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謀殺讀後感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4W

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加深大家對書上內容的認識,通過讀書,我們可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並且用讀後感來記錄自己的感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謀殺讀後感5篇,感謝您的參閲。

謀殺讀後感5篇

謀殺讀後感篇1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著名推理小説女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經典推理小説代表,聞名全世界,講述了午夜過後,一場大雪迫使東方快車停了下來。這輛豪華列車整年都處於滿員狀態。但那天早上卻發現少了一名乘客。一個美國人死在了他的包廂裏,他被刺了十二刀,可他包廂的門卻是反鎖着的。隨着緊張氣氛逐漸增強,偵探赫爾克里·波洛想出了偵破此案的方法,最終找到了真相。

克里斯蒂夫人將不太可能發生的故事演繹得如此真實,令她的讀者始終充滿迷惑的懸念,直至小説結尾。那些小小的灰色腦細胞再次解開了看起來是無法解開的迷案。那刺在雷切特先生身上的十二刀,是對現實不公的控訴,捍衞這遲到的正義。血淋淋的殺人手法,卻經過巧妙的安排,若非波洛的出現,或許這將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迷。殺人者將帶着報仇的快意,隨着時間的消逝,重歸平淡的生活。

如此巧妙,煞費周章的殺人佈局是否值得。如果把佈局的時間用於拿起法律武器,用理性去對付惡人是否更值得提倡。顯然我們的作者亦非如此認為。雖然法律一直標榜公平、伸張正義,但縱觀古今中外,法律與正義,並非是等同的。如果法律能夠做到將罪人繩之以法,那麼我們不會看到雷切特的逍遙法外,孤傲坦然。他那雙沾滿鮮血的雙手,不曾被那遊蕩於心間的些許良知所感染而收手;當夜晚來臨時的恐懼,卻在那幾個安眠藥的藥效下蕩然無存;過往一幕幕對天真孩童殺戮場景,卻被那紙醉金迷的生活快感所淡褪。法律,在雷切特的面前,不值一提;在他心裏,報復所帶來的威懾性遠大於法律。阿加莎·克里斯蒂通過對阿姆斯特朗一家的悲慘遭遇的描寫,不僅讓廣大讀者對他們的際遇抱以深深的同情,也讓讀者對雷切特的惡行充滿憤怒,更重要的是,讓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公在人們心裏浮現,引起共鳴。這可以説是該書成功的祕訣之一。也為後面復仇埋下伏筆。任何一名讀該書的人,都驚歎於兇殺的佈局之巧妙絕倫,但對於雷切特的結局,並不感到意外,更多的是理所當然,來的那麼的及時自然。

再説回主人公波洛,隨着對案情的抽繭剝絲,讓我們對這個性情乖張的小個子一步步深入瞭解。他是如此的聰明,但卻始終恪守着自己的原則,在他心目中,沒有比真相更加重要,按法律按規則辦事是必須的,無可爭辯的。字裏行間,讓人感覺他是如此的理性,甚至是古板,不通人情。按照他的意思,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會將復仇者們一個個送到警察局。但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人性光輝的波洛在阿婆筆下誕生了。真相不是正義,真正的正義不僅僅只能靠法律去捍衞,還需要用人性。正是通過刻板的波洛的改變,我們才能真正認識到人性的偉大。如果波洛不那樣做,他同一具沒有靈魂的喪屍有什麼區別。阿加莎·克里斯蒂對波洛的轉變的塑造,造就了該書的超越,讓書的靈魂昇華。 所以通過對這部作品的欣賞,我對偵探小説的獨特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一部成功的偵探作品,不僅是有精妙的推理過程和縝密的思維方式,還應該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更重要的是應該有人性的內涵融合在其中,這樣才能讓人在閲讀的過程中有一種特別的享受。

為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要驚醒的人生態度也很簡單:任何事情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擺在不同環境,都是有不同的解釋,不能輕易斷下結論,要以寬容對待。

