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與神對話》讀後感800字左右3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8W

當翻開《與神對話》這本書的書頁後,大家在品讀的同時是不是都有不少收穫,那麼如何寫一篇讀後感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與神對話》讀後感800字左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閲。

最新《與神對話》讀後感800字左右3篇

最新《與神對話》讀後感800字左右1

最近看一本書,《與神對話》,這是一本心理學方面或者説是與自己相處的書,不像書名體現的是一本宗教方面的書,其中裏面有很多精彩的篇章,雖然還理解不透,但是值得分享,假以時日可以再寫一寫。

“精神也許無法真誠地認同身體的行動能帶來你選擇的東西,但它非常清楚地知道,神將會通過你把好東西帶給其他人。

如果你選擇的是快樂。去促使別人快樂。

如果你選擇的是發財,去促使別人發財。

如果你選擇的是在你生活中擁有更多的愛,去促使別人在他們的生活中擁有更多的愛。

真誠的這麼做—不是因為你追求個人的好處,而是你真的希望別人擁有這些東西—然後所有這些你送出去的東西都會來到你身邊。你把某樣東西送出去的行動促使你經驗到你擁有它。因為你無法將某樣你現在並不擁有的東西送給別人,於是你的精神得出了新的結論,對你產生了新的思維—具體來説,就是你肯定擁有這樣東西,否則你不可能把它給出去。

然後這個新思維變成你的經驗。你開始處於那種狀態之中。一旦你開始處於某種狀態,你就啟動了宇宙間最強大的創造機器—你那神聖的自我。你處在什麼狀態,就會創造什麼東西。這個過程完整之後,你將會在你的生活中創造出越來越多那種東西。它將會在你的物質經驗中出現”。

大多數人認為,如果他們“擁有”某樣東西(更多的時間、金錢、愛情等等),他們就終於能夠採取“行動”去做某件事(寫書、培養愛好、度假、買房子、談戀愛等等),這將會使他處於某種存在“狀態”(快樂、安寧、滿意或者充滿愛)。這就是擁有—行動—狀態模式。

實際上,他們弄反了“狀態—行動—擁有”範式。宇宙的真相與你想象的不同:擁有某樣東西並不會產生某種存在狀態,事實正好相反。

首先你必須處於那種叫“快樂”(或者“領悟”、“明智”、“同情”等等)的狀態,從這種存在境界出發,你才能採取“行動”去做各種事情—你很快會發現,你所做的事情最終給你帶來了你想要“擁有”的東西。

啟動這種創造性過程的方法是,看看你想“擁有”什麼,問自己,一旦“擁有”那樣東西之後,你會處於什麼“狀態”,然後直接進入那種狀態。”

以上摘自原文,一字一字敲出來的。有沒有和你以前認知相左的地方。一直以來,我認為自己也是一個如果我怎麼怎麼樣了,我才會如何如何去做的思維模式。很多事情並不能如我所願。

工作中接觸過一名領導,一次聊天的時候談到他的成長經歷。他在學校當一名普通老師時,校長在台上講話,他就會想如果我是校長,今天的講話會怎麼講。當他不是一名普通老師時,在教育局長到學校講話的時候,他會假設,如果我今天是這個教育局長,會怎麼講話。後來,當他到機關的時候,就會想如果他是縣委書記,這個講話會怎麼講,會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多年以後看到這本書,回想這位領導的話,不就是踐行那種“狀態—行動—擁有”的成功模式嗎?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分析貨幣—商品—貨幣的G—W—G的過程時説過,為了賣而買和為了買而賣是不一樣的邏輯。前者是資本家的套路,後者是普通勞動者的套路。賺錢的人是先把錢投出去,換成某種非錢形態,比如商品,購買勞動力,通過再次出售再換回錢來。起點和重點都是錢。普通人的邏輯更多的是,我要努力工作賺到更多的錢,去買更好的東西,錢作為一箇中間通道,連接兩端非錢的東西,一直手上就留不下錢。

你是否認同要想得到什麼東西,你先把這個東西給出去的觀點以及“狀態—行動—擁有”這種行為模式,或者你自己和身邊人有這種體驗或經歷嗎?

最新《與神對話》讀後感800字左右2

讀《與神對話》第一卷,時不時有想要拍案叫絕的衝動;

讀《與神對話》第二卷,有好幾次看着看着感覺渾身血脈豁然通暢,身體變得很輕很輕,説不出來的舒服,以至於忍不住閉起雙眼,細細體味這種美妙的感覺;

讀《與神對話》第三卷,覺得人類真的很渺小很渺小,感覺自己是站在宇宙間的某個星球上看着地球上發生的一切,所有的事情是那麼的透徹,這個星球根本就沒有什麼祕密,也沒有什麼是讓人不理解的!就好像人類在看着螞蟻們的生活一樣!看到結尾的時候,有一種很穩定,很祥和,很感動的情緒充滿了整個身體,這種感覺真得很棒!

最後看了《與神回家》!對人的生死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這真的是一個全新的視角!尼爾。唐納德。沃爾什怎麼就有這樣的智慧呢?我只能相信他真得是在“與神對話”了,哈哈!

