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氓讀後感2000字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1W

在讀過一本有益的書籍後,寫讀後感就是最好的記錄感受的方式,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加強我們對書上情感的領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氓讀後感2000字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氓讀後感2000字7篇

氓讀後感2000字篇1

雷納塔.蕾梅黛絲(梅梅)是布恩迪亞家族第五代的奧雷里亞諾第二的大女兒,她的母親即是那位自命高貴女王的費爾南達。她從很小開始,便遵從母親的意願練習古鋼琴和各種技巧。她舉止浮泛,甚至有些幼稚,本不適合從事任何嚴肅的活動,但只要她在古鋼琴前就坐,立刻變成另一個迥然不同的少女,那份出人意表的沉穩給人以老成的印象。她雖天賦不出眾,但為了不讓母親失望,她還是通過嚴格的訓練獲得了最優異的成績。

然而在實際上,她一直就厭惡費爾南達的嚴苛以及為別人做決定的習慣,並且她自身的命運也的確在她出生前就已被費爾南達下好了定數。再接結業式上,她也正以為有了那張印着華麗的哥特體大寫字母的羊皮紙,自己就能從責任中解脱出來,殊不知,她的人生又豈能由她來決定?

沒過多久,梅梅便喜歡上了一個香蕉工廠的工匠,每過一段時間,她的母親費爾南達便注意到了自己女兒的緘默寡言、莫名驚恐、情緒無常和行為乖張。她開始不動聲色地嚴密監視,終於有一次在劇院中抓到梅梅與一個男人接吻,她將梅梅拉出劇院,為了羞辱她還特意經過人聲鼎沸的土耳其人大街回家,隨後將她鎖在卧室裏。然而,梅梅卻瘋狂地愛上了他。每天晚上,梅梅在蠍子與蝴蝶的環繞中等待着他的到來。在禁閉之中,費爾南達卻發現梅梅沒有顯出絲毫痛苦的跡象。一天晚上,梅梅還在洗澡,費爾南達偶然走進她的卧室,屋內羣集盤旋的蝴蝶,幾乎讓她無法呼吸。她隨手抓起一塊布來驅趕,而當她將女兒晚間洗澡的習慣與灑滿一地的芥末泥聯繫起來,一顆心立時恐懼的凍結了。第二天,她便聲稱家中有偷雞賊,請了保鏢在家中守夜,正當梅梅的愛人在當晚準備掀開瓦片鑽入浴室時,卻被保鏢用一顆子彈嵌入脊柱,從此卧牀不起。在人們的唾棄中,往事的折磨中,他在孤獨中沉默地死去,無一怨言。

梅梅自此萬念俱灰,成了活死人。她的精神與肉體分離,她的心早已飛回她與情人那日日夜夜會議的狹縫中,越陷越深,再無法分離。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她成為了一具死了心的傀儡,任由其母親擺佈,不知是其本意,亦或是打擊過重喪失了語言能力,她至死都沒有説過一句話,在她母親訓練成為女王的那所修道院度過了她的餘生。

人生是無“界”的,可憐的是,梅梅從小便被定位了人生,面對未知的命運和一片黯淡,她硬是被自己的母親折斷了雙翅,又被纖繩深深鎖住,無情地被牽扯。一切行為,衝動的,有禮節的,都被費爾南達用力地打回,再無行使自己意願,掌控人生的可能。

米開朗基羅常掛在嘴邊説一句話:“未來是不可想象的,我寧願去工作,去嘗試,而不是坐在這裏思考,或者漫談未來。”我們此時興許有了暗自慶幸的資本,未來不可想象,而我們大可不必被社會禮教與家庭左右,過早地定位人生,循規蹈矩地守“界”,以免使我們的人生陷於如此困窘的境地。