謀殺讀後感篇2

我這次閲讀的書籍,正是阿加莎的代表作之一——《東方快車謀殺案》。這本書講述了大偵探波洛在敍利亞完成一項委託後,搭乘辛普朗號東方快車回國,不知為何,這輛快車的豪華車廂竟一票難求,好在他遇到了好友布克先生,才擠上了這一列車。在一場午夜的大雪後,辛普朗號列車被迫停了下來,第二天一大早,列車上的人發現被眾人所不喜的美國人雷切特死在了他的包廂,全身被刺了十二刀,並且包廂的門是被從裏面反鎖的。波洛在一層層的調查中,發現雷切特的真實身份是美國阿姆斯特朗綁架案的幕後兇手,本該被處以死刑的他鑽了法律的漏洞逃脱了。而在之後的調查中,波洛又發現列車上的每位乘客都與阿姆斯特朗一家有着或多或少的關係。故事的最後,在一切都真相大白後,波洛先生選擇了包庇兇手們,向南斯拉夫警察提交他提出來的第一個結論。

雷切特既作為本案的被害人,又作為多起綁架案的犯罪嫌疑人,本該接受法律制裁的他,卻依靠他積累起來的巨大財富,利用他手頭掌握的很多人的祕密,鑽了法律的漏洞從而逃脱。按理來説,他的死亡會讓大家拍手稱快,但是如果他在一個案件中成為了被害人,那事情的性質似乎有所改變。但有時會思考,如果雷切特沒有被害,而是繼續這樣隱姓埋名下去,是否又是對那些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屬的不公。

車上的其他乘客們,一方面正如阿姆斯特朗太太的母親琳達·阿登在文末説的,“社會給他定了罪,我們只是執行判決。”這樣看來雷切特的死似乎無可厚非,他已經犯下譚天大罪,本就該被社會定罪,並執行判決。但另一方面,將執行判決的權利交由車上的這十多位乘客又會引起其他爭議。不過世事無常。兇手們都是與阿姆斯特朗案息息相關的人,她們體會到失去親人摯友的痛苦,而這種痛苦正是雷切特帶給他們的,這時候,乘客們的行為又不會讓人覺得難以理解。

作為文中的主角,大偵探波洛先生,他詼諧幽默,老於世故,有着超乎常人的觀察力以及推理能力,能從一個人的眼神,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句話推斷出其隱含的信息。作為一個偵探,他擁有着出色的能力,除此之外,在這個故事中,他又有着飽含柔情的同理心,在追求極致正義的同時,又能對社會不公之事有自己的看法與做法。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以1932年轟動一時的真實案件為藍本,阿加莎以她高超的寫作天賦與深厚的刻畫人物功力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一副真實的畫卷,在這個畫卷上我們能看到正義與邪惡的戰鬥,現實與情感的糾纏。並且以一種讀者意想不到的結局結尾,不管是兇手,還是整個故事的結尾,讀者在一開始閲讀時都不會想到。並且全文從一開始就慢慢交代了所有的線索,能讓讀者在這些線索中慢慢摸索體會,而不是其他一些推理小説一樣在真相大白後才一步一步交代如何根據各種線索進行推理。並且最後阿加莎完成波洛先生的轉變,將書的靈魂進行了昇華。

不得不説,這本書有很大的可讀性,不愧是能流傳至今的經典著作。

謀殺讀後感篇3

早前購買了一個視頻會員,因為學習的原因沒有用到多少,難得放假便想着找一部電影看看。《東方快車謀殺案》就是我按照電影評分找出來的一部片子,因為新版在前所以先看的新版。

