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4W

作文是最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文學素養的,一篇有條理的作文是可以給讀者帶來愉悦感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作文教學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5篇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篇1

説到作文,大部分學生一聽到都會搖頭歎氣,對作文毫無興趣。而老師面對文句不通,標點不明,錯別字比比皆是的學生作文則是一籌莫展。如何引導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呢?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時,效率特別高,心情也特別愉快。做事要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寫作中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關鍵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他們嚮往,喜歡寫作。我作文教學中感受到:

一、要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閲讀是關鍵。

面對當前高喊素質教育實為應試考核的中國教育模式,同學們不得不終日疲於應付考試,閲讀與寫作完全脱節。如何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願讀、樂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弄清讀什麼,怎樣讀,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我認為首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閲讀是對人生的充實與拓展,它能超越時空的限制,引導讀者去發現人生的哲理,去感悟、去體味人生的酸甜苦辣。那麼,學生在閲讀時就能不自覺的把生活學習中零星的、散亂的生活體驗與閲讀中的文章結合起來,把自己帶進一個全新的精神境界,從而使學生“感時揮筆,下筆成文”。

二、要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必須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感,積極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寫真事、抒真情。

學生對寫作總是有一種畏懼感,一提到寫作文就抓耳撓腮,無從下手。其實學生畏懼作文的原因就是感到沒有東西可寫。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在生活中積累材料,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生活,寫出真實的事物來。葉聖陶先生説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波地晝夜不息”。可見,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活水。因此,作文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貼近,讓學生深入生活,走進生活,並對生活產生理解和感悟,學生就會產生感情的激盪,文章自然就會有真情實感,真知灼見。

三、要想學生的作文有真情實感,自由命題是個好方法。

一個班幾十名學生,在寫作時很難對同一題目產生強烈的寫作衝動,更不可能很快得到寫作的靈感,如果採用自由命題就能讓學生有更廣闊的寫作自由空間。學生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寫自己情感深處最強烈、最敏感、最值得回味的個性色彩。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不但至情至真而且獨具個性特色。除此之外,合理穿插命題作文和當堂作文,形式多樣,更利於激活學生的寫作興趣。

當然,作文教學的方法和途徑還有很多,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個人的教學體會是:興趣當先、閲讀來伴、生活作料,學生寫作時自然就能信手拈來,水到渠成,全不費功夫了。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篇2

新制定的《語文課程標準》在作文教學的指導思想中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這一指導思想充分傳達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了“作文與做人的統一”,警示老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力戒“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沉痾。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專門向學生大講作文技法,而且要啟發和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就是説,我們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體驗和感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培養對生活的感情,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圈子,帶領學生多接觸自然,認識社會,培養健康的人格。如何讓學生多親近自然,多接觸社會,儘快地走進作文天地;如何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加強語言的積累;怎樣設法讓學生克服畏懼作文的心理,培養用自由的筆墨寫自由的精神,讓作文成為學習和生活的需要;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更好的發揮作文教學課的作用,成了眾多語文教師關心的話題。在此,我就作文教學談幾點個人的體會,供大家參考。

當前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很多,中學生真正對作文有興趣的少,普遍害怕作文,厭煩作文,寫不好作文。我通過多年的作文教學,談談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問題有如下幾方面:

1. 斷了學生作文的“活水”源頭

杜甫有句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熟了,有先決條件了,就可能寫出好文章來。因此,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在讀書上下工夫,讓學生吸收各種各樣的知識。“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可見多讀書是學生作文的“活水”源頭。而現在,學生主動閲讀的少,閲讀視野窄,斷了學生的“活水”源頭,學生頭腦幹涸,無水可流,怎寫得出文章呢?學生説:“我不會寫”,其實往往就是沒得寫。

2.遠離生活,漠視心靈

我們現階段的中學生大多不瞭解社會,不熟悉生活。學校講封閉式管理,家長害怕學生混入社會,沉重的課業負擔把他們關在教室裏,沒有時間瞭解社會。所以作文時就只有瞎編亂造,無病呻吟,甚至故作高深。

3.語文教師自己不會寫作文

古代私塾先生詩寫得好,才會被請去當老師。朱自清、葉聖陶等人既是語文教師,又是著名作家。所以提高語文教師的寫作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針對“下水作文”的討論已很多,我認為還是應該提倡的。試想,語文教師如果只會“看”作文,出作文題目,還妄下評語,是“難服侍的婆婆”,故作老道的“醫生”,而自己不會寫作文,是多麼尷尬的事啊l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篇3

今天我聽了一節關於作文教學的課,真是受益匪淺。

語文教學需要語文老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而鄒老師這一個有關作文教學經驗的介紹,恰恰告知我們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教師,怎樣抓住適時的機會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一、用愛激發寫的興趣

陶行知先生説:“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為人所化。教育總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深處。”學生有極大的可塑性,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滿懷信心去關心他們,用愛心去撥動他們的心絃,用智慧,去叩開品德不良學生的窗户,為他們錯奏的青春旋律正音,幫助他們重新譜寫一曲優美動聽的青春之歌。鄒老師對於作文有難度的同學便降低要求,只要這樣的同學的文章中有一個好段,一個好句,哪怕一個好詞,鄒老師都會及時給予鼓勵,極大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再聽鄒老師面對學生有進步的學生給予的話語“你真是一個小才女”“你怎麼能想出這樣的詞,真是太棒了”……作為一個孩子當他聽到從老師嘴裏發出肺腑的激勵語怎能不開心,怎能不願意作文呢?