生活因未知而美好,因未知而有無限,有萬般境界。我們不能過早地定位人生,打破了人生的可能。何嘗不讓事物的自己的掌控之下,去摸索探知這無限的可能?就像面對恐懼自保的本能一樣。況且,就如司馬相如在諫書中寫道“明者遠見於未萌”,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能生於“憂患”,預測風雲,進而利用世界的規律,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更甚者,能夠放飛未來,挑戰未來則不失為一種更高的人生境界。

孔子一生周遊列國,渴望恢復周禮,萬人的嘲笑與質疑,現世的禮崩樂壞,種種衝擊讓其發出“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歎,然而他人無時無刻不堅守着復周禮的使命與責任。他看到了事情的結果,卻沒有將人生定位於此,沒有天下大合的背景,周禮不過是象牙塔,但他的行動準則已然超越了人生的“界”,從信奉的道德標準出發。挑戰預測,改變看似不可能的位置,讓心中的未來成為以後的現實,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也同樣着實讓人敬佩,這種人生選擇或者文化品格也的確成為越來越多後輩們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屈原和文天祥便清楚看見了朝代趨下的無望,卻依舊“留取丹心照汗青”。魯迅冷靜的看透了世人的愚昧和時代的悲哀,預測到了那灰暗的未來,卻依然要做一個狂人聲嘶力竭的吶喊。曼德拉飽受摧殘,卻依舊堅持致力於種族平等,他們未將人生定位於眼前,而是未來乃至更遠的將來。預測未知改變未知創造未來,是人生一種更高的境界。

就如周國平所説的那般做一個“不低估命運的力量,也不高估命運的價值”的人吧,不過早定位人生,給自己更多的自由與可能,勇敢地做金石之聲,挑戰未知,創造未來。

氓讀後感2000字篇2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説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氓讀後感2000字篇3

?小王子》是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裏寫的一部充滿智慧閃光的童話,讀完這本童話,我明白了它的總髮行量為何僅次於《聖經》。它的創作及160多種語言的翻譯帶給了更多人難以觸及的啟示。文章內容不多,所以並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去閲讀,但我喜歡一遍又一遍的讀,每次都能發現不一樣的東西。這樣簡潔甚至簡單的文字,卻藴涵了好多引人深思的哲理。比如:大人讓我把心思放在地理、歷史、算數和語法上,不要花在畫畫上,於是我小時只畫過裝在蟒蛇肚子裏的大象的1號作品和被剖開的蟒蛇肚子裏的大象的2號作品,大人們都説1號作品是個帽子,而小王子卻一眼看出了我畫裏的含義。大人的世界是閉塞的,他們無法理解孩子世界裏的想象,他們關注的大多是一個不屬於孩子的世界,也許聖埃克蘇佩裏不喜歡這個晦澀的世界,就好像早已忘卻了他們兒時最喜歡的事物,最有創意的想法。那麼我們呢?我們正青春,我們看到的不應只是眼前這點事,想的也不應只是一個狹隘的空間,我們應該多讀幾本類似這樣富有意味的書,《小王子》帶給你的不只是童話,而是人生的折射和更唯美的想象。

小王子喜歡觀賞夕陽沉落的温柔晚景,他是個小人兒,住在小小的星球上,喜歡在憂傷的時候看日落,他有一朵獨一無二的玫瑰,他有一頭金髮,他只要提了一個問題,就不依不饒地要得到答案……他曾不捨地離開他獨一無二的花兒拜訪附近的星球,他見過專制善良的君主(國王的世界很簡單,所有的人都是臣民,但他下的命令都是通情達理的),我讀到這最喜歡國王説的兩句話,一句是權威首先得建立在合理的基礎上,另一句是審判自己比審判別人難得多。他見過愛慕虛榮的人,見過酒鬼,見過自認為忙碌的商人,見過忠誠的點燈人,見過不探險的地理學家和大大的地球。

