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通用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79K

所謂教學就是多種思考並且能夠相互呼應的活動,並且對應到每一個學生,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通用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通用範文
關於《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通用範文

“革命”?這是一場什麼樣的革命?為什麼又是靜悄悄的?剛拿到這本書時不僅讓我產生這樣的疑問。是教學的改革?是教師的改革?是課堂的改革?怎麼樣的改革?這一些列的假設開始埋藏於我的心間,也埋藏於這本神祕的書名後。帶着這樣的好奇我翻開了第一頁。在書的序中寫到:現在正在進行的這場教育改革稱之為“靜悄悄的革命”。本書的作者佐藤極其深刻地指出: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教室裏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這場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構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簡潔的文字解釋了這本書名背後的含義,也粗略的對我的疑問作了一些解釋。但這樣的一個改革過程它又是如何從一個教室裏萌生出來?又如何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更深層次的探究與疑慮使我開始往下翻閲。

作者提到要改革必須深入底線,觸及最原始“動力”即教師、學生!作者在書中這樣寫到:“在想觀察什麼之前,先把自己作為教室中與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員。如果我沒能與教室中的一個個學生和教師共鳴的話,那麼,真實而生動的觀察是不可能的。“當我看到這些句子時,一種發自內心的敬佩和慚愧幾乎同時產生。我禁不住問自己:我該怎樣做教師?我做稱職了嗎?

作者還提到課堂追求的是“用心地相互聆聽的教室”而不是追求“發言熱鬧的教室”。回想起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追求孩子們熱烈的迴應,如果大家沒有迴應便會覺得制定的目標沒有完成,便會直接給予提示或者答案,隨後加上一句“聽明白了嗎?”“知道了嗎?”以此繼續下一環節。久而久之這樣的迴應造成孩子們不管有沒有在聆聽,不管是在聽還是不在聽全然慣性的回答“是”“明白了”“知道了”的局面。這不由的讓我開始深思這個問題。這樣的做法毫無疑問在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們思考的時間和創新的機會。因此要創設一個每個學生都安心發言的環境氛圍是多麼的重要。在《綱要》語言領域中也這樣提到:創設一個幼兒想説願意説的氛圍與意境。讓幼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説話而不傾聽別人説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得好的。現在回想作為教師就必須自始自終保持願意傾聽的態度,學會等待,學會給學生時間,並及時給予迴應。以保護幼兒自尊心和培養自信心。

書中還提到:“教學是多種思考相互呼應的活動,同時也是對應每一個學生的活動。分組活動時,教師要走到需要幫助的學生前,傾聽他的想法和了解他的思想。即使在以教室中的全體學生為對象講話時,也必須從心底裏意識到,存在的是每個學生個體的關係。教師和學生在同一視線上交互目光的關係是教育的基本。”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貫穿了師幼互動這一教育的基本形態,它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教師內在教育觀念、教育能力和外顯教育手段於教育行為相結合的綜合表現。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還有許多觀點和案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小林老師開始了在教室裏構築相互學習的實踐的案例,原田老師,——從蒲公英的學習開始,與學生的氣息絕妙地息息相通的案例,一個個都是那樣的鮮活生動、引人入勝。然而,案例中作為代課教師的原田老師,只能偷偷地與學生進行那種心靈的溝通,她與學生、家長息息相通的交往結晶——蒲公英,還沒等到開花,就通通被校長拔掉了的結局,使我深刻感受到改革的艱難。

在看了《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後,鼓舞着我促使我開始行動,就從最基本的傾聽出發,從和幼兒建立同一視線上交互目光的關係出發,在班級中也來開展一場“靜悄悄的革命”,以積極探索幼兒教育的新路。

關於《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通用範文

我讀了《靜悄悄的革命》,感觸很深,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靜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佐藤學先生的著作。在書中他指出:目前世界各國所進行的教育改革可稱之為“靜悄悄的革命”。

事實上,在我國,“靜悄悄的革命”也在進行之中。作為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音樂教師,該如何理性地投入到這場革命中,或許我們能從本書中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其中感觸最深的是營造傾聽的教室。