二、用心創設寫的情境

大部分學生害怕作文、應付作文、抄襲作文,面對作文無可奈何,對寫作不感興趣,帶着一種牴觸、無可奈何的情緒去寫的,這種情況長期下去就會使學生厭惡作文,寫出的文章乾巴巴的,從而永遠失去

學習作文和提高寫作能力的機會。歸其原因就是這樣的學生的內心是空的,一個內心是空的學生怎麼又能寫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呢?鄒老師作文經驗介紹裏所説的小遊戲、品食品、做積累……又給我們提供激發學生寫作的平台,同時也使我知道只要我們願意給孩子搭設一個感興趣的平台,他們便會在作文中書寫中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三、用法豐富寫得內容

葉聖陶老先生説:“訓練學生作文,必須注重於傾訴他們的生活積蓄。”凡是緊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作文題,功底再差的學生都能有話可寫,甚至有的學生還會有超常的表現,相反,寫作內容若是學生比較陌生的,學生的寫作就只能是憑空捏造、生搬硬套,作文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鄒老師引導學生會作文的一妙法便是適時利用現時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時機:一場雨、一場雪、班級突發事件、班級和學校組織的活動……引導學生隨時隨地作文,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怎能不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呢?

讓學生愛寫作文,會寫作文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追求,今天的劉老師運用短短的四十分鐘幫我們更清新地明確從事此項工作實施策略,今後我會將所聽、所感、所想於自己實踐相結合,引領我的學生共創愛寫更會寫的藍空。貼近學生生活,激發真情實感。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篇4

國中作文教學是國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與閲讀互為雙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顯為一個人的語文素質。但提起作文,不少教師感到頭疼,學生們更是絞盡腦汁、抓耳撓腮,面對着作文紙使勁咬筆桿半天都擠不出一個字。於是,作文成了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攔路虎,人們調侃語文教學順口溜“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

其實,關於作文教學,前輩們已做出了許多研究,承襲教育教學理論,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國中作文教學積累了一些感悟,認為作文教學應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重視平時積累,巧練多思多評。

一、方式靈活,激發興趣

教學家布魯納説:“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了興趣,興趣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積極主動去認識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習過程的內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們會積極主動地去學,去求知,“艱苦”的學習活動在他們看來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1、將寫作訓練融入聽説訓練中

作文與説話並非互不相干,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應注重説話能力的訓練。如學完某課後,讓學生談談感受,或針對某一人物談談看法。可以讓學生稍加思考後發言,在學生髮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中心內容、條理安排,以及遣詞造句等一些問題及時予以指導。同時讓學生參與評議,教師適時地給予肯定與鼓勵,並告訴學生,他們的發言很精彩,將他們説的寫到紙上便是文章,讓學生明白寫文章不是弄虛作假,矯揉造作,而是表情達意的需要。學生在聽、説訓練中放鬆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頭作文的樂趣。

2、將寫作訓練融入鑑賞訓練中

作文訓練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國中生閲歷淺、知識面窄、視野不闊,因此教師可以採用拋磚引玉的方式,開啟思維,誘發創作。

呂叔湘老先生在談作文教學問題時,説過:“學生作文有一種相當普遍的毛病——內容空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命題之後讀寫 “題中應有義”,給學生一點啟發,或者讓學生談談。有些題目還可以告訴學生怎樣去自己蒐集材料。”在作文訓練課上,可用“佳作引路——學生點評——老師點撥——學生再創”的形式進行作文訓練。在例文的引導下.學生視野拓寬了,思維活躍了;在品評鑑賞中,學到了寫作的語言技巧、寫作方法等。在老師的啟發、鼓勵下,學生進行思維遷移,創作自己的作品。這樣,學生較易產生寫作靈感,增強寫作興趣。

3、將寫作訓練融入生活,表現個性自我

首先以課文為依託,架構作文與生活的橋樑,讓學生在學以致用中,品嚐到寫作的樂趣。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隨着教改的不斷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斷更新,課文內容去掉了許多説教的外衣,越來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些文章不僅能給人以美的薰陶,而且能起到以生活入文的典範作用。