雖然之前也聽別人説起過這部電影,但一直以來對這類電影不怎麼在意,聽起來也只是和其他名著電影差不多,便不是那麼急切,這次看過後到時覺得不愧是經典。雖然我不看彈幕,但在不影響觀影細節的情況下還是會打開彈幕,因為不是所有彈幕都是那麼無厘頭。就是因為其中一些説新老版本不同的彈幕內容吸引了我,所以在看過新版之後,當天我就又看了老版本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不得不説新版除了故事本身以外的環境因素都做的比老版的好得多,大概是因為技術進步和資金充足的原因;單就故事本身來説,老闆整體處理比新版好一些,這只是整體觀感。從細節來看,人物塑造方面新版改動較大,但觀賞效果更優;老版人物尊重原著並沒有在外貌上下功夫吸引觀眾,所以演員形象並不是那麼討喜,尤其是那個公主的粧還很嚇人,可能也是為了營造氣氛。

在敍事的細節上,新版沒有老版的英國12評審團這一幕,老版沒有新版提到偵探和阿姆斯特朗的關係這一幕,所以在最後的選擇時,老版偵探沒有人情關係卻把選擇權交給車長朋友和新版偵探有人情關係偵探卻不避嫌做出選擇的安排我都不太喜歡,因為這對這個角色的塑造而言都是不好的一面,而且結合當時環境,不管交給誰來選擇似乎都會傾向於選擇簡單的那一種。

還有最後的揭祕環境,我還是比較喜歡新版偵探拿槍的整齊而嚴肅,老版的四散而坐並且偵探手無寸鐵,不得不讓人擔心偵探是否會遇害;最後的告別,新版確實唯美且值得回味但是沒有最後車內場景,老版卻是偵探還沒走其他人就在舉杯慶祝了。因為已經看了兩個版本的電影,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去讀一讀原著,侷限於英語水平只能讀譯本,還是電子版的,可能選的不太好,直覺上就有一些語句錯誤。

在仔細閲讀過原著之後,再結合看的電影,整體都是最大程度的在尊重原著,但可能因為藝術手法不同,所以做了很多的改動,就像新版電影裏有彈幕指出不喜歡查探包廂的視角,老版電影彈幕裏也要有説人物形象的,但是這都不影響故事本身。如果非要雞蛋裏挑骨頭的話,原著裏最開始火車直接被去掉了,從坐船開始;原著最後沒有下火車,新版本可能為了續集多加了一部分;原著上火車的原因是為了去處理案情,新版裏卻是為了度假;原著在揭祕每個人身份時大多數都是獨處情況,電影裏是聚集在一起處理的。非要説細節總能挑出毛病的,但我們看電影不是為了這個來的。

經過三個版本的交叉影響,不得不説原作者和導演真是優秀的人,故事講得非常好,電影也很值得一看。當然我個人還是喜歡新版,有書還是會先看書,真要是喜歡這個故事還是推薦讀一讀原版內容,不要讓自己受到演員的影響。就像中國的名著改編影視,沒看過原著的情況下我儘量不去直接看電視,避免自己帶入不必要的感情。

謀殺讀後感篇4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為偵探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被世人譽為無可爭議的偵探小説女王。在她五十餘年的寫作生涯中總共創作出八十部偵探小説。作品暢銷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二十億冊。《東方快車謀殺案》作為她最經典的作品之一,一直為世人所津津樂道。這次有幸重温經典,令人激動不已。

一票難求的豪華列車,漫天的大雪,一名離奇死亡的乘客,12名嫌疑犯。隨着調查的深入。案情似乎更加撲朔迷離,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真相到底是什麼……

這次是在出差的路上進行閲讀,雖然不能沏一杯紅茶,配一張躺椅,但是能在火車上閲讀到這部講述火車上發生案件的經典之作,真的別有一番滋味。紅彤彤的鼻尖,兩撇向上翹起的小鬍子,還是那個熟悉的小個子。從在餐車吃飯時對旅客細緻入微的分析,到“我只接受感興趣的案子”的有力迴應,再到案情嚴密的邏輯分析,對十個提出問題的一一回答,在一點一滴中將這位比利時神探的個性和智慧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搜查乘客行李後的收穫,對乘客身份的一一驗證,種種離奇的橋段無不彰顯出作者構思之巧妙,語言之睿智,讓人大呼過癮。

