!後來我發現這個切磋的小插曲後我和那個小女孩在無形中距離被拉進了,同時她在平時的課上表現的也很積極!

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有友善的朋友從身邊來,那是世界快樂的事了,這是我在工作這段時間裏對這句話的理解,第一,和學校裏的老師做朋友,朋友不僅僅只在處室內,還要在校園內,相遇時的點頭微笑,談談工作,談談學校生活;第二,和社會上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一起討論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學習增進自己,那會是一種享受;第三和學生做朋友,做好良師益友這個角色,增進彼此的距離,不疏遠,拉近彼此的關係,不生疏,同時引導他們如何去生活,去學習,如何快快樂樂的成長!

萬世師表,三尺講台,站上去的是一份沉重的責任,古人亦如此,今人亦不甘平庸!

止論語心得體會篇4

?于丹論語心得》中説,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缺憾和不如意,用不同的態度去看哪些事,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那就如印度詩人泰戈爾所説:“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將錯過星星了。”

遺憾,是可大可小的。如果把遺憾放大,你就將失去很多。書中講述了英國著名網球明星吉姆·吉爾伯特的故事:

這個女孩子小的時候經歷過一次意外。有一次,她和媽媽去看牙醫,這應是很小的事情,她認為媽媽很快就可以跟她回家了。可她們不知道牙痛是可以引發心臟病的,結果女孩的媽媽死在了手術椅上。

這個陰影在她的心裏伴隨她成長。在她牙痛時只能做到迴避,迴避,再回避。多年後,她成了著名的球星,過着富裕的生活,一天她牙病得受不了了,家人就勸她請牙醫到家裏,“有所有的親人陪着,你還害怕什麼?”於是請了牙醫。正當牙醫在一旁整理手術器械,做手術準備時,意外發生了:牙醫一回頭,吉姆·吉爾伯特已經死去。

為什麼有這種結果?因為在她心裏有一層陰影、許多遺憾,而她的死正是起源於那一個念頭和多份遺憾。

遺憾會影響你什麼?它會影響你的生活,你的快樂,你的生命!

遺憾會帶來什麼?會帶來很多痛苦,很多悲傷。

長時間被困於遺憾的人,會對一個人的生命有所損害的。

要做到不遺憾,就要用美好的心靈去面對現實!

止論語心得體會篇5

當我抱着一本厚厚的《論語》走在路上的時候,看見我的人都會驚訝的説:“你看得懂嗎?”而我會自豪的説:“看得懂!”其實這本書很有趣。

論語這本書講的是在我國東周時期,由王全空東遷後日益衰敗,逐漸失去了以往的威風,各個諸侯為了爭奪土地,展開了長期的鬥爭。

在這期間,魯國的孔子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十分心痛。為了建立一種新的秩序和規則,孔子為了恢復周公建立的禮樂制度,提山“克已復禮”的主張,用“仁”對“禮”進行改造,提出並完善了“仁學”的理論。

孔子認為,“仁”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遵重丄和關愛,就是重視老百姓,關心老百姓的病苦,就是“德治”。為此定現“仁”,孔了十分重視“禮”,主張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論行為都符合的要求。

這本中還讓我們知道了一些關幹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貢向孔子請教:“老師,什麼是“仁”?”

孔子回答:“剋制自己,恢復周禮,就是“仁”;以周禮為標準,時時處處嚴格安排,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周禮,就是“仁”了!”

另我失望的是孔子為了讓自己的主張成為現時,於是四處遊訪,用了十五年的時間可最後各個諸侯國由忙於爭霸,所以沒有理會孔子的主觀,孔子十分失望只能回到魯國……

我看完這本書之後十分氣憤,因為孔子這麼努力的做到“仁”可最後他得到的卻是拒絕,要不是個各諸侯國不聽孔子的建議,所以才傷亡慘重。

?論語》這本書不但有趣,還能讓你受益韭淺,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

止論語心得體會篇6

這個假期,我讀了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論語》,這部包羅萬象、詮釋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的經典作品,令人無一不回味無窮,否則,何以流芳千古,為世人所稱道呢?“學而識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是《論語》中第一篇第一句,其意思是學習時常温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歡樂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並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嗎!我想:我們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不忘記温習以前的知識,這樣我們必須會提高的。今年8月在我國北京舉行了第29屆奧運會,使我對“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感觸異常深。這是我國第一次舉辦奧運會,共有204個成員國參加,可惜文萊缺席,本來能夠實現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大團圓。在開幕式上,舞者一遍遍地高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這聲音將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傳遞給全世界人民,向全世界發出盛情邀請。當各國運動員入場時,我發現雖然他們的膚色不一樣,可是他們有着同樣的心境:一張張笑臉將他們內心的喜悦和友好表露無遺。接下來的比賽雖然很激烈,但大家都在友好中度過,這是一屆圓滿而成功的奧運會!

如果大家都能象孔子提倡的熱情好客,寬容待人,那麼世界不就太平了嗎?世界上再也看不到戰爭的硝煙,所有國家的人們都能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地球村,相親相愛地,這不是很好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也是《論語》中讓我感觸很深的一句話,其意思是:幾個人走在一齊,其中必須有我的教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許多人和事,每個人都有自我的長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僅有做到謙虛好學,不自滿,自我才能不斷提高。正是這樣“不恥下問”造就了許多偉人。

?論語》講述了中國千年以來所傳承的正統學派的真諦,這是一部讓人終身受益的經典著作。

止論語心得體會篇7

印象中,自己以前從沒有完整地讀過《論語》,所幸多少知道里面的一些傳世名句。這次寒假,利用學校開展“同讀一本書”的活動機會,我才能靜下心來系統地讀了一遍《論語》。語錄體的《論語》文字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內容包羅萬象。除了記載倫理、教育、政治、文學、哲學、藝術這些大的方面之外,還涉及到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其中不乏閃爍智慧、藴含精深思想的語句。所以,它不愧為儒家學派最重要的經典著作,至於“《論語》之在中國,猶如《聖經》之在西方”、“半部《論語》治天下”等相關讚譽,並非沒有根據。

讀《論語》,各方面的收穫太多了,三言兩語是講不清的。這倒頗像該書語言簡練而精髓不斷的特點。俗話説,文能會人,讀着《論語》,孔子的偉大形象就像是穿越了兩千年的時光隧道,栩栩如生地立在你的眼前:一位身懷各種謀生技能、又對生命、政治、教育有深隧洞見的能人;一個不因自己地位的卑微而隨波逐流,不停反省自己去偽存真,終生提醒自己除惡向善的高尚賢人(我覺得稱為“聖人”還是誇大了點);一個平生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着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論語》就讓後人受用終生,並因之敬仰和傳誦的奇人;一個自強不息,處於亂世而不放棄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來殉人生的理想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言行廣闊地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因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得以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長久而深遠地影響着中國的歷史。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説與人類文化長河中的其他現象一樣,雖歷經滄桑,卻總是生命之樹常青,不斷創造着人類文化的奇蹟。所有的一切,皆得益於多才多藝的孔子紮根於民族文化又立足於個人所創造出來的大智慧。

讀《論語》,不外乎在讀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當然,這期間要辯證地看待這些學説,棄其糟粕,取其精華;要獨立思考一些自古以來有爭議的處世交友論調,比如“中庸之道”,比如“無友不如己者”。而且,我們還會發現,當今許多為人、治學、從政的原則都出自古老的《論語》。譬如:父母在,不遠遊。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道不同,不相為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政者,正也……啊,太多了,不勝枚舉。於是乎,對孔子及其弟子又多了幾份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