其次,解除強加給學生的作文“指導”章法,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寫願意寫的事,以“我”為先,使他們的筆端流瀉出活潑的個性,即“向生活靠攏”。引導學生崇尚真實,大膽地表現自我。國中學生正處於主體意識覺醒之中,允許他們寫出個性,表達自己,自然能激起他們的寫作興趣。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招生院長哈格頓先生所説:1、作文是整個申請的主心骨,但同學們要知道,我們的作文不是寫給專業人士看的,也不是寫給招生人員看的,閲讀你的作文的對象應該是你的親人與朋友。2、不要為寫作文而寫作文,作文應該是在講述一個你很想告訴別人的故事,反映自己的一種心情。3、作文中的你應該是一個真實的你,而不是一個想象中、理想中的你。有人説應該表現自己美的一面,但我認為應該表現你的兩面,但

無論你想表現哪一面,都應該是符合你的實際情況的那一面”。“開放生活,抒發性靈”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將這種探索投之於筆端的展露形式。

以課文為範文,遷移思維,密切聯繫生活去寫作,展現自我。學生在學以致用中,品嚐到了寫作的樂趣,也增強了寫作的信心。

二、厚積薄發,重視積累

眾所周知,寫作教學與寫作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教學中,務必使學生明白,寫作積累需要長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1、博覽羣書,讓書香陶冶寫作及性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寫詩也會吟”.......筆者認為,課外閲讀對語文水平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三毛、韓寒等便是活生生的例子。當下的語文教學大綱規定了課外閲讀量,並指定推薦書目,在試題中也有相應的課外閲讀考試。但很多學生限於種種原因,根本不能真正達到規定的課外閲讀量,由此也大大限制了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幅度。

在課外書的選擇上,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的,大可放手讓學生自由閲讀,可偏重於經典文學作品,所謂“法乎其上,僅得其中;法乎其中,僅得其下。”筆者以為,《紅樓夢》中黛玉堪稱師者典範,其中對香菱最初的要求充分表現了其重視積累的教學思想。她讓香菱把《王摩詰全集》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裏有了這三個人作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讀在“博覽”的同時也注重了主次優劣,對精華部分是要“細心揣摩透熟”讀熟背誦的,對次一點的即是“一看”即可。這種積累方法自可用於引導學生課外閲讀之中。

2、摘錄精華,讓筆記凝聚華章妙悟

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極少有過目不忘的天才。在閲讀中,常有些句子、段落極為精彩,或是觸動了讀者的靈魂,或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將它們留下來,對寫作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這種摘記,可有多種方式,如讀書筆記、剪報、圈點勾畫等等。對這些形式,教師形成一定的組織,定期開展一些比賽活動,以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積極性,幫助學生做到持之以恆。

3、隨寫隨記,讓隨筆噴發寫作靈光

國中的孩子正處於青春年少,思想情感豐富活躍,他們開始觀察生活,關注自我,開始對人生朦朧的思考,他們的內心一片迷茫,卻又充滿衝勁。他們其實渴望表達,表達自己對親人對朋友對師長對生活對人生的種種看法。此時,引導他們養成寫隨筆的習慣,既鍛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鍛鍊了學生遣詞造句,表達觀點的能力,從而對語文水平、寫作水平的提高極有幫助。

三、巧練多思,多評多議

國中階段多寫比多讀重要。事實上,寫作訓練在國中作文教學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1、巧練多思

寫作不是自發自為的活動,需要系統的訓練:隨筆只能是作為平時積累的一種手段,它與考場作文是不同的。在教學實踐中,寫作訓練往往隨意性大,沒有系統的教學設想、教學要求、檢驗手段,雖然整體目標大都清楚,但各階段應該達到什麼樣的訓練目的,並不十分明瞭。寫作訓練應有一定的系統性,什麼階段要達到什麼目的,有什麼效果,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練筆要遵循着循序漸進的規律。教育學研究表明,只有由易到難,螺旋上升,逐步積累,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寫作訓練也要構建一個完整的訓練系統,如在七年級階段訓練學生的記敍文寫作,八年級階段訓練散文、説明文寫作。九年級訓練議論文和會考專題文章。在各個階段中再劃分小階段,設定短期目標。這樣,學生對練筆有了明確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再開展多練。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影響了作文的氣質和深度。寫作是很個性的行為,作

家葉文玲在談寫作時就説過:“作文要有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能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作文需要學生自己的觀察、思考和感悟。同是生活在山村的孩子,有的善於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寫出來的文章便有了自己的特色:“太陽隱去了羞紅的臉,偏南風吹來了五彩繽紛的晚霞,牛在這時候吃草,吃得最歡了!瞧,它們聚精會神的樣子,好像世上再沒有任何事情能使它們分心了。它們把嘴貼到地上,嘴巴不停地動着,一歪一歪的,那樣永不倦怠地咀嚼着。晚上,將牛牽到牛棚裏,牛就睡下來,把胃裏未消化的草翻出來,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咀嚼。”這是筆者一位七年級學生的習作,對牛如此細膩的感情,只有山村孩子才能體會。

