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1984》讀後感1000字左右3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1W

在世界名著中,大家尤其的喜愛哪一本呢!當讀完《1984》這本書之後,都有寫一篇讀後感的好習慣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1984》讀後感1000字左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閲。

最新《1984》讀後感1000字左右3篇

最新《1984》讀後感1000字左右1

我曾開玩笑地説,讀一讀末世,反烏托邦,才能深切體會到自己目前的生活有多麼幸福美好。果然,合上書的那一刻我在慶幸:幸好我還擁有思考二加二等於四的自由。極權主義的社會充斥着絕望與血腥,中途穿插着温斯頓與茱莉亞短暫的情感交集是唯一一抹閃爍的亮色,可這段閃爍的光就像一個鮮亮的蘋果落到賽馬者的帽子上,來不及稍作停頓就已滾落到沙土中,被飛馳的馬蹄踩得粉碎。

悲劇果然是將美好的東西建立起來再毀得粉碎還要補上兩腳。原本1984的世界就一派監獄似的鐵灰色調,好不容易温斯頓才擁有玻璃珊瑚中透着碧色蒼穹的寧靜天地,那裏的語言都被刷的五彩斑斕,畫眉雀躍吟唱着歌兒。我想象着暗調的畫面中,僅僅温斯頓和茱莉亞是彩色的,失去思想的人羣化作團團灰色的囈語圍繞着他們,兩人的手悄悄相握,目光卻一致地、平靜地注視着遠方,毫無交集。

可惜玻璃鎮紙被摔成了碎片。

“讓我們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見。”——奧布蘭終究是仁慈的,他讓温斯頓的肉體活了下去,即使那是一具行屍走肉,但是沒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事情了。在極權主義下,奧斯都選擇了適應它的生存方式,他活的很好,不必與骯髒的辦公間、劣質的杜松子酒、一塌糊塗的粉色燉菜為伍,而是活在整潔明亮的地方,只需要舉杯用葡萄酒解決一個又一個思想罪犯。當温斯頓吃驚地喊叫“他們也抓到你了!”的時候,奧布蘭平靜有多少有點遺憾地諷刺道“他們很久以前就抓到我了。”奧布蘭也是個有故事的人,問題是:妥協與否。

不大樂意跳出書本去聯想現實,我是個對政治不太感冒的人,寧願停留在可以無憂無慮歌唱的羣眾階段,做一個清醒的人太累了,如奧布蘭一般的人瞭解時代的黑暗卻倒向黑暗,把一個個覺醒又不打算妥協的人拉攏或者改變,這未免太過令人悲哀。當時代在逆流的時候,你是要選擇順流還是逆流?1984會讓人聯想到文革那個逆流式的時代,人人身不由己,命如浮萍。

我一直在追求自由,卻發現人生是一個個扣好的圈子。我翻越了柵欄,以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那隻黑羊,卻發現自己身處於一個更大的牧場中。據説眾多思想家對自由的定義有200種之多,薩特説“人是生而要受自由之苦”。於我而言,我是深受追尋自由之苦,就像是要捕捉一絲風,誰又能做到呢?思索了古代莊子的《逍遙遊》:“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太玄了,怎樣去“遊無窮”呢?怕是要飛昇成仙了罷。温斯頓最終還是沒能尋到與雙重思想對立的雙重自由——即肉體和精神上的自由,他不畏死,然而生不如死卻迫使他屈服,肉體的壓迫禁錮了精神的飛昇。

已經足夠了,偶爾放縱自己思考,稍稍在邊緣遊離不擔心越界最後歌頌我們這個時代的平安喜樂。

和1984比,我們還是不錯的,不是麼?

最新《1984》讀後感1000字左右2

《1984》講的不(只)是關於紅色的寓言,是一切集體對個人的吞噬,把《1984》過度代入中國無疑是太過狹隘的自戀。這裏的高牆,有着更廣的含義。納粹,奧斯維辛,法國大革命,五月風暴,太多太多的高牆,它們不只在中國聳立着。

我開始的猶疑,不是對高牆的依戀,而是對蛋的警惕,無條件站在蛋這一邊,也是在建築另一堵高牆啊。凡個體匯聚成集體的洪流,都將成為高牆!無條件站哪一邊,都是危險的,《1984》裏捍衞的,正是不把腦袋拱手讓人的權利。

遠離洪流,保持距離。孤獨的蛋是好蛋。

代入中國來讀看得津津有味,也似乎隱隱約約解答了心裏的一些疑惑。總覺得吧,像中國這樣古老的文明,不論換哪個朝代何種制度,都免不了投上歷史重重的影子。現代社會的種種問題,看似新,其實舊,都藏在文明的基因裏,不停復刻。

看到中央集權制在本世紀初如此輕而易舉地在法國重建起來,我們絲毫不必感到驚異。1789年的勇士們曾推翻這座建築,但是它的基礎卻留在這些摧毀者的心靈裏,在這基礎上,它才能突然間重新崛起,而且比以往更為堅固。

