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二十四講心得體會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9W

只有結合實際的經歷所寫的心得體會才會讓我們有反思和收穫,心得體會是我們對生命中美好瞬間的珍貴回憶和思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二十四講心得體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二十四講心得體會8篇

二十四講心得體會篇1

?二十四孝圖》選自魯迅的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時》,顧名思義,《二十四孝圖》講的正是《二十四孝圖》——24個古代的孝道故事:扇枕温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在文中,作者卻以毫不留情的口氣批判這些故事,這不禁令我有些疑惑:《二十四孝圖》不該是弘揚孝道孝心的麼,為什麼還要批判呢?懷着這樣的心情,我將《二十四孝圖》讀了一遍。

還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二十四孝圖》內的故事所宣揚的孝道令人心驚膽顫,其中尤以埋兒奉母為最甚:漢朝時有一個人名郭巨,家貧,郭巨的母親總將自己的飯食分給他的兒子,導致她自己吃不飽,出於“兒子可以再有,母親只有一個”的心理,郭巨與他妻子便決定將兒子埋了供養母親。這個故事使我感到恐懼與不解:難道孝總是要以一個人的犧牲來成全另一個人嗎?難道他兒子的性命便不算命麼?這殘害人命,無視法紀的行為又怎能算作真正的孝?怎麼會流傳如此之久之廣呢?……

這個想法困擾了我幾個星期,終於被老師的一句話點醒:“我們要透過事物的表象看本質,不應被表象所迷惑,因為最重要的往往是本質。”是啊,透過表象看本質,孝的本身是沒有錯的,孝順尊敬父母長輩,只不過古代的孝道難免帶了些時代的侷限性:古代是君主專制,君主提倡“以孝治天下”,便產生了愚孝,即愚蠢、盲目的孝,有的甚至與人性相悖,如“卧冰求鯉”、“恣蚊飽血”、“埋兒奉母”等。且古人記載這本《二十四孝圖》也未必就是真的為了讓我們模仿其做法去埋了兒子供養母親,而是希望我們能領會其中孝順父母長輩的精神並將其發揚。

看完《二十四孝圖》後,我又想到了我最近看的一篇文章:一個出身貧寒卻被清華大學預錄取的理科狀元,他學業繁忙,還要照顧癱瘓在牀的母親,患有神經分裂症的父親。掙錢補貼家用,但他依然很樂觀,孝順父母,勤工儉學,是有名的孝子。文章中的主人公有孝心,孝順長輩,勤工儉學,我們應該學習他,孝順父母長輩,努力學習,多為父母分擔家務,讓他們少操勞。我們現在所做的也並不能抵得上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但擁有一片真摯的孝心確是極為重要的。

二十四講心得體會篇2

今天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寒。每年陽曆一月六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開始。《淮南之·天文》曰:鬥指子則冬至,加十五日指葵則小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此時將進入叁九,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嚴寒時期。這時百花凋零,故古詩云:小寒惟有梅花餃,未見枝頭春一枝。

我國古代將冬至後的八十一天分為九段,每段九天,稱為“冬九九”。而叁九、四九正值我國冬季最冷時期。古人寫小寒的詩不多,查得杜甫《小寒食舟中作》一首: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叁九、四九是陰邪最盛時期,從養生角度説,宜食温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止寒邪入侵。這段時間,宜靜神少慮,適當鍛鍊。特別要注意頭、背、足的保暖。頭部會散發身體大部分熱量,背為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行之處,背部受寒,寒邪極易入侵,損傷人體陽氣而致病,足距心臟最遠,血脈流通少,極易受寒,故云寒由足下生。

二十四講心得體會篇3

我在網上看了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讓我深受感動。其中,有一則是“卧冰求鯉”,這則小故事在令我感動的同時也讓我受益匪淺。

這則小故事講的是古代一位叫王祥的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説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但是,當父母生病時,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馬上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的母親使他失去父愛,王祥都能在父母生病時,衣不解帶地侍候,還在冬天用自己的體温來把冰融化,捉鯉魚給繼母吃。真是令我感動極了。

古代的人們如此孝順。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在構造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是,事實好像有點不盡人意,歷史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他們認為只有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卻不體諒,不理解父母對自己所付出的辛勞,更不用提要他們孝敬父母了。他們可否想過母親十月懷胎的痛苦和父母親把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人們的唾罵和拋棄。

父母給我們的愛是無私的,父母默默地為我們操勞。如果你夠細心,就會發現父母臉上多了一條條皺紋,頭上多了一絲絲銀髮。父母在我們的成長路上精心的養育並教育我們,卻不求回報,父母對我們的愛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是幫媽媽做做家務,給爸爸捶捶背,把好吃的留給父母吃,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此外,我們更要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長大以後好好報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就像這則故事中的王祥那樣,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二十四講心得體會篇4

孝道,自古以來就是貫穿於國人倫理和美德的精髓。

閒暇的一個人去鄭州城隍廟轉了一圈,這是第三次來。第一次和同事,第二次和我弟。總覺得這個地方,有塵世難得的清淨,總之,我喜歡這裏。如果説前兩次是看熱鬧的話,這一次應該是看到了門道。留心看了正殿兩側的垂直坡面上畫的就是二十四孝彩圖。想起了小時候,爸爸常常給我講這樣的故事。

常言道,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最近細細品味了儒家的經典著作,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感觸良多。

箇中,印象最深的當屬,“戲綵娛親”、扼虎救父、嗜指痛心、鹿乳奉親等等。

戲綵娛親,講的是春秋時楚國的隱士老萊子的故事。楚王曾派使者請他出仕,他卻表示不屑。這人很有意思,已經七十歲了,還説自己不老。對自己的雙親十分孝順。他穿上五彩斑斕的衣服學者嬰兒的樣子嬉戲哄二老開心。取水上堂的時候,故意假裝跌倒在地,學着嬰兒那樣啼哭,父母看了哈哈大笑。