2、多評多議

寫作有為抒發而寫作和為交流而寫作。考場作文是為交流而寫作的作文,因而要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須知閲卷老師對作者的生活一無所知,卻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為這篇文章評分,如此勢必要求該作文是能讀懂的,清晰流暢的。

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可通過多評多議來實現。在評議中,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會得到很的提高。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及時有效的評價不但能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為學生指明進步努力的方向,從而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慾望。評價學生的作文,首先要先肯定優點,其次要明確指出不足之處,並寄予希望修正。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自評、他評,由自己或同齡人充當讀者,然後交流,進入“議”的環節。 “議”即交流。在組織學生自評、他評中,教師應擔任傾聽者的角色,只在學生們“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聽”的時候予以點撥。在評議的過程中,學生對自己和同學作文中的優缺點能夠有較全面的認識,同時因為是經過自己和同學共同努力探索發現的,會倍加珍惜,修正也會更徹底。

總之,語文是一門綜性很強的學科,而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又舉足輕重,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找到卓有成效的方法,實踐教書育人的總體目標。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篇5

趵突泉聞名遐邇,譽滿天下,位居濟南七十二泉之首,是泉城濟南的象徵。自古就有遊濟南不遊趵突泉不成遊之説。本來我對趵突泉就有幾分嚮往之意,再加上讀了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的欣賞》,更覺得那兒肯定非同一般,便十分渴望到泉城濟南親自一睹這天下第一泉的風采。

終於,我如願以償來到了趵突泉公園。邁步踏進趵突泉公園的一步,是令人激動的一步。日思夜想的趵突泉將要呈現在我的眼前,心情能不激動?不先見其形,竟先聞其聲。走近趵突泉,周圍被垂柳和摩肩接踵的人羣遮擋的沒有縫隙。可以説,想從遠處看見它,就像是天方夜譚。但卻可以隱約聽見泉水的噴湧聲。隨着距離的越來越近,聲音也越來越大,和周圍人羣的喧鬧聲交相輝映,細聽,彷彿是一首氣勢磅礴的交響曲。慢慢地,大名鼎鼎的趵突泉映入眼簾。近看,趵突泉白浪翻滾,好像銀花盛開;晶瑩剔透,好像明珠散落;聲音宏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它的泉水真藍啊!在紅瓦、綠柳、白牆的映襯下,它竟然顯得是那樣美,那樣藍!藍的透徹,藍的舒心,甚至藍的讓人忘記一切!站在泉水的岸邊,深深的舒一口氣,是令人陶醉的,清新的空氣中瀰漫着泉水的氣息。在微風的吹拂下,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只感覺胸膛在擴展,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

觀瀾亭是觀看趵突泉的最佳地點了,亭子的兩邊是乾隆皇帝南巡時親自為其書寫趵突泉和天下第一泉的兩塊石碑,襯托出一番恢宏氣勢。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還粗的清泉,這就是最令我喜愛的三個泉眼。泉眼十分大,也十分的美。三個泉眼一字排開,每一個泉眼的直徑大約都有一米,向外噴湧出的泉水都象煮沸的開水似的,不停的翻滾,不停的向外湧。冒,冒,冒,永不疲倦,永不後退,這就是自然的力量!有時,泉眼中還冒出幾個小泡泡,這使我不禁聯想到幾條調皮的小魚,偷偷地溜到泉眼旁,悄悄地吐了幾個泡泡就飛快的遊走了。泉水咕嘟咕嘟……地從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是那麼翻滾。你若靜靜地看,你就會感受到自然帶偉大和生機。它永遠那麼可愛,永遠那麼清純,永遠那麼令人沉醉。它先從中間冒出一縷清泉,然後迅速向外翻滾,一層滾這一層,一層卷這一層,一層夾着一層,中間還不時地泛着幾絲青瀾白波,就猶如大海中的浪花一樣美。多麼富有詩意啊!因此引得許多遊客對準了泉眼按快門。

我站在旁邊,久久的凝視着趵突泉,心中頓時茅塞頓開,往日積壓在心頭的煩惱一下全沒了。我突然想到:趵突泉日夜不停地噴湧,它的動力不是奮發向上的努力嗎?一天天,一夜夜,它不是靠這種動力噴湧泉水嗎?趵突泉雖然與人不一樣,但也同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為了各自目標努力着。我們在社會上奔波,難道不應向趵突泉一樣奮發向上嗎?到現在,我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人和趵突泉一樣,都要有奮發向上的動力!

趵突泉,感謝你!謝謝你讓我明白了這個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