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熱門示例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9W

《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告訴大家只有相互合作、相互反思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共同提高自身的能力,你還在為寫相關的讀後感而苦惱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熱門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精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熱門示例三篇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1

這幾天,匆匆讀完日本佐藤學的教育專著《靜悄悄的革命》一書,頗有感觸。掩卷閉目,腦海中總會浮現一個個印象深刻的故事……

首先,要傾聽學生的發言。在某次研究會上,老師們討論某國小五年級語文課錄像的事情,老師上課,一個環節接着下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結束了,都會有一種焦慮:“下一步怎麼辦?”因此,老師只想聽到學生的意見和自己的考慮是一致的。授課者雖然“嗯、嗯”地點頭、熱心地傾聽着學生的發言,但是發言的學生卻不覺得老師已經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了。傾聽的老師與其説是專心接納學生的話語,還不如説在學生説話之前,對怎樣理解其發言,就已經胸有主見了。

多數老師只注意自己教學的進度,並沒有去想準確地“接住”每個學生的發言,未能與那些傾心“投球”的學生的想法產生共振。因此,説授課過程中學生的“投球”紛紛落地的確不為過……不擅長接球的教師,應當專心一意地正面直對學生,去接住他們的每一個球,重視他們的每一個球,而不要以為只有按自己的教學計劃上課才是上課。

傾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生“啊,真不簡單”、“原來如此”、“真有趣呀”等共感共鳴。喚起這些情感體驗可以説是傾聽學生髮言的“理解方式”應具有的最重要的意義。如果教師總是被“下一步怎麼辦”的觀念束縛着的話,那是不可能產生“欣賞”、“體味”的“傾聽方式”和“理解方式”的。讀了這個故事,彷彿打開一扇窗,我眼前變得敞亮起來。文中所講的故事,不也是當老師的我們容易犯的毛病嗎?心中往往想着上課的進度,沒有傾聽學生真正的心理想法,無疑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產生共鳴效果。學生感到難的地方,需要老師放慢腳步,進行指導突破;學生感到容易的地方,可以快速推進;學會傾聽,從學情出發,師生關係會更融洽,也就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其次,在交往中學習。佐藤學指出:自我主動學習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今後的社會中,從異質的他人那裏學習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學習的本質是在老師的介入下,學生自立地、合作地進行的活動。在教室裏正是要構築這樣一種關係:即學生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長的關係,而展開這種能觸發與支持這一關係的教學的人就是教師。現在的問題是:“兒童不關心他人,相互交往、相互促進的關係非常淡漠,而大人與兒童的關係也單方面侷限在‘教育熱心’上。”

應當以在教室裏構築一種新型的關係為出發點,讓每個兒童持有自己的課題,相互探究,相互交流,“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具體地説,就是組織和指導有任務的學習,有小組活動的學習,有學生將自己理解的東西用作品表現出來與同伴共享、相互欣賞的活動的學習。毫無疑問,這方面是欠缺的。我們似乎更重視自我的學習,強調個體的努力,而缺少交往與合作,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等。今天,團隊合作已經非常重要,如果學校不重視,那麼將來步入社會,自然也就不會懂得與人交往,更談不上合作。單打獨鬥怎能拼得過一個團隊的力量呢?因此,要創設任務情境,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開展綜合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方式,雖然組織上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對於學生的素質提升,對於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相互開放教室。佐藤學提出讓所有教師能在同事面前公開授課,這是改革的第一步。然而在學校裏,要想讓所有教師一個不漏地公開授課卻又意想不到的困難。同時詳細分析了原因,最突出的是: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不願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別人指手畫腳。“我不會對別人的事説長道短,同樣地,也不希望比人來干預我的工作。”這種“互不干涉”的私下默契,支配着學校內的人事關係。教師文化中也存在問題,每個教師都不願意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工作。因為每個人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着,當然希望自己所做的能得到別人百分之百的肯定。

