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文化苦旅的讀後感800字高中作文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5W

大家在寫作文時一定要多閲讀一些書籍才行,為了能夠寫出優秀的作文,我們需要認真閲讀書籍,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文化苦旅的讀後感800字高中作文5篇,感謝您的參閲。

文化苦旅的讀後感800字高中作文5篇

文化苦旅的讀後感800字高中作文篇1

對於餘秋雨先生及他的作品是有所聞,但一直沒有接觸過。我很少看電視,這次去河北與同去的大姐住一間,她一直在看青歌賽的節目,因此我也一起看了好幾期的比賽節目,比賽中有文化知識的考試,評委正是餘秋雨先生,其中的考題都是一些常識、專業性的知識,考題本身並不複雜,而與考題有關的相關知識的連接,餘秋雨先生解讀的非常到位,可見他淵博的知識,他對中華文化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評判,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正好手頭有他的《文化苦旅》一書,利用雙休日的時間翻閲了一遍,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靜靜體味的書,他從風景秀麗的江南到大漠孤煙的大西北,從冰天雪地的北國到充滿民族風情西南邊陲,他的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也是他在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裏的苦苦求索,莫高窟的色彩、線條令他着迷:北魏色彩的渾厚沉着,隋朝的暢快柔美,唐代的噴射和舒展,五代的精細、温煦,…,這是一條色彩的河流,也是文化的河流,一直洶湧地向我們奔瀉而來。天一閣的藏書曾令他迷惑,而終於有一天顯現了藏書的社會意義。而西湖終究是文人們心中的一個飄渺的夢境,只能意會,無法用文字解讀。

中國文化如奔騰不息的黃河、長江,流經祖國大地,流向浩瀚的太平洋。文化是內化於心的一種精神財富,在有華人的世界裏,就有中國文化的延傳,漂泊海外的華人們可以把原始的巨樹當成神廟,供奉着“大公伯”,然後進化成“拿督大公伯”,希望庇佑着他們。這是典型的宗族文化,一輩子也無法揮去。

960萬及其海域的神州大地,孕育出燦爛的華夏文化,有如一朵朵奇葩綻放着,包容和開放的海派文化,親新婉約的江南文化,濃郁思鄉情結的華人文化……我無法用語言表達作者對中國文化的深刻解讀,我只能用心去細細體味。

合上書卷,我們不由自主地走向窗前,流動的車潮及人潮正自我宣示另一種文化,這裏是高雄,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也許咱們應該背起滿滿對中國文化的疑慮,親自去遼闊的土地,讓我們讀過書後,沉重而苦苦的步伐,也走在上面。

文化苦旅的讀後感800字高中作文篇2

近日,我有幸拜讀了餘秋雨的《文化苦旅》,讀過之後,掩卷沉思,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悲憤、沉重、欣喜……

?道士塔》前,他感慨萬千:既悲又憤。悲的是王道士的無知幼稚,不懂得文物的價值,官員隨意處置那唐朝的`經書,送給京官做生日禮物,留在家中自己收藏,在少量經書運往京城的過程中任它被拿走。憤的是那些外國人知道這文物的價值,卻利用王道士的無知用極少的錢或物品換得大批經卷,使得大批價值連城的文物流落到海外,而中國的專家研究自己國家的敦煌卻要飽含屈辱地從英國人手中買微縮膠捲。

雪災人們心中大都是美麗的,《陽光雪》卻帶着一千多年的沉重飄飄灑灑,站在這昔日的戰場,帶着這沉重的心情,在這如潮的沙墳,如浪的寒峯間,又想起了昔日王維的勸酒,又想起貶謫逐官的人們,飄揚的雪花中獨立寒風,無論是誰,處於此情此景,心情都會不由自主地沉重下來,本還該有幾聲羌笛和胡笳做伴,可那卻是士兵的哀歎,在這昔日的戰場上,其實心頭最多的還是沉重的心情。

也許苦旅中作者還帶着幾分欣喜吧。

?臘梅》,生在病院裏的臘梅,帶着一種高雅淡潔的清香,在病院竟還有臘梅,芬芳淡雅的香味讓所有病人的情感都投在上邊了。下雪了,他們在乎梅花朵數的增減,下大雨了,他們在乎梅花會不會被打落。下雪了,有身子裊娜的護士冒雪數花,下雨了,有身材頎長的護士架傘。即使是生病也帶給作者以欣喜,他的心中應是快樂的吧,因為冬天,他們有過一枝臘梅淡黃色的臘梅,傲然立於雪中……很久很久……

