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香雪的讀後感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W

讀後感是一種對作品的迴應,它可以是熱情的、批判的、思考的等等,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總結作品中的教訓和啟示,思考如何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香雪的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香雪的讀後感6篇

香雪的讀後感篇1

歷時一個多月時間,終於把這本關於愛恨情仇、民族戰爭跌宕演繹的小説—《雪落香杉樹》看完了,並在故事最後收穫了一句話:意外統御宇宙萬物,唯獨人心除外。

整個故事最豁達的人是伊什梅爾,徘徊在仇恨與正義之間,他最終還是站在了正義一邊,選擇了成全。

整個故事最幸福的人是初枝,在那個戰亂的年代,他同時擁有着伊什梅爾和宮本天道的愛。

整個故事最不幸的人是卡爾·海因,他不但失去了自己的妻兒,自己的兄弟,自己的草莓田,自己的蘇珊·瑪麗號,更永久失去了那段海上網魚時光……

因為沒有了生命,一切皆是枉然……

起初讀這本小説時,一直帶着一個疑問,為什麼這本書叫“雪落香杉樹”,難道僅僅指的是一場大雪降落在一片杉樹林?

當小説快讀到一半時,我對書的名字漸漸有了新的認識,“雪落香杉樹”不僅僅只是表面的含義而已。

香杉樹下收藏着一段悽美的愛情,關於男主人公伊什梅爾和女主人公初枝的愛情故事,還有那個只屬於他們兩個人的香杉樹洞……

雪景很美,香杉樹很美,然而,雪花會飄落,終究會融化,也寓意着他們的愛情雖然美好但最終卻未修成正果。

因為二戰,因為珍珠港之戰,因為國仇家恨,他們的愛情夭折了,這是小説讀到一半,我對書名的理解。

當小説讀到後半部分時,我對書名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那片杉樹林,那場暴風雪,不僅見證了故事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更見證了女主丈夫宮本天道在法庭上所經歷的一幕幕,從法官、辯護人、陪審團、警官……

面對着一樁一級謀殺案,每個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人站在民族的立場、有的人站在正義的立場……

當真相遲遲未浮出水面時,宮本天道唯一堅持的一件事,就是默然無語,威嚴高傲,在他身上找不到半點軟弱的跡象……

他曾經的兄弟卡爾·海因死了,他成了一級殺人犯……

在他內心深處,他不斷遭受着痛苦的煎熬,因為作為一個美籍日裔,他曾為二戰親赴戰場,為美國而戰。

即便這樣,他仍然無法打破民族戰爭之間的隔閡,在多數美國人的眼裏,他就是人們心中痛恨的日本人。

當陪審團一致認為宮本天道的罪行時,他的辯護人內爾斯仍然堅守着正義與善良,呼籲大家拋開了民族矛盾與偏見,做出明智的判斷。

當宮本天道的罪行即將塵埃落定時,伊什梅爾終於以一顆仁慈與寬恕之心,幫助宮本天道獲得了“重生”,讓公平與正義像太陽一樣照耀。

伴隨着暴風雪,宮本天道的謀殺案件也愈加明澈,一場大雪,覆蓋了周遭喧囂,留下一片潔白純淨的世界,讓人們聽見內心純淨的世界,也寓意着宮本天道最終等來了公正的判決,終於和他的妻兒團聚了。

整本書,以雪落香杉樹為襯托講述了愛情的得失、民族的偏見、命運的浩渺以及人性的救贖。

整本書的點睛之句便是:意外統御宇宙萬物,唯獨人心除外。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意外,唯獨人心總在意外之外。

因為它有自己的意志,摸不着,看不見,總是神祕莫測的。

香雪的讀後感篇2

?哦,香雪》以每天只停留一分鐘的火車為線索,把一個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兒溝作為敍述和抒情背景,通過對香雪等一羣鄉村少女的心理活動的生動描摹,敍寫了只停留一分鐘的火車給那個從春到夏、從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給予的温存和粗暴的小山村帶來的波瀾。文中的火車、大山、鉛筆盒等都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意向,表達以香雪為代表的山裏人對美好理想的憧憬。