相互開放教室,一年內,讓所有的教師至少上一次公開課,把許多陋習,如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避而不談,卻無所顧忌地批評別人的陋習;沒有自己的研究課題,只知道按上邊的指示行動的陋習;不願被別人在背後指點,用堅實的盔甲把自己嚴密地包裹起來的陋習;只認可自己的行為方式,不肯向別的老師虛心學習的陋習……清除乾淨。

研討的焦點應針對授課中的“困難”和“樂趣”所在,大家共同來分享,相互討論這節課哪裏有意思、哪裏比較困難、學生有哪些表現,這樣的教學研討才是每位老師所期待的。

我想:其實,這是在構建一個學習共同體,憑藉課堂這一陣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此外,書中提到“教師與家長合作,形成學習共同體”等都是很有見解的。靜悄悄的革命,從改變課堂開始,既要靠校長大力推進,也需要每位老師的積極改變。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2

《靜悄悄的革命》,聽到書名我就在想象:革命,怎麼革命呢?課堂嗎?學生嗎?教師嗎?教法嗎?……很多問題不自覺地從腦海裏蹦出來了。拿到這本書之後,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來,靜靜地閲讀。當然首先我就認真看了作者簡介,原來作者是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先生,也許是歷史對我的影響,我對日本人、日本國可沒有什麼好的印象。不過,我對日本的教育還是很好奇的。因為日本國家發達就是因為他們對教育十分重視。

讀這本書時,我的心情、我的思緒竟然不斷變化着:首先我很震驚。佐滕學先生認為每個教室都有一個個固有的風景。他竟然每週去各地的學校訪問,在各個教室裏觀摩,近20年來一直如此。他説到:“可以説沒有哪個教室和其他教室飄溢着完全相同的氣息,有着完全相同的問題。”他流連於無數個學校的校園,站在一個個教室前的窗口邊,坐在一間間教室裏,將一切收納於胸,以他敏鋭的目光,洞察着發生在教室中的點點滴滴小事,並精闢地論述:靜悄悄的革命。這該需要怎樣的毅力啊。反思自己,總覺得很忙,無暇進行自己的專業研究,並滿足於各種理由原諒自己的停止不前。與之相比,自覺慚愧。讀着讀着,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其次。我竟然很懵懂。以前看書,雖不能一目十行,但也能達到“一目五行”的速度,説起來挺不好意思的,讀這本書時,我竟然不得不再次放慢速度,什麼“‘主體性’神話”,什麼“主體性假象”,什麼“‘被動的能動性’的主體性”,讓我感到很懵懂,不得不放慢速度細嚼慢嚥。最後,我很有感觸。佐藤學先生在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就是通過在學校實施“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創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創造以“學”為中心的課程,進而將學校發展成為一個學習的共同體。那麼在這場靜悄悄的革命中,作為教師,我們該怎麼做呢?

一、做一個靜靜的教師

曾經,我也害怕課堂上的冷場,認為只有學生髮言熱烈的課堂才是我們追求的高效課堂,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不管他們的回答是否是思考後的結果。然而在這本書中,提到“潤澤的教室”,“潤澤”,是多麼讓人心生憧憬的詞語,我想,顧名思義潤物細無聲,在潤澤的教室裏,教室是滋潤的,那麼孩子一定如沐春風,一定可以安心的、無拘無束的學習,這也應該是我們一直以來追求的課堂。那麼要想創造潤澤的教室,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營造温和的學習氛圍,觀察學生,走進學生的生活,保持情緒的穩定,與學生誠懇親切地交流,讓自然與平靜回到教室,引導學生自立合作地學習。正象佐藤學先生所説的“在感到放心、安全的氛圍中進行有意義的交談時,學生都是在思考的同時把自己的心聲慢慢地講出來的。”因此,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做靜靜的老師,靜靜地引導孩子們學習、思考。

