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愛彌兒》讀後感優秀模板精選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6W

《愛彌兒》這本書對兒童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讓教師要關注兒童的自然發展,你知道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才更吸引人的眼球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愛彌兒》讀後感優秀模板精選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愛彌兒》讀後感優秀模板精選三篇
愛彌兒讀後感 篇1

讀了盧梭的《愛彌兒》,我深深地感受到莎士比亞那句話的含義,"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所以,如果我們想踏入教師這個行業,就要看看盧梭的《愛彌兒》。

盧梭的《愛彌兒》開篇的第一句話就令人覺得藴含深刻的哲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裏,就全變壞了。"這句話令我想到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它的道理。《愛彌兒》一共分為五卷,他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理、內容和方法,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在第一卷中,盧梭着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於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於感官的感受,已經具有一些經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於自然的發展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

我不得不佩服盧梭,因為他在《愛彌兒》裏主要主張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的方法和內容,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不能不顧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讓兒童任性發展。我們應該把教育作為橋樑,把兒童引向社會。培養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身上,還需要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我深深的感受到,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會無形地影響他的一生,而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孟母三遷"成為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而我覺得家長在培育子女的過程中,不要依從孩子要求什麼就給什麼,而是要給他們所需要的。還要適當地讓孩子經受挫折,因為勇於面對挫折將會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課。如果處處對孩子呵護有加,他們只會成為温室裏的花朵,永遠不會獨立成長。

我決心做未來的教育工作者,也從《愛彌兒》中得到很多啟發。愛彌兒的知識雖然不多,但他所知的東西真正是他自己的,而且其中沒有一樣是一知半解的。能夠很好地理解、掌握自己所學的內容,這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學得再多有什麼用呢?我們要學會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求知慾,做到因材施教。

而事實上,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讓孩子順着其"天性"發展呢?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所聽所見所經歷的都會在白紙上留下烙印。我們對他們的教育方式,落在白紙上是永遠抹不去的。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慎重對待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我們會經常看到這些例子: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答錯了遭到老師的嚴厲批評或冷語諷刺,這個學生以後再也不敢主動回答問題,性格變得沉默起來。由此可見,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心理髮展。

建設祖國的重任落在孩子們身上,而培育學生的重任也落在我們教育工作者身上。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我將更加用心學習有關學生的教育方法。

養育孩子和教育孩子都要遵循自然的規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受到自然的錘鍊,比如孩子在各個時期都會生病,着同樣也會對孩子的成長有益,試想沒有勝過任何疾病的孩子會強壯嗎?

有許多父母為了使孩子有一個好的身體,遠離疾病,他們把造成孩子傷害的一切都拒之千里,不讓孩子從事有危險,但對孩子的將來有利的事情和活動,孩子被禁錮在安全無恙的環境中,孩子不能經受應有的鍛鍊和適應,這樣孩子沒有暫時的災難和危險,但是孩子卻缺乏了對大自然的適應能力。因為孩子成人以後必將走向社會,必將遇到他想不到的危險和困難,因此,如果把孩子培養成温室裏的花草,就等於害了孩子,違反了正常的自然法則。雖然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但是卻造成了危害孩子的後果。

如果母親是孩子的保姆的話,父親則應承擔起教師的職責,父親不應該因為種種藉口而不履行這個職責,因為血緣的關係,父子之間原本是親近的關係,如果父親是一個稱職的父親的化,他對自己的孩子的一切是比其他外來得人更瞭解自己的孩子,因此,教育起來就跟能得心應手。但很多父親都把這種責任,藉口工作忙而不願履行,而把這一應該履行的工作讓其他人代行其責,這樣就疏遠了父子關係,使孩子對自己的父親的親情慢慢淡化了,一個對自己的父親不親密的人,怎樣才能做一個社會上好的好的合作者和合格的公民呢?

作為父母對孩子應盡到三個反面的責任,其一是生育孩子,第二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合羣的人,第三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社會上合格的公民。

愛彌兒讀後感 篇2

本學期的第二本讀物是《愛彌兒》,《愛彌兒》是一本不尋常的教育著作,開篇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這是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好書。“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裏,就全變壞了。”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於培養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

《愛彌兒》認為我們生來軟弱,生來愚昧,我們在出生的時候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在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予我們。這種教育,我們或是受之於自然,或是受之於人,或是受之於事物。我們每個人都是由這三種教師培養起來的。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教育不同而互相沖突的話,那麼對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種教育都趨向於同一個目的的話,那麼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愛彌兒》也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讀完這本著作,我感覺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我認為在我們平時的教育中,不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足夠重視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主性和個體差異性。

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十分值得:“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這正提醒了我們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熱愛學習,主動地去學習。

身為一名教師,不是在推卸責任,像我一樣的千千萬萬的教師,身上肩負着重大的教育使命,也在竭盡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養出社會所滿意的人才。教師用自己的熱情與才能,加上不斷學習的精神尤其是堅持讀書,來完成社會交給的教育任務,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愛彌兒讀後感 篇3

從大一上外國教育史王秀麗老師介紹《愛彌兒》這部書到大三《中外教育名著導讀》課中自己選擇並從頭到尾閲讀這本書,再到這門課程在大家的忙綠、批判與贊同的聲中正接近尾聲,我的感觸頗深。

首先,來談一下《愛彌兒》這本書。此書由法國教育家盧梭創作。撇開社會背景、地域文化不談,我看到得是愛彌兒在教育家的指導下,由嬰兒長至成人並與自己的所愛結為伉儷的過程。愛彌兒是幸福的,更是幸運的。看看我們現在的孩子,似乎從出生得那一刻,他的人生軌跡已由父母繪製好—幼兒園、國小、中學、大學。從頭細想,教育真正帶給我們的是什麼?我想我們是悲哀的。

其次,在經典教育名著的選擇上,我想説説自己的看法。所謂“經典”,即經久不衰的作品。老師們給的著作名很多《最偉大的教育家》、《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大眾心理研究》、《夢的解析》等等,十有七八都是國外的,為什麼?難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為大丈夫也”不是現代人所缺乏的嗎?難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不為我們感動嗎?難道“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修身”不再重要了嗎?我很失望。我想着去讀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學專著——《學記》,不足千字的著作,而且老師在課程上也説大家有機會一定要讀讀,可是,沒有。我沒有去批判,也沒有走歪路,仍選擇了老師所推薦的書。這就是教育帶給我們的“老師”,教育帶給我們的“學生”,我也為自己蒙羞。

最後,再説説教育名著了吧。我覺得這種另類的教學形式很好,但我沒看到老師預想的結果。記得何老師在第一節課上説“如何我們每個人都好好的讀一本書,我們一百個人,最後,我們每個人就都讀了一百本書。”然而,結果卻不是的。再説説我們的老師,有的教師在學生講時並不尊重學生,讓我很失望。不過,中國的老話還是有用的—“萬事開頭難”,我想,在大家的評論中,何老師及眾位老師會把《教育名著》課辦的更好,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