尤其是作品的最後,兩種結果的提出令人出人意料,最後的結局更是讓人拍案叫絕。究竟孰對孰錯,一方面引發讀者的思考和討論,另一方面又彰顯出作者內心對正義和良知的分析與判斷。也許這就是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吧。

這次新星出版社印刷的新版作品,獲得了外國出版公司的獨家授權,不僅以最權威的英文版本為底本,進行了全新的翻譯,更是加入了雙語作品年表和獨家授權的照片、手稿等資料,為廣大讀者全景呈現出這位偵探小説女王的文學魅力,絕對是值得珍藏的佳作。

記得第一次看這部作品,是在小時候的電視屏幕上。《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一部部經典名作改編成的電影,陪伴自己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一句句台詞,一個個橋段,大偵探波洛的傳奇故事又給自己留下了無數的快樂。

時光流逝,經典永存。無論是1974年改編的同名電影,還是即將上映的大片,無不體現出全世界粉絲對作品的喜愛。重温經典,不僅是分享精彩,更是找尋那份美好的回憶,也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吧!

謀殺讀後感篇5

記得曾聽好友説到阿加莎·克里斯蒂德的偵探小説《東方快車謀殺案》,據説案情撲朔迷離,結果頗具特色。當時心動欲讀此書,可惜不知怎的忘了此事。近日讀雜誌,看到此書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德的介紹,才記起這本小説。為了避免再度錯過,遂於昨日前往圖書館借來此書。

昨晚花了4小時餘讀畢此書,果然未失所望。一時興奮,遂繼而將阿加莎·克里斯蒂德的偵探小説故事梗概都查看了一番。

阿瑟·柯南道爾因塑造了福爾摩斯這個大偵探的典型而聞名於全世界,阿加莎·克里斯蒂德則用一個完全不同於福爾摩斯的可愛偵探形象——偉大的赫爾克里·波洛成為偵探小説界的女王。

福爾摩斯看得多了,波洛雖然瞭解相對較少,但比較福爾摩斯和波洛,兩位大偵探的破案方式還真是很不一樣:福爾摩斯是個堅定執著的偵探,有着偵探天生的敏感和直覺,性情有些古怪。他總是一言不發地在案發現場附近察看,並不時把什麼東西小心的放進信封(當然還不忘留一半等警方去發現),一番鎮定思考之後把兇手的特徵説得清清楚楚。於是,所有的人都去找全世界符合特徵的疑犯。

波洛的形象屬於可愛一型,性格隨和,像鄰家大叔。他在案發現場發現了什麼常常不動聲色,到關鍵時候才説。他不是看看現場就能説出兇手特徵的偵探,他的特長是在多個嫌疑犯中敏捷的找出真正的兇手。他常掛在嘴邊的話是:“兇手就在你們之中!”

福爾摩斯在破案時,從不講人情味,顯得冷酷無情;波洛則有趣得多了,總是和顏悦色,照顧到每一個當事者的心理。

二者對兇手的處理,也就是結局卻恰恰相反:福爾摩斯在這種時候往往明顯更有人情味兒,他有百分之二十的案子都放走了兇手;即使沒有放走兇手,許多案子也往往是私下解決,真正交到法庭接受審判的人少而又少。

相比之下,波洛的態度就堅決多了,他認為“無論什麼理由,殺人就要付出代價。”讀畢《東方快車謀殺案》,還以為波洛處理兇手時頗具人情味。查看了其他故事結局後才知,波洛總是在最後一幕將所有相關人等聚集(多數時候警方在場),戲劇性地揭發兇手,兇手當然交給了警方。《東方快車謀殺案》中,他默許了“十二人審判團”,並提出一種完全錯誤的報告給警方,是幾乎唯一的一次例外,這樣的情形似乎再沒有過。

福爾摩斯和波洛的偵探故事之不同當然絕不僅限於此,待我對阿加莎·克里斯蒂德的小説有更深瞭解後再作進一步的分析吧。

Tags:讀後感 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