要“讓教室裏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的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能得到關注的學習”, 作為教師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嗎?那麼首先老師就得學會傾聽,傾聽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其實,在教室的交流中,傾聽遠比發言更加重要,仔細的傾聽學生的發言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指導,遠比前者重要。就像佐藤先生説的,“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言語表現力的話,那麼與其鼓勵他們發言,不如培養其傾聽能力。只有傾聽的能力培養起來後,課堂的語言才會表現得豐富起來”。在以往的課堂中,我也會經常責怪我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能力有所欠缺,當學生不聽講時,也會責怪學生不認真,而對於自己的反思卻很少。在課堂上以慎重的、禮貌的、傾聽的姿態面對每一個學生,傾聽他們有聲和無聲的語言,在對話的過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體語言和情感去與學生的身體動作和起伏作情感共振,只有在這種教室氛圍中學習的學生才會是幸福的。佐藤先生對此有過精彩的比喻,他把傾聽學生的發言就比作和學生玩棒球投球遊戲,如果能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的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説什麼,他的心情也是愉快的,學生投得不好,你也能準確地接住的話,他以後就會興奮得投出更好的球來。而我們平時為了教學進度等原因,不去想準確的“接住”每個學生的發言,未能與那些傾心投球的學生的想法產生共振,他們當讓會沮喪,甚至不願投球。所以,我們只有認真的面對學生,接好每一球,重視每一個球,傾聽他們發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對他們的發言產生敏感的反應,用學生都能理解的詞語講話,這樣學生才會互相傾聽,才能在教室裏形成仔細傾聽別人的講話、互相交換意見的關係,才能和老師產生很好的互動,建立相互學習的關係。

讀了這本書後,充分體會到了要學會傾聽,培養傾聽能力的重要性,讓我們也開始在學校裏開始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吧。

關於《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通用範文

革命,看到這兩個字首先想到的是轟轟烈烈的户外,革命烈士的壯舉,但是那裏的革命卻是靜悄悄的,怎樣回事呢?看過《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後細細想想,此刻我們所進行的教育革命不正是這樣的靜悄悄的革命嗎,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場面,有的只是潤物細無聲的日常教學,而這些正是我們在這場革命中所要思考的問題。認真讀完書後,我不禁為日本教師們的敬業精神以及他們的研究鑽研精神所感動。在這本書中,佐藤學先生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日本目前教育教學中的課程觀、教學觀、師生互動觀等;同時,作者也對在教學過程中以及對課程的認識中所顯現出來的問題做出了深刻的批判,並且,也為現代學校的改革,尤其是中國小改革的實踐提出了許多實用而深刻的推薦。我下方就其中的幾個問題寫一些自己的看法。

佐藤學先生參觀了許許多多日本及國外的中國小,正如書中所説“我看過數不清的教室,能夠説沒有哪一個教室和其他教室洋溢着完全相同的氣息,有着完全相同的問題。”但是,作者卻發此刻這些不一樣的教室裏進行的教學,卻是大同小異的。因此,作者以此切入點,向此刻的教學方式提出了質疑,而這些質疑對我們反思正在進行的新的課程改革也能夠説是很有幫忙的。教學是由“學生”、“教師”、“教材”、“學習環境”四個要素組成,而在這四個要素中,我們以前強調教師在教學中起到主宰性的作用,學生都要服從教師的安排,這是我們此刻所擯棄的觀點,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這是好的改變,但是此刻好像所有的活動都集中在學生身上,個性強調學生的“自己解決”、“自己決定”等,這是與我們所推行的課程改革所不相符的。也就是佐藤學先生所提出的“虛假的主體性”佔據了我們的課堂,在課堂上,學生真的發揮出他們的主體性了嗎,教師能夠透過什麼方法來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而為什麼會產生“主體性”神話這樣的現象呢,佐藤學先生一針見血的指出:“產生主體性假象的温牀——教學中的形式主義”。在教學中,老師們有沒有深刻思考教師是否能夠尊重每個學生微妙的個別差異,是否能夠認真傾聽學生的每一次發言,在熱鬧的課堂中,學生是否真的明白了,還是隻是敷衍。我們務必象佐藤學先生所説的“教學務必建立在還原學生的‘主體性’,克服‘主體性’神話的基礎上”,就是要思考教師、教材和學習環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