一、火車——現代文明

閉塞的台兒溝因為火車的經過而沒有了過去的寧靜,也擾亂了少女們的心,一方面是因為少女們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閉的山寨對山外世界、對文明社會的嚮往之情使她們看火車之前都刻意地梳粧打扮,“有人挽上過年時才穿的新鞋,有人還悄悄地往臉上塗點胭脂。”她們對山外的東西充滿了好奇:一個髮卡、一塊手錶、一隻人造革的書包??都會帶給她們熱烈的討論和美妙的遐想。甚至是香雪為了換回鉛筆盒敢獨自走夜路而鼓起的巨大勇氣,都彰顯了大山裏封閉多年的人們對現代文明的急切向往之情。因為,火車帶來的不僅僅是那些姑娘們喜歡的髮卡、紗巾,而是帶來一種可以改變山裏千百年來的生存方式,一種可以開闊其生活的可能性,喚醒台兒溝的人民衝破封閉的生存思想,追求和享受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的渴望。

但是,火車雖然帶來了豐富的物質文明,但卻是冷漠的。“台兒溝,無論從哪方面講,都不具備挽住火車在它身邊留步的力量”,可見,火車停在台兒溝並沒有價值可供利用,只是出於對台兒溝的可憐,“也許什麼都不為,就因為台兒溝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而乘務員“北京話”同姑娘們講話時雖然親切,但他“站得不遠不近地”,顯然同這些山裏人保持着距離。就是旅客和姑娘們做生意也佔足便宜,從山裏人都是用“整筐的雞蛋、紅棗換回台兒溝少見的掛麪、火柴”就可以看出來。

二、大山——鄉土文明

大山明顯代表的是貧窮、封閉、落後、沉寂但卻純淨的鄉土文明。文章開頭與結尾都提到它對山民是既“温存”又“粗暴”,既“温厚”又“嚴峻”的,這些都源於大山的封閉和貧窮。大山阻斷了這些山民向外發展的機會,但卻給了他們純潔無比的品質。文中描寫香雪的純淨時這樣寫道:“她是那麼信任地瞧着你,那純潔如水晶的眼睛告訴你,站在車窗下的這個女孩子還不知道什麼叫受騙。她還不知道怎麼講價錢,只説:‘你看着給吧。’你望着她那潔淨得彷彿一分鐘前才誕生的面孔??”。大山賦予了山民純潔的品質,如此看來,大山是“温存温厚”的。另一方面的,封閉貧窮的大山也阻斷了山民向更高需求發展的可能,使他們對外面的世界無知無聞,過着日復一日的農耕生活。這也使得這些山民飽受嘲笑,所以,大山是“粗暴嚴峻”的。

即便大山閉塞貧窮,但在香雪心中仍然是舉足輕重的。雖然她登上火車後被火車帶出了一程,但是一離開朝思暮想的火車重新回到大山懷抱時,她並沒有覺得有什麼遺憾,沒有對火車的戀戀不捨,而是獨自走在夜路的歸途中,“面對嚴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種從未有過的驕傲。”

三、鉛筆盒——平等、尊嚴

公社中學裏的女學生常對香雪進行毫不留情的嘲弄,她們反覆追問香雪“你們那一天吃幾頓飯”,故意在香雪面前反覆炫耀鉛筆盒,“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靜了”,她突然意識到台兒溝實在是太貧窮了,她盡然意識到這是不光彩的。她並沒有指責那些女學生,她認為這是自己的原因。所以她在拿到鉛筆盒的時候,她便有了勇氣在大山裏走夜路、闖隧道,她執着地相信“這是一個寶盒子,誰用上它,就能一切順心如意,就能上大學、坐上火車到處跑,就能要什麼有什麼,就再也不會被人盤問她們每天吃幾頓飯了。”

而文中的兩種文具盒就代表了兩種對立的文明生活:木製文具盒代表了古老的農業生產方式與傳統的鄉土田園生活;而那個內置吸鐵石的塑料文具盒則代表了現代工業文明與繁華進步的城市生活。這兩種象徵所形成的落差使得香雪想要得到尊重以及平等。

再通讀一遍《哦,香雪》,就如同捧着一泓清泉,小説中的敍述都充滿詩意,婉轉流暢,文筆雋永優美,流露出作者對於現實世界的眷戀。鐵凝在“一分鐘”裏細緻入微地描寫了香雪們對新生活的純真、熱切的嚮往和追求,最後以香雪換鉛筆盒的“冒險”為終結,尤其對香雪夜歸的情景做了濃墨重彩的渲染,是情感的抒發達到高潮。這短短一分鐘的激情幻想與香雪歸途中奇妙的內心波盪,得到了昇華和淨化,而羣山中自然環境的描寫又使得作品表現出一種寧靜有緣而豐厚的意境之美。你可以從這一泓清泉中窺視整個社會,作者將最普通的人最普通的事娓娓道來,細緻入微地又詩意地描寫了平凡瑣碎的生活,表現出了深刻嚴肅的社會主題與時代精神。

