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優秀《規矩和愛》讀後感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W

讀書是我們從古至今一直都堅持的事情,我們在讀完書之後,一定會有不少可以分享的知識和經驗,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優秀《規矩和愛》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精選優秀《規矩和愛》讀後感範文
精選優秀《規矩和愛》讀後感範文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從教也將近30年,但是怎樣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心裏卻是沒底。讀了《規矩和愛》真的令我大開眼界,感觸良多。書中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很值得我們學習。

節律、規範,用一個詞來説,就是規矩。這,也就是這本書的核心。愛與規矩具有一致性,沒有規矩的愛是溺愛,沒有愛的規矩是教條。要建立正確的規矩,在這規矩中充滿愛,才能培養真正健全的孩子。寬嚴相濟,是教育好孩子的重要的法則。

自己的成長環境,就是那種嚴父慈母形的家庭。很少體驗過父愛的温暖,常常聽到父親數落我們兒女的口頭禪,好像我們都不是父親眼裏的最優秀的孩子,也很少聽到父親對自己的鼓勵和表揚,因為都是服從父親的教誨和指令,也就沒有過現在孩子的叛逆期,甚至沒有過青春期的朝陽感受,直到一次對孩子亂花錢的管教過為嚴厲,引起孩子強烈的反抗“難道我們小孩子就沒有自己可以喜歡的事情嗎?”使我猛醒:我自然而然的傳承了父親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懲罰嚴厲了。過分的嚴格教育會壓抑孩子內心的快樂。父親對我的言傳身教,有些是有益的。比如:做人要誠實守信、為人要熱情善良、做事要踏實肯幹、不好高騖遠、不徒有虛名等等都是精華的要傳承下去的,但有些地方也不是很好的,比如生活中不敢有任何閃失,小的打碎了一隻水瓶,大的辦錯一件事,都會遭到父親的責罵的,所以做事都小心謹慎,驚恐驚慌的。要給孩子充分信任,理解,寬容,和自由成長的空間是很重要的,這也是父母對子女愛的體現。

我們在培養孩子的習慣上,做了一些嘗試。比如孩子每次做完作業在收拾書包時,摸摸這摸摸拿,基本是10幾分鐘都收拾不好。後來發現他是收拾書包時,一會兒想起這件事,一會兒又拿起玩具看看,根本不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我和孩子媽就給孩子制定了規矩,書包必須在5分鐘內收拾完,且中間不許打岔。起初效果不是特別好。我們就站在一邊盯着他收拾,偶爾也會給他一句督促,偶爾也給予鼓勵。也讓他感覺到爸爸媽媽對這件事的重視,經過一段時間的漸漸地孩子學會了收拾書包。

當然為人父母要身先示範,要求孩子做到的,先要自己做到。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你內心對規矩和愛的態度。你內心是否有愛,是否尊重規矩,要比你對孩子用怎樣的方法和提什麼要求重要得多。

精選優秀《規矩和愛》讀後感範文

接受恩師的邀請,在寫下這篇感受之前,我思量了好久如何構架文章能夠表達清楚我的感受。再次翻看書籍,回想這兩年多走過的路,我突然意識到,也許壓根就不會有框架,有的就是一個心態,具體説來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我的孩子還不到兩個月。朋友送來,翻閲過後,感受不是那麼深刻,但是對其中一句話很有印象。那句話的大概印象就是,要從父輩對我們的教育中進行反思。是的,我的母親對我屬於那種相對高壓的教育,學習至上、規矩至上。從上學開始,自己衣物,自己洗,在培養我獨立性的同時,或多或少得缺失了一些少年應有的快樂。甚至為了我的學習,母親把家裏的電視劇給賣了。那個時候的我,雖然沒有太多的牴觸,但是那種近似空虛和孤獨的感覺,至今讓我難忘。

按照母親的想法,我如願進入大學深造。但是,母親萬萬沒有想到,大學聯考志願我一個省內的學校也沒有填,一心想着自己闖蕩,全然不顧長輩的心情。時至今日,母親埋怨我離家太遠,而我也開始後悔,親情的釋放被空間的距離生生地拉扯開。儘管安家落户首都,孩子天真,丈夫顧家,但是那種思鄉的心情和無法照顧長輩的感覺卻時不時讓自己心塞。

説了這些,並不是埋怨母親,而是因為《規矩和愛》的那句話讓我想到這些,時至今日,我甚至對我曾經不顧一切的“離家”行為有些許後悔。映射到我自己身上,為人父母應該怎麼做?是延續母親的做法?還是實行新時代父母所推崇的“自由教育”?

中國有句古話“過猶不及”,凡事不可過度和偏激。作為華人家庭,儘管接受了一定西式的教育,但是畢竟我們暫時沒有能力也沒有想法讓孩子進入西方社會,所以一定還是有一些傳統的內容滲入家庭教育中。對於傳統,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是必須要做的。

精選優秀《規矩和愛》讀後感範文

在同事兼育兒達人推薦下,買了這本《規矩和愛》,作者王濤是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長期從事兒童教育和心理學研究,在兒童心理學和父母學研究等方面頗有心得,值得一看。

書中作者反思了自己的受教育模式和成長中的影響,引用了大量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的教育孩子的實例,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述瞭如何在一點一滴的陪伴中體現規矩與愛。閲讀這本書時,我的心情很凝重。身邊很多鮮活的例子,特別是現如今很普遍的溺愛型、忽略型教養方式正在造成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這都是家庭教育中規矩與愛不同步造成的。