可見歷史是一座畫廊,在那裏原作很少,複製品很多。

當我在那個時代的法律、思想、風尚中碰到吞噬過舊社會,如今仍在折磨我們的某些弊病的痕跡時,我也特別將它們揭露出來,以便人們看清楚這些東西在我們身上產生的惡果,從而深深懂得它們還可能在我們身上作惡。

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從舊制度繼承了大部分感情、習慣、思想,他們甚至是依靠這一切領導了這場摧毀舊制度的大革命;他們利用了舊制度的瓦礫來建造新社會的大廈,儘管他們並不情願這樣做;因此,若要充分理解大革命及其功績,必須暫時忘記我們今天看到的法國,而去考察那逝去的、墳墓中的法國。

這些舊制度彷彿原封不動地倒塌在自己身上。

最新《1984》讀後感1000字左右3

《1984》的作者喬治奧威爾出身英國中產階級,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年少時仍接受了良好的學校教育。即使沒有上大學,但是在其後接觸貧下百姓時,仍受到身份階級的排斥,因為在那時的英國,光從口音上就有了階級之分。而正是這個走不如上層社會,也融不進下層羣眾的人,卻以及其睿智的眼光窺見了極權主義的萌生,並寫出了一部被譽為“二十世紀政治預言的經典之作”的書——《1984》。符號為1984的那個年代已經過去,書中的極權主義沒有甚囂塵上,這是我們慶幸的東西。但是世界範圍內的極權主義,卻以不同的形式在各個國家上演,並且至今未絕。極權主義便是一國內一家獨大的局面,它掌握了現代政治的統治手段,包括政治組織、社會生活、輿論工具、藝術創作、歷史編纂,甚至個人思想和隱私。書中描繪的極權主義是一種極端的、變態的發展狀況。作為政治最高領袖的“老大哥”被人奉為天神一般的人物,好像每個人的忠誠都應該毫無保留的奉獻出去,以至於以它為代表的一切事物都能夠被人理解。城市的各處張貼着他的頭像,他那張留着黑鬍子的臉便從每一個關鍵的地方向下凝視。

在書中的那個社會有一句口號“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這是當權者向所有人灌輸的思想。國家不停地打仗,因為世界需要的和平就是戰爭不斷;當權者對下層人民的奴役是理所當然,這就是在為他們創造自由;知識和文化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上層社會引導發展,下層人民的無知即可推動這種發展。一切我們覺得荒謬的東西,在那個極權主義鼎盛的社會裏都順理成章,因為他們的生活只有一條原則——服從,他們的信仰就是忠誠於“老大哥”,即使只需要看到他的畫像。

為了維護統治,他們在各處安裝“電幕”,一種可以接收和放送的工具。讓這些生活的居民知道“你發出的每一個聲音都是有人聽到的,你做出的每一個動作,除非在黑暗中,都是有人仔細觀察的”,即使這種全面監視實施起來有難度,但是人心上的那道坎就會讓每個人都謹言慎行。“掩飾你真實的感情,控制你臉部的表情,大家做什麼,你就做什麼,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應。”他們就是這樣生活的,恐懼,是當權者利用得最好的武器。

極權社會裏的統治者秉承着這樣的原則:“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極權主義者可以憑着自己的喜惡去破壞倫理、控制思想、剝奪自由、扼殺人性、捏造和篡改歷史,他們認為過去並不客觀存在,它只存在於文字記錄和人的記憶中,於是他們擁有龐大的機構為他們篡改歷史,以使所有的文字記錄都無一例外的表示他們的決策從來就是最正確的,而在他們的統治下社會進步迅速,至少從文字記錄上來看是那樣的。如果某人的記憶不符合文字記錄,那麼他必須修改自己的記憶,而不是質疑是不是過去與執政者説法不一致。這就需要人們學會“雙重思想”。

所有人都知道全部真實情況卻扯着一滴水不漏的謊話,同時持兩種相互抵消的觀點,明知互相矛盾而仍都相信,用邏輯來反邏輯。一邊表示擁護道德一邊又否定道德,一邊表示民主的辦不到的一遍又相信黨是民主的捍衞者,忘掉一切必須忘掉的東西而又在需要的時候想起它來,然後又馬上忘掉它。“雙重思想”要求所有人有意識地進入無意識,去改變我們的認知,而後又不能意識到剛剛完成的催眠。雖然很困難,但是為了老大哥,所有人都必須做到。

當所有人長時間接觸這些思想,受着這種禁錮,許多人都開始信仰着當權者灌輸給我們的一切東西。新一代的人成長在革命後的世界,並且不知道有別的世界,把黨視為萬世不易的東西,就像頭上的天空一樣,對它的權威絕不反抗,只是千方百計的加以迴避。極權主義便更加根深蒂固,因為人民已經不會反抗了。這樣的一副政治圖景顯然給執政者帶來極大鼓舞,而對於普通民眾卻無疑是一個噩夢,為了避免其發展壯大,人民要學會反抗一切有悖於人性發展的東西,不要懼怕權力的壓制和暴力對待。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