每一個行星上都有着一段小故事,或佩服或無奈,都讓你看到了這個世界裏的一類類人。他們也許不會通過問“他説話聲音怎麼樣?喜歡哪些遊戲?是不是也收集蝴蝶標本?”來認識一個人。他們也許想象不出“我看見一棟漂亮的房子,紅磚瓦,窗前種養着天竺葵,屋頂上停着鴿子……”的漂亮。他們不相信“小王子是存在的,證據是他那麼可愛,他咯咯地笑,想要一隻綿羊。”但這就是真正的我們,我們以錢衡量美醜,以知識為證據,以那些代號作為是否瞭解的依據,我們可以再幸福一些,我們應該可以擁有一個更加開闊的天地,去馳騁屬於我們的夢與愛的海洋。

很多個小王子的可愛之處讓我不禁感歎與驚訝,他讓我想到這個世界各色的人們,他們不夠直接,不敢直白,也許這時的我們還處於猶豫的邊緣,那麼請放下猶豫,讓自己坦白一些,我們還有很多時光來磨練自己,別讓那個單純可愛的自己在這個混沌的世界裏迷失,如果想知道想感受一下小王子的特質,那麼就靜坐在甜蜜的午後打開《小王子》去感受小王子的經歷,去感受下我們正在缺少的特質。《小王子》中還有一個智者的狐狸形象,他告訴小王子:“如果你能在下午四點鐘來,那麼我在三點鐘就會開始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在想為什麼我們只會偶爾有這種感覺呢?那些消失了的幸福被我們丟到哪裏去了,是過去還是未來呢?他告訴小王子:“只有用心才能看見本質的東西,用眼是看不到的。”這樣的道理,淺顯而深刻。我們總用眼睛去看待世界,看待陌生人,看待我們身邊的朋友甚至家人,卻忽視了我們最真實的心,一顆心的評價才最真實最接近本質。我們被眼睛欺騙了一回又一回,卻依舊不知疲倦繼續百分百地完全信任自己的眼睛。但是,我親愛的朋友,做一個用心感受世界,回饋自我,珍愛他人的人好嗎?他告訴小王子:“正是你為你的玫瑰花費的時光,才使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時光會創造神奇,他讓陌生人成為朋友,成為重要的人,他讓重要的人彼此緊密相連,沒有更多的話語,僅是需要的時候默默地相依,我們都會感受到心裏暖暖的。只有彼此花費過的時光,才會感到與他人的不同。這一生中我們會遇到成千上萬乃至上億的人,説過話的也就幾萬而已,花費過彼此的時光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莫讓時間成為過往的河,我們曾相遇在河岸的一側,不要讓另一側有你走過的痕跡。

狐狸教給了小王子他的玫瑰是他獨一無二的摯愛,而小王子又教會我想念,我看到的星星是會笑的星星,我喜歡傾聽星星的聲音,像是五億個鈴鐺,就像小王子所看的温和晚景。不知道故事裏的小王子究竟有沒有死去,如果沒有,有一天你會遇到他麼,或者説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小王子嗎?

氓讀後感2000字篇4

?愛和自由》一書便很好地詮釋了為人父母如何把握好愛與自由的尺度,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什麼事真正的教育,這本書將引領我們去發現真實的孩子。

成為最好的自己

泰戈爾説“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着你,而又給你光輝燦爛的自由。”《愛和自由》一書便很好的詮釋了為人父母如何把握好愛與自由的尺度,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什麼是真正的教育。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兒童心理專家孫瑞雪,通過自身的實踐事例,將蒙氏理論描述的通俗易懂。這本書將引領我們去發現真實的兒童,靜心讀完,我們不僅要驚歎:原來兒童可以這樣解讀。