一、傳統模式下的父母必修課

這本書既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如“長幼有序”、“敬畏之心”,又有現代教育理念的融合,如不佔有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等。在中國傳統模式下生活的我們,如何做好父母,書中有些觀點我很贊同。

一是反思自己的受教育模式。“父母學”近年來越來越受年輕父母重視,但是回首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經歷,父母的教養行為都來自代代相傳的家教模式。也就是説上上輩人如何教育我們的父輩,基本我們的父輩就怎麼教養我們。書中作者的父母都是嚴厲型,説難聽點就是簡單粗暴型,對作者在很長一段時間的人生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是作者沒有將這種影響延續到下一輩身上,因為他通過反思開始尋求更好的教子之道。回首我的成長經歷,父嚴母慈的結合讓我成長的環境比較自由,加上姐妹多,所以從小就學會了與人相處。但是父親在我的印象中始終太嚴肅,而且規矩眾多,一方面感謝這些規矩讓我養成了很多好習慣,另一方面小時候我也渴望與別的孩子一樣父女親密無間。我跟作者一樣,都是長大了才開始體會這種父愛的深沉。其實不是不愛,只是愛掩藏太深、執行規矩又很嚴格,愛與規矩沒有表面的交叉點。通過這種反思,我希望與我的兒子何小寶建立起的親子關係是平等、自由的,在實踐中探索到規矩與愛的結合點。

二是傳統家庭模式中教育的一致性。目前的中國家庭基本上孩子都是老人帶,年輕人在外面打拼,幾代同堂必然會有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分歧。書中作者就如何保持一致性的觀點我比較贊同。作者認為隔代教育只能是親子教育的補充,不能替代。在規矩和教育上,要服從孩子的父母,原因有三:一來父母是孩子撫養教育的第一責任人,他是父母的孩子,而不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孩子;二來隔代教育往往容易溺愛;三來父母更容易接受新觀念和新事物,有助於孩子成長。書中也提到了傳統家庭中因為孩子教育發生分歧時,父親應挺身而出,做好妻子和自己母親的調解人。當然同一教育者也存在一致性問題,即規矩不能朝令夕改,讓孩子無所適從。

三是家庭教育中,爸爸不可或缺。很多人在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陪伴撫養孩子是媽媽的責任,爸爸負責打拼掙錢就行了,如果某個男人在陪伴孩子和家人上花的時間多,就有被貼上“沒出息”標籤。事實上,爸爸的作用是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孩子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父親影響,而且從父親身上孩子能學會擔當和承擔責任。到了青春期,孩子會追求權威和力量,所以父親要趁孩子還小,用心陪伴孩子,建立愛的連接和規矩的權威。

四是專注於解決問題本身。書中列舉了幾個面對孩子撒謊如何懲罰的例子,有成功教育孩子的,也有不分青紅皂白大動家法造成心理傷害的,作者總結:面對孩子撒謊時,要仔細分析動機和成因,然後做出針對性的措施。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意識到被懲罰的原因不是謊言被揭穿,而是撒謊本身,也就是解決問題應專注於問題本身。

二、現代社會中情商的重要性

大數據研究表明,情商高的人更容易獲得內心的幸福和滿足感,簡單説婚姻和諧、工作和順、人際交往順暢都與情商有直接關係。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本書中介紹了以下方法:

一是培養積極客觀的自我意識。説白了,就是了解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對孩子有客觀、積極和具體的期望評價,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對孩子一味鼓勵和貼負面標籤。比如不能給孩子定過高的目標;表揚孩子不能千篇一律“你真棒”,而是告訴孩子棒在哪裏;批評孩子不能總把笨、蠢等掛在嘴上,應該告訴孩子哪裏還不夠好需要改進。

二是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簡單説就是用理性來管理情緒、做出判斷和指導行動。主要的方法就是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理性引導和延緩滿足兩種方式。如果面對問題父母手足無措、相互責怪甚至暴跳如雷,孩子也會變得暴躁而不講道理。書中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一種能力是“輕聲輕氣説重話”,在懲罰孩子的時候理性而又客觀,在自己極端憤怒的時候不應打罵孩子,因為這樣僅僅是在發泄自己的憤怒,與教育無關。如果實在做了原則性的錯事要打,也是自己冷靜下來再打。

三是確立積極的內在動機。簡單説就是幫助孩子明確興趣和目標,並通過持之以恆的學習來培養責任感和抗挫力。大多數父母都是平凡人,沒有識人的慧眼,也不能精準發現孩子真正的興趣,其實很多成人連自己的興趣目標都不知道。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發現興趣,然後陪伴孩子一起堅持學習,這句話説來簡單,其實非常不易。特別是當孩子最初的新鮮感過了或者是受到挫折不願意堅持時,父母發揮作用的時候就到了。

四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在人際交往中幫助孩子換位思考、善於傾聽和表達尊重。父母需要做的是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聆聽孩子的想法、理解他的感受、尊重他的選擇。比如孩子生氣時,應該按照“發生了什麼事、你感覺怎麼樣、你想要怎麼樣、我能為你做什麼”等的步驟與他溝通。父母自己有情緒時,也應該明白告訴孩子,比如“媽媽今天很累、今天很生氣”等。

五是培養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我們要與父母親人、配偶及配偶的家人、工作對象、朋友等交往和合作,在這個過程中每個成員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感受各種情緒,必要的時候還要妥協折中甚至是做出犧牲,才能找到理性的合作方式。比如小朋友間發生衝突,如果不是特別危險,大人都不應該第一時間介入,而是讓小朋友自行解決。當遇到相同或者類似問題的時候,孩子才不會感到無所適從。