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最新《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3W

大家必須明確表達出自己讀書後的感受,這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讀後感,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最新《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最新《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

關於最新《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1

《寂靜的春天》是一本引發全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書,它出版於1962,它虛構了一個美麗的小鎮,通過前後反差的對比開始論證化學用品對環境的不良影響。為響應“建設美麗新天津”的號召,我第一次讀了這本書。建設美麗新天津既包括精神層面的加強也包括很多身邊的小事,加強對環境的保護也是其中我們應該共同去做的。

《寂靜的春天》指出了DDT等殺蟲劑對於環境的巨大危害,用文字引導人們意識到自然的平衡時人類生存的條件。書中説,“像DDT這種給所有生物帶來危害的殺蟲劑,不應該叫做殺蟲劑,而應稱為殺生劑。”對此,我們也要引申到更多與我們的科技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和錯誤習慣,比如電池的隨意丟棄,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甚至是對樹木的隨意砍伐,對動物的肆意殺害……很多人儘管知道這些對環境的危害,但依然不以為然,因為大多數人都心存僥倖,人類的自私讓人類變得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而放棄長遠發展。我覺得建設美麗天津應該關注綠化和環保的問題,公交和地鐵體系應該進一步完善,讓更多人綠色出行;宣傳垃圾分類,讓更多人知道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的不同和範圍;組織植樹活動,讓天津被更多的綠色覆蓋。

《寂靜的春天》為我們描述了一個驚人的畫面,讓人們感受對環境破壞的最終結果,當百花爭豔的春天一片死亡的寂靜,人類距離死亡也應該不遠了,“所謂的控制自然,乃是愚蠢的提法”,我們應該與自然和諧共處,敬畏並尊重自然,因為尊重生命就是愛護自己。

關於最新《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2

無知和弱小並不會帶來毀滅,傲慢才會。

——題記

有很長一段時間,人類拒絕謙卑。我們人類履行“至尊而制地球,執敲撲而役自然”的決心是如此不可動搖。我們怎麼可能謙和、卑從地甘受少數異端的“蠱惑”,迴歸到聽天由命,膜拜造化的時代?我們的決心是來自那份如今依然被部分人標為不容置疑的信念——人類乃萬物之靈。

“人類應當平等地對待其他生物,致力於人與自然野性共存”的這種想法,得到了那些堅信“人乃萬物之靈”的信奉者的誠摯鄙視。

於是乎,每個最早站在生態倫理立場上的,發出呼喊的人們,都無一例外地,成為攻訐的毒液噴射的目標。

以理性的聲音規勸非理性的聒噪,看似簡單,實則困難重重。大部分的人類選擇一意孤行,站在了自然的對立面上,拼命向自然索取,並在索取後又將自然“一腳踢開”。於是,惡性循環展開了。癌症,白血病迅速蔓延,人類終於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了。

生態災害的苦果,被引用進了這本書中——《寂靜的春天》。蕾切爾。卡森以理性的知識和理性的文筆,敢於頂住壓力,犧牲自我,面對重重阻礙寫下了它。

卡森小姐通過那17篇散文所揭示的道理,至少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其實遠非複雜玄奧。相反,這部以“明天的寓言”為起始的著作,通篇都在闡述着活生生的例子。書中的議論涵蓋廣泛,無論對於生活的鄉村,還是城市的人們,都是談及的焦點。

“在其他對這兩種鳥的實驗中,如果成鳥在一整年內所吃的食物都含有殺蟲劑的話,那麼無論怎麼樣,它們都無法生出蛋來。“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羅伯特。拉德博士與查理德。吉納利博士報告了相似的發現,”如果野雞的食物中含有狄氏劑,那麼‘產蛋量會明顯下降,幼鳥成活率也很低。”

“這地方彷彿一個戰場,我的管家發現了數不清的小鳥屍體:倉頭燕雀、金翅雀、紅雀、籬雀、麻雀……野生動物的毀滅着實讓人心痛。”

人類如果再不停止“殺戮”,那麼最終遭殺戮的將是自己!

“曾經有一個位於美國中部的小城鎮,那裏所生長的一切生物都和周圍的環境和諧共生。圍繞着這個小城鎮的是星羅棋佈、生機盎然的農場,那裏滿是莊稼繁茂的田地,小山坡上遍佈果園。春天的時候仿若朵朵白雲的繁花散落在田野之上。秋日到來的時候,橡樹、楓樹以及白樺樹穿過鬆樹圍成的屏風,搖曳着身姿,閃爍着如火焰般的光彩。”沒有危害身體和自然的化學物質,一切風景都是那麼美好,可有了殺蟲劑、狄氏劑後的明天將如何?再不加以遏制,明天的春景或許將是“湖上的蘆葦已經枯萎,也沒有鳥兒唱歌”這番景象吧!

昨天的一切已是過眼雲煙,可是今天不將一切惡性因素扼殺在搖籃中,那麼明天等待我們的春天,或許一片寂靜!

關於最新《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3

人生沒有一帆風順,惟有堅強地應對。但在當今時代,對我們生命構成威脅的還有一種“很難看見的危險”——即來自於我們所生活的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北方的沙塵暴和霧霾,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地震、洪水、低温冰凍、高温乾旱,原油泄漏;患癌症、白血病等過早離開的人,在我們身邊逐漸增多。一樁樁,令人觸目驚心。是什麼原因給我們帶來了世界末日般的感覺?我們對環境到底做了什麼?

最近讀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的名著《寂靜的春天》,對上述環境問題才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

在這本書裏,卡遜以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辯的論點揭示了化學殺蟲劑、除草劑乃至洗滌劑對生態環境(昆蟲、雜草、水、土壤、森林等植物、鳥類、魚類等野生物)造成巨大的破壞,最終不僅沒能有效控制自然(昆蟲產生抗藥性,豕草有了開曠的生長空間),反而還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與疾病和缺陷發育有關的染色體變態、癌症和白血病低齡化和發病率上升等)。最後她指引我們選擇一條遠離危險、保護地球、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的新的道路——可持續發展之路(儘可能少噴藥、生物控制、“雄性絕育”技術、引誘劑、利用微生物控制昆蟲等)。

書中還有兩點給了我很深的印象:一是,發現DDT的殺蟲性的人獲得了諾貝爾獎——由此我想起了20世紀最糟糕的發明(塑料袋)和毒奶粉事件,結論是:科學應當為人類造福,而不是危害人類。二是,癌症的產生和環境中大量存在的致癌因素密不可分,研製治療癌症的“神奇藥丸”固然重要,而查明環境致癌因素,並消除或減少它們的衝擊影響,以預防為主來與癌症鬥爭更是迫在眉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