就像書裏一直在説的,這套書不是無緣無故來到我的手上的,他是響應我的要求,被我吸引而來!

寫這段話的時候,爸媽在遙遠的外婆家,因為外公危在旦夕!

現在想想,自己有一段特別想看書,就覺得沒看書很難受!有一次我還在QQ簽名上寫了:很久沒看書了,很想看書!為這個還被同學挪揄了!但是現在回想那段時間剛好是聞知表姐夫病重的時候!表姐夫是家裏的頂樑柱,一家5口,就靠他和表姐打工賺錢養,兩個兒子都在讀大學,需要很多錢,表姐夫有點手藝,一年下來也還不錯,養養家也就這樣維持着!可能是表姐夫太節約了,一年到頭吃了太多醃製的東西(我猜測的),不幸就得了尿毒症!當表姐夫得知病情的時候,他沒有采取任何的醫療,他説:家裏好不容易好點了,不能因為要給我治病就又把大家拖累了!所以他一直堅持着不醫治!當姑姑把事情告訴我爸的時候,表姐夫已經病入膏肓了!

爸爸把這件事告訴我的時候,我無言!

表姐夫才40出頭呀!姑父也剛去世不久。姑父的死又純屬意外,他是爬上屋頂蓋瓦片的時候摔下來猝死的!

人的生命怎麼就這麼脆弱呢!從2005年我回國,5年的時間就有5位親人相續離我而去!

大概就是這個時候我很想看書,在網上一搜,就看到《與神對話》了,於是就嘗試着買了一本,結果一看之下驚為天書!立馬追買了整套書!

這真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裏面牽涉了科學,宗教,社會,政治,環保,早教,教育,物理,哲學,生死,親子關係,兩性關係....任何你想到的和你沒想到了裏面都有了!強烈推薦朋友們買來看!

作為一名早教工作者,本人非常認同書裏關於早教的那段闡述,等我有時間的時候我摘錄一部分供大家欣賞!

最新《與神對話》讀後感800字左右3

看完這本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作者對人類集體大事件的探討,而是作者從《與神對話1》一直到現在都強調的與神展開真實的對話,我的理解即是每個人與自己展開真實的對話,不逃避,不敷衍。引導對話的線索是: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源於愛或者怕。

年終考核是職場人每年的必修課。拿着這個城市的中低收入,過着自以為是的穩定生活,我曾以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然而,現實又一次讓我警醒。

工作不難,我努力做到了優秀,這個優秀既可以用數量也可以用質量,以及同事們的投票來衡量。偏偏我遇到了電視劇裏才會遇到的“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人”

如果不是曾經得到前任領導的賞識,我會以為問題出在自己的身上。還有個不爭的事實是,“這樣的人”屢次在同事們投票中敗下來。沒有人是傻子。政治學中有個經典定律,投票不一定能選出最優秀的人,但是一定不會選出最糟糕的人。

寫了這麼多關於考核的內容,可見我很在乎。在乎考核,在乎升職。這一切根源於怕,而不是愛。我愛的是財務自由,我愛的是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實現的財務自由,然而這個目標是不可能靠這份工作實現。那麼只能是怕了。怕什麼呢?怕丟臉。在這個按資排輩的地方,明明自己付出了勞動成果,而且被客觀指標認可是優秀的,卻被“這樣的人”詆譭。

“任何沒有愛的東西,都不是通往神的最快捷路徑。”因此在怕的情緒裏,我無法釋懷,也無助於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認清自己,最終想要得到什麼,也就是尋求所愛。“生活的目標是認識和重新創造你的身份。”四十不惑,雖然還沒到這個年紀,但是在過去一年我越發深切感受到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適合幹什麼,不適合幹什麼,沒有前幾年那麼迷茫了。

我以前不太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性格,“單純”“內秀”“你是這批女生中智商最高的,也是最善良的”“低調”“優秀”“認真”“好人”……這些都是別人貼的標籤。我更想要客觀地認識自己,而這是要有一些人生閲歷的。碰上一些人,遭遇一些事,才真正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就像別人老是説我好人,我反思自己其實很懦弱,怕得罪別人,怕毀掉別人心中的好人形象。

坐在年終聚餐的椅子上,我前所未有地清楚自己的想法,我不想要待在這裏。我秉持契約精神,勤奮工作,努力和周圍的人和諧相處,但是如果不吃這頓飯就導致不和諧,那麼一定不是我的問題。我不想説言不由衷的話,不想在這裏聞二手煙,更不想和“這樣的人”應酬,總之不想待在這裏浪費時間。

越是清晰地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渴望什麼,越是要放棄另一些慾望。我不可能擁有所有想要的東西。那些遇到的挫折或者障礙,讓我更加看清楚自己在實現自我路上的位置。

我曾經渴望外界的獎勵。現在我清楚地知道成長都是內在的,是自我積累、自我發現,和別人是什麼、在做什麼毫不相干。外部會有正面反饋,會遲到,但是永不會缺席。

我能感受到自己文字傳達出來的內心的不平靜,而這也正好説明了我還在尋找自我、實現自我的路上。

Tags:讀後感 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