愛就是給予尊重

火車在軌道上行駛,這是成人的規則,當孩子用玩具火車進行其他玩法的時候,爸爸會説:“不對,火車應該在軌道上走。”試問你能知道兒童的內心嗎?在孩子心裏這可能是一個與火車無關的探索,也可能孩子是在複習或延續他的昨天。讓孩子成為自己,父母應該去尊重孩子成長的軌跡,而不是把成人想當然的結論,強加給孩子。就像《那隻深藍色的鳥是我爸爸》中的爸爸一次次的飛行演示中,孩子終於按着自己的步伐明白了那道數學題一樣。

反思成為父母的路:孩子很小的時候,你總是很用心的去教孩子認識顏色、物品的名稱、不厭其煩的和他練習走路,數1、2、3、4、5。或許連你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或許是3歲,4歲,5歲還是孩子的孩子,在你心中已經不是孩子,彷彿他們應該會這,應該會那,把你認為的應該變成了孩子的應該,於是我們對於他們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少了當初的耐心,多了更多無謂的懊惱。

別人的孩子都會,為什麼三八24,我的孩子總是出錯,總想從一些專家的理論經驗中找到教育孩子的真經,但是卻忘了獨屬於你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成長的過程、速度、方式、對某一問題的認知不盡相同,所謂讓孩子健康成長的父母的愛,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一無二的獨特性,孩子不同,你陪伴成長的軌跡當然就不同。

愛就是給他自由

“小心被燙着”“風大,把帽子戴上”“看着點,別碰頭”類似這樣的話是不是在你和孩子相處中層出不窮的飄出。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都會不屈不撓維護自己的意志和看法。因為孩子弱小,沒有自衞能力,大人的包攬本性就在孩子面前表露無遺。對待孩子的想法和“指導”總是很隨意。在“愛”的名義下,把孩子辨別能力,自衞能力和自理能力統統剝奪。

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孩子的“下樓梯事件”,孩子從剛開始下樓梯,大人就一直不敢放開孩子的手,孩子自始至終都知道怎樣下樓梯,從未想過自己要看台階,要踩穩。一個趔趄,大人手一緊,沒摔倒,以後便更是呵護備至。許多孩子像這樣在呵護下長大,變得不知天高地厚,失敗後就是對父母的埋怨,沒有給予及時的幫助。父母呵護備至的愛剝脱了孩子成長的自由。

愛就是流動成長

父母、教師、學校……這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環境的構成。怎樣給孩子創造一個可以自由獨立成長的環境呢?書中告訴我們“環境必須是有生命的,作為老師需要追求自我成長,如果始終一成不變的話,就不能給兒童創造一個有生命的環境。”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我們父母,如果一個成人的生命狀態是僵化不變的,那麼所營造出的家庭環境必然是缺乏生命力的,而不斷變化成長中的孩子在一成不變的環境中成長必然會受到制約。當你的孩子進入幼兒園時,你是否已經成長變化為一名幼兒園孩子的家長;當孩子踏入國小的大門,你是否準備好成為一名學生家長……

當你抱怨上了學還要家長這麼操心時,是否是你拒絕自我的成長變化,而你的停滯不前,所創造的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必然同孩子的前進節奏不一致,也就限制了孩子自由。正如書中所説“如果成人的生命狀態是開放的、流動的,那將能感知到兒童生命的流動和成長,並協助兒童的成長。”給孩子自由,成人的變化成長就是最重要的環境創設。

心理學家常説“你這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為你自己。”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他自己,你就必須給他一樣東西,就是自由。只有把自由給他,他才能成為自己。如果孩子要創造自己,他必須生活在愛與自由中,他必須擁有時間、空間,必須擁有愛的照顧,這樣他才擁有創造自己的機會。我們一生能夠給與孩子的,只有一樣,那就是愛,也讓我們做一名睿智的父母,給孩子真正的愛與自由,讓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氓讀後感2000字篇5

?活着》這部小説的情節十分悲慘,閲讀的時候猶如從山峯跌入無底深淵,心不由得跟隨着主人公富貴從奢靡到絕望,再從絕望的泥潭中艱難爬出,望着一生狼狽的自己,卻覺着似乎明白了什麼。