也許這文化的苦旅帶給作者的不僅僅是苦,還有悲憤,還有沉重,還有欣喜,還有……我讀了這《文化苦旅》是帶着一種苦澀後的回味,焦灼後的會心,冥思後的放鬆,蒼老後的年輕。作者的漂泊旅程中,每一次的留駐都不會否定新的出發。每一次心的感悟,都帶着一絲智慧的光彩,也許它比任何一段文字都蒼老,但作者的心是永遠年輕的,懷着一顆年輕的心去遊歷大江大河,遍訪大好河山,趁着我們還擁有一顆年輕的心,讓人生永遠充滿年輕的心情,擁有年輕的色彩,永遠年輕!

山水間的跋涉之時,作者有時有許多的回憶,而這種回憶滲入筆墨之中,讓我感受到山水歷史之外,人生回憶也能增加聲色情致,也許作者本無心寫這些,是山水給了他回憶往事的空間。也許這些只是因為作者的心還是年輕的,年輕的心不只屬於年輕人。

文化苦旅的讀後感800字高中作文篇3

小時候便很喜歡旅遊,喜歡外面的新鮮事物,也喜歡美麗的景色,但喜歡的僅僅是這些,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無論是風景名勝還是歷史遺蹟只要下車看一看,順便留個影就好,從沒想過這些景點背後隱藏的故事,直到最近無意間翻到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書,感歎於他對於每一次旅途背後文化的挖掘和獨特的感受。

是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在塵封許久的書架上無意間尋見這本書的,也是在那樣一個無人的夜晚跟隨餘秋雨先生踏上走遍中國的苦旅。第一站是餘秋雨先生走出的那個被解凍的小鄉村,那個有着許多牌坊的小鄉村,在那裏我認識了德高望重的牌坊石匠潘木工,他為許多自殺的女子立過牌坊,但每次的造過的墓中總是空空如也,後來鄉里的尼姑庵又突然多了許多美麗的女教師,教出許多女學生。“她們像是一批降落人間的天仙,有云有霧。”是否封建的婚姻讓父親也無法忍受,是否消失的少女就是那羣美麗的女教師,也許這會是那個漸漸解凍的鄉村中唯一的冰封。

走過鄉村,走到兩千多年前建造的都江堰,一位年邁的老祖宗,沒有成為掛在牆上的畫像,也沒有成為書中的歷史。走過江河,走到敦煌鳴沙山的斷崖,一個個用時代的開鑿洞穴中,古老的壁畫記述了佛教的發展,歷史的變遷,從最初的菩薩,到瀟灑的名士,到美麗的飛天,又到唐代豐腴的女子,不同的民族的交融在這裏體現。細細端詳這牆壁上的人牆前的雕塑,朦朧中彷彿一切又都活了過來,行走的僧人,工作的畫工,一代一代,延綿至今。

行至沙漠深處,偶遇一縷清泉,一條流淌千年的泉水,一間簡陋的屋子,一位滄桑的老尼,遠離了喧囂急躁,在沙漠最寧靜的地方,聽風沙呼嘯,飲明淨清泉,不食煙火的生活一樣可以如此風韻。

隨意翻動書頁,隨意行走,走過千山萬水,沒有過多的修飾,餘秋雨用最樸素的文字寫下苦旅中每一處景緻,用最睿智的心靈發掘出每一段隱藏的文化。一字一字,一步一步,靜下心來慢慢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文化之旅,餘秋雨走過的每一處土地都有一段隱藏的歷史,有悽慘的是故,有不堪回首的經歷,有榮耀亦有恥辱,歷史無法改變,我們只能吸取教訓,讓隱藏的文化精神浮現。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也許我們真的應該去中國廣闊的地上走走,不僅僅滿足於一飽眼足,而是循着歷史的腳印,探尋文化,尋找精神的源泉。一切文化的終極基準,人間是非的最後衡定還是要看山河大地,行走吧,行走在土地上,行走在歷史中,拋棄一切憂傷於疑慮,沿着苦旅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文化苦旅的讀後感800字高中作文篇4