二、做學會傾聽的老師

佐藤學先生提到:“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於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説話而不傾聽別人説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的好的……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行為’來實現的行為。”我們都知道傾聽是學習的基礎。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傾聽,更有利於開展教學活動。這忽然讓我想到了福建名師林莘,去年我們在揚州學習《國小語文現代與經典》(第22屆),林老師整節課靜悄悄的,孩子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傾聽,然後互相交流,形成了一節獨特的傾聽課堂。相信在這樣的課堂上,傾聽的花朵在靜悄悄地綻放。

然而在我的課堂中,總有一部分學生思維敏捷,而我經常由於時間原因,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急於尋找答案,導致部分學生根本沒有思考的時間,更不會用心傾聽其他同學的回答,往往就忽視了這部分學生。現在想來,這樣的課堂實際上學生學習的內容雜亂、學習的質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收不到最佳效果。身為教師,我們經常希望聽到滿意的答案,希望聽到課堂上能有孩子們積極的迴應,然而事實往往不盡如人意。最近,聽了我們汪老師的一節閲讀導讀課《夏洛的網》,雖然課堂上氣氛不太活躍,但是我認真觀察了一下學生的反應,再加上我自己的聽課感受,我倒覺得這節課孩子們都在認真傾聽,老師也在認真傾聽,傾聽主人公威爾伯的心聲,傾聽夏洛的語言,想象故事情節,體會作者語言的魅力,相信孩子們在傾聽與思考中已經與老師、與作者產生共鳴,課後他們一定急於閲讀,因為連聽課的我都想馬上閲讀了。這樣的課堂不需要學生的熱烈迴應,因為他們的思維已經在傾聽中迴應着,他們會以行動代替語言。

三、做一個敢於研究的老師

教育是一件需要與時俱進、求變求新的事業,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滿足教育的需求。然而學習研究是有很多方式的,開展教研活動,聽課、評課、集體備課,以及參加課題研究等等。在我們學校“大閲讀”活動的引領下,廣泛閲讀各類書目,是充實、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

當然僅僅這些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開放課堂,以前我也像佐藤先生提到的那些教師一樣,不好意思開放自己的課堂,怕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現在想來,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同事之間相互學習,這樣才能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當然,創造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模式,與學生一起學習,與家長一起研究,參與校外學習那是再好不過的。我們只有在參觀、學習、研究、實踐中才能不斷成長。我們應該一輩子教書,一輩子學教書。

讀完《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後,我不斷沉思,很多教育現狀我們不能改變,但我們可以主宰我們自己的課堂,我們需要嘗試進行靜悄悄的革命,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有異樣的精彩。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3

在這本書中,佐藤學不僅僅把教學當作一個認知過程,也把教學當作一種情感體驗過程。我們總説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希望學生能多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佐藤學把傾聽作為課堂的基礎,認為傾聽遠比發言更加重要,他認為在傾聽的能力培養起來之後,課堂的語言表達能力才會變得豐富起來。

學生的發言情況是容易被觀察到的,學生是否儘可能地參與到課堂當中也常常成為衡量一節課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與發言相比傾聽是容易被老師忽視的。關於如何傾聽,佐藤學認為教學應該伴隨着師生共同的體驗過程,教師要能夠重視學生的每一個回答,即使學生的回答不準確,也要努力地與學生的想法產生共振,在傾聽時不僅是聽發言的內容,而且也傾聽發言中包含的心情、想法,產生共感、共鳴。

在傾聽的同時,佐藤學還談到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教師在對學生羣體講話時,要能做到與一個一個的學生展開對話,認為教師在聆聽發言的時候還應該調動自己的身體語言和感情去激發學生的身體動作和情感。

我們常常責備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但佐藤學卻説,“那些對枯燥無味的或者無意義的課題表現消極、毫無興趣的學生不僅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面對這種現象,促進課堂中思考和情感的交流是教師的責任,有的時候學生不願意參與課堂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認真傾聽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沒有調動起學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