今天看來,老萊子總是讓人覺得少不了做作之嫌。魯迅先生,對這一點就很是反感。但我覺得,這又有何妨,其初衷是好的,就是一個勁的讓年邁的父母永葆一顆不老的心態。

扼虎救父,是關於晉朝楊香勇敢把父親從虎口中解救的故事。一個年僅16歲的小女孩,隨父親去田間割稻,歘然闖出一隻白額虎,把楊父叼在口中。幼衝的小楊香,情急之下,完全忽視了自己與老虎力量的懸殊,竟然用小手卡主老虎的咽喉,直至老虎癱軟在地,父親得救。雖然擺佈不了誇張的色彩,小小的一個女孩子力氣能有多大,但是我們不得不由衷讚賞這樣一個勇敢和孝順的女孩。

二十四講心得體會篇5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叁個節氣,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以國曆來説,「小寒」是一年的第一個節氣,但是在二十四節氣中,一年的第一個節氣是「立春」,立春將在2月4日左右到來。

過完「冬至」後,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走到節氣小寒。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温冷暖變化的節氣。《歷書》記載:「鬥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為小寒。」俗諺説「小寒大冷人馬安」,意思是:冬至過後,天氣應該要再冷一點,這樣才符合季節變化,人畜才會平安無災。小寒到大寒之間通常是氣温最低的時間。

古代將小寒分為叁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叁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喜鵲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第叁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覺到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二十四講心得體會篇6

祖國醫學認為,寒為冬季的主氣,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所以,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冬季時節,腎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冬日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

雖然此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並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如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婦人子宮脱垂等體,宜用紅參、紅棗、白朮、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脣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補陰針對陰虛體質。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徵,宜用冬蟲夏草、白參、沙蔘、天冬、鼈甲、龜板、白木耳等。

補陽針對陽虛體質。如手足冰涼、怕冷、腰痠、性機能低下等體徵,可選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陰虛陽盛的體質更宜選用冬蟲夏草、石斛、沙蔘、玉竹、芡實之類,配伍肉禽煲、燉湯水進補。

民諺亦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説明了冬季鍛鍊的重要性。在這乾冷的日子裏,宜多進行户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在此節氣裏,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温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説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二十四講心得體會篇7

在暑假,閲讀魯迅的《朝花夕拾》之前,我和要好的朋友去參觀北京的孔廟,在許多展品中,我不知道為什麼一眼就看到很小的角落裏,甚至字都看不清的二十四孝圖,其中一個“郭巨埋兒”。

正如魯迅所説,畫面確實很清晰,但我還是不想承認我明白其中的意思。

照片上還有一張紙條,上面的字很小,我又看清楚了,而且又我只能看到一欄字,“子可再有,母不復得”,但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埋葬兒子。

直到八月,看到《朝花夕拾》,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是因為他們家窮,真的養不起那麼多人,只好把老人養活,把兒子活埋了。

這張二十四孝圖太恐怖了,對於一個“孝”字,竟然想要那麼多的講究,甚至完全拋棄自己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有時還是為了孝順並未養育過自己的後母!難怪過去的人見父母都跪下來説“不孝之子見父母,求父母……

這二十四孝的人物,就這二十四孝圖,我與小時侯的魯迅先生真是有同感,自己不要做孝子,並且希望父母也不要做孝子!

照片中的孩子仍然微笑着,在媽媽的懷裏玩耍,而她的爸爸想要把孩子抱過來。孩子的母親似乎有些不放棄,有些我不記得了,如果,婆媳之間的關係將來不好,那麼孩子就是一個孝順的兒子,一點也不反對他的父母!

舊社會真的很邪惡,人們是對的。我想知道郭巨的媽媽是不是故意這麼做的?她沒想到郭巨會把孩子埋了。因為郭巨一定一直很孝順。

後來,我和朋友去首都博物館玩,看到了二十四孝圖,這張圖很大,我給他講了這個故事,她也很害怕。看來魯迅先生認為的不錯,小孩子們都是可愛的,且心意相通的。

二十四講心得體會篇8

這個寒假,老師推薦我們看了一套有趣的繪本書,書的題目是《這就是24節氣》。

24節氣有哪些呢?我們可以用一首詩來説一説。“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天到了,春風吹醒了迎春花。魚兒感受到春天的召喚,歡快的向上遊。春風和暢,草長鶯飛,放風箏的小夥伴們牽着風箏迎着風跑,風箏高高飛起。

夏天時節天氣漸熱,雷雨增多,動植物都開始迅速生長。空氣變得很熱,我們吃西瓜納涼,在樹蔭下乘涼,坐在河邊釣魚,或者乾脆跳進游泳池裏。

秋天時節,葵花開得燦爛,白露時節,桂花飄香,抬頭望天空,大雁開始南飛,燕子也紛紛起程,飛往南方過冬。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農民們一邊忙着收割稻子,高粱、玉米、向日葵、豆子,一邊抓緊耕地,準備播種冬小麥和油菜。

冬天,天氣越來越冷了,樹上的葉子全落光了,田野裏很難再見到小動物們的身影,他們已經開始過冬了嗎?下雪了,雪地是一塊大畫布,誰走在上面都能留下一幅畫。小朋友們在户外滑雪、打雪仗、滾雪球,快樂得忘記了寒冷。

這本書的內容好豐富啊,春夏秋冬24節氣,告訴了我很多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