?文化苦旅》這本書介紹了一處處令人流連忘返的風景名勝與歷史古蹟。但你千萬不要因此認為讀餘先生的書會心曠神怡,輕鬆自在。整本書還沒讀完,我就已經被民族意識喚醒後的沉重與悲哀壓的喘不過氣來。在我們欣賞歷史留給我們的有形“著作”——古蹟時?誰又會去潛心探究這一處處古蹟背後到底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祕密。而餘先生恰恰做到了。他運其妙筆,給我們的心靈寫下了“震撼”兩個大字......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句評論:餘秋雨以歷史文化散文而名世。餘秋雨先生憑藉自己豐富的文史知識功底,優美的文辭,引領讀者泛舟於千年文化長河中。是的,他的這本著作《文化苦旅》也深深印在每個讀者的腦海裏。有人説,中國散文的天空星光燦爛,而《文化苦旅》是一條河系,其中每一顆星星都散發着一種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測的力量。有人稱他是本世紀最後一位大師級的散文作家,是開一代散文新風的第一位詩人。這些話道出了我的心聲。我之所以要寫出來與大家分享,是想要表達我至深的敬意。在《文化苦旅》中,餘秋雨展現給我們那一處處古蹟背後的辛酸和沉痛以喚醒我們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情感。讓銘記我們歷史的教訓!

?文化苦旅》這本書在告訴我們中國古代歷史的同時,告訴了我們更深一層的道理。

跟隨作者走到書中,我們不得不因那歷史和文化推引,走上前去——眼前出現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舊壯觀,石像.壁畫依然不言。跟隨作者靜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變化,如同它們靜靜地看着敦煌千年的變遷。千年前的一次刀劃下,開啟了千年後莫高窟的壯麗。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後的今天,那神祕又充滿意義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並非外表炫麗而是一種人性的.深層的藴藏。

“報紙上説我書寫得輕鬆瀟灑,其實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種很給自己過不去的勞苦活,一提筆就感到年歲徒增,不管是春温秋涼,是大喜悦大悲憤,最後總是要閉一閉眼睛,平一平心跳,迴歸於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峻。”這是餘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千年之前的那場浩劫,絕不能只是過眼雲煙。我們要吸取教訓,將文化的精神永貯於華夏大地!

合上書卷,走向窗前,看着流動的車潮和人羣,每每,處處不在宣泄着一種文化,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我們真應該去遼闊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咀嚼,體驗......釋放自己那湧動着滿心.滿眼.滿腦的渴念......

文化苦旅的讀後感800字高中作文篇5

讀《文化苦旅》這本書,我感受最深,也是最大的,就是:“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

我想,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有這種感覺,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古代文人與文化留下較深腳印的所在。作者餘秋雨先生認為:“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與它對我的長期薰染造成的,要擺脱也擺脱不。”我想,這個原因對每一箇中國人來説,同樣適合。

我們去某一個地方參觀旅遊,都總會不自覺地回想那裏的一切,主人是誰,修建的目的,發生過的歷史事件,何許人也曾經到過這裏等等。這樣,就在這一瞬間,把人、歷史、自然渾沌地交融在一起,歷史的滄桑感與人生的滄桑感便籠罩在每一位參觀者的全身,歷史古蹟所藴藏着的精神與文化也就能嘩的一聲奔瀉而出,使每一位參觀者都好像親身經歷過一定的歷史事件,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歎。

譬如説,我們路過汨羅江,總會在百感交集之中擠出一聲來源久遠的喟歎。既羨慕沉睡江底的閒散,又恨楚國忠臣的輕生;既有感於物換星移的短促,又興幸楚臣的精神沒有隨流水而長逝;既歎惜滔滔江水的無情,又因身為炎黃子孫而驕傲……這眾多的感慨,全是因為楚臣遇到汨羅。我們看到汨羅,就想到它的主人,感受到他的愛國精神與浪漫詩篇。

又如,我們去參觀長城。長城,之所以能成為我國的象徵,就是因為它一直肩負起保家衞國的責任。走在長城上,似乎能清晰地感覺到無數英靈在抗擊匈奴時的勇猛,倒下前轉過頭給熟悉的大地投去的目光以及那亙古不變的黑色的眼睛。“不到長城非好漢”這一口號的提出,大概也是來自一個簡單的願望:把中華民族的精神歷代相存。而不懂得這一切,長城,中國的長城,只不過是一條長長的土堆兒而已。

大概,每一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都需要一些歷史事件才能得以豐富,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古蹟,陳年的石頭與木塊也才能深深的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而文人的作用,也就是把古蹟封存久遠的文化內涵與人類精神感悟出來。因此,文人也是豐富歷史古蹟的內涵的要素。沒有歷史事件與人物,人們對於無論有着任何意義的景觀都只會有:“自然的力量多大啊!”或者“古人的智慧與技術多高啊!”之類單純的讚歎,而永遠也不會有更層次的感慨。旅遊的更高層次,就是要領悟我們祖先的精神,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傳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