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優秀《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4W

讀書可以使人心情愉悦,讓人豁然開朗,多讀書的好處有很多,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優秀《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優秀《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範文

關於優秀《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範文

從元月底開始斷斷續續在讀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也讓自己有了思考。

在《積極的結論》中的觀點對自己的啟發較大,我在情感上總是過於感性所以時常讓自己不快樂,他的觀點使我重新認識自己的不足。“理性就像貞操,失去了就不會再有;只要碰上開心的事,樂觀還會回來的。”;“人活在世界上,不可以有偏差;而且要多少費點勁兒,才能把自己保持在理性的軌道上。”

在《知識分子的不幸》中對信念的看法:人活在世上,自會形成信念。對我本人來説,學習自然科學,閲讀文學作品,看人文科學的書籍,乃至旅行、戀愛,無不有助於形成我的信念,構造我的價值觀。一種學問,一本書,假如不對我的價值觀發生作用(姑不論其大小,我要求它是有作用的),就不值得一學,不值得一看。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的最有趣的事啊!

在《文化之爭》中提到:羅素先生曾説,他贊成人人平等。但遺憾的是,事實遠不是這樣。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與人有知識的差異。

在《椰子樹與等》中,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識的差異——有人聰明有人笨,這就是問題所在。這裏所説的知識,聰明是廣義的,不單包括科學知識,還包括文化素質,藝術的品味等等。


關於優秀《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範文


讀了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紀念版,全書分了文化篇、藝術篇、社會篇和增補篇,還有一篇是王小波的妻子--李銀河寫的悼文,她説,王小波是一個浪漫騎士、行吟詩人和自由思想家。

我還記得,第一次聽説王小波這個人,是幾年前在《讀者》上看到了李銀河寫的這篇文章,當時就覺得王小波是個很好的作家。而現在,讀了《我的精神家園》,更加深了我對他的好感。

從文章的風格來看,我能感覺到王小波是一個很真實的人,他追求自由,拒絕無趣。每次看他的文章,我都會忍俊不禁,卻又若有所悟。維特更斯坦説:“幽默不是一種心情,而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王小波的幽默是一種黑色幽默,他不是為了搞笑而搞笑,而是以一種樂觀、豁達而又理性的心態去觀察我們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正因為這種心態,這種觀察社會的方式,造就了他的寫作風格。

知識分子生活在一個錯誤的時代是很可怕的,因為行為、思想、言論都受到了限制。王小波經歷了許多,大躍進、文革等,但他並沒有怨天尤人或絕望放棄,相反,他浪漫,幽默。祝勇曾説:“當世界荒唐時,以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它同樣是荒唐的,而以一種漫不經心的態度來消解它,便成了智者的最佳選擇,於是就有了幽默。當然,絕對的漫不經心是無法做到的,這種幽默,也往往並非全然的消解,而是一種更為巧妙的反抗。”我想,王小波的黑色幽默是不是一種巧妙的反抗呢?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肚子裏的戰爭》、《有關“偉大一族”》等。“偉大一族”是指想要開創偉大事業的一羣人。這些人一眼就能認出來,因為他們的眼睛裏閃爍着夢想的光芒。這令我反思,反思當代大學生中還有多少人是屬於這一族的,反思我自身眼睛裏有沒有閃爍着夢想的光芒。現在,似乎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談論“夢想”了,眼睛裏不是神采飛揚,而是因近視而造成的呆滯,空洞和迷惘。真是頗具諷刺意味啊。

王小波奉行自由主義,他就像瀟灑的李白,充滿想象力,浪漫隨性,卻又比李白多了幾分理性。王小波是真實的,因為他站在平民的視角,運用平民的寫作方法。他以犀利的批判意識,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純粹的精神家園,給這個世界帶來了一道閃電,照亮了許多人的`心!


關於優秀《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範文


我對本文很有感觸。當今社會處於浮躁的氛圍中,精神被物慾所矇蔽,拜金主義已經佔到合情合理更合法的地步。網絡充斥着八卦、黃色和暴力。現代社會的美常被視為昔日的醜惡,還美其名曰:審醜視角。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速度的迸發。我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信息速傳和交通便利把原有的自然享受磨滅。但是我們的工作學習之繁忙不足以被悠緩的享受所抵消,所以出現了卡拉ok,電視,電腦,網絡,psp,mp3……甚至連手機都方便我們“及時行樂”,直到再也離不開速食文學,在線視頻,網頁遊戲……曾幾何時我們已經失去了享受的幸福感。

另一個原因,我認為可以從生理上來闡述。由於現代娛樂設施多以輻射環繞,人的身體機能難免受到影響。輻射的危險度據説可以再來回1米間反覆10萬次後煮熟一顆雞蛋。而人腦作為人身體最脆弱的部分,成為對輻射神經高度敏感的區域。人的心理緊張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源自於輻射的增加。但是反觀越發不能擺脱高級設備的社會人,文明人,其實不自覺地加速了精神緊繃,導致衰退。

或許有些駭人聽聞,但是我們必須予以重視,自覺地有意識地讓自己有一定的空間遠離過快發展的新式技術。就好比艾略特所著的《荒原》,如果人類滅亡歸咎於自然的不可抗力,那麼人類的精神毀滅一定是源自人的自殺,而且是上癮般的毒殺。我認為這本書能夠警醒我們青年一代,把握自己的生活,重新獲得幸福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