富貴本就腰纏萬貫,卻因嗜賭,最後撈得家徒四壁,他似乎不僅僅跟人在做賭注,還跟老天和自己在做賭,賭掉一屋錢財,賭掉百畝良田,甚至賭掉一家的性命,妻子,女兒,兒子,孫子一個接一個離開人世,看上去與富貴沒有直接關係,但好像是老天真的在一步步收回與富貴下注時所贏得的戰利品,也正是富貴在為自己的命運一步步付出代價,而諸多賭注中,富貴唯一贏得一次,也是在最後一次,他救下了一頭老牛。

有的人説富貴瘋了,但這不正是我們該去思考的嗎,富貴在歷經命運與生活的雙重打擊後,仍選擇保留一顆善良的心,堅強地活下去,作者這樣寫道,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任何事物所活着,富貴喜歡回想過去,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我也一樣,喜歡回憶往事,儘管在別人看來是那麼地枯燥,無味,但就如同富貴一樣,每一次回憶就可以“重活“一次。高中畢業後,一次在坐公交回家的路上,腦子空蕩蕩的,眼中也是失了神,望着車窗外的如梭的車流與行人,每一個他或者她似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都有着自己未續寫完的故事,而我,顯得一無所有。從那時也想着去寫自傳,寫一些回憶錄,我曾對一位看完我第一篇自傳的他自嘲:”可能這就是我來這世上的唯一證據吧,你看完了,就要幫我證明啊。“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與這世界存在着一根羈絆,是記憶與感情讓我們本就索然無味的生活富有靈魂,讓生命更加有意義,又或者為我們早已編下一個合適的理由,一個簡簡單單活下去的理由,而最後斬斷這根羈絆的刀刃,是自己。

第一次翻完《活着》這本書時,實話實説,只是看了一篇故事而已,可能是“活着“的意藴太深奧,包括後來師長的講解,我卻始終無法正真解讀作者的心境;又或者我沒有相同經歷,沒有經歷過所謂的生與死,就無法感同身受。在前段時間,一次深夜與姐姐看電影回到小區時,公交站旁冷冰冰地躺着一軀屍體,血泊即使早已變黑,但在嗖嗖的冷風和冰冷的月光下格外醒目。

記得那天老家下着細雨,整座城市被壓抑得灰色籠罩着,顯得格外死寂,下火車後幾乎是衝向了醫院,那一刻,我是那樣畏懼時間,是的,我怕。那一刻,我是那樣畏懼死亡,是的,我怕。來到牀前,奶奶如同襁褓中的嬰兒般蜷縮着身軀,我用冰冷的手像兒時她用那雙糙手摸着我一樣輕撫着她的額頭,凌亂的頭髮被汗水浸濕,一定很痛吧。

我永遠記得兒時學跆拳道,下課時已是黃昏,那條回家的的馬路正對着太陽下落的方向,我永遠記得,她牽着我的手,一次次帶我向着夕陽的方向走去。但如今她走不動了。我母親總説,她最敬佩的就是奶奶,苦了一輩子,到老時還要受盡疾病的折磨,但每一次都是那樣堅強,從沒有選擇過放棄,我也看過很多次她從血液透析儀艱難地爬下來地場景,一定很痛吧。奶奶成功度過危險期,我再一次去看她時,已經能坐起來,她看我一臉嚴肅,突然笑着説:“你看你爸,把我兩顆牙齒弄斷了,真是害人。““我幫你説他,叫他賠你兩顆,金的!”我爸在一旁偷着笑,我也笑了。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陶婆婆,奶奶,不同的選擇下是不同的命運,也許都堅持了很久很久,以笑得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我似乎能感受到作者在寫到這句話時對生的意義的肯定,但從來沒有否認死亡的錯誤,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今年年初,我接連收到三位好友喪父或喪母的悲聞,其中一位是我的發小,母親身為醫生因為常年勞累,突發腦溢血去世。一次聚餐時,我問了他同樣的問題,“你怕嗎。”“我怕,但我依然要活下去。”

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的脊背一樣黝黑,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蕩起的波浪。

氓讀後感2000字篇6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文學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齊葩。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户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如此之宏著怎一個“夢”字解決呢?不錯,《西遊記》它的藝術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內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這兒,我只從弗洛伊德的“夢”論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來解析《西遊記》。

為了能使《西遊記》的創作與夢聯繫上,我們先來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説創立初期,由於他得天獨厚的文學素養,他選擇了與“語言”有密切聯繫的“談療法”來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來,精神病人被封閉壓抑了的內心障礙,可以經由語言交談而得以宣泄或淨化。可見,精神分析學説在初期階段就與文學理論結下了不解之緣。從重視,考察病人的語言反應到對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語誤、筆誤、讀誤的心裏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與作家的文學創作現象聯繫到一起了。這種聯繫實際上在標誌着精神分析學説誕生的《夢的解析》(1900)一書中已顯出端倪。

弗洛伊德將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學創作上來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將作家與精神病患者聯繫在一起,而這一聯繫的橋樑就是“夢”。弗洛伊德認為,作家的寫作也是在做夢,只不過是在非睡夢狀態下作夢,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內心無意識本能的變形顯現,慾望的替代滿足。我們往往會説自己作的夢是混亂、荒謬的,完全是一種變了形的東西。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着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_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説已經達到人性擺脱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鬥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儘管包圍着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儘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鍊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藴含着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氓讀後感2000字篇7

國小時代曾讀過一些文學名著,其中有一本就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童年》。高爾基出生在俄國尼日尼·諾夫戈羅德的一個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歲走向社會,飽嘗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據他真實的童年生活而寫成的,可以説是自傳體小説,並且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讀了這本書後,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想了許多許多。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的故事,頓時把我吸引住了。

故事主要寫了高爾基童年時的痛苦生活,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我”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幼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撼。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我”,從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住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在這個陰暗的家庭裏,有很多善良的人們,例如阿廖沙那勤勞、堅強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動聽優美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導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帶給了阿廖沙光明,但他後來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然而我覺得與其説是被他們害死的,還不如説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的。而高爾基正是以他無產階級作家特有的情感和嫻熟的藝術技巧,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成功地再現了阿廖沙作為一代新人從覺醒到成長的艱難歷程。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我們多幸福啊,整日被父母寵着;一點家務活不用插手;回家有美味佳餚等着品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己有任何要求父母必定答應。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甚至連安寧的日子都很少有,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回顧我的童年: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祖父母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

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從這琅琅的讀書聲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知識,同學們互相展開激烈的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着春風雨露的滋潤和陽光的愛撫——吮吸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但就算這樣,我們仍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追悔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要珍惜如今幸福的生活,更要感謝賜予我們這幸福生活的人們。我們應努力學習,回報社會。反覆地讀着這本書,我陷入無盡的思索當中:我們現在的社會中,不還是有貧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嗎?當我們走在街上,隨處可見一些衣衫襤褸的乞丐、楚楚可憐的小孩子和孤苦無依的老人。試問這樣社會怎會有進步呢?怎會繁榮昌盛呢?怎會邁向新的旅程呢?從那個時候起,我心裏就暗暗萌生了一個念頭:長大以後,要當一個為人民做好事的大英雄,把無數個貧窮、飢餓、無家可歸的人們從不公現象的魔爪下,一個個地拯救出來……慢慢地,慢慢地,這顆種子不知何時從我心裏緩緩地萌發了,而且那樣的堅固、結實。

在此同時,我也對生命有了感悟:

1、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

2、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總會有人或事令你感到痛苦、難過,但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那麼光明定會到來。如今,眼看童年就要離開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發憤圖強,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吧!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