作者身處中國歷史轉折時期,而內心又懷着美好願望,她有感於現代化進程中社會的混亂、傳統的淪落、道德的淪喪甚至是慾望的泛濫、人情的冷漠等各種“都市文明病”,於是構造了這個雖然偏僻閉塞卻美好寧靜的小山村,並塑造了一羣淳樸善良、猶如天使般的鄉村少女,這些都表現了作者對於迴歸純潔淳樸人性的渴望,透出對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所造成後果的一絲憂患。

香雪的讀後感篇3

一條掩藏在大山深處的村莊台兒溝,一列由首都開來路經台兒溝的列車,一分鐘最為動人心的停留,一羣渴望瞭解外界走出大山的女孩,一個為了一個鉛筆盒而努力去換取的女孩香雪。這是這部小説的主要內容。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毫無疑問是香雪。我想鐵凝先生創作這部小説也是為了塑造一個這樣靈動的女子。

香雪是一位極其靈動、純淨的女子,如溪水般澄清、翡翠般無暇。我想這必定是哺育了千百代人口的台兒溝給予了她這種含蓄而內秀的性格。在深山皺褶裏,台兒溝沐浴在淳樸與善良中,在這淳樸的人文情感裏,孕育出多少單純而又不圖回報的人們哪!這桃源似的小村莊,遠離喧囂的繁華,撇開了謊言的瀰漫,它是脱去庸俗外衣的飛燕,由千百户尋常百姓組成。唯有這片淨土,才能賜予香雪、鳳嬌這種情感,這種單純的思緒。

那個姑娘總是在一旁跟大家一起笑着,遇到城裏的列車員説不出話來;那姑娘會默默在那一分鐘裏,挎起小籃子,踮着腳尖,探頭尋找買雞蛋的乘客;那姑娘會對那心儀的文具盒,臉上泛着紅暈……這個姑娘就是香雪,一個把人性“純淨”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的女孩。當女學生想免費把鉛筆盒送給她時,她並沒有欣然接受,即使那渴望的眼神早已把她出賣了,她仍堅守心中那片淨土。最終她把一籃子雞蛋偷偷放在女學生的座位下,默默離開。內心的純淨,沒有一絲雜質,這些讓我不禁想起了翠翠,沈從文《邊城》裏的主人公。他們倆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沒有在鄉土文明和都市文明碰撞中丟失人性中最純淨的那部分。

不管是香雪,還是翠翠。她們都是清新的,沒有利益、流言、爭強好勝的雜質,有的只是純淨。這些都值得我們去重拾。

香雪的讀後感篇4

?哦,香雪》一讀完它,我便被小説的這種神韻所吸引住了。它的自然流露與清新淳樸就引人入勝!究竟什麼是純淨?如小溪般澄澈還是如翡翠般無暇呢?原來它們都不是答案,“純淨”是一種人性的美就像香雪那樣!

那個姑娘總是在一旁跟大家一起笑着,遇到城裏的列車員説不説話來;那姑娘會默默在那一分鐘裏,挎起小籃子,踮着腳尖,探頭尋找買雞蛋的乘客;那個姑娘會對着那隻心儀已久的文具盒,臉上範着紅暈……這個姑娘就是香雪!

香雪給人的感覺不是清純不是美麗,而是純淨,不由自主散發的澄澈!也許是這哺育了千百代人口的台兒溝給予了她這種含蓄而又內秀的性格。在深山皺褶裏,台兒溝沐浴在淳樸與善良中,在這純潔的人文情感裏,藴育出多少心思單純而又不圖回報的人們哪!這桃源似的小村莊,遠離喧囂的繁華,撇開了謊言的瀰漫,它是脱去庸俗外衣的飛燕,由千百户尋常百姓家組成。在這片淨土,才能賜予香雪,鳳嬌這種情感,這種真是而又單純的思緒。

當香雪得知“北京話”是有妻子的人,她不禁產生一個念頭:馬上跑,趕快離開這裏!因為她替鳳嬌替台兒溝委屈:我們奢侈地希望列車地開過,希望與列車員搭話,但它們彷彿又不屬於我們……這種心情真複雜啊!她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這種矛盾的心情就是找不到歸宿,該怎麼辦?還是逃跑吧!

看到香雪的不知所措,不禁讓我想起了翠翠,那個也拿不定主意,那個眸子清澈如水晶的女孩。她們不像如今的人們,被社會鍛鍊地老練級了,那樣果斷還加上又看穿實事的本領,她們只是帶着這鄉間小城的單純與含蓄,展示了一個個純淨的心情與性格,讓人耳目一新。閲讀一次就印象及其深刻了。

作者刻畫的人物並不像如今小説的主人公那般,非常有性格的特點,帶給人獨到的魅力,她們來自鄉間,來自那個純潔的氣息,她們的一顰一笑都在展示着偏遠小城的魅力與獨特。這跟很多刻意編寫細節人物的小説不一樣,這小説自然爾又純正讓人沉醉,就有種讀《邊城》的感覺。

不管是香雪還是翠翠,她們是清新的,沒有利益,謊言,爭強好勝的雜質!

那麼,就讓我們閉上雙眼,仔細聆聽,迴歸這最初的純淨吧!

香雪的讀後感篇5

在羣山環抱之中,隱藏着一座小小的村莊。在這個小村裏,住着一羣淳樸漂亮的姑娘們。而有了一天,改變了她們的生活。兩根纖細、閃亮的鐵軌盤旋着跨過羣山,鑽過隧道,蜿蜒到了小村之中。

香雪就是那羣姑娘之中最為害羞的一員。但每每當那列冒着白色蒸汽的鋼鐵巨龍緩緩來到小村之中,姑娘們就會草草地扒幾口晚飯,然後衝到梳粧枱前,仔細地梳粧打扮起來,而香雪總是第一個走出家門。

不過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其他姑娘們感興趣的是乘客的首飾和漂亮的乘務員,而香雪,她注意的是乘客的文具用品,她關心的是北京的大學怎麼樣招生。尤其是那個帶磁鐵的泡沫塑料鉛筆盒,讓她為了換取那個鉛筆盒不惜坐火車來到下一個站點,花費了一筐雞蛋。她因此而與眾不同,因為她的身上有着清純脱俗、積極向上的光彩。

香雪是小山村唯一的國中生。她因貧窮而被公社中學的同學所歧視,同學們處處貶低她、嘲諷她。而這種歧視而萌生了香雪走出貧窮的決心。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要去擺脱這種貧窮。這時的香雪,清純中又透出了無與倫比的剛毅。

香雪,她也是一個不願佔別人便宜、不願欠別人人情的人。在不小心登上開動的火車之後,她找到了那個鉛筆盒的擁有者,想要用雞蛋交換鉛筆盒。儘管女學生告訴香雪要把鉛筆盒送給她,並且説自己沒法把雞蛋帶回去吃,但香雪仍舊執着地把雞蛋塞到了女學生的座位底下,然後飛快地奔下了車。

而在到達下一個站點西山口時,旅客們都勸她在西山口住一晚上在回台兒溝。熱情的“北京話”也讓香雪去找他愛人的親戚借宿一晚。但她拒絕了他們的好意,頂着黑夜一路回到了台兒溝。

也許香雪並不是一個膽子大的人,她走着夜路回到台兒溝可能需要極大的勇氣,但是香雪對山外面文明的嚮往,促使她克服困難。而香雪對改變山村封閉落後、擺脱貧窮的迫切心情,和她的自愛自尊,讓她能夠有了走出大山的勇氣和毅力。她擁有了對外面世界的幻想,也擁有了她對自己和台兒溝未來的幻想。她不再拘泥於這個小山溝裏的村莊,而是將會走出大山,去到繁華的都市。

香雪的讀後感篇6

美國小説家、詩人戴維·伽特森花費十年時間在教書之餘寫成中篇小説《雪落香杉樹》,其出版後大獲好評,榮獲福克納獎和美國書商協會年獎,暢銷五百萬冊,被選入美國大中學泛讀名單。

?紐約時報書評》美其名曰:“精雕細琢的無暇之作,動人,又令人心懸。”“言辭優美,結構嚴密,伽特森對於公平與寬恕的主題進行了一次細緻考察,達成一種令人難忘而真實的效果。”這是《時代週刊》雜誌對小説情節和寫作風格的高度讚揚。

小説以三天庭審為主幹進行敍述。二戰結束不久,位於美國西海岸的一個小島——聖佩佐,發生了一件大事情,一個平時被人們稱作“老好人”的漁民卡爾·海因被治安官阿爾特·莫蘭發現溺亡在其船的漁網中,各種證據表示,卡爾的死似乎與一名日裔男子宮本天道有關。無辜的天道與卡爾很早就已相識,天道十二歲時,其父親向卡爾的父親提出購買卡爾家七英畝土地的事宜,二人敲定:天道父親分八年向卡爾父親支付資金。然而,在即將付完最後一筆錢時,日本人偷襲了珍珠港,挑起了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島上的恐慌加劇,政府決定將島上所有的日本人送去集中營,因此,天道的父親並未付完最後一筆資金便被趕去集中營。幾年後,卡爾的父親去世,其母親埃塔毫無情面地將本已將要屬於天道家的土地賣給了別人。天道被抓捕之後,辯護律師內爾斯·古德莫德森極力為天道辯護,但治安官對事發現場種種可疑證據的陳述、軍士長梅布爾斯對於天道可以用木棒殺人的陳述、對天道存在偏見的公訴人……這些都將天道推到了懸崖邊上。在陪審團還未做出決定的時候,退伍軍人、天道妻子今田初枝的初戀——伊什梅爾·錢伯斯發現了可以為天道洗脱罪名的證據。

小説的環境、人物、語言描寫十分細緻。睿智正義的律師內爾斯·古德莫德森、善良正直的伊什梅爾·錢伯斯、沉默努力的宮本天道、優雅美麗的今田初枝……伽特森描寫的每一個人物都可以很好地表現出其性格特徵,他所描寫的每一個場景,都會將讀者置身於那個上個世紀的小島上。

整個故事因種族歧視而起。伊什梅爾的父親創辦了聖佩佐本地的唯一一份報紙《聖佩佐評論報》。戰爭爆發後,島民日益恐慌,美國人想要趕走日本人。而伊什梅爾的父親冒着報紙被退訂、被別人恐嚇的風險不斷髮文呼籲人們應該更加公正地對待日本人,他曾寫道:偏見和仇恨從來都不會是正義的,也從來不會被一個合理的社會所接受。

被戰爭陰雲籠罩,並且由於戰爭而失去一條胳膊的伊什梅爾在回到聖佩佐之後十分冷漠。庭審第二天夜晚,伊什梅爾回到母親家中,此時他已經取得可以為天道洗脱罪名的初步證據,而他並沒有告訴他的母親,相反,在他與母親討論案情的過程中始終説天道也許並沒有被冤枉。伊什梅爾説:“其他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其他一切都是感情和直覺。至少,事實你還抓得住,感情卻飄忽不定。”他的母親若有所思:“那就跟着感覺走,但願你還能記得怎麼做,伊什梅爾。但願你還能重新找到他們。但願你不會一直這麼冷漠。”母親睡去後,伊什梅爾翻看當年初枝寫給自己的信,他想再次擁有初枝,他在掙扎,初枝原本是屬於他的,由於戰爭,使得二人分開,如今,伊什梅爾握着證據和信件不知所措。

默默無聲的香杉樹影下,一個英俊的男孩,伸着一隻手,召喚她回去。

而她沒有。

庭審第三天,即使有經驗豐富的漁民作證在海上殺人幾乎不可能,但天平已經明顯傾斜,判處天道有罪只在一瞬之間,由於陪審團成員尚未達成一致,所以第三天案件並未宣判。當晚,伊什梅爾再次拿出那封信翻看,這一次,他丟掉信,拿起證據,走向初枝的家……

一切有感情的生命都在自我的外殼和界限中掙扎和徘徊。伊什梅爾着實令人敬佩,在私心可以掩蓋正義的時候,伊什梅爾還是將正義朝向太陽,他在訴説:儘管命運、巧合和意外沆瀣一氣,人類還是必須理智行事。

小説的一大特色就是對人心的描寫。人世中,人心有很多種,正義的陰暗的,但無一不是不存在的。東野圭吾説過:“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我們只是普通人,我們先得靠內心,然後是努力,然後是其他的。不知一年後,我是否會踏入那個叫做武漢的城市,也不知道,一年之後高中畢業的我,除了那一紙文憑和大學聯考成績外,還會再得到什麼,也許最後,我會成為那不知歸期的故人。但是還得靠內心和努力來繼續前進,當你抬頭仰望星辰,看到的再也不是迷茫,你看那星河似乎在向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我們自己也會成為一道光,在黑暗中點石成金,迸發出星星之火。一個人是否堅忍反映了他的內在生活狀態,反映了他的哲學,反映了他的思想。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意外統御宇宙